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武冬冬, 陈玉辉, 刘芳, 刘银红, 蒋景文. 脑小血管疾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5): 644-649. |
[2] |
马少辰, 郭昕, 王铭维, 王惠君, 余启军, 苏文月, 王华龙, 马芹颖. 基于游戏的脑电神经反馈训练对认知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1): 41-45. |
[3] |
杨晓辰, 朱圆, 孙琼, 余小萍, 张娴. 主观认知下降的影响因素、评估与干预研究新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1): 90-94. |
[4] |
陈施吾, 窦荣花, 王玉凯, 王含, 王晓平, 陈先文, 陈玲, 王训, 屈洪党, 陈生弟, Susan Fox, 李燕, 王刚. 帕金森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5): 460-468. |
[5] |
邵丹丹, 付洋, 罗琪, 陈捷, 马建芳, 黄雷. 血清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发病间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39-144. |
[6] |
李璇子, 佘生林, 宗昆仑, 毕泰勇, 郑英君.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工作记忆缺陷相关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1): 98-103. |
[7] |
武冬冬, 刘银红, 蒋景文, 陈海波. 放射性核素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6): 726-730. |
[8] |
刘春风, 徐兴, 沈赟. 多导睡眠监测在帕金森病伴发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377-381. |
[9] |
孙家兰, 黄澍, 来小音, 朱玮, 胡荣郭, 李龙宣.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水平与疾病及程度间相关性探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419-422. |
[10] |
严振鹏, 杨月嫦, 吴惠涓, 陈坤, 徐云霞. 1例多方案评估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治疗疗效的病例报告[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457-459. |
[11] |
邹扬, 崔海伦, 胡勇博, 高颖, 张月琪, 陈生弟, 王刚. 运动诱发电位用于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409-413. |
[12] |
曹学兵, 曾玮琪, 徐岩.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诊疗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382-386. |
[13] |
崔海伦, 张一帆, 管晓军, 黄沛钰, 刘志蓉, 袁园, 刘晓云, 朱红灿, 曹学兵, 陈玲, 陈先文, 陈燕, 商慧芳, 杨任民, 陈生弟, 张敏鸣, 王刚. 帕金森病及相关运动障碍的神经影像学诊断专家共识[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403-408. |
[14] |
崔诗爽, 陈生弟, 王刚. 帕金森病体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471-476. |
[15] |
王湘彬, 许晓雯, 王培军.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多模态脑功能成像[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2): 131-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