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5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造血干细胞移植:富有挑战的领域
    黄晓军,
    2010 (01):  1-3.  DOI: 10.16138/j.1673-6087.a1442
    摘要 ( 202 )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HSCT)是利用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自1957年应用于临床,革命性改变了多种血液恶性疾病的预后,因此Thomas教授于1990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50多年来,HSCT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改善,HSCT仍是血液学最活跃及富有挑战的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研究现状
    王健民, 吴涛,
    2010 (01):  4-8.  DOI: 10.16138/j.1673-6087.a1444
    摘要 ( 203 )  
    造血干细胞(HSC)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而移植前的预处理是HSCT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预处理可清除体内的恶性肿瘤细胞,为正常HSC的植入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预处理可抑制受者的免疫系统,使之无力排斥移植物而使移植成功。近年随着移植技术不断发展,移植适应证也逐渐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刘霆,
    2010 (01):  9-17.  DOI: 10.16138/j.1673-6087.a1376
    摘要 ( 326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通常是治愈各种血液、遗传或免疫疾病的重要方法,特别对于那些侵袭性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已成为其治疗的唯一选择。然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论急性和慢性仍然是allo-SCT后提高移植效果的主要障碍,阻碍了这项技术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从病理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细胞调控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吴德沛, 王秀丽,
    2010 (01):  18-23.  DOI: 10.16138/j.1673-6087.a0183
    摘要 ( 218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愈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有效手段。近年来allo-HSCT技术发展迅速,移植成功率及患者长期生存率都有很大改善,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移植后复发仍是allo-HSCT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有效控制GVHD及充分发挥移植物抗白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研究的进展
    王健民, 宋宁霞,
    2010 (01):  24-30.  DOI: 10.16138/j.1673-6087.a0667
    摘要 ( 226 )  
    骨髓中主要存在2种主要类型的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及非HSC或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HSC移植可重建患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因此,临床上HSC移植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血液病、遗传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免疫缺陷病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反应和长期生存的意义
    胡炯,
    2010 (01):  31-33.  DOI: 10.16138/j.1673-6087.a1543
    摘要 ( 375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由骨髓中的浆细胞单克隆性增生引起,好发于中老年人。典型临床表现为骨骼系统破坏,如病理性骨折、本-周蛋白尿、贫血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并伴随高钙血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及免疫球蛋白电泳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峰等。与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创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新局面:移植治疗先天缺陷
    陈静,
    2010 (01):  34-38.  DOI: 10.16138/j.1673-6087.a0727
    摘要 ( 279 )  
    自1958年Thomas完成了首例骨髓移植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teic stem cell transplant,HSCT)已成功用于治疗各种造血不良和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随着治疗病例的增多,人们不断发现HSCT在治愈血液、肿瘤性疾病的同时,一些伴随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长生存分析
    陈银葵, 张钰, 刘启发, 孙竞, 范志平, 徐丹, 魏永强, 江千里,
    2010 (01):  39-43.  DOI: 10.16138/j.1673-6087.a1395
    摘要 ( 350 )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并分析影响CML长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118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88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22例,其中83例接受相关移植、35例无关移植。预处理方案:36例患者用全身照射(TBI)联合环磷酰胺联合(Cy)、82例改良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68例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移植用环孢素(CsA)和甲氨蝶呤(MTX),50例无关供者及相关1个以上位点不合者采用CsA、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麦考酚酸酯(MMF)。Cox模型分析影响长生存的因素。结果:118例患者除3例死于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外其余均获造血重建。移植后5年累计感染发生率为42.6%,巨细胞病毒血症累计阳性率为41.6%。Ⅱ~Ⅳ度急性GVHD累计发生率为33.3%,其中相关全相合供者(MSD)和无关、相关不相合供者(MRD/URD)发生率分别为23.1%和46.9%(P=0.01);1年累计慢性GVHD发生率为47.8%,其中MSD和MRD/URD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1.4%和42.2%(P=0.260)。GVHD致死率为18.3%。移植后5年白血病累计复发率为17%,其中MSD和MRD/URD复发率分别为12.5%和23.9%%(P=0.228)。5年累计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SF)率分别为69.5%和62.6%,其中MSD与MRD/URD的5年OS率和DSF率分别为78.5%比57.2%和72.7%比48.3%(P=0.018,P=0.017)。慢性期与加速/急变期的5年OS率和DSF率分别79.9%、36.7%和72.4%、32.6%(P<0.001)。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Ⅱ~Ⅳ度急性GVHD、HLA不相合、诊断至移植时间≥1年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加速期、急变期和三联、四联GVHD预防方案为影响D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CML-allo-HSCT长生存的主要因素是移植的时机、疾病状态、HLA相合程度和移植后GVHD。GVHD是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淋巴瘤患者缓解率和生存率的影响
    牛家华, 王椿, 万理萍, 颜式可, 姜杰玲, 蔡宇, 杨隽,
    2010 (01):  44-47.  DOI: 10.16138/j.1673-6087.a1542
    摘要 ( 626 )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APBSC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占50.94%,中位移植年龄34(12~57)岁,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占78.8%,年龄矫正的国际预后指数(aaIPI)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患者分别占21.2%、46.7%、15.1%、17.0%。采用统计学分析APBSCT治疗淋巴瘤的疗效及其对生存情况的影响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2例患者成功接受了APBSCT治疗,移植后完全缓解(CR)率65.4%;部分缓解(PR)率19.2%,总反应率(RR)84.6%(CR加PR);其中移植前达CR患者移植后100%CR,PR患者61.2%获CR;1例疾病稳定(SD)患者移植后获CR;17例疾病进展(PD)患者移植后35.3%获CR,17.6%获PR,总反应率为52.9%。中位随访14个月,3年预期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56%、50%。APBSCT能克服初诊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进展期病变、结外病灶>1、巨块病变、B症状、骨髓浸润所引起的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无法克服体能状态下降、移植前LDH水平升高、进展期病变对生存的影响。结论:APBSCT可提高淋巴瘤患者CR率,改善移植前未达CR患者的OS及EFS,移植前临床特征重新评估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临床观察
    王坚敏, 陈同辛, 陈静, 江华, 罗长缨, 董璐, 叶启东, 周敏, 沈树红,
    2010 (01):  48-52.  DOI: 10.16138/j.1673-6087.a1447
    摘要 ( 390 )  
    目的:探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移植的经验。方法:对我院4例X-连锁SCID患者进行了5次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供者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同胞骨髓1例次,母亲半相合CD34+外周造血干细胞2例次,无关脐血2例次。2例次脐血移植者应用了清髓性预处理,并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其余3例次未进行预处理和GVHD预防。结果:所有患者在活动性感染的基础上接受HSCT。骨髓和外周血移植物平均CD34+细胞为6.45×107/kg,脐血为1.38×106/kg。3例患者移植后2周左右出现Ⅰ~Ⅱ度急性GVHD。最终2例因移植后肺部感染加重死亡,1例因黄疸、肝功能不良放弃治疗,仅1例接受再次脐血移植者经历了首次移植失败、重度肝静脉阻塞病(VOD)、重症肺炎后幸存,该患儿移植后78d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接近正常,10个月免疫球蛋白数量恢复正常,13个月T细胞数量接近正常,目前已经随访到移植后15个月。结论:HSCT治疗SCID具有可行性,早期诊断并在严重感染前进行移植是提高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万理萍, 王椿, 颜式可, 姜杰玲, 杨隽, 蔡宇, 秦尤文, 蒋瑛, 王小蕊,
    2010 (01):  53-56.  DOI: 10.16138/j.1673-6087.a0672
    摘要 ( 451 )  
    目的:评估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方法:10例MDS患者中位年龄44岁,MDS-难治性贫血(RA)1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中危-Ⅰ],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RCMD)5例(IPSS中危-Ⅰ4例,中危-Ⅱ1例),MDS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均为IPSS高危)。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完全相合同胞移植7例,HLA匹配无关供者移植3例。预处理方案以白消安8~10mg/kg、氟达拉滨90~150mg/m2及全身照射2~3Gy为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和麦考酚酸酯。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检测采用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方法,对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粒细胞进行动态定量检测。结果:移植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都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10~14)d,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3(0~29)d。10例患者中8例发生急性GVHD,其中仅1例患者发生Ⅳ度急性GVHD,其余患者为Ⅰ度。中位随访22(3.6~70)个月,5例发生慢性GVHD。2例患者死亡,均在移植前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余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至今,血细胞数恢复正常,中位生存时间为27(15~70)个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为79%。结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DS或MDS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需要进行嵌合体的密切监测,根据供受者嵌合比例,尤其是T淋巴细胞嵌合比例给予个体化免疫抑制剂治疗,避免复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100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移植前临床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唐暐, 王苓, 赵维莅, 陈玉宝, 沈志祥, 胡炯,
    2010 (01):  57-61.  DOI: 10.16138/j.1673-6087.a0064
    摘要 ( 332 )  
    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移植前的临床特征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接受allo-HSCT治疗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中位年龄34(15~55)岁。46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亲缘供体移植、51例HLA相合非亲缘无关供体和3例半相合亲缘供体移植。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6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处于疾病早期患者78例,进展期患者2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供患者HLA相合、干细胞来源(骨髓、外周血)、供受者性别、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等因素与移植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移植相关病死率(transplantation related mortality,TRM)和复发率(relapserate,RR)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随访24(1~84)个月,移植后5年预期OS率为(59.9±7.2)%,TRM为(24.9±6.5)%,RR为(22.4±5.9)%。单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移植后OS率、TRM、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移植后OS率、TRM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OS率、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TRM密切相关。结论: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对移植治疗的长期生存、复发和不良反应相关,早期移植是提高移植疗效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Lin28对胃腺癌细胞株增殖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罗玄, 吴云林, 冯立新,
    2010 (01):  62-67.  DOI: 10.16138/j.1673-6087.a0157
    摘要 ( 349 )  
    目的:通过检测可以调控微小RNA(microRNA)生成的RNA结合蛋白Lin28在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了Lin28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RT-PCR法在RNA水平检测Lin28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分析Lin28蛋白和人细胞角蛋白18(CK-18)在细胞中的共表达情况,分别应用RNA干扰技术敲减Lin28,及细胞转染技术过表达Lin28,比较Lin28表达水平变化前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Lin28在高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28中的RNA和蛋白水平均低表达,而在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45中均高表达;Lin28与肿瘤干细胞的常见标志物CK-18共表达于极少数胃癌细胞中;敲减了Lin28的MKN45细胞株S期则明显增加,而G1期比对照组相应地减少。相反,Lin28过表达导致S期明显减少,而G1期比对照组相应增加。Westernblot检测发现,敲减了Lin28的MKN45细胞株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蛋白发生明显的上调,抑制其活性的蛋白p21和p27水平降低;而MKN28获得Lin28后,CDK2水平有所下调,p21和p27表达水平上调。结论:Lin28参与胃癌细胞分化和细胞周期相关的调控,且对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CDK2,p27/CDK2也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顾桂国, 林兆奋, 杨兴易, 李瑞东,
    2010 (01):  68-72.  DOI: 10.16138/j.1673-6087.a0257
    摘要 ( 322 )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相关x蛋白(Bax)、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蛋白表达的影响,为防治神经细胞的凋亡提供依据。方法:9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治疗组,各30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致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运用免疫组化观察复苏后神经细胞中NF-κB、Bcl-2、Bax基因的蛋白表达,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在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参附治疗组复苏后各时相点Bcl-2表达明显增强(P0.05),NF-κB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阳性表达率在复苏后24h达到高峰,参附治疗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心肺复苏后的不同时段神经细胞确实有凋亡发生,参附治疗组各时相点凋亡细胞阳性指数均明显低于复苏模型组(P<0.05);而假手术组无明显凋亡现象发生(P<0.01)。超微结构显示参附治疗组神经细胞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假手术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细胞的损伤,参附注射液可降低NF-κB活性,上调Bcl-2蛋白表达,改善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对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1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患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宣丹旦, 邹和建,
    2010 (01):  73-76.  DOI: 10.16138/j.1673-6087.a0065
    摘要 ( 321 )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受累的特点,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66例,比较狼疮性肝损害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并对狼疮性肝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狼疮性肝损害患者102例(18.02%)。狼疮性肝损害患者与无肝损害患者相比IgG较高[(18.65±8.64)g/L比(15.80±7.14)g/L,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较高(13.3±8.4比11.3±6.5,P<0.05),病程较短[(3.0±4.6)年比(4.2±6.0)年,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顾哲, 蒋晓真, 顾佩莉, 邹宇锋, 朱震宏, 徐凌燕,
    2010 (01):  77-78.  DOI: 10.16138/j.1673-6087.a0366
    摘要 ( 227 )  
    2型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严重的慢性并发症,高血糖是产生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20世纪80年代Wilson提出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胰岛素治疗,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和糖尿病并发症与控制试验(DCCT)均报道严格控制血糖能延缓和减少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为胰岛素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证据。胰岛素泵治疗又称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咽痛、咳嗽、发热、皮疹、腹胀、腹泻
    牛宪萍, 龚玮琪, 邵莉, 陈巍, 张华,
    2010 (01):  79-80.  DOI: 10.16138/j.1673-6087.a1336
    摘要 ( 243 )  
    病例:男,82岁,因"咽痛、咳嗽2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咳嗽,少量白痰,无发热,无呼吸困难及其他伴随症状,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服用复方大青叶合剂,效果不佳。胸部CT示左上肺陈旧性结核、右中肺慢性炎症,以"支气管炎"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慢性胃肠炎病史,服用冷食后会出现腹胀。体格检查:体温36.2℃,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
    罗成娟, 陈静,
    2010 (01):  81-84.  DOI: 10.16138/j.1673-6087.a1393
    摘要 ( 274 )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AA。临床上,绝大多数儿童AA属于后天获得、原因不明的原发性AA,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部分AA可最终演变成骨髓增生异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造血干细胞发生的研究进展
    刘祥箴, 郭宁, 诸江,
    2010 (01):  85-87.  DOI: 10.16138/j.1673-6087.a1441
    摘要 ( 244 )  
    哺乳动物个体的发育起源于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是个体的第1个全能干细胞。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逐步形成相对定向的胚胎阶段的多种干细胞及组织特异性的成体干细胞,包括成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在内。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人和小鼠中,HSC是成体内各系造血细胞的来源,单个HSC即可在合适的宿主体内重建整个造血系统。HSC移植是临床上组织器官移植的首个成功范例,在白血病和其他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已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发性骨髓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宋修怡,
    2010 (01):  88-92.  DOI: 10.16138/j.1673-6087.a0380
    摘要 ( 372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由骨髓中的浆细胞单克隆性增生引起。典型临床表现为骨骼系统破坏,如病理性骨折、本-周蛋白尿、贫血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并伴随高钙血症、血沉增快及免疫球蛋白电泳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峰等。MM常规化学治疗(化疗)反应率低,其中位生存期多为2~3年。临床研究证明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部移植物抗宿主病
    徐应永, 陈静,
    2010 (01):  93-95.  DOI: 10.16138/j.1673-6087.a0433
    摘要 ( 273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迅猛发展。随着脐血使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非清髓性预处理等方法的运用,已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allo-HSCT。尽管如此,提高allo-HSCT后的长期生存仍遭遇瓶颈,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糖胞苷代谢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临床疗效的关系
    杨冠群, 陈芳源,
    2010 (01):  96-98.  DOI: 10.16138/j.1673-6087.a0200
    摘要 ( 233 )  
    阿糖胞苷及其药理作用阿糖胞苷(Ara-C)为嘧啶抗代谢类药物,可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干扰细胞增殖。Ara-C进入细胞后,先在细胞内经脱氧胞苷激酶(deoxycytidine kinase,DCK)催化磷酸化,转变为有活性的Ara-C单磷酸(arabinosidecytidine monophosphate,Ara-CMP),再转为Ara-C二磷酸(arabinosidecytidine diphosphate,Ara-CDP)和Ara-C三磷酸(arabinosidecytidine triphosphate,Ara-CTP)而起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罗莫司延缓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疾病进程
    肖建, 周福建, 时宝忆,
    2010 (01):  99-100.  DOI: 10.16138/j.1673-6087.a1208
    摘要 ( 238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可威胁生命的单基因遗传肾脏疾病,以双侧肾脏多发囊肿进行性增大而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为特征,其在活产婴儿中的患病率约为1/1000~1/400,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的机械不同步运动
    朱菲白, 吴立群,
    2010 (01):  101-102.  DOI: 10.16138/j.1673-6087.a0825
    摘要 ( 206 )  
    心肌机械不同步运动普遍存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心电图中QRS波群时限延长是经典的检测心肌机械运动失同步的指标,然而有研究表明心肌机械运动不同步与电活动不同步并不严格一致。QRS波群时限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心脏的电同步性,而心衰患者是否存在机械不同步运动才是我们更应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肝纤维化中作用
    郑永超, 孙勇伟,
    2010 (01):  103-106.  DOI: 10.16138/j.1673-6087.a0552
    摘要 ( 271 )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疾病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过程,是所有慢性肝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1,2],而肝损伤(肝实质炎症、坏死)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引起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是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中心环节[3]。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