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5): 57-68.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5.006
出版日期:
2024-10-28
发布日期:
2024-11-27
作者简介:
曾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电子邮箱:516887602@qq.com;基金资助:
Online:
2024-10-28
Published:
2024-11-27
摘要:
方梦之先生是我国翻译研究的专家、全家和大家,为翻译学尤其是我国应用翻译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方先生的翻译思想中,三分思维是贯穿其翻译研究与实践始终的显著特征。文章以方先生译学思想“三”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他的译学论著和思想创见,从纵、横两个研究向度揭示这一观念的认识论根源、立体式内涵和预测性价值,并对近五年国内译学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计量分析,以此验证方先生译学思想的前瞻性、指导性与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
曾萍, 范武邱. 方梦之译学思想之“三”观——兼论近五年国内译学研究热点与趋势(2019~2023)[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57-68.
ZENG Ping, FAN Wuqiu. On Fang Mengzhi’s Trichotomy Approach of “One Divided into Three” in his Translation Studies: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Hot Topics and Trend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2019—2023[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5): 57-68.
表1
18种国内期刊翻译研究发文情况(2019—2023)
序号 | 期刊名称 | 翻译类 发文数量 | 序号 | 期刊名称 | 翻译类 发文数量 |
---|---|---|---|---|---|
01 | 《中国翻译》 | 681 | 10 | 《外国语》 | 152 |
02 | 《上海翻译》 | 498 | 11 | 《外语学刊》 | 146 |
03 | 《中国科技翻译》 | 339 | 12 | 《外语教学》 | 145 |
04 | 《民族翻译》 | 289 | 13 | 《中国外语》 | 126 |
05 | 《东方翻译》 | 244 | 14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117 |
06 | 《外语与翻译》 | 178 | 15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 98 |
07 | 《外语电化教学》 | 164 | 16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87 |
08 | 《当代外语研究》 | 163 | 17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78 |
09 | 《外语研究》 | 160 | 18 | 《外语界》 | 56 |
表2
近五年(2019—2023)国内翻译研究高频关键词表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
01 | 翻译 | 266 | 29 | 翻译专业 | 22 | 57 | 诗歌翻译 | 13 |
02 | 翻译策略 | 131 | 30 | 翻译方法 | 22 | 58 | 路径 | 13 |
03 | 翻译研究 | 91 | 31 | 口译教学 | 21 | 59 | 严复 | 12 |
04 | 英译 | 87 | 32 | 译者行为批评 | 20 | 60 | 中国文学 | 12 |
05 | 语料库 | 71 | 33 | 典籍翻译 | 19 | 61 | 外宣翻译 | 12 |
06 | 译介 | 63 | 34 | 方法 | 19 | 62 | 平行语料库 | 12 |
07 | 翻译教学 | 57 | 35 | 社会翻译学 | 19 | 63 | 接受 | 12 |
08 | 机器翻译 | 52 | 36 | 译者主体性 | 19 | 64 | 汉英翻译 | 12 |
09 | 文学翻译 | 49 | 37 | 参考译文 | 18 | 65 | 翻译教育 | 12 |
10 | 翻译批评 | 45 | 38 | 同声传译 | 17 | 66 | 《红楼梦》 | 11 |
11 | 翻译技术 | 45 | 39 | 翻译规范 | 17 | 67 | 口译 | 11 |
12 | 知识翻译学 | 44 | 40 | 译者 | 17 | 68 | 口译研究 | 11 |
13 | 国家翻译实践 | 39 | 41 | 汉译 | 16 | 69 | 启示 | 11 |
14 | 生态翻译学 | 36 | 42 | 民族语文翻译 | 15 | 70 | 对外传播 | 11 |
15 | 翻译学 | 36 | 43 | 汉译英 | 15 | 71 | 展望 | 11 |
16 | 翻译史 | 35 | 44 | 策略 | 15 | 72 | 异化 | 11 |
17 | 副文本 | 33 | 45 | 翻译原则 | 15 | 73 | 中国文化 | 10 |
18 | 术语翻译 | 31 | 46 | 翻译实践 | 15 | 74 | 创新 | 10 |
19 | 翻译理论 | 31 | 47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 14 | 75 | 外交话语 | 10 |
20 | 传播 | 30 | 48 | 国际传播 | 14 | 76 | 外语教育 | 10 |
21 | 法律翻译 | 30 | 45 | 术语 | 14 | 77 | 文学性 | 10 |
22 | 多模态 | 25 | 50 | 翻译史研究 | 14 | 78 | 文学译介 | 10 |
23 | 翻译思想 | 25 | 51 | 翻译能力 | 14 | 79 | 特征 | 10 |
24 | 翻译过程 | 25 | 52 | 译者行为 | 14 | 80 | 现状 | 10 |
25 | 科技翻译 | 24 | 53 | 语言服务 | 14 | 81 | 翻译人才 | 10 |
26 | 人工智能 | 23 | 54 | 影响 | 13 | 82 | 翻译技巧 | 10 |
27 | 人才培养 | 23 | 55 | 翻译学科 | 13 | 83 | 课程思政 | 10 |
28 | 深度翻译 | 22 | 56 | 译者风格 | 13 | 84 | 隐喻 | 10 |
[1] | 戴光荣、 王晨谕. 2024. 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发展及展望:基于历届全国研讨会的分析[J]. 上海翻译(1):7-13,95. |
[2] | 范武邱、 吕松博. 2023. 高瞻远瞩定方圆,筑梦译海之大者——再论方梦之译学贡献与影响[J]. 上海翻译(3):1-6,95. |
[3] | 方梦之. 2006. 译学的“一体三环”——从编纂《译学辞典》谈译学体系[J]. 上海翻译(1):1-6. |
[4] | 方梦之. 2014. 应用(文体)翻译学的内部体系[J]. 上海翻译(2):1-6. |
[5] | 方梦之. 2015. 中观翻译研究——宏微之间的探析[J]. 上海翻译(1):8-15. |
[6] | 方梦之. 2016. ESP翻译研究近40年(1978—2016)[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2):101-105,97. |
[7] | 方梦之. 2017. 翻译大国需有自创的译学话语体系[J]. 中国外语 14(5):93-100. |
[8] | 方梦之. 2019a. 建设中国译学话语:认知与方法[J]. 上海翻译(4):3-7,94. |
[9] | 方梦之. 2019b. 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修订版)[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0] |
方梦之. 2021. 我国译学话语体系的勃兴之路[J]. 当代外语研究(1):29-37,1-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1.004 |
[11] | 方梦之. 2022. “翻译策略”何以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的第一高频词[J]. 上海翻译(2):1-6,95. |
[12] | 方梦之. 2023. 跨学科创学之成败得失——66种跨学科的翻译学鸟瞰[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46(2):79-87. |
[13] | 方梦之. 2024. 中国译学话语:建构与阐释[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14] | 方梦之、 傅敬民. 2023. 书写中国应用翻译史[J]. 中国外语 20(2): 91-97. |
[15] | 方梦之、 袁丽梅. 2017. 当今翻译研究的主要论题——四种国际译学期刊十年(2004—2014)考察[J]. 外语与翻译 24(3):1-7,98. |
[16] | 傅敬民、 王一鸣. 2017. 我国应用翻译批评话语:继承与发扬[J]. 上海翻译(6): 1-6,26,93. |
[17] | 傅敬民、 刘金龙. 2021. 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的特色问题[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44(2): 80-85. |
[18] | 傅敬民、 袁丽梅. 2022. 新形势下我国应用翻译研究:机遇与挑战[J]. 中国翻译 43(2):97-102. |
[19] | 郭建中. 2014. 先行者、推动者、建设者——方梦之教授对我国译学建设的贡献[J]. 上海翻译(1):2-5. |
[20] | 黄友义. 2019. 抓好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满足时代对应用型翻译人才需求[J]. 上海翻译(4): 1-2. |
[21] | 黄忠廉. 2013. 应用翻译学名实探[J]. 中国外语 10(4):93-98. |
[22] | 黄忠廉、 孙秋花、 李亚舒. 2014. 方梦之应用翻译理论形成考[J]. 上海翻译(4):70-72. |
[23] | 黄忠廉、 佟颖. 2023.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方梦之与应用翻译学[N]. 光明日报(01-02):05. |
[24] | 蓝红军. 2018. 从学科自觉到理论建构:中国译学理论研究(1987—2017)[J]. 中国翻译 39(1):7-16,127. |
[25] | 蓝红军. 2020. 应用翻译理论体系建构的方法论原则——方梦之译学思想的启示[J]. 上海翻译(6):12-16,95. |
[26] | 刘金龙. 2012. 科技英语:文体、范式与翻译——方梦之《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评述[J]. 中国翻译 33(4):57-61. |
[27] | 刘朋朋、 耿纪永. 2019. 方梦之译学思想再探——兼评《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修订版)》[J]. 上海翻译(6):87-92. |
[28] | 穆雷. 1996. 业精于勤功不在速──记科技翻译论坛上的方梦之教授[J]. 中国科技翻译(1):52-56,36. |
[29] | 庞朴. 2003. 一分为三论[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30] | 钱纪芳. 2014. 试析方梦之教授的译学思想线路图[J]. 上海翻译(3):39-44. |
[31] | 孙吉娟. 2020. 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D]. 上海: 上海大学. |
[32] | 王峰、 刘伟. 2023. 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论略[J]. 外国语文 39(6):101-109. |
[33] | 王宏. 2014. 重温译学研究“一体三环”论——祝贺方梦之先生八十诞辰[J]. 当代外语研究(2):12-16,76. |
[34] | 王均松、 肖维青、 崔启亮. 2023.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驱动的翻译模式:嬗变、动因及启示[J]. 上海翻译(4):14-19. |
[35] | 许钧. 20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研究概论(1978—2018)[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
[36] | 袁丽梅. 2023. 应用翻译批评标准再探[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1(10): 95-106. |
[37] | 曾利沙. 2014a. 方梦之译学思想与方法论研究——兼论翻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路向[J]. 上海翻译(2):62-67. |
[38] | 曾利沙. 2014b. 论方梦之应用翻译学研究系统思想与特点[J]. 当代外语研究(2):7-11,76. |
[39] | 周丽敏. 2021. 多维融合赋能的应用翻译教育教学探索[J]. 上海翻译(1): 28-33. |
[1] | 成爽, 张玉双. 翻译教学质量评估新视角:行业评估模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45-56. |
[2] | 李亚峰, 高圣兵. 应用翻译研究:基于翻译群体的知识再生产考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30-38. |
[3] | 周领顺. 应用翻译之译者角色化行为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2): 21-24. |
[4] | 王宏. 重温译学研究“一体三环”论——祝贺方梦之先生八十诞辰[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2): 12-16. |
[5] | 曾利沙. 论方梦之应用翻译学研究系统思想与特点[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2): 7-11. |
[6] | 陈宏薇. 慧眼识主体——评方梦之教授的应用翻译主体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2): 3-6. |
[7] | 黄忠廉;. 应用翻译学构想[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1): 45-47+6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