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12, Vol. 7 ›› Issue (05): 334-337.doi: 10.16138/j.1673-6087.a0426
李新立,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最常见的心肌病,发病率约1∶500,约60%的患者有可询及的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HCM是原发于心肌的遗传性疾病,心室肥厚是其诊断依据,需排除高血压等疾病和运动员心脏肥厚。HCM临床表现多样:可无症状,可轻度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亦可出现恶性室
李新立,.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相关预测指标的临床价值[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 7(05): 334-337.
[1] | 刘鹏, 严福华, 秦乐, 肖瑞杰. 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的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率参数与猝死风险关系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3): 317-325. |
[2] | 门剑龙, 任静.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和危险分层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1): 10-15. |
[3] | 朱兰, 顾圣佳, 陈炽华, 曹琪琪, 周皛月, 严福华, 闵佶华. 基于可变形配准算法的心肌形变分析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探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3): 278-285. |
[4] | 汤宝鹏,. 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现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8, 13(01): 15-19. |
[5] | 刘学波, 叶梓,. 非缺血性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辨别与处理[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1): 21-26. |
[6] | 曾晓聪, 文宏, 李醒三,. 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1): 66-69. |
[7] | 王聪, 卜丽萍, 孙爱军, 周京敏, 钱菊英, 葛均波,. 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 7(05): 361-365. |
[8] | 顾俊义, 钱泓洁, 张杉杉, 许蕾, 顾雪明, 施建元, 方萍, 汤正义, 宁光,. 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病情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 6(04): 283-286. |
[9] | 林长坚, 金奇, 吴立群,. MRI预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并发心源性猝死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1): 75-77. |
[10] | 李彬, 秦永文,.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未成年患者中的应用[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 5(05): 449-452. |
[11] | 段秀方, 姚小梅, 柳芳芸, 王颖,. 肥厚性心肌病猝死尸检1例报告[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4): 384-385. |
[12] | 朱文玲,. 非典型症状的主动脉夹层[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02): 130-131. |
[13] | 刘铭雅, 陆志刚, 魏盟,. 胸痛、低血压休克、猝死[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8, 3(04): 281-282. |
[14] | 顾刚,.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脏性猝死防治中的应用[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8, 3(04): 248-251. |
[15] | 杨鹏,. 29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8, 3(04): 279-28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