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的评判与存在问题
    何奔,
    2017 (01):  1-3.  DOI: 10.16138/j.1673-6087.a0538
    摘要 ( 282 )  
    冠状动脉(冠脉)微血管功能异常的提出源自于对"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与心肌缺血证据而冠脉造影正常患者"描述的需要。1973年Kemp等首次将其命名为X综合征(syndrome X);1985年Cannon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开始了对冠脉微循环的重视。2007年,Camici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脉疾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1])。由于微循环功能异常不像当初所想象的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脏X综合征研究进展
    钱菊英, 陈傲, 陈章炜,
    2017 (01):  4-8.  DOI: 10.16138/j.1673-6087.a1262
    摘要 ( 277 )  
    冠心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虽然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冠脉旁路移植术能够重建心外膜冠脉的血流供应,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但这并不能解决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VD)的问题。CMVD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死等~([1-2]),因此逐渐引起重视。2007年,Camici等~([3])回顾了CMVD方面的相关研究,根据危险因素和临床疾病的情况不同,将CMVD分为4类:(1)不合并心肌和心外膜冠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冠心病与微循环障碍
    戴秋艳,
    2017 (01):  9-14.  DOI: 10.16138/j.1673-6087.a0917
    摘要 ( 230 )  
    尽管我国没有非常具体的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统计数字,但从美国的前期统计可以看出,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导致女性死亡和失能的最常见原因~([1])。在1995年和2004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仍分别占女性全因死亡率的35%~([1])和23%~([2])。在45~64岁年龄段的女性中,1/9的女性会出现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数据,在65岁以上的女性中这一比例上升至1/3~([3])。因此,了解女性CHD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机制与干预
    卜军, 王奇雯, 叶豪, 姜华,
    2017 (01):  15-20.  DOI: 10.16138/j.1673-6087.a1250
    摘要 ( 358 )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我国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成为重要的疾病负担。冠状动脉(冠脉)因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原因引起血栓栓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尽管近几十年来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溶栓等再灌注治疗措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AMI患者预后,但其院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1])。AMI患者于早期血运重建开通血管后仍有相当部分缺血心肌坏死,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缺血性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辨别与处理
    刘学波, 叶梓,
    2017 (01):  21-26.  DOI: 10.16138/j.1673-6087.a0424
    摘要 ( 378 )  
    与缺血性心肌病不同,非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并非由冠状动脉(冠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引起,而是由诸如感染、免疫系统异常、毒素损伤、血流动力学相关机制、先天性遗传因素引起心肌病变,最终出现临床心力衰竭(心衰)表现的一类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诊断也较为困难,且目前对于这类患者心功能持续恶化的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无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手段。现有研究认为,冠脉微循环障碍在心肌病患者心衰进展过程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类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药物治疗及防治现状
    傅向华, 肖宇杨, 李向明,
    2017 (01):  27-32.  DOI: 10.16138/j.1673-6087.a0541
    摘要 ( 337 )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coronary microvascular circulation)是由直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冠状动脉微循环解剖、生理和病理学认识与展望
    曾定尹, 王永,
    2017 (01):  33-36.  DOI: 10.16138/j.1673-6087.a0540
    摘要 ( 755 )  
    心脏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其营养需要冠状动脉循环供应,因此冠状动脉循环在各个器官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冠状动脉循环在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可调节机制方面与其他器官相比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冠状动脉微循环是心肌氧供的关键环节,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在冠状动脉循环血供中起主要作用。冠状动脉微循环解剖和生理学特点一、冠状动脉微循环解剖学特点冠状动脉系统是由3个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与心血管疾病预后
    何立芸,
    2017 (01):  37-41.  DOI: 10.16138/j.1673-6087.a0539
    摘要 ( 329 )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通常是指直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循环损伤的临床诊断
    葛恒, 丁嵩, 康瑜, 何奔,
    2017 (01):  42-45.  DOI: 10.16138/j.1673-6087.a0622
    摘要 ( 293 )  
    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意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冠心病急症,通过溶栓或急诊介入手术恢复闭塞冠状动脉(冠脉)血流的再灌注疗法已经显著降低死亡率,但患者依然可能因为心肌大量丢失而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血管不良事件。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其最终的心肌损伤程度取决于缺血面积、缺血时间和心肌水平的血流恢复,后者被定义为微循环水平的再灌注,是决定再灌注实际疗效和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疗效比较
    胡健, 张瑞岩, 杨震坤, 丁风华, 沈卫峰,
    2017 (01):  46-49.  DOI: 10.16138/j.1673-6087.a0687
    摘要 ( 226 )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80岁以上无保护左主干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经冠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的80岁以上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倾向匹配得分法共入选54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行PCI,26例患者行CABG。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期间的死亡、心绞痛复发及因缺血所致的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既往行PCI者无明显差异。CABG组与PCI组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9.96%±10.75%比62.57%±8.20%,P=0.318)、SYNTAX评分[(30.31±4.35)分比(29.93±4.84)分,P=0.764]和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 Score)Ⅱ评分[(3.06±0.78)分比(2.97±0.67)分,P=0.657]也无显著差异。与CABG组相比,PCI组在死亡(7.69%比0%,P=0.439)、心绞痛复发(3.85%比7.14%,P=1.000)、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3.85%比7.1%,P=1.000)及MACE的发生率(11.5%比7.14%,P=0.410)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80岁以上的无保护左主干患者行PCI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CABG外的另一种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房螺旋电极导线植入术后起搏阈值的急性改变
    高洁, 王晓群, 李畅, 王义龙, 倪熠, 顾刚,
    2017 (01):  50-53.  DOI: 10.16138/j.1673-6087.a1249
    摘要 ( 316 )  
    目的:探讨心房螺旋电极导线植入术后起搏阈值的急性变化,用以评价心房螺旋电极导线植入是否有效、安全。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植入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且心房植入螺旋电极导线的患者68例,根据患者植入术中即刻起搏阈值是否>1 V分为高阈值组和低阈值组2组,记录患者在植入术中即刻,术后1、3、6、24 h的起搏参数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术中即刻起搏阈值≤1 V的低阈值组患者35例(51%),平均起搏阈值为(0.79±0.20)V,术后1 h下降为(0.69±0.34)V、3 h(0.61±0.21)V、6 h(0.59±0.19)V、24 h(0.58±0.18)V,术后3、6、24 h的起搏阈值与术中即刻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1 V的高阈值组患者33例(49%),其平均起搏阈值为(1.48±0.20)V,术后1 h下降为(0.85±0.32)V、3 h(0.74±0.23)V、6 h(0.64±0.18)V、24 h(0.60±0.24)V,术后1、3、6、24 h的起搏阈值与术中即刻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房螺旋电极导线植入术中即刻起搏阈值较高,术后降低。植入术中即刻起搏阈值高不应作为更换电极位置的标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RM-Ⅳ诊疗系统与手法复位对不同类型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效果比较
    孙家兰, 计海峰, 吴大玉, 胡荣郭, 江梅, 李龙宣,
    2017 (01):  54-58.  DOI: 10.16138/j.1673-6087.a0174
    摘要 ( 443 )  
    目的:通过手法复位与SRM-Ⅳ前庭功能检查及诊疗系统2种方法对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断、疗效及复发率进行评估。方法:纳入采用Dix-Hallpike、滚转试验确诊的水平及后半规管BPPV患者,通过SRM-Ⅳ前庭功能检查及诊疗系统进行眼震评估,判断两者诊断(半规管类型)符合率。同时将患者分组,分别进行经典方法手法复位及SRM-Ⅳ仪器复位,从而评估2种复位方法的有效率。结果:采用经典方法与SRM-Ⅳ仪器进行半规管类型判断,两者符合率为100%。SRM-Ⅳ仪器复位组第1次复位痊愈率为73.8%,有效率为95.2%,第2次复位痊愈率为84.5%,有效率为97.6%。而手法复位组第1次复位分别为61.5%及80.8%,第2次为75.0%及82.7%。2组2次痊愈率及有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其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中,手法复位组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分别为65.8%和78.0%,SRM-Ⅳ仪器复位组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分别为84.1%和92.1%,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复发率上,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经典方法相比,SRM-Ⅳ仪器对于不同类型BPPV治愈率及有效率更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RNA-28-5p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李为光, 姚玮艳, 汤玉茗, 黄佳, 钟捷,
    2017 (01):  59-63.  DOI: 10.16138/j.1673-6087.a1161
    摘要 ( 246 )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清微RNA-28-5p(miR-28-5p)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自噬基因BECN1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确诊胰腺癌的60例患者为试验组,6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血清,TaqMan实时定量(qRT)-PCR实验检测血清中miR-28-5p的表达水平;Targetscan预测自噬基因BECN1为miR-28-5p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验证BECN1为miR-28-5p的直接靶基因;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和Transwell试验检测miR-28-5p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R-28-5p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39.90±1.64比80.50±1.40,P<0.05);BECN1为miR-28-5p的直接靶基因;增高miR-28-5p的表达使得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1.69±0.07比2.79±0.06,P<0.05;15.89±0.79比29.78±0.60,P<0.05);抑制miR-28-5p则获得相反的效果(2.99±0.12比1.98±0.21,P<0.05;60.40±2.15比38.40±1.09,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R-28-5p较正常人明显降低,miR-28-5p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BECN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1例
    张玉斌, 傅向华, 王文露,
    2017 (01):  64-65.  DOI: 10.16138/j.1673-6087.a0909
    摘要 ( 329 )  
    患者:女,53岁,主因间断胸痛10年,加重10 d入院。患者10年前出现胸痛,多与活动有关,无其他不适,休息1 min症状缓解。入院10 d前,患者活动时再次出现胸痛,持续约15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未缓解就诊于我院。既往慢性胃炎病史5年,近期偶有烧心、反酸不适。无冠心病家族史。无烟酒嗜好。绝经3年。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87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5/87 mm Hg(1 mm Hg=0.133 k Pa)。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曾晓聪, 文宏, 李醒三,
    2017 (01):  66-69.  DOI: 10.16138/j.1673-6087.a0427
    摘要 ( 312 )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及心室腔的相对减少,伴有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根据有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可以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心尖部HCM(apical HCM,AHCM)是HCM中的特殊类型。HCM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也可能出现明显症状,如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更为严重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由于HCM的高猝死率,如何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心房颤动合并瓣膜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蒋超, 郭雪原, 马长生,
    2017 (01):  70-72.  DOI: 10.16138/j.1673-6087.a1272
    摘要 ( 463 )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超过10%~([1])。房颤不仅显著升高患者脑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风险,而且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心脏瓣膜疾病常与房颤伴发,约30%房颤患者合并各种类型的瓣膜疾病~([3])。心脏瓣膜疾病与血栓栓塞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其可能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4])。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是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在心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姚建辉, 陈丽, 周京敏,
    2017 (01):  73-76.  DOI: 10.16138/j.1673-6087.a1237
    摘要 ( 478 )  
    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已占城乡居民所有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占38.7%,城市占41.1%,心血管疾病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如何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是当前医疗实践的重要挑战。心电图有无创、简便、经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1950年,Blackburn等~([2])提出了心电图编码的概念,并在人群中证明了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Minnesota code,MC)运用的价值。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