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0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1-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人类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孰胜孰负?
    张欣欣,
    2011 (05):  395-396.  DOI: 10.16150/j.1671-2870.a1323
    摘要 ( 115 )  
    目前,人类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认识相当有限。疾病的病原学理论在19世纪末才刚形成,病理学家相信对任何一种感染性疾病都可发现其致病微生物,而病毒直到1892年才被Dmitri从受感染致病的烟草中发现。有观点认为,只有当宿主与病毒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时才会致病,一般情况下则处于和平共处的状态。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有的可快速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慢性呼吸道疾病关系的认识
    邓伟吾,
    2011 (05):  397-400.  DOI: 10.16150/j.1671-2870.a1333
    摘要 ( 286 )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会导致慢性肝炎,并可演变为肝硬化,患者常伴有多种肝外表现,包括呼吸道表现(如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及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病情的影响等。HCV感染者肺部表现不一,可能仅为实验室检查异常,而无明显临床表现,亦可发展为严重病情。文献报道虽不多,但值得引起重视,其发病机制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的调节关系的认识
    赵红, 成军,
    2011 (05):  401-403.  DOI: 10.16150/j.1671-2870.a1334
    摘要 ( 371 )  
    细胞自噬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细胞生物学行为,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清除或降解细胞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及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等,同时也为细胞器的构建或细胞结构的再循环提供原料。细胞自噬作用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及对环境应激的应答方面极为关键。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多种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哮喘发病关系的认识
    张薇, 时国朝,
    2011 (05):  404-408.  DOI: 10.16150/j.1671-2870.a1339
    摘要 ( 165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儿童至成人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哮喘,而哮喘急性发作将造成住院率及哮喘相关死亡率上升、误工误学、医疗支出增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体抗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系统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
    秦阳华, 沈茜,
    2011 (05):  409-413.  DOI: 10.16150/j.1671-2870.a1327
    摘要 ( 117 )  
    随着人类科学和文明的进步,在抗击病毒的征程中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但病毒感染至今仍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之一,每年可造成数千万人失去生命。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入侵病毒,激活有效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以清除入侵病毒,从而保持机体健康。天然免疫系统细胞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演变的免疫学机制
    陈瑞珍, 解玉泉,
    2011 (05):  414-417.  DOI: 10.16150/j.1671-2870.a1336
    摘要 ( 212 )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坏死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伴随心肌间质非特异性急(慢)性炎症反应、纤维化或心脏扩张等临床病理改变。VMC好发于青壮年,其发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绝大多数VMC患者可自愈,但15%~25%的VMC患者因病毒反复持续感染而导致慢性心肌纤维化,最终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个汉族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样骨发育不良家系WISP3基因突变筛查
    岳华, 何进卫, 顾洁梅, 张浩, 汪纯, 柯耀华, 傅文贞, 胡伟伟, 胡云秋, 李淼, 刘玉娟, 章振林,
    2011 (05):  418-422.  DOI: 10.16150/j.1671-2870.a1343
    摘要 ( 208 )  
    目的:观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样骨发育不良(P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筛查致病基因WISP3的突变类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组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一个非近亲婚配PPD家系4名家庭成员外周血标本中的WISP3基因编码区DNA序列,同时选择1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该位点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先证者的WISP3基因存在一个新的纯合突变p.Glu243AspfsX13,表现为第5外显子缺失7个碱基(GAAAAGA)。该突变导致243位密码子编码谷氨酰胺变为编码天冬酰胺,其后因产生移码突变而使终止密码子提前产生,氨基酸编码终止在p.256位。先证者的父亲、母亲和姐姐均为该突变杂合子。同时,在100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该基因突变检测,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①p.Glu243AspfsX13纯合突变为导致该疾病的一个新突变;②WISP3基因的p.Glu243AspfsX13突变是导致我国汉族人PPD发生的一种突变类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治疗基因VEGF_(165)和报告基因NIS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王利华, 张淼, 石朔, 郭睿, 李彪,
    2011 (05):  423-427.  DOI: 10.16150/j.1671-2870.a1328
    摘要 ( 169 )  
    目的:利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构建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和人钠碘同向转运体(NIS)的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VEGF165-NIS,并在体外检测NIS蛋白和VEGF165蛋白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EGF165和NIS,通过酶切将其连接克隆至pIRES载体以构建pIRES-VEGF165-NIS质粒,再通过脂质体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入HEK293细胞,并采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165和NIS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双基因双表达载体pIRES-VEGF165-NIS,且其受巨细胞病毒(CMV)极早期基因启动子调控。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VEGF165和NIS可同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而免疫荧光显示转染的HEK293细胞可同时表达VEGF165蛋白和NIS蛋白。结论:IRES序列调控VEGF165和NIS双基因可在细胞中同时独立表达,为进一步构建双基因表达重组腺病毒,并利用人NIS作为报告基因,实时监测VEGF165治疗基因的表达和分布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宝石能谱CT在胃的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朱晓雷, 申玉兰, 林晓珠, 刘燕, 陈克敏,
    2011 (05):  428-433.  DOI: 10.16150/j.1671-2870.a1347
    摘要 ( 281 )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的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宝石能谱CT扫描检测的早期胃癌及胃的癌前病变患者,其均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早期胃癌1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通过GSI能谱的后处理重建,产生单光子能量水平(40~140 keV)的图像,对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早期胃癌与正常胃壁组织的101单能量图像动脉期40、50、60、70 keV及碘的基础物质值和门脉期40、50、60、70、80 keV及有效单能量能谱值、碘的基础物质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书介绍
    《现代肝炎病毒分子免疫学》内容简介
    2011 (05):  433.  DOI: 10.16150/j.1671-2870.a1329
    摘要 ( 242 )  
    《现代肝炎病毒分子免疫学》(成军著,科学出版社)本书共44章,详细介绍了5种肝炎病毒表达的各种病毒抗原;介绍了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的各种细胞和分子及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丙戊酸钠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研究
    王莹, 诸江, 胡炯,
    2011 (05):  434-439.  DOI: 10.16150/j.1671-2870.a1337
    摘要 ( 279 )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丙戊酸钠(VPA)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活性氧簇(ROS)相关蛋白及组蛋白甲基化调控蛋白的表达。结果:VPA较低剂量(1 mmol/L)即诱导HL-60细胞分化,K562细胞对VPA诱导分化不敏感。VPA诱导细胞分化作用与组蛋白乙酰化基础水平及药物处理后调变间无显著相关性,VPA诱导分化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ROS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无影响。VPA诱导分化效应与细胞不同HDAC表达水平相关,K562细胞高表达HDAC6,对VPA诱导分化不敏感,且经VPA处理后细胞组蛋白K9甲基化水平较HL-60细胞明显提高。结论:VP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作用可能与细胞HDAC6的低水平表达及组蛋白K9甲基化水平调控有关,而与组蛋白乙酰化基础水平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ROS相关调控蛋白等无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地区2640例自愿检测HIV抗体者队列研究
    郑毓芳, 潘承恩, 刘莉, 张仁芳, 齐唐凯, 王江蓉, 卢洪洲,
    2011 (05):  440-443.  DOI: 10.16150/j.1671-2870.a1335
    摘要 ( 161 )  
    目的:通过对2 640例在我院自愿检测HIV抗体者进行分析,了解上海地区HIV高危行为发生的人群特点及各种高危行为的HIV初筛阳性构成比。方法:快速检测2 640例自愿检测者的HIV抗体,取得初筛结果,并留取每位被检者的相关信息。结果:统计发现,2 640例受检者进行免费检测的原因中前3位分别是异性性行为(1 524例,57.73%)、男男同性性行为(434例,16.44%)及其他(272例,10.30%)。初筛HIV阳性率较高的高危行为依次为注射毒品(50.00%)、母亲HIV阳性(21.43%)、输血(16.22%)、男男同性性行为(10.14%)和配偶HIV阳性(7.81%)。HIV初筛结果为阳性者共154例(5.83%),平均年龄为37岁。男性120例,最主要的高危行为是异性性行为(45.00%)和男男同性性行为(36.67%);女性34例,最主要的高危行为是为配偶HIV阳性(38.24%)和异性性行为(35.29%)。结论:HIV传播的高危行为中男男同性性行为的比例近些年上升较快,且年龄层次呈现年轻化、受教育程度呈现高学历状态。不同的高危行为其传播HIV的风险有所差异,部分高危人群中的疫情尤其严重。女性HIV初筛阳性人群中配偶HIV阳性成了最主要的高危行为之一,提示HIV在配偶间的传播也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高糖环境对大鼠骨形成的影响
    邓艳华, 赵琳, 刘冬梅, 张宏利, 刘建民,
    2011 (05):  444-448.  DOI: 10.16150/j.1671-2870.a1340
    摘要 ( 188 )  
    目的:观察急性高糖环境对大鼠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原代新生SD大鼠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和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2.0 mmol/L),高糖组分别于作用后24、48、72 h收集细胞。向成年SD大鼠颈内静脉持续灌注生理盐水(对照组)和50%葡萄糖(高糖组),持续灌注24、48、72 h后处死,并取胫腓骨骨组织。分别提取成骨细胞和胫腓骨骨组织中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c-JU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mRNA及相应蛋白,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骨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急性高糖环境下,相较对照组,大鼠成骨细胞ALP、COL1、RUNX2、IGF-1、OC的mRNA表达在高糖培养48 h升高(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评估
    李耀华, 费春荣, 叶爱青,
    2011 (05):  449-453.  DOI: 10.16150/j.1671-2870.a1330
    摘要 ( 159 )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并评价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分离的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35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采用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药敏试验)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检测并比较,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的菌株辅以测序法进行最后鉴定,并确定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灵敏度。结果:分离培养法与实时荧光PCR法对金葡菌检测的一致率为100%,都检测出了62株金葡菌阳性株。实时荧光PCR法与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法MRSA检测的符合率为96.77%,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法检测为阴性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为阳性的2株待检菌的测序结果显示为MRSA阳性株。最后确定实时荧光PCR法检测MRSA的临床灵敏度为1×103 cfu/mL。结论:实时荧光PCR法可用于临床对MRSA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I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赵华丽, 陈克敏,
    2011 (05):  454-458.  DOI: 10.16150/j.1671-2870.a1344
    摘要 ( 264 )  
    目的:探讨MRI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癌患者和5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行乳腺MRI检查,在常规定位和校正扫描后,行横断面脂肪抑制的短时反转恢复(STIR)、横断面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双侧矢状位FSE-T2WI加脂肪抑制、乳腺动态对比增强(DCE)成像这4个序列的扫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MRI BI-RADS分类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并获取诊断阈值。结果:乳腺MRI BI-RADS分类对病灶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0%、96.2%、93.2%。结论:MRI BI-RADS分类是诊断及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有效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可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相对客观、规范的标准,减少了诊断主观性,便于医师间的交流、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部第Ⅵ组淋巴结在桥本甲状腺炎超声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强也, 张晓晓, 詹维伟,
    2011 (05):  459-462.  DOI: 10.16150/j.1671-2870.a1331
    摘要 ( 205 )  
    目的:探讨颈部第Ⅵ组淋巴结在桥本甲状腺炎超声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患者188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桥本甲状腺炎和其他弥漫性病变2组,其中桥本甲状腺炎组98例,其他弥漫性病变组90例。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患者的双侧甲状腺形态、回声均匀性及彩色血流特征,同时观察其颈部第Ⅵ组淋巴结是否显示。结果:98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有76例颈部第Ⅵ组淋巴结显示,90例其他弥漫性病变患者中有12例颈部第Ⅵ组淋巴结显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7.6%、86.7%和81.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和78.0%。桥本甲状腺炎组中有颈部第Ⅵ组淋巴结显示者明显多于其他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组。结论:颈部第Ⅵ组淋巴结在桥本甲状腺炎的超声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可辅助判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性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书介绍
    《现代细胞自噬分子生物学》出版
    2011 (05):  462.  DOI: 10.16150/j.1671-2870.a1325
    摘要 ( 207 )  
    《现代细胞自噬分子生物学》(成军著,科学出版社)共48章,详细介绍了细胞自噬的概念、研究历史、调节基因、信号转导、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各种细胞自噬的调节机制。对发育、免疫学、衰老与细胞自噬的相互关系细胞自噬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乳腺原发性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李良, 郭庆, 张正祥, 吴波, 周航波, 王海, 石群立,
    2011 (05):  463-466.  DOI: 10.16150/j.1671-2870.a1345
    摘要 ( 173 )  
    目的:探讨1例乳腺原发性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原发性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镜检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少,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示,瘤细胞呈CD3、CD5、CD43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CD79α阳性,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CD10、bcl-2散在阳性;Pax-5、CD20、CD99和MPO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40%。结论: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原发于成人乳腺者极为罕见,而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癌基因LKB1及其产物在胃癌中的表达
    赵鸿梅, 肖明明, 曲波,
    2011 (05):  467-470.  DOI: 10.16150/j.1671-2870.a1348
    摘要 ( 161 )  
    目的:研究LKB1、AMPK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各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组织中LKB1 mRNA含量;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LKB1及其下游信号AMPK的表达状态。结果:胃癌组织中的LKB1 mRNA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LKB1蛋白表达量和AMPK的172位苏氨酸(Th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在胃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因子LKB1的表达可能存在转录和(或)翻译后的调节,而LKB1蛋白激酶活性显著降低,提示存在LKB1/AMPK信号通路下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C反应蛋白的研究
    戴晓慧, 朱月潜,
    2011 (05):  471-474.  DOI: 10.16150/j.1671-2870.a1338
    摘要 ( 159 )  
    目的:观察新发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硬化情况。方法:采用格式化调查表收集仪征市社区人群中477例新发高血压患者的信息,并检测其血糖、血脂、颈动脉IM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477例新发高血压患者的平均颈动脉IMT为(0.87±0.20)mm,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6.8%,平均CRP为0.70 mg/L(0.01~26.80 mg/L)。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后,高CRP组(CRP≥3.0 mg/L)患者的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吸烟率、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CRP<0.05)。随着心血管疾病的累积风险增加,患者的IMT持续增厚、高CRP的发生率持续增高(P<0.05)。结论:新发高血压患者中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硬化,高CRP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升高,而颈动脉IMT、高CRP发生率随着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累积的增多而逐渐增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化学发光免疫仪13项检测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在呼和浩特地区的验证分析
    张保平, 董莉, 冯新平, 萨仁娜, 王永祥,
    2011 (05):  475-478.  DOI: 10.16150/j.1671-2870.a1332
    摘要 ( 265 )  
    目的:验证本实验室检测的7项肿瘤标志物和6项性激素的生物参考区间,确保其适用于临床。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C28-A2推荐方法进行验证,各验证项目标本均采集自20~40名健康参考个体,采用性能指标符合电化学发光免疫仪的要求,按相关项目作业指导进行标本检测。结果:在参与验证检测的项目中,20~40名健康参考个体检测的13个检验项目结果 100%处于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内。结论:本实验室验证的7项肿瘤标志物和6项性激素指标的现用生物参考区间适用于呼和浩特地区人群,但仍需要定期评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程雯, 马志强, 张妍, 徐婷, 陈淑雯,
    2011 (05):  479-481.  DOI: 10.16150/j.1671-2870.a1341
    摘要 ( 346 )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体脂分布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调查,检测身高、体重、腰围、腹围、臀围,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集相应数据对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肥胖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而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外周型肥胖者基本相同,提示无论是总体脂增加还是局部体脂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都随之增加。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是总体脂增加或是局部体脂增加者其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升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顾寒英, 汪锡金, 栾兴华, 王刚, 曹立, 张豫文, 王瑛,
    2011 (05):  482-484.  DOI: 10.16150/j.1671-2870.a1346
    摘要 ( 161 )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例LSM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肌活检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LSM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对运动不耐受。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酶中度升高;肌电图多呈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显示肌纤维空泡变性,脂滴明显增多。结论:LSM是一种少见的肌病类型,患者以肢体近端肌无力及对运动不耐受为主要表现,确诊依靠肌肉病理检查,预后相对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纵隔淋巴瘤超声声像图分析1例
    金敏建,
    2011 (05):  485.  DOI: 10.16150/j.1671-2870.a1349
    摘要 ( 122 )  
    病例:患者,男性,28岁,因咳嗽、胸闷伴低热1周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示,血压130/70 mm Hg,心率78次/分,体温36.7℃。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左心室高电压"。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示,肝、胆、脾、胰、肾脏未见异常;左、右锁骨上均探及数个低回声区,边界清,外形规则,较大的一个约18 mm×8 mm;彩色多普勒(CDFI)探及血流信号。经胸心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高源, 张冬青,
    2011 (05):  486-490.  DOI: 10.16150/j.1671-2870.a1342
    摘要 ( 251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在内的许多不同途径,而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许多研究提示,RA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对RA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已证实R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关。HLA复合体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调查和探索
    刘湘帆, 王也飞, 洪秀华, 董雷鸣, 李擎天, 李惠, 胡翊群,
    2011 (05):  491-492.  DOI: 10.16150/j.1671-2870.a1324
    摘要 ( 188 )  
    随着医学知识、信息的快速更新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提高医学生获得和交流最新专业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专业英语教学的内涵是,在基础英语学习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文献阅读、翻译、写作和听写等能力,为今后工作中获取和交流专业信息而开设的一门特殊课程。这门课程与非英语国家的医学术语课的职能相似,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集中学习,使学习者掌握大量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诊断学PBL教学对PBL教师内在素质的特殊要求
    李乃娥,
    2011 (05):  493-495.  DOI: 10.16150/j.1671-2870.a1326
    摘要 ( 141 )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其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创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旨在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较,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寻求知识、查找信息、搜集资料,培养了他们进行分析、判断、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