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3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我国胰腺癌诊断治疗的进展
    沈魁
    1998 (02):  36-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36
    摘要 ( 215 )  
    胰腺癌的发病率国内外均有增多趋势,但因早期诊断困难,进展期及晚期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效果令人失望.近年来由于影象、免疫和基因诊断的应用,早期诊断胰腺癌屡有报道,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但进展缓慢,远未达到理想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脏TNF-α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肖雪明,邹声泉
    1998 (02):  37-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37
    摘要 ( 212 )  
    实验观察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模型中肺脏TNF-αmRNA表达情况及善得定(SS-op)对其表达的影响,为探讨AHNP时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线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何三光
    1998 (02):  38-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38
    摘要 ( 226 )  
    胰腺癌是较难诊断、较难治疗、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现代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基因改变,即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结果.近年来有关胰腺癌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提高我国胰腺外科工作的建议
    张圣道
    1998 (02):  39-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39
    摘要 ( 237 )  
    胰腺外科是腹部外科中起步与发展较慢的一个领域,虽然近年有了较大的进展,然而,总的看来,还远不能令人满意,如胰腺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还很差就是一个明证.为此,我们胰腺外科工作者当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下仅以胰腺癌和重症急性胰腺炎作为代表提一点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瘘的原因
    刘续宝,张肇达,严律南,邱成富,黄涛
    1998 (02):  40-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40
    摘要 ( 269 )  
    本科于1985年1月至1997年10月手术治疗1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例中,31例发生肠瘘(23.5%),本文探讨其发生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微循环的解剖和生理
    周总光
    1998 (02):  41-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41
    摘要 ( 545 )  
    目的:揭示胰腺微循环的解剖学特征、动力学特点及相关的机能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保留动态和组织信息于静态样本的微循环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法、FITC红细胞标记胰腺微循环活体荧光显微观察法,对猴、狗、鼠、兔胰腺微循环通道的构筑特征、胰腺活体微循环的动力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①胰腺小叶内动脉与小叶内静脉之间包括了胰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两极毛细血管床;②胰腺门脉循环流向是由内分泌部流向外分泌部;③胰腺小叶多由独支的小叶内动脉供血,相邻小叶内动脉及其分支间无吻合存在,属终末动脉;④生理状态下胰腺微循环表现为稳定的毛细血管灌注形式,灌流量约1.18±0.05nl/min;急性胰腺炎早期出现FITC-RBC流量减少、微循环灌流不足和机能毛细血管密度减少.结论:胰腺小叶为胰腺微循环形态与机能的基本单位:胰岛-腺泡门脉循环是胰腺微循环的基本特征;胰腺小叶内动脉具终末动脉的特性,是急性胰腺炎局部微循环紊乱的解剖学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论
    张延龄
    1998 (02):  42-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42
    摘要 ( 170 )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外科领域中的热点.多核嗜中性粒细胞激活后对内皮细胞的损害及其对细胞凋亡调节机制的障碍、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1等细胞因子的瀑布反应,以及胰酶和弹性弹力酶的组织溶解作用等诸多因素作用下(Nor-man J:Am J Surg 1998;175:76),胰腺微循环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王本茂,胡先贵,唐岩,吴孟超
    1998 (02):  43-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43
    摘要 ( 347 )  
    胰头肿块慢性胰腺炎术前易误诊为胰头癌,术中发现胰头部肿块,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经标本病理检查方确诊为慢性胰腺炎.我院于1990年1月~1997年5月曾对术前疑诊为胰头癌134例进行了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确诊15例为慢性胰腺炎,列为术前误诊病例.由于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与胰头癌有许多相似之处.给两者的鉴别诊断带来了不少困难,经病例分析下列病情有助于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1.发病年龄较轻,本组的平均年龄较胰头癌低11岁(44.2:59.4岁);2.黄疸程度较浅,血清胆红素低于170μmol/L,经内科治疗可以减退;3.入院前病期较长,平均为17.2个月,而胰头癌为2.2个月;4CA19-9测定,凡CA19-9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外分泌癌:为外科切除术辩护(法国外科学会研究报告)
    HuguierM,BaumelH,MandescheidJC,陈士璋
    1998 (02):  44-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44
    摘要 ( 236 )  
    目的:对胰腺癌手术切除术和姑息性转流术者的疗效作一回顾性多因素分析比较.方法:1982一1988年,全组共计3741例胰腺癌手术病例,其中行手术切除787例,姑息性转流术2444例,单纯剖腹探查510例,考虑到影响术后死亡率及手术切除和转流术生存率诸因素,作Logistic逐步回归和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切除术和转流术的术后死亡率分别为10%和15%(P<0.00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5月(标准误1.1)和8.8月(标准误0.3)(P<0.001).对无内脏转移及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切除术的生存率较姑息性转流术为高(P<0.001).结论:凡内脏无转移的胰腺癌,只要无手术禁忌证及技术可行均应作手术切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通用引物PCR快速诊断全身性感染的研究
    万志明,汤耀卿,韩天权,瞿洪平,袁祖荣,姜志宏,张圣道
    1998 (02):  45-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45
    摘要 ( 300 )  
    目的:建立PCR直接检测临床血标本中病原菌的方法,探索其快速诊断全身性感染(sepsis)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的高度保守性,设计并合成细菌的通用引物;采用合成的引物扩增标准菌株及全身性感染病人的血样本,并与血培养进行对照.结果:通用引物PCR可检出0.005pg的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DNA;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扩增产物于255bp处均可见清晰电泳条带,正常人无菌血白细胞及白色念珠菌DNA扩增产物均未见电泳条带出现;PCR可快速地检出血液中多种病原菌DNA,所检的8例病人中4例阳性(50%).结论:165 rRNA基因为基础的PCR,可直接用于临床血标本病原菌的检测,初步实验显示其具有特异、快速等优点,敏感性较血培养有增高趋势,有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他外科危重病Sepsis的早期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旁腺囊肿二例报告
    王之清
    1998 (02):  46-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46
    摘要 ( 308 )  
    例 1,女,45岁,左颈前囊性肿块半年,无不适.8年前曾因“左甲状腺瘤”行左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查体:颈前下部有弧形切口斑痕,左甲状腺下极可触及3cm X 2cm囊性肿块,随吞咽上下活动.B上超检查提示左甲状腺下极囊性肿块,同位素扫描示左甲状腺下极冷结节.化验:血钙血磷正常.术中见左甲状腺下极被膜外有一5cm X 5cm囊肿,壁薄光滑,囊肿切除,囊内含无色浆液性液体.病理诊断:甲状旁腺囊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性胰腺切除治疗胰头癌的临床实践和探索
    曾天定,郑樟栋,陈凯,许龙堂,毛根军,罗建生,吴荣进,张家敏
    1998 (02):  47-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47
    摘要 ( 257 )  
    目的:临床研究区域性胰腺切除治疗胰头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区域性胰腺切除(RP)治疗39例,其中包括在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基础上扩大区域淋巴结廓清的O型RP20例,同时联合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SMPV)的Ⅰ型18例,和联合切除受侵的肠系膜上动脉的Ⅱ型1例.结果:20例发生了围手术期并发症(51.3%),围手术期死亡率5.1%.获随访36例(92.3%),其中21例已死亡的病例中,除2例围手术期死亡外,其余19例的中位生存期为17.7个月.全部病例中有4例生存5年以上(10.3%)SMPV血管切除组有占2例(11.1%).结论:大多数中晚期胰头癌病例,扩大区域淋巴结廓清的O型RP和联合SMPV切除的Ⅰ型RP可作为胰头癌治疗的术式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论
    沈魁
    1998 (02):  48-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48
    摘要 ( 160 )  
    胰头癌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率很低,而对扩大还是缩小手术范围素有不同意见.1970年Crile认为旁路手术优于切除术,1976年Brooks主张Ⅰ、Ⅱ期胰头癌(无淋巴结转移)作全胰切除术,Ⅲ、Ⅳ期胰头癌作旁路手术.1973年Fortner开始作区域性胰腺癌切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导管癌扩大和根治性全胰切除术的探讨
    郑英键,王文龙,邹鸿琪,全国樑,尹美蓉
    1998 (02):  49-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49
    摘要 ( 255 )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性全胰切除的疗效.方法:1970年~1994年对21例胰腺导管癌(按Kl(?)ppel分期:T_(1-2)N_0M_010例,T_(1-3)N_(0-2)M_08例及T_(1-3)N_(1-2)M_03例)施行根治性全胰切除术,包括胰周、区域性淋巴结及后腹膜间隙组织廓清/和有侵犯的门静脉切除.结果:区域性淋巴结阳性占52.3%,胰后血管粘连或侵犯占26.6%,胰腺多病灶癌占19%.本组无手术死亡率,生存期平均56个月.结论:根治性全胰切除方法对提高生存期有积极作用,适用于Ⅰ、Ⅱ期病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论
    钟守先
    1998 (02):  50-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50
    摘要 ( 213 )  
    由于胰头癌向胰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都发生较早,而目前在早期诊断、手术技术及综合治疗上都未臻完善,因而疗效仍很差.其中手术操作的不规范可能是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胰头癌根治术的合理切除范围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胰头癌扩大根治性胰大部切除和扩大全胰切除的概念及技术要求,强调仔细清除周围淋巴结和软组织,特别是要完整切除胰钩及清除后腹膜间隙组织,不要偏重于追求手术速度,使胰头癌根治术的术式逐渐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头癌的外科治疗
    胡先贵,唐岩,王本茂,吴孟超
    1998 (02):  51-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51
    摘要 ( 236 )  
    目的:探讨胰头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因术前临床诊断胰头癌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65例,其中行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152例,保留幽门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75例,包括切除一段血管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经再次手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全胰切除术2例.术前经B超、CT、选择性ERCP、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232例(87.5%).术后经病理证实:胰头癌132例,壶腹癌77例,胆总管远端癌22例,十二指肠癌16例,转移癌1例和良性病变17例(慢性胰腺炎14例和良性肿瘤3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18例(47.6%),住院死亡10例(4%).PPPD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较其它术式显著增高(P<0.01).结论:由非胰腺专业组医师施行的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专业组医师(P<0.05),只要病例选择恰当,围手术期良好的处理,可以继续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论
    张圣道
    1998 (02):  52-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52
    摘要 ( 265 )  
    我国关于胰头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发展极不均衡,有一些医院,胰头癌的切除率不高,切除方法还局限在传统的Whipple手术,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相对较高.仅有较少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手术方法也进一步采用了Fortner O或Ⅰ型手术,现在所报告的病例数还不很多,初步证明后者的疗效优于前者.有些同道有不同看法,这也是必然的,在累积更多病例和随访更长时间,客观事实会证明孰是孰非,因此,我们盼望有较成熟经验的同道,能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以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与多聚合酶链反应——顺序特异性引物协同诊断胰腺癌
    戴存才,杜竞辉,刘训良,苗毅,张兆松,苏川
    1998 (02):  53-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53
    摘要 ( 176 )  
    目的:探索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FNAB)和PCR-SSP协同检测对胰腺良恶性肿块鉴别及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胰腺癌、12例正常胰腺组织、26例胰腺良性疾病、8例壶腹癌及7例胆管癌行FNAB,并对FNAB吸出物行PCR-SSP检测K-ras基因有无突变.结果:FNAB对胰腺癌的确诊率为57.1%(20/35),对壶腹癌及胆管癌的确诊率分别为4/8(50)和4/7(5.1%);PCR-SSP对胰腺癌的确诊率为91.4%(32/35),对壶腹癌及胆管癌的确诊率皆为零.结论:FNAB与PCR-SSP协同检测有助于确诊胰腺癌;PCR-SSP对壶腹癌及胆管癌的诊断价值不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方法探讨
    叶忻,汤耀卿,袁祖荣,韩天权,雷若庆,王建承,张圣道
    1998 (02):  54-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54
    摘要 ( 218 )  
    目的:探讨早期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简便实用方法.方法:对1995~1996年收治的108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温≥38℃、血糖≥11.2mmol/L、血钙≤2mmol/L及胰外侵犯的出现可组成重症胰腺炎的预测体系,每一阳性指标计1分,≥2分者列为重症,其在本研究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达95%、89.47%和91.53%.结论:该体系结合了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生化和形态学特点,较为简便、实用,入院早期即可作出判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探讨
    夏亮芳,王学汉,余秀专,胡韻,周怀文
    1998 (02):  55-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55
    摘要 ( 258 )  
    目的:确立重症急性胰腺炎(ASP)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比研究了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的A组(125例)和以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的B组(108例)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B组的并发症(ARDS、肾衰、心衰、胰腺脓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01).早期手术治疗未能降低发生休克、胰腺广泛坏死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结论:ASP宜首先进行非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十年回顾性分析
    邹寿椿,胡智明,施敦,姜蔚,赵大建
    1998 (02):  56-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56
    摘要 ( 189 )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合理治疗方案、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近10年来我科7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方式,对比经典术式、简化术式及非手术治疗三个不同治疗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结果.结果:非手术组平均住院天数、ARDS和休克等严重并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手术组;简化术式组的相应指标明显低于经典术式组.各组死亡率:手术组为25%(10/40),非手术组为2.9%(1/34);在手术组40例中,经典术式组为46.7%(7/15),简化术式组为12%(3/25),本组总的治愈率达85.1%.结论:ANP在未发生感染的早期行非手术治疗是可取的;如出现继发感染,可再中转手术;术式应简化,以适度的清除坏死组织和引流较为合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处理的再认识
    黄鹤光,陈大良,殷凤峙,池畔,吴尧松,林舜国,陈燕昌
    1998 (02):  57-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57
    摘要 ( 288 )  
    目的:研究“个体化”治疗和延期手术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分析“个体化”治疗和延期手术方法对3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11例经延期手术治愈,3例死于急性期ARDS和肾衰,1例死于真菌败血症.结论:“个体化治疗”和延期手术方法能较好地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胰腺坏死可能或已伴感染的病例也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关键是密切动态观察其感染是否能逐步得到控制.强调非手术治疗方案必须是综合性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扭转复位后肝昏迷一例
    王志远
    1998 (02):  58-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58
    摘要 ( 210 )  
    临床资料:患者,男,91岁,中下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10小时,住院后腹痛、腹胀加剧.查体:体温36℃,脉膊107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4.7/12kPa,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左中下腹肌紧张.腹膜透视:中腹部有大量扩张肠腔,伴液平.化验:白细胞100×10~9/L,中性0.89,淋巴细胞0.11,肝功能正常.诊断:乙状结肠扭转.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见腹腔内血性渗液约1500ml,乙状结肠冗长,与小肠扭结在一起,给予小肠、乙状结肠复位,热敷后颜色改善,无血运障碍,关腹.术后第二日出现精神异常欣快、通宵达旦兴奋不安、狂躁、狂呼乱叫、定向力及理解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发水肿型胰腺炎向坏死型胰腺炎转变的机理研究
    蒲青凡,严律南,金立人,刘占培,谭建三,左凤琼,吴兆峰
    1998 (02):  59-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59
    摘要 ( 269 )  
    目的:借助于一种新的大鼠模型,研究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转变的机理.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52只,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采用胰管结扎及静脉推注蛙皮素(100μg/kg)、促胰液素(10μg/kg)以诱发AEP;Ⅲ组,在AEP模型的基础上静注10%高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110000)500mg/kg诱发AHNP.各组分别于造模型后3、gh行组织学及电镜等检查.结果:AEP和AH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浓度均明显增高;AHNP组胰腺细胞质膜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AHNP组3h及9h时腹水量明显多于AEP组,胰实质出血或/和坏死明显,并有胰腺组织细胞内钙沉积、小静脉扩张、红细胞沉积、粒细胞聚集等现象.电镜观察显示:AEP组有大小不等的酶原颗粒聚集于细胞内.AHNP组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剥脱,基膜不完整.结论:静注大剂量Dextran-110在AEP模型基础上通过引起胰微血管损害而促发AHN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黄荣江,周庆华,何柏威
    1998 (02):  60-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60
    摘要 ( 166 )  
    目的:探讨脾肾静脉侧侧吻合术降低吻合口闭塞率的作用.方法:对72例门脉高压病人施行脾肾静脉侧侧吻合术,并以97例传统的端侧吻合术作为对照,观察疗效.结果:侧侧吻合术吻合口不受血管直径影响,术后分流通畅率高于对照组;侧侧吻合术后降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脾肾静脉侧侧吻合术疗效优于端侧吻合术,可作为常规手术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51例报告
    彭淑牖,江献川,彭承宏,吴育连,牟一平,蔡秀军,李君达
    1998 (02):  61-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61
    摘要 ( 220 )  
    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极其严重的并发症,迄今尚无一种能够完全杜绝胰漏的标准术式.1996年1月,作者设计了一种简易、安全的吻合方式,称之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至今连续施行了51例,没有1例发生胰瘘.最初11例、28例的初步经验已作过介绍,现进一步报告近年来的经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肠脂肪瘤13例诊治分析
    陈秋强,冯文明,邱蔚
    1998 (02):  62-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62
    摘要 ( 235 )  
    1970年1月~1996年12月本院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脂肪瘤13例,占同期小肠良性肿瘤的24.53%(13/53),分析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长抑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内毒素和肝TNF-αmRNA的变化
    殷保兵,蔡端,张群华,张延龄,郑颂国,沈兆忠,罗建民
    1998 (02):  63-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63
    摘要 ( 172 )  
    本实验主要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鼠经生长抑素治疗后血TNF-α、内毒素以及肝脏TNF-α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一步阐明ANP时肝损伤的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细菌移位与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
    邓群
    1998 (02):  64-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64
    摘要 ( 217 )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期胰腺和胰周的继发感染成为影响急性胰腺炎死亡率的首要因素,因此,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手段成为近10年来研究的重点.肠道细菌移位造成胰腺感染,这一观点被大量实验结果所证实并逐渐达成共识.本文综合阐述急性胰腺炎中肠道屏障破坏的机制和机体免疫系统的状况对细菌移位的影响,并对细菌移位途径和预防胰腺继发感染的措施作一简要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钟守先,赵平,李冬晶
    1998 (02):  65-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65
    摘要 ( 274 )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其包括由于胰岛细胞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类型的肿瘤.它们分泌各自的肽激素,如引起相应的症候群称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或虽分泌激素而不引起任何症状的称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的圆桌研讨会
    张延龄,张轶斌,王本茂,巫协宁,唐岩,徐家裕,袁祖荣,钱允庆,施维锦,叶昕,成乃昌
    1998 (02):  66-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66
    摘要 ( 208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受卫生部委托,于1997年10月下旬,在张圣道教授主持下,组办了题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外科处理”的成人继续教育学习班.期间,组办者还举行了专题圆桌会议.邀请上海部分专家就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热门话题作专题发言.会议气氛热烈,专家们的发言内容丰富.为此,本刊编辑部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成文,并不惜篇幅,予以详实报道,以飨读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