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9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0-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我国甲状腺疾病的防治现状、对策及挑战
    单忠艳, 滕卫平
    2020 (04):  329-33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01
    摘要 ( 242 )   HTML ( 11 )   PDF(520KB) ( 4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0 (04):  333-333. 
    摘要 ( 70 )   PDF(91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分子鉴别诊断进展
    叶蕾, 李浩榕
    2020 (04):  334-338.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02
    摘要 ( 185 )   HTML ( 6 )   PDF(475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0 (04):  338-338. 
    摘要 ( 65 )   PDF(78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简讯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0 (04):  343-343. 
    摘要 ( 89 )   PDF(92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周伟, 侯怡卿, 詹维伟
    2020 (04):  344-349.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04
    摘要 ( 236 )   HTML ( 3 )   PDF(557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解读
    细化稳定期COPD管理流程和随访策略:2020版GOLD指南解读
    李庆云, 孙娴雯
    2020 (04):  354-358.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06
    摘要 ( 291 )   HTML ( 7 )   PDF(509KB) ( 2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10 388个甲状腺结节行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的甲状腺癌各亚型诊断准确率的10年研究
    王星, 汪蓉晖, 张桂萍, 董屹婕, 周伟, 詹维伟
    2020 (04):  359-36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07
    摘要 ( 218 )   HTML ( 1 )   PDF(516KB) ( 110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spy,US-FNAB)对甲状腺恶性病变中亚型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9 933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US-FNAB 者的相关资料,共10 388个甲状腺结节,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价US-FNAB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并进一步分析其在恶性病变中各亚型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总结10年间的US-FNAB结果数据发现,10 388个结节中有9 379个(90.3%)为恶性,总诊断灵敏度为95.4%,总特异度为84.7%,总阳性预测值98.4%,总阴性预测值为65.9%,总诊断准确率达94.4%;对于各恶性病变亚型,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5.8%,髓样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9.4%。结论: US-FNAB在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效能最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0 (04):  363-363. 
    摘要 ( 79 )   PDF(89KB)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中国人群血型ABO亚型的分子基础研究
    雷航, 范亮峰, 蔡晓红, 王钰箐, 刘曦, 金沙, 沈伟, 陆琼, 向东, 王学锋, 邹纬
    2020 (04):  364-369.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08
    摘要 ( 506 )   HTML ( 4 )   PDF(579KB) ( 329 )  

    目的: 对我国人群血型ABO亚型的表型与基因型进行关联性研究,以探讨ABO亚型的分布特点及分子背景。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间1 545 505名献血者和116 209例受血者中检出的血型ABO亚型进行表型鉴定,用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ABO基因的DNA序列。结果: 血型血清学鉴定在1 545 505名献血者和116 209例受血者中共检出ABO亚型617例,检出率为3.71/万,检出率最高的表型为B(A)(0.066‰),其次是B3(0.045‰)和Bx(0.039‰)。544例ABO亚型样本经基因测序鉴定出42种ABO亚型等位基因,其中ABO*BA.04的检出构成比最高(25.20%),其次为ABO*BA.02 (11.55%)和ABO*cis-AB.01(9.71%)。关联分析提示,ABO亚型等位基因所对应的表型可与首次检测的表型不一致,即一种基因型可对应多种表型。结论: 中国人群血型ABO亚型检出率为3.71/万,B(A)表型是中国人群中最常检出的ABO亚型,B3和Bx相关的亚型次之;较常检出的亚型等位基因则是ABO*BA.04ABO*BA.02ABO*cis-AB.0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血酶生成试验在预测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出血倾向中的作用
    梁茜, 陆峥菁, 邵妍妍, 丁秋兰, 王鸿利, 王学锋
    2020 (04):  370-374.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09
    摘要 ( 302 )   HTML ( 5 )   PDF(496KB) ( 120 )  

    目的: 评估凝血酶生成试验(thrombin generation test, TGT)在预测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 vWD)患者出血倾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vWD患者38例,并根据出血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出血组(包括8例1型患者)、中度出血组(包括8例2A型和6例2M型患者)和重度出血组(包括2例2N型、6例重型1型和8例3型患者)。另选同期相同年龄段的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乏血小板血浆,分别检测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在1 pmol/L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和5 pmol/L TF试剂激活下的凝血酶生成能力的差异,并分析TGT各参数[凝血酶生成峰值(以下简称峰值)、凝血酶生成潜力(endogenous thrombin potential, ETP)、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eak)等]与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原(vWF∶Ag)水平、vWF活性水平(vWF∶Act)及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1 pmol/L TF激活下,正常对照组的峰值显著高于轻度出血组、中度出血组及重度出血组(P<0.05),重度出血组的峰值显著低于轻度出血组及中度出血组(P均<0.01),ETP和ttPeak仅在重度出血组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5 pmol/L TF激活下,各组间峰值差异缩小,且正常对照组与轻度出血患者组的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P、ttPeak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1 pmol/L TF激活下的峰值与患者FⅧ:C间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R2为0.65);在1 pmol/L、5 pmol/L TF激活下,TGT参数(ETP和ttPeak)与患者vWF∶Ag、vWF∶Act间的相关性较弱(R2<0.5)。结论: 1 pmol/L TF激活下TGT参数的峰值可较好地反映不同出血严重程度vWD患者的出血倾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对小于胎龄大鼠生长追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安静静, 王俊祺, 肖园, 陆文丽, 李林, 王伟, 董治亚
    2020 (04):  375-380.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10
    摘要 ( 271 )   HTML ( 2 )   PDF(590KB) ( 100 )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在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大鼠生长追赶中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介导SGA生长追赶(catch-up growth,CUG)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孕鼠全程半限制饮食法诱导建立4周龄的SGA大鼠模型,共收集54只大鼠幼鼠,满4周龄时,其中30只(55.6%)实现CUG,作为有CUG的SGA大鼠幼鼠组(CUG-SGA组),另24只(44.4%)无生长追赶(non-catch-up growth,NCUG)的SGA大鼠幼鼠作为NCUG-SG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幼鼠粪便中的肠道菌群;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肠道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分析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CUG-SGA组幼鼠的血IGF-1水平为(250.41±85.66) μg/L,显著高于NCUG-SGA组的(112.29±32.26) μg/L(P<0.05);CUG-SGA组幼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Simpson指数(0.99)显著高于NCUG-SGA组(0.97)(P<0.05);CUG-SGA组幼鼠肠道粪便中的SCFA各组分水平均高于NCUG组(P<0.05)。SGA幼鼠肠道粪便中的SCFA水平与11种差异表达的菌属相对丰度间存在相关性(|r|均>0.6,P<0.05),其中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浓度与幼鼠的体重、身长及其血IGF-1水平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均>0.6,P<0.05)。结论: 肠道菌群在SGA大鼠的CUG中发挥一定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菌群代谢产物SCFA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和吸收来实现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微囊性纤维黏液瘤一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许海敏, 陈晓炎, 张静, 杨晓群, 王朝夫
    2020 (04):  381-385.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11
    摘要 ( 227 )   HTML ( 0 )   PDF(1049KB) ( 187 )  

    目的: 探讨肺微囊性纤维黏液瘤(microcystic fibromyxoma,MFM)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例肺MF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为63岁男性,常规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结节;胸部CT示两肺有多发的大小不等的结节灶,最大者位于左肺上叶,边界光整,增强后轻度强化。予患者行左肺上叶切除术,肉眼观察手术标本,见肿瘤位于肺外周,体积为1.5 cm×1.1 cm×0.7 cm,切面呈灰红色,质地软,边界尚清;标本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肿瘤边界清晰,有广泛的微囊结构形成,细胞呈梭形、星芒状,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相,间质富于黏液,伴丰富的小血管,见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肿瘤旁距瘤体边缘0.2 cm处另见一小瘤灶,最大径为0.2 cm,组织形态与大者相同。肿瘤细胞波形蛋白呈弥漫强阳性,其余上皮源性、肌源性、神经源性、神经内分泌、血管内皮及间皮标志均为阴性,Ki-67低表达(<1%)。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EWSR1基因未见易位。患者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时复查CT检查,均显示两肺有多发小结节,右肺结节数目略有增多及增大。结论: 肺MFM是一种罕见的肺间叶源性肿瘤,组织形态以微囊和黏液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其表达波形蛋白,确诊提示需要综合组织学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进行判断,目前报道的肺MFM病例虽均无肿瘤复发、转移,但本例为多发性,且影像学随访结节略有增多并增大,提示其可能具有恶性潜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黏液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病理分型的对照及误诊分析
    闫冰, 王海飞, 曹云云, 牛建梅
    2020 (04):  386-390.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12
    摘要 ( 328 )   HTML ( 2 )   PDF(528KB) ( 304 )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并分析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共70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6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4.5±23.3岁)(30~86岁),其中40例(58.8%)患者为50岁以上。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单纯型黏液腺癌占57.4%(39/68),混合型占42.6%(29/68); 16.2%(11/68)的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本组共70个病灶中,位于右侧乳房的占41.4%(29/70),位于左侧乳房的占58.6%(41/70),病灶位置以外上象限多见41.4%(29/70)。单纯型黏液腺癌患者中,病灶形态不规则形占76.9%(30/39),混合型患者中病灶呈不规则形占80.6%(25/31);与混合型黏液腺癌相比,单纯型黏液腺癌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中呈分叶状者较多(25例比7例)(P<0.05);单纯型黏液腺癌病灶边界欠清者占48.7%(19/39),混合型黏液腺癌病灶则以边界不清为主77.4%(24/31);单纯型及混合型病灶均以后方回声增强最为多见,分别为74.4%(29/39)、48.4%(15/31)。单纯型病灶探及血流信号者占71.8%(28/39),混合型病灶探及血流信号占80.6%(25/31)。单纯型及混合型黏液腺癌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分类为可疑恶性者分别占87.2%(34/39)和93.5%(29/31),误诊率分别为12.8%(5/39)、6.5%(2/31),均是因肿块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尚清晰、后方回声无改变等类似良性病变特征而被误诊。结论: 乳腺黏液腺癌超声表现与病理分型间有一定相关性,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病灶多呈分叶状,边界欠清,后方回声增强,有时与良性肿瘤难以鉴别;混合型黏液腺癌则常有浸润性生长的影像学特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微血管成像、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在微小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关高危超声特征的筛选
    卢叶君, 陈卉, 张剑, 徐斌, 王冲, 贺烨
    2020 (04):  391-396.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13
    摘要 ( 253 )   HTML ( 3 )   PDF(865KB) ( 130 )  

    目的: 分析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ic elastography,UE)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在微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并筛选相关的高危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为4类的乳腺微小病灶(最大径≤1 cm)87个,病灶来自85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2组间病灶的灰阶超声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特征、SMI分级及弹性评分,筛选微小乳腺癌的高危超声特征。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微小病灶良性组与恶性组间的病灶形态、边缘、钙化情况、弹性评分、SMI及CDFI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整、弹性评分≥4分及SMI的Adler分级≥Ⅱ级是预测微小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三者联合诊断微小乳腺癌准确率最高(81.61%)。结论: SMI检查显示Adler分级≥Ⅱ级及弹性评分≥4分是诊断微小乳腺癌的高危超声特征,两者与病灶边缘不光整的超声特征联合时诊断的效能较高,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老年患者肺门及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分析
    洪贵平, 陈晓炎, 周剑平, 陈巍, 项轶, 周敏, 李庆云
    2020 (04):  397-401.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14
    摘要 ( 210 )   HTML ( 0 )   PDF(486KB) ( 106 )  

    目的: 评价经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在老年患者肺门及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EBUS-TBNA术的206例患者,年龄均≥65岁,所有患者经胸部CT或PET-CT检查显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和(或)存在气管旁、支气管旁肿块,且均具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包括经皮肺穿刺、胸腔镜、开胸手术及浅表淋巴结活检等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EBUS-TBNA诊断效能及分析漏诊情况。结果: 206例患者共穿刺气管旁、支气管旁病灶61个以及淋巴结225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疾病的患者有151例,其中由EBUS-TBNA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为140例;经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的患者55例,其中由EBUS-TBNA确诊者为50例。EBUS-TBNA的总体诊断灵敏度达92.2%,特异度为100%,漏诊率为7.8%。EBUS-TBNA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100%,漏诊率为7.3%;EBUS-TBNA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100%,漏诊率为9.1%。造成EBUS-TBNA漏诊的主要原因包括病灶直径小(病灶平均长径或直径<1 cm)、送检组织较小或数量较少等。结论: 在老年患者的肺门及纵隔病变诊断中,EBUS-TBN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对结果为阴性但病灶的平均长径或直径<1 cm的患者,要注意漏诊的可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标本快速方法的建立及其在ADRB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中的应用
    龚如涵, 李佳, 黄凯峰
    2020 (04):  402-406.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15
    摘要 ( 197 )   HTML ( 2 )   PDF(652KB) ( 111 )  

    目的: 建立一种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血液标本的快速方法,并将其应用到ADRB1(1165G>C)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检测中。方法: 建立可直接利用血液样本进行荧光PCR扩增法,与传统血液样本的基因SNP检测方法不同,本所建立的方法无需进行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选取1 051份临床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全血样本,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采用血液标本直接扩增的荧光PCR方法,进行ADRB1的SNP分型,并将分型结果与Sanger测序法这一“金标准”进行对比,评估两者之间的符合率和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与传统DNA提取加荧光PCR方法相比,具有较好的扩增性能;与Sanger测序法相比,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在ADRB1(1165G>C)基因SNP分型检测中的总体符合率达到98.98%,Kappa一致性系数达到0.971,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与传统方法相比,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省略基因组DNA提取步骤,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且准确率高,适合在基因分型相关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和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高燕婷, 赵金艳, 王娟, 李佳, 许雯, 李莉, 蔺丽慧
    2020 (04):  407-41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16
    摘要 ( 309 )   HTML ( 4 )   PDF(882KB) ( 190 )  

    目的: 分析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骨髓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比较不同疾病阶段、不同预后风险患者间的骨髓免疫功能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31例AML确诊患者治疗前的骨髓样本,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样本中各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19+等)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并将结果与公共数据平台获取的健康者骨髓样本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进行比较。AML患者分别为初诊(94例)、继发(18例)及化疗缓解后复发患者(19例),共3组,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亚群差异;进一步根据细胞遗传学异常将初诊AML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比较3组间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回溯复发组患者初发时的骨髓样本检测结果,配对比较初发与复发时样本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者比较,AML患者骨髓样本中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31.73%±12.38)%比(21.40%±7.33%),P<0.001],CD19+ B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9.62%比14.03%,P<0.01;1.04比1.48,P<0.05);复发患者骨髓样本中的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初诊患者显著增高[(41.56±11.64%)比(29.86±12.20%),P<0.001],CD19+ B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4.18%比11.82%,P<0.05;0.59比1.12,P<0.05)。配对比较显示,复发患者的CD19+ B细胞百分比与其初发时比较显著降低(2.40%比12.41%,P<0.05)。94例初诊AML不同预后风险度的3组间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L患者骨髓呈明显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状态,AML复发患者的骨髓免疫功能抑制较其初发时更为显著,提示检测AML患者骨髓淋巴亚群的分布情况可能是评估疾病预后的有效指标,对临床使用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胃癌细胞BGC823中miR-200c靶基因产物波形蛋白的检测及功能研究
    杨翠萍, 杨晓金, 杨燕萍, 张梦茵, 谢玲, 俞骁珺, 蔡波尔, 陈登宇, 陈平, 吴云林
    2020 (04):  414-419.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17
    摘要 ( 179 )   HTML ( 0 )   PDF(777KB) ( 78 )  

    目的: 采用RNA靶向干扰技术,研究人胃癌细胞BGC823中微小RNA(microRNA, miRNA, miR)-200c的靶点锌指E盒增强子结合蛋白2(zinc finger E-box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2, ZEB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检测相关的波形蛋白基因表达情况,观察miR-200c对胃癌BGC823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ZEB2基因表达的干扰质粒shZEB2,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胃癌BGC823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人BCG823细胞中ZEB2 mRNA、miR-200c及波形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并用蛋白印迹法检测ZEB2蛋白、波形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干扰ZEB2分子表达后,miR-200c表达水平增高,而BGC823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ZEB2是miR-200c的检测靶点,干扰ZEB2后,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地区36 857例胃镜胃息肉检出率及临床特征分析
    周郁芬, 王柏凯, 罗芳秀, 徐莹, 丁燕飞, 袁晓琴, 陈平, 吴云林
    2020 (04):  420-425.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18
    摘要 ( 345 )   HTML ( 0 )   PDF(632KB) ( 3644 )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胃息肉(gastric polyp, GP)的胃镜检出率及GP的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9年5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行胃镜检查者36 857例,统计胃镜GP检出率及相关病理资料。结果: 36 857例行胃镜检查者中有3858例检出GP,检出率为10.47%。≥60岁的患者中,检出GP患者3 858例,检出率为14.75%。与其他年龄组(<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相比,≥60岁患者中息肉直径≥2 cm的构成比较高,为1.8%(P<0.05),腺瘤性息肉的构成比也较高(1.9%)(P<0.05),合并上皮内瘤变患者45例,占2.9%,构成比明显较高(P<0.05),特别是其中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年龄均≥60岁。与<60岁的患者相比,≥60岁的GP患者中合并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者的构成比明显较高,分别为22.4%、34.0%(P均<0.05);与此相反,存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GP患者中,≥60岁者合并Hp感染的构成比较低(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对60岁以下人群而言,≥60岁人群GP检出率较高,为14.75%;与<60岁的GP患者相比,≥60岁GP患者其息肉直径≥2 cm、腺瘤性息肉构成比较高,其合并上皮内瘤变、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构成比也较高,故对于≥60岁的患者需更加重视GP的检出及病理检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书讯
    2020 (04):  425-425. 
    摘要 ( 76 )   PDF(160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反应检测血清尿酸过程中的干扰分析
    周晓娜, 方宏罡, 曹艳菲, 李新娜, 张丽娜, 陆怡德
    2020 (04):  426-429.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19
    摘要 ( 379 )   HTML ( 4 )   PDF(690KB) ( 279 )  

    目的: 探讨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反应测定血清尿酸(uric acid,UA)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方法: 结合临床工作中2个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反应检测UA水平异常低值病例,观察反应曲线,探究导致血清UA假性异常降低的原因,并尝试消除干扰。结果: 病例1的血清UA初次检测结果为18.2 μmol/L,根据反应曲线推测,是由于该患者使用的外源性药物拉布立酶降解了UA,从而造成检测结果UA水平降低,故重新采样时将血液采集至预先冷藏的肝素抗凝管中,去除干扰后,获得的UA检测结果为102.0 μmol/L。病例2的血清UA检测结果为负值,观察反应曲线和体外实验发现蛋白沉淀,推测M蛋白为内源性干扰物,采用PEG6000蛋白沉淀法予以纠正后,获得血清UA检测结果为158.5 μmol/L。结论: 多种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均可影响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反应检测获得的血清UA结果,出现异常值时应结合反应曲线加以区分、纠正,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测结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部蠕形螨感染与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相关性的研究
    洪玉芳, 吴漾, 许雍棠, 姚鹏翔, 陈振宗, 马晓萍
    2020 (04):  430-43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20
    摘要 ( 152 )   HTML ( 0 )   PDF(497KB) ( 70 )  

    目的: 观察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眼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分析眼部蠕形螨感染与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内外科诊治的存在继发性免疫缺陷的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病患者;另从来我院就诊的无全身性基础疾病的人群中随机选取246例作为对照者。本研究采用拔取眼部睫毛,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蠕形螨及虫卵,确定眼部蠕形螨感染情况。结果: 192例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中有眼部蠕形螨感染者为162例,阳性率为84.4%;246例对照者中有眼部蠕形螨感染者为150例,阳性率为61.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部蠕形螨感染与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呈正相关(r=0.256,P<0.001)。其中,糖尿病患者的眼部蠕形螨感染率最高,为89.7%。变量相关性分析提示,眼部蠕形螨感染与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呈正相关(r=0.25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有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患者感染眼部蠕形螨的风险是未患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的2.09倍(OR=2.09,95%CI为1.25~3.47,P=0.005)。结论: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可能是眼部蠕形螨感染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需注意眼部蠕形螨的检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
    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新认识
    卢兴国
    2020 (04):  434-437.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21
    摘要 ( 133 )   HTML ( 0 )   PDF(1149KB) ( 17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本科生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调研
    秦绪珍, 张时民, 于连辉, 齐志宏, 刘亚丽, 徐英春
    2020 (04):  438-440.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22
    摘要 ( 153 )   HTML ( 2 )   PDF(332KB) ( 1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中的应用调查及价值评估
    赵肖庆, 徐涵, 唐慧, 潘萌, 郑捷, 曹华
    2020 (04):  441-444.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23
    摘要 ( 110 )   HTML ( 1 )   PDF(704KB) ( 1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