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以PECAM-1为标志去除残留未分化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王玲,唐郑雅,付炜,张文杰
    2014 (6):  301-30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2
    摘要 ( 325 )  
    目的以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为标志,去除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中残留未分化的细胞,以去除其致瘤性,为ESCs在研究中的安全应用提供思路。方法将小鼠R1胚胎干细胞株在撤去白血病抑制因子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6 d,体外自发分化形成类胚体,消化打散后,以PECAM-1为标志进行磁珠分选,得到阳性与阴性细胞群体,分别以2×106个/点注射入裸鼠背部皮下,6~8周后观察畸胎瘤形成情况,组织学分析瘤体构成。结果裸鼠背部成瘤结果显示,PECAM-1+细胞群注射8个点中7个成瘤,成瘤率87.5%;而PECAM-1-细胞群注射8个点中1个成瘤,成瘤率12.5%。PECAM-1+细胞群与PECAM-1-细胞群成瘤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PECAM-1可去除体外分化过程中的残留未分化ESCs,并去除其致瘤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分子凝胶M2和交联透明质酸作为可注射性软骨再生支架的可行性研究
    殷宗琦,李萍,李丹,刘浥,汪振星,刘豫,冯传良,周广东
    2014 (6):  305-31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02
    摘要 ( 296 )  
    目的探讨以低分子量凝胶M2和交联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作为可注射性支架材料,在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常规分离、体外单层培养新生猪耳软骨细胞,将获得的软骨细胞以50×106 cells/m L和100×106cells/m L的浓度分别与M2凝胶混合,以100×106 cells/m L的浓度与交联HA混合,分别注射于裸鼠皮下,并于8周后取材。以单纯M2凝胶及单纯HA作为对照组。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化学检查、湿重测定、力学检测、蛋白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测定,判断低分子量凝胶M2及交联透明质酸在体内形成软骨的能力。结果实验组3组均可形成软骨样组织块。其中,M2+高浓度细胞组体积最大、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位于成熟的陷窝中;M2+低浓度细胞组形成与高浓度细胞组质地相似的组织块,但体积相对较小;HA组形成不成熟的组织块,硬度差,含有的细胞数和分泌的基质最少。同时,实验组3组的力学和GAG含量结果也证实M2+高浓度细胞形成的软骨更加成熟。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2个对照组未有类软骨组织形成。结论低分子凝胶M2与软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优于交联HA,更适合作为可注射性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丝素蛋白双层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赵阳,吴稼晟,周哲,周娟,张明,李伟,王忠,孙康,卢慕峻
    2014 (6):  309-31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03
    摘要 ( 308 )  
    目的观察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h ASCs)在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丝素蛋白(Bladder acellular matrix graft-silk fibroin,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分析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取h ASCs,置于BAMG-SF浸提液中培养,CCK-8法检测其细胞活力,评价BAMG-SF支架的细胞毒性并绘制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BAMG-SF双层支架材料的表面形貌。将h ASCs传代扩增后接种到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上,体外培养1周后,转至裸鼠皮下培养1周、2周,HE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HLA免疫荧光鉴定裸鼠皮下双层支架上细胞的种属来源。结果 h ASCs在BAMG-SF双层支架浸提液中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率,根据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细胞毒性分级关系证实BAMG-SF双层支架浸提液无细胞毒性。由h ASCs在BAMG-SF浸提液和DMEM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可知,BAMG-SF有利于h ASCs的生长。将h ASCs接种到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内培养,h ASCs均能长入支架的空隙内,且体内培养比体外培养有更多的h ASCs细胞长入支架。HLA检测显示支架内细胞部分为h ASCs。结论新型BAMG-SF双层支架材料安全无毒,与h ASCs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细胞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膀胱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
    刘静,韩冬梅,丁丽,薛梅,王志东,阎洪敏,朱玲,郑晓丽,董磊,郭子宽,王恒湘
    2014 (6):  314-31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04
    摘要 ( 692 )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鞘内注射,治疗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40例MSA-C患者给予UC-MSCs鞘内注射治疗,每次每Kg体重给予1×106个细胞,1次/周,4次为1个疗程。本组中29例治疗1个疗程,9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2例患者治疗3个疗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及日常生活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40例MSA-C患者共53个疗程,其中47疗程有效(有效率88.68%)。11例接受多疗程治疗的患者中,9例在后续疗程中疗效进一步提高。治疗结束1个月后ICARS及ADL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有效患者多表现为行走、站立不稳,运动迟缓,上肢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困难,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4例)、腰痛(1例)、头痛(2例)、发热(2例),均在1~3 d内消失。随访27~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无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发生,有效患者疾病稳定时间为2~13个月(平均5.88±2.86个月),之后疾病再次出现进展。结论 UC-MSC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SA-C患者的临床症状,多疗程治疗有助于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延缓疾病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21调控TGF-β通路促进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研究
    张奇,王琛
    2014 (6):  318-32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05
    摘要 ( 308 )  
    目的探讨micro RNA-21在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s,HS)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生物学防治提供新靶点。方法收集临床患者正常皮肤及HS标本,组织学检测、组织胶原定量检测;免疫组化、Real-time PCR检测正常细胞外基质Col 1 A1、Col 3 A1、Fibronectin(FN)及α-SM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micro RNA-21 m RNA表达水平;培养HS成纤维细胞,构建micro RNA-21反义表达载体,并加入TGF-β诱导,Real-time PCR检测Col 1 A1、Col 3A1及micro RNA-21的表达。结果 HS中胶原的含量及细胞外基质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HS组织中micro RNA-21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TGF-β可增强HS成纤维细胞中micro RNA-21的表达,而瘢痕成纤维细胞转染micro RNA-21反义表达载体后可明显降低瘢痕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皮肤创伤愈合后局部micro RNA-21表达升高,促进了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TGF-β进一步加强了micro RNA-21对瘢痕形成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导致HS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内成软骨能力的实验研究
    沈聪聪,柴岗,曲淼,侯亦康,许祐荣,张艳
    2014 (6):  324-32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06
    摘要 ( 339 )  
    目的探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CDMP1)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软骨构建能力。方法取瘢痕切除术后丢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提取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瘢痕成纤维细胞与PGA/PLA支架复合,CDMP1软骨诱导液(CDMP1终浓度为100 ng/m L)进行诱导培养2周,设为诱导组(n=10);将常规培养液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作为阴性对照,设为非诱导组(n=4);将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作为阳性对照,设为软骨组(n=4)。分别于4周和8周后取材,进行各组湿重、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HE染色、Safranine-O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体内培养4周、8周后各组湿重、GAG含量测定显示,诱导组均高于非诱导组(P<0.05)。体内培养4周后,诱导组HE染色结果显示,瘢痕成纤维细胞诱导后出现软骨细胞陷窝结构;Safranine-O染色结果示,GAG均匀分布于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部分瘢痕成纤维细胞基质中COLⅡ阳性表达。8周时,诱导组的类软骨结果相对4周时更加成熟,更加符合软骨结构分布。结论在CDMP1诱导下,瘢痕成纤维细胞与PGA/PLA材料复合,在体内可以形成类软骨组织,具备一定的成软骨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切除后的大面积缺损
    王海珍,崔春晓,蒋朝华,李圣利,曹卫刚
    2014 (6):  329-33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07
    摘要 ( 311 )  
    目的探讨微囊型淋巴管畸形(LMs)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并对肋间后动脉穿支(LICAP)皮瓣修复微囊型LMs切除后的大面积缺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例13~22岁腋胸侧壁微囊型LMs患者,应用MRI和B超确定病变切除的范围和层次,对彻底切除后均遗留的腋窝、胸侧壁皮肤组织缺损,应用LICAP皮瓣进行修复,7位患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位患者供区植皮覆盖。结果应用LICAP皮瓣可成功修复所有微囊型LMs切除术造成的组织缺损。术后随访1~3年,皮瓣形态良好,B超和MRI证实无复发微囊腔出现,皮瓣供区无功能受损。结论超声和MRI可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作精确定位并进行手术后评估。微囊型LMs手术切除术后遗留组织缺损可应用LICAP皮瓣获得良好的组织覆盖和修复,术后受区外形良好,供区无功能损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雕刻—拼接法制作自体肋软骨耳支架
    刘暾,郭芬,周栩,胡金天,王悦,钱瑾,谢洋春,章庆国
    2014 (6):  332-33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08
    摘要 ( 418 )  
    目的探索一种自体肋软骨耳支架的雕刻—拼接制作方法,以期获得良好的再造耳形态。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行545侧外耳再造术。应用改良Nagata法耳再造术285例,扩张皮瓣法260例。切取第6~8肋软骨,分2~3层雕刻、拼接耳支架,构建耳轮、对耳轮、耳舟、三角窝、对耳轮上脚、耳屏、对耳屏、耳甲腔等耳廓亚结构,用于外耳再造术。结果术后有6例因局部皮肤坏死致耳支架外露,经再次手术处理后愈合;1例因感染取出肋软骨支架,6个月后再次行外耳再造术。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488例再造耳廓形态良好,效果满意;80例再造耳廓亚结构欠清晰,效果欠佳;另有19例失访。结论用雕刻—拼接法制作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可获得结构稳固、形态逼真的支架,是耳再造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步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胸壁放射性溃疡的分期修复
    周耀东,管欣,章一新,冯少清,王峰,梁析,梁翔
    2014 (6):  335-33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09
    摘要 ( 320 )  
    目的探讨慢性胸部放射性溃疡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对10例胸部慢性溃疡患者实行分期治疗。Ⅰ期清创,大网膜填塞;Ⅱ期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包括背阔肌带蒂移植及胸大肌肌皮瓣转移。术后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6~37个月,平均随访25个月。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转移皮瓣无一例发生坏死。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经抽液后加压包扎痊愈。其余患者无术后感染情况发生。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良好,无反常呼吸运动。结论对于慢性溃疡的修复,分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大网膜瓣适用于软组织缺损的充填,尤其是感染性软组织缺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细胞辅助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琳,陆毅,傅敏刚,何继银,黄一雄,范志宏
    2014 (6):  339-34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10
    摘要 ( 303 )  
    目的观察两种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Cell-assisted lipotransfer,CAL)隆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CAL技术隆胸30例,根据术中提取的基质血管成分细胞(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来源分为两组,来源于脂肪组织的称为固相组(S组,n=24),来源于吸脂液的为液相组(L组,n=6)。术后均随访12个月。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来源SVF中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比例,MRI检测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乳房体积,计算移植脂肪组织的吸收率。结果两组新鲜分离的SVF细胞群中,ADSCs平均比例分别为S组40.73%、L组3.75%。MRI测量及统计结果显示,S组术后6、12个月时乳房体积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12个月时脂肪吸收率为(51.83±15.28)%,与6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L组12个月时脂肪吸收率为(75.47±12.20)%,与6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MRI影像见囊肿2例,均来自S组。结论脂肪组织相比吸脂液,其SVF细胞群中ADSCs含量明显更高;CAL辅助脂肪移植技术隆乳术安全有效,术后6个月乳房体积即可保持基本稳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腓肠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
    杨代,房波,宋桂先,闫新海,孙书海,申玉珍
    2014 (6):  343-34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11
    摘要 ( 258 )  
    目的探讨腓肠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20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 (对照组),12例采用腓肠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实验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治疗72 h后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率、治愈率、治愈所需时间、复发率等。结果实验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后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率、一次性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复发率0%。结论腓肠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疗效稳定、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施文娟,吴锁法
    2014 (6):  346-35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12
    摘要 ( 203 )  
    目的探索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短期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重睑手术(埋线法、切开法或缝线法),实验组应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恢复时间(35.23±6.56 d)明显低于对照组(79.81±13.24 d)(P0.05);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示,实验组满意度(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P<0.05)。结论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重睑术,安全指数高,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13年度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潘娴
    2014 (6):  348-35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13
    摘要 ( 196 )  
    目的对《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13年度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通过检索并下载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2013年度《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发表的论文,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相关指标,对比两本期刊的各项指标。结果《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相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发表文献量较少,区域分布本地性更显著,文献总被引频次较少,影响因子低,但发表文献的学术质量尚可。结论应进一步提升《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的稿件吸纳能力和学术水平,扩大期刊影响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脂肪源性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石园园,杨向群
    2014 (6):  351-35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14
    摘要 ( 392 )  
    脂肪源性干细胞因具有生物学特性稳定、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数量充足、易于培养扩增的优点,且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有望成为细胞治疗的理想来源。诱导方法的选择,影响分化因素的研究已成为了细胞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脂肪源性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和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源二聚体的研究进展
    高涛,周陆陆,苗春雷,唐胜建,刘方军
    2014 (6):  355-36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15
    摘要 ( 352 )  
    骨形态发生蛋白2/7(BMP2/7)异源二聚体,较其同源二聚体具有更强的诱导成骨潜能,是目前组织工程骨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介绍了异源二聚体BMP2/7诱导成骨的相关实验,比较其与同源二聚体生物活性的差异,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齐斌,余丽梅
    2014 (6):  357-35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16
    摘要 ( 699 )  
    microRNA是一类长约20~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衰老、疾病发生发展等多种生命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抗衰老和多种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microRNA在组织工程等领域均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microRNA的生物合成过程、作用机制,及其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关系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血管瘤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吕东泽,马刚,林晓曦
    2014 (6):  360-36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17
    摘要 ( 754 )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虽为自限性疾病,但其外观及并发症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成为家长的心理负担。脉冲染料激光(Pulse dye laser,PDL)是用于血管性病灶的规范化激光,用于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已有20余年,但仍存在争议。本文综合阐述PDL治疗IH的研究进展,为IH的治疗提供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周围神经松解术在降低糖尿病足部溃疡发病率中的应用
    张阳,祝联,李青峰
    2014 (6):  363-36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18
    摘要 ( 390 )  
    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发生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周围神经松解术通过对病变神经的局部受压点进行松解,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该手术不仅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引发的症状,且极大降低了足部溃疡的发生率。本文就周围神经松解术降低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部溃疡发病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