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驱动桥主从动锥齿轮虚拟装配技术研究
    张鹏, 高洪彪, 金子嵛, 王凯, 白学斌, 武子涛, 高浩元, 宁小彬
    传动技术    2024, 38 (4): 3-6.  
    摘要17)      收藏
    驱动桥作为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总成之一,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而作为保证驱动桥性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主从动锥齿轮的装配。其中,影响主从动锥齿轮装配质量的两个因素是齿轮接触区和侧隙。提出一种结合Gems软件仿真来制定垫片调整方案的方法,以某乘用车驱动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异常的装配状态,分析装配误差出现的原因,并结合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际装配数据来推算合理的装配方案,最后通过考核实际装调后齿轮接触区和侧隙质量来验证改进效果。通过以上手段,可以快速分析异常装配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优化主从动锥齿轮装配流程,进一步提升驱动桥总成装配的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基于转向球头对比试验的转向传动比探究
    潘少猷, 黄煜, 时鸣, 冯浩
    传动技术    2024, 38 (3): 3-8.  
    摘要11)      收藏
    在2辆货车安装完好与异常磨损转向球头的情况下,进行转向传动比试验采集。通过将数据分为三段工况并逐段进行分析,研究转向传动比能否作为汽车静态转向性能评价指标。基于试验数据作出转向传动比线性回归曲线,从而探究转向传动比线性回归曲线是否可以作为判别转向性能异常的有效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Person相关性分析的转向传动比研究
    潘少猷, 冯浩, 黄煜, 时鸣, 张志勇
    传动技术    2024, 38 (2): 3-9.  
    摘要11)      收藏
    针对失去行驶能力的汽车,探索在静态条件下检测转向系统是否存在偏差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关键评价指标。使用一套转向传动比测量系统进行实车试验,对方向盘转动的角度、方向盘上转动的力及车轮转动的角度进行同步采集。基于8辆机动车、3种不同汽车种类的实车试验数据,利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围绕车辆转向传动比进行研究。通过将实验数据分为三段工况,并逐段进行相关性分析,使转向传动比变化情况的一致性得到充分体现,为进一步探究转向传动比作为转向性能表征参数的可行性打下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融合传递机理的履带车辆系统级振动状态关联模型研究
    邵昊南, 李元芾, 张会生
    传动技术    2024, 38 (1): 3-8.  
    摘要9)      收藏
    针对履带车辆的振动预测,提出了一种融合传递机理的履带车辆系统级振动状态关联模型。首先对履带车辆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振动传递路径并提出多层次关联模型架构;然后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关联模型,并通过关键位置激励载荷参数筛选对模型进行优化;最后使用真实车辆振动数据集进行振动状态预测。结果表明,与未融合传递机理的关联模型相比,融合传递机理的履带车辆振动关联模型在6个振动指标的预测精度上均获得提升,证明了融合传递机理的振动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基于CARLA的仿真数据集生成框架研究
    王宇唯, 黄宏成
    传动技术    2023, 37 (4): 3-6.  
    摘要9)      收藏
    自动驾驶仿真数据集在自动驾驶算法迭代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大部分的仿真数据集都是基于CARLA生成的,CARLA是一个广泛应用的自动驾驶仿真平台,为自动驾驶感知、决策等方面都起到了强大的赋能作用。然而,CARLA对激光雷达模型的构建有着严重缺陷,其只考虑到了点云的3维空间信息而忽略了反射率的信息,基于BRDF模型对CARLA中的激光雷达模型进行了重建,使其能够返回带有较为准确反射率的点云,并搭建了一个自动化的多模态仿真数据集生成框架,从而生成多模态的自动驾驶仿真数据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复杂变道场景下的轻量化车道线检测算法研究
    王学东, 黄宏成
    传动技术    2023, 37 (3): 3-15.  
    摘要10)      收藏
    设计了一种轻量化的车道线检测算法用来解决复杂变道场景下存在遮挡并可能伴随阴影、光线不足等不利因素时的车道线识别任务。首先对主流的车道线检测算法逻辑作简要概述,进一步剖析其存在的不足。随后从轻量化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RepVGG-A0、路径聚合网络模块、先验车道线特征提取模块、损失函数设计等方面展开进行介绍,从整体上搭建了基于跨层特征融合的轻量化车道线检测网络。最后利用CULane数据集进行相关测试并完成了与其他相关检测算法的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轻量化车道线检测算法能够在保持检测精度良好的情况下速度达到132帧每秒,在经TensorRT推理加速后,检测速度突破220帧每秒,充分达到了实时性检测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融合心理学原理的自动驾驶舒适性评价研究
    姚远, 张希, 胡川, 朱旺旺
    传动技术    2023, 37 (2): 3-11.  
    摘要9)      收藏
    为解决现有自动驾驶舒适性评价方法缺乏统一标准、忽视乘员个性化特征、难以直接量化车辆动力学参数与乘员舒适性间数学关系的问题,建立了一种融合心理学原理的舒适性评价模型。首先,基于史蒂文斯定律建立动力学参数变化对乘员心理刺激的量化模型;其次,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拟合方法量化驾驶风格特征系数;最后,通过基于多层感知机的深度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测试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量化车辆客观动力学参数与乘员主观舒适性间关系,在车辆环岛工况下,舒适性评价准确率为71.5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基于滑模的线控转向车辆横向稳定性分层控制
    万文斗, 喻凡, 陈俐
    传动技术    2023, 37 (1): 3-12.  
    摘要13)      收藏
    为提升线控转向车辆的横向稳定性,针对线控转向系统提出了一种分层控制策略,其中上层控制包括轮胎侧偏刚度估计器和主动转向控制器,下层控制包括转向跟随控制器。当车辆以极小转向角稳定行驶时,上层控制将首先估计出前后轮胎侧偏刚度。而后在车辆转向行驶过程中,主动转向控制器将结合轮胎侧偏刚度估计值并根据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推导出与驾驶员输入前轮转角相对应的车辆稳态转向时的横摆角速度,将其作为期望横摆角速度,并实时对驾驶员输入前轮转角进行补偿以使车辆快速跟踪期望横摆角速度,补偿后的前轮转角将由转向跟随控制器控制电机以使前轮准确地跟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