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6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7-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重视隐匿性高血压的筛查诊断与治疗
    李燕, 张冬燕
    2017 (06):  571-575.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02
    摘要 ( 285 )   PDF(473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征订启事
    2017 (06):  575-575. 
    摘要 ( 71 )   PDF(88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简讯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7 (06):  581-581. 
    摘要 ( 73 )   PDF(95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高盐摄入及补钾干预对盐敏感个体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郭统帅, 褚超, 汪洋, 任珂宇, 牟建军
    2017 (06):  582-586.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04
    摘要 ( 340 )   PDF(546KB) ( 120 )  
    目的: 盐敏感者的血压节律更多地表现为“非勺型”。本研究探索在高盐饮食情况下,给予补钾干预是否可改善其昼夜间血压节律变化。方法: 选取49例血压正常或1级高血压个体参与为期24 d的慢性盐负荷及补钾干预试验,包括基线期调查3 d、低盐饮食(氯化钠 51.3 mmol/d)7 d、高盐饮食(氯化钠307.7 mmol/d)7 d、高盐补钾饮食(氯化钠307.7 mmol/d+氯化钾60 mmol/d)7 d,测量受试者各期的血压,收集血、尿标本,并于每个干预期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49例受试者中,盐敏感个体检出率为28.6%。慢性盐负荷以后,相比较盐不敏感个体,盐敏感个体的夜间/白天血压比值升高[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比值为(0.96±0.01)比(0.89±0.01),P<0.01;舒张压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比值为(0.96±0.01)比(0.92±0.01),P<0.05]。补钾干预后,盐敏感个体的夜间/白天血压比值相比于高盐期下降[SBP比值为(0.91±0.01)比(0.96±0.01),P<0.05;DBP比值为(0.91±0.01)比(0.96±0.01),P<0.05]。结论: 补钾干预对于盐敏感个体高盐负荷下的夜间血压下降不足、昼夜节律变异具有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氧减指数筛查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其与夜间血压的关系
    陈琦, 程艾邦, 黄绮芳, 王继光, 李燕
    2017 (06):  587-591.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05
    摘要 ( 922 )   PDF(538KB) ( 255 )  
    目的: 探讨夜间指氧监测获得的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与多导睡眠监测获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及夜间血压间的关联性,观察ODI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夜间指氧监测的患者中,其中ODI>3次/小时且合并24 h动态血压升高(≥130/80 mmHg)者,进行呼吸睡眠监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ODI与AHI间的关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ODI诊断OS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协方差分析ODI与动态血压间的关系。结果: 184例受检者的平均年龄为51.3岁,其中52.7%为男性,50.5%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结果: 提示ODI与AHI呈正相关(r=0.38,P<0.001)。以ODI≥8次/小时为临界值,诊断轻度以上OSAS(AHI≥5次/小时)的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65.0%,ROC曲线下面积为0.69;以ODI≥14次/小时为临界值,诊断中重度OSAS(AHI≥15次/小时)的灵敏度为48.3%,特异度为83.2%,ROC曲线下面积为0.68。随着观察对象的ODI升高,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升高(趋势P<0.05)。与ODI指数<8次/小时组相比,ODI≥14次/小时组的夜间血压增高了6.2/4.7 mmHg,夜间心率增快了3.3次/分。结论: 简单无创的夜间指氧监测获取的ODI与睡眠监测获得的AHI相关,诊断OS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尚可,且与夜间血压相关,有助于筛查夜间高血压的病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陈卉, 郭芊卉, 许杰, 程艾邦, 张冬燕, 王颖, 黄绮芳, 盛长生, 李燕
    2017 (06):  592-595.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06
    摘要 ( 340 )   PDF(453KB) ( 60 )  
    目的: 观察至高血压门诊就诊的未接受降压治疗的人群中,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至2013年瑞金医院高血压科动态血压监测门诊就诊的未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其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和椎动脉的狭窄情况,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狭窄组与非狭窄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3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岁,男性占49%,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占63% 及5.3%。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7.4%(84例),且狭窄多位于大脑前动脉(45例)及大脑中动脉(44例),而大脑后动脉(16例)及椎动脉(7例)狭窄较少。颅内动脉狭窄组的24 h收缩压显著高于非狭窄组(132 mmHg比126 mmHg, P<0.001),2组间的其余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的颅内动脉狭窄患病风险比男性增加72%(95%CI为6%~179%, P=0.026),且患者的24 h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风险增加56% (95%CI为29%~88%,P<0.001)。不同时段(白天、夜间、清晨时段)的收缩压增高均与颅内动脉狭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颅内动脉狭窄患病风险增加34%~47%(P均<0.001)。结论: 在我国高血压门诊未行降压治疗的人群中有较高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而收缩压升高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院内实时监控系统显著提高住院急性肾损伤患者识别率
    王一梅, 滕杰, 沈波, 许佳瑞, 姜物华, 於佳炜, 胡家昌, 丁小强
    2017 (06):  596-600.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07
    摘要 ( 248 )   PDF(506KB) ( 88 )  
    目的: 建立院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电子实时监控系统(electronic alerts, E-Alerts),观察该系统诊断住院患者发生AKI的价值,并与人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3日至9日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2 563例成年患者(≥18岁),采用E-Alerts检出AKI患者261例,并与人工诊断结果(92例)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E-Alerts后,AKI检出率为10.20%,而人工识别率为3.59%(P=0.03)。261例发生AKI的患者中,男性176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为(63±16)岁, 1期、2期、3期和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AKI检出率分别为8.4%(216/2 563)、0.5%(12/2 563)、1.3%(33/2 563)和0.7%(17/2 563),而AKI患者院内病死率为5.7%(15/261)。AKI患者中244例(93.5%)来自非肾内科,而仅有24例(9.8%)邀请肾内科医师会诊,出院诊断包含AKI相关诊断者仅4例(1.5%)。AKI发生率高的科室分别为心外科(39.0%)、肾内科(33.0%)和肝肿瘤外科(19.0%)。68例(26.1%)患者为社区获得性AKI,193例(73.9%)医院获得性AKI患者。AKI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AKI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AKI分期(OR=3.479,95%CI 为1.890~6.406,P=0.001)和年龄(OR=1.067,95%CI 为1.021~1.113,P=0.003)是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生AKI的患者绝大多数来自非肾内科,出院诊断漏诊严重[98.5%(257/261)],肾内科会诊率低。院内AKI监控网络的建立可显著提高AKI患者的识别率,提高广大医师对AKI的认识,及时开展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I图像纹理分析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李旭东, 林晓珠, 房炜桓, 谢环环, 陈楠, 柴维敏, 严福华, 陈克敏
    2017 (06):  601-606.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08
    摘要 ( 422 )   PDF(755KB) ( 191 )  
    目的: 探讨MRI图像纹理分析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MRI图像,运用MaZda软件通过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方式提取病变的纹理特征,通过特征选择方法选出最具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的纹理特征,方法包括Fisher系数(Fisher coefficient,Fisher)、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combined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及上述3种方法的联合法(FPM)。用特征分类统计方法,判别3种病理分级(G1、G2、G3),结果以判错率形式表示。结果: 特征选择方法中,3种方法联合法(FPM)选择的纹理特征鉴别3种病理分级的判错率最低,为9.38%(6/64);特征统计方法中,非线性判别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区分G1、G2、G3 3种分级的判错率要低于原始数据分析(raw data analysis,RD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各序列中,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纹理分析判错率最低,但各序列之间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图像纹理分析可作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前分级的辅助工具,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和互信息(MI)3种方法联合(FPM)的MRI图像纹理特征选择技术,结合非线性判别分析(NDA)方法,有较低的错判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对照分析
    李芹芹, 叶廷军, 毛敏静
    2017 (06):  607-611.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09
    摘要 ( 653 )   PDF(504KB) ( 126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US-FNAB)细胞学检查与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TI-RADS)分级联合应用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以期更好地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术前定性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行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的2 901例患者,将其细胞学涂片检查诊断结果与超声TI-RADS分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通过与细胞学诊断结果对照发现,TI-RADS 3、4A类结节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构成比分别为94.00%、61.62%,TI-RADS 4A、4B、4C、5类结节中,恶性结节的构成比分别为38.38%、78.34%、87.02%、92.87%。经超声TI-RADS分级诊断为恶性的甲状腺结节(TI-RADS 4B、4C、5类)共915个,而其中经US-FNAB细胞学涂片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恶性的结节有745例,符合率为81.42%;其中,700例细胞学诊断为恶性结节的患者进行了手术,与术后病理诊断间的吻合率为99.5%。结论: 建议对于超声TI-RADS分级结果中4A及以上分级的患者,需行US-FNAB以明确结节性质;US-FNAB 与TI-RADS分级联合应用可较好地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对术前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周妍, 顾祎
    2017 (06):  612-616.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10
    摘要 ( 252 )   PDF(537KB) ( 152 )  
    目的: 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判断老年人C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35例老年CAP患者,按疾病程度分为重症CAP组(39例)和普通CAP组(196例),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219名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3、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1protein,hsCRP)、血浆CRP水平及血常规、动脉血气、电解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3检测在老年人重症CAP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重症CAP组、普通CAP组及正常对照组3组间的血清25-(OH)D3、PCT、hsCRP、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氧分压(PaO2)、钙离子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17.66、21.79、53.21、113.86、91.83、179.83、30.46、22.34,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hsCRP、CRP、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81、-0.23、-0.18,P均<0.05),而与PaO2、钙离子浓度呈正相关(r=0.22、0.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降低与老年CAP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临界值取29.43 mmol/L对预测老年重症CAP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为0.83~0.90,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与老年CAP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在评估老年CAP病情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7 (06):  616-616. 
    摘要 ( 76 )   PDF(85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动态监测在人急性布鲁杆菌病诊疗中的应用
    何晶晶, 张雁, 周玉珍, 刘景瑶, 赵冬梅, 郑遵荣
    2017 (06):  617-621.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11
    摘要 ( 405 )   PDF(603KB) ( 91 )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动态监测在急性布鲁杆菌病(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1例急性布病患者、120例慢性布病患者和7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PCT、CRP含量检测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并比对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PCT 、CRP水平及WBC计数变化。结果: 151例急性布病患者的平均PCT水平为(3.29±0.49) ng/mL,阳性率为65.56%;平均CRP水平为(24.84±2.95) mg/L,阳性率为56.29%;平均WBC计数为(7.53±3.42)×109/L,阳性率为7.28%。120例慢性布病患者的平均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分别为(0.27±0.03) ng/mL、(3.32±0.35) mg/L和(6.27±2.56)×109/L,阳性率分别为7.50%、8.33%和6.67%。急性布病组与慢性布病组、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平均PCT、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时,PCT诊断急性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而二者联合检测时的诊断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较单项检测高,达80.13%及69.38%。急性布病患者治疗后的PCT、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前后的WBC计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PCT和CRP可提高早期诊断急性布病的灵敏度,对动态监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和预测其转归有一定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医学科技术语缩写名录(一)
    2017 (06):  621-621. 
    摘要 ( 56 )   PDF(115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2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朱培培, 邹珏, 陈军, 徐蓉蓉, 颜红柱
    2017 (06):  622-626.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12
    摘要 ( 543 )   PDF(1020KB) ( 247 )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20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20例SFT/HPC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7例有脑膜瘤切除史6~19年。根据2016版最新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SFT/HPC Ⅰ级病例1例,Ⅱ级病例13例,Ⅲ级病例6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均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bcl-2、CD34和STAT6,其中CD34在Ⅰ级肿瘤组织中呈强阳性、弥漫表达,而在Ⅱ级及Ⅲ级肿瘤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斑片状分布,所有病例均不表达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AE1/AE3、S-100、CD31和Ⅷ因子,Ki-67增殖指数为3%~30%。20例患者中,15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19年,5例患者复发,13例行术后放疗,2例术后未进行治疗,截至2017年3月,所有病例均存活。结论: 新版WHO将SFT和HPC归为一类,并作出新的组织学分级。本研究发现CD34、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有助于SFT/HPC的组织学分级和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医学科技术语缩写名录(二)
    2017 (06):  626-626. 
    摘要 ( 71 )   PDF(83KB)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
    赵华丽, 席瑜玲, 韩春, 梁宗辉
    2017 (06):  627-632.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13
    摘要 ( 451 )   PDF(847KB) ( 183 )  
    目的: 分析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血管脂肪瘤8例,对其术前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椎管内血管脂肪瘤中,术后证实6例位于胸腰段硬膜外, 1例位于胸腰段脊髓内,1例位于腰骶段髓外硬膜下;MRI术前定位准确8例,定性准确5例,另外3例定性为良性肿瘤。硬膜外病灶呈梭形压迫硬膜,椎管狭窄,于蛛网膜下腔与肿瘤间显示受压线样硬膜影,部分椎管内外生长病灶呈哑铃型伴椎间孔扩大,周围骨质无破坏;脊髓内病灶呈椭圆形,两端脊髓呈杯口状改变;硬膜下病灶呈新月形于硬膜下生长,硬膜无受压改变,椎管明显狭窄。病灶在T1WI、T2WI上均以等高信号为主,T2WI压脂后7例病灶信号增高,仅1例脊髓内病灶压脂后信号明显降低;增强后4例表现为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6例强化均匀,2例强化不均匀。结论: 椎管内血管脂肪瘤多发生于硬膜外,少数发生于脊髓内及硬膜下,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病灶位于硬膜下。MRI能清楚显示血管脂肪瘤的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及其与椎管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投稿声明
    2017 (06):  632-632. 
    摘要 ( 67 )   PDF(93KB)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老年人骨代谢状态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王翠霞, 章晓炎, 巩云霞, 吴方
    2017 (06):  633-638.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14
    摘要 ( 312 )   PDF(641KB) ( 71 )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 vitamin D,25-OH-D)、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PTH)、Ⅰ型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等骨代谢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间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老年病科的163例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110例)及对照组(53例),动脉粥样硬化组包括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冠心病组25例及脑梗死组25例。测量其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测定肾功能、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25-OH-D、OPG、PTH、P1NP、β-CTX,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组与对照组间的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 ①163例患者的平均血清25-OH-D含量为(47.11±17.29) nmol/L,维生素D缺乏者占58.1%。②与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组的25-OH-D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OPG、PTH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③相关分析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25-OH-D含量呈负相关(r=-0.559, P<0.05),与OPG水平呈正相关(r=0.459, P<0.05);而P1NP、β-CTX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间无相关性(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25-OH-D和OPG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的血清25-OH-D含量明显降低,早期补充维生素D或可一定程度上减缓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进展。血清OPG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中显著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代偿性保护作用。骨转换高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无关 ,但需要更进一步研究以证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中华高血压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7 (06):  638-638. 
    摘要 ( 70 )   PDF(111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1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及文献复习
    卢小雪, 笪倩
    2017 (06):  639-644.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15
    摘要 ( 570 )   PDF(965KB) ( 185 )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并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13例Kimur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已报道的Kimura病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疗方法。结果: 13例Kimura病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1±4)岁,平均病程为(35±11)个月。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在不同部位呈进行性增大、无痛性肿块,其中3例伴有躯干和(或)四肢散在丘疹伴瘙痒;4例肿块单发,9例肿块多发,其中最大直径为10.0 cm;9例获得血常规检查资料,结果均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例接受免疫球蛋白检查,均提示血清IgE升高;2例接受骨髓穿刺,提示骨髓增生活跃,嗜酸性粒细胞明显浸润。组织形态学上以增生的淋巴组织为主,生发中心扩大、套区结构明显,可见程度不一的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或增生及纤维组织增生,生发中心扩大、套区结构明显,淋巴滤泡间可见小血管增生;间质有大量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聚集,部分形成嗜酸性微小脓肿。7例患者单纯接受肿块切除手术治疗,余6例患者还接受激素或放射等治疗;7例患者获得随访4~96个月,其中有5例复发。结论: Kimura病是一种良性病变,其发病率低且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漏诊;掌握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形态对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胃肠病学》杂志征订启事
    2017 (06):  644-644. 
    摘要 ( 76 )   PDF(109KB)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三款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许海敏, 张培培
    2017 (06):  645-649.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16
    摘要 ( 710 )   PDF(777KB) ( 193 )  
    目的: 比较三款常用的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处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例患者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各1块,切取层厚3 μm的石蜡切片12张,分别使用三款常用的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进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及和Ki-67染色,分析、比较采用3种仪器处理标本后,标本的4个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阳性率。结果: 染色仪A处理的标本,ER阳性18例(10%~99%,+~+++),PR阳性14例 (1%~99%,+~+++),HER-2阳性29例(+~+++),Ki-67阳性30例(5%~90%,+);染色仪B处理的标本,ER阳性18例(10%~99%,+~+++),PR阳性12例(1%~99%,+~+++),HER-2阳性28例(+~+++),Ki-67阳性30例(5%~90%,+);染色仪C处理的标本,ER阳性18例(10%~99%,+~+++)、PR阳性12例(5%~90%,+~+++),HER-2阳性28例(+~+++)、Ki-67阳性30例(5%~90%,+)。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三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处理标本后,各指标间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 三款常用的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处理组织切片后, ER、PR、HER-2、Ki-67的病理诊断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这3种仪器处理病理标本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共振在异位妊娠中的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
    叶岚, 张欢, 钱朝霞
    2017 (06):  650-655.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17
    摘要 ( 694 )   PDF(813KB) ( 230 )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MRI表现及MRI在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58例不同部位异位妊娠病例的MRI、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分别计算MRI与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初步总结其MRI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58例异位妊娠病例,MRI诊断53例,准确率为91.38%,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45例,77.59%)(P<0.05)。56例异位妊娠病例在MRI图像上显示完整孕囊,影像表现为囊性、囊实性或不均质性团块影,孕囊包块MRI图像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与周围组织分界多较清晰,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内夹杂片状、线状略高或高信号,其中高信号与孕囊内出血有关;2例孕囊破裂,影像表现为不规则包块影,T1WI及T2WI信号都不均匀,T1WI呈低、等信号为主,T2WI呈均匀程度不同的高、等混杂信号改变,其内可见散在或斑片状出血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孕囊出血及盆腔积血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全面观察胚囊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明确定位,清晰显示孕囊位置及植入情况,对于超声难以确诊的异位妊娠病例可进一步行MRI检查,对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道
    T细胞亚群及IL-6、IL-8、TNF-α水平与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常会娟, 靳秀红, 张向峰, 李会娟
    2017 (06):  656-658.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18
    摘要 ( 377 )   PDF(355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卵泡抑素样蛋白1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陈媛媛, 王燕萍, 吴丽苹, 陈亚芬, 杨克, 刘艳
    2017 (06):  659-663.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19
    摘要 ( 381 )   PDF(605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毒素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进展
    朱巍巍, 万颖蕾, 刘锦燕, 张华, 陈华, 项明洁
    2017 (06):  668-671.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21
    摘要 ( 716 )   PDF(538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征稿征订启示
    2017 (06):  671-671. 
    摘要 ( 58 )   PDF(98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
    现实形势下提高诊断学实习带教效果的探索和体会
    李益清, 罗颖嘉, 李艳华, 黄凤婷, 林刁珠, 张海峰, 马丽萍
    2017 (06):  672-673.  DOI: 10.16150/j.1671-2870.2017.06.022
    摘要 ( 198 )   PDF(640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