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外语研究 ›› 2020, Vol. 20 ›› Issue (4): 66-72.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4.007
出版日期:2020-07-28
									
				
											发布日期:2021-10-25
									
			作者简介:王卓,博士,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诗歌和诗学、英语国家族裔文学。电子邮箱: 基金资助:Online:2020-07-28
									
				
											Published:2021-10-25
									
			摘要: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也是对知识观和课程观的重构和再认识。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高校外语教学中外国文学课程建设呈现出全新的内涵和外延,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使命。“课程思政”与价值性知识、深度教学等具有内在的同构性,从而使外国文学课程在课程体系建构、教学方法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维度和深度。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高校外国文学课程不但能成为新文科建设和中国高校“立体化外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还能在政治方向性、价值导向性和文化引领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也被赋予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从而使文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人文之光。
中图分类号:
王卓. 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4): 66-72.
WANG Zhuo.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Foreign Literature Courses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0, 20(4): 66-72.
| [1] | Linkon, S. L. 2011. Literary Learning: Teaching the English Major[M]. Bloomington &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 [2] | Thomson, A. 2014. What is literature?[A]. In D. Cavanagh, A. Gillis, M. Keown, J. Loxley & R. Stevenson (eds.). The Edinburgh Introduction to Studying English Literature[C].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3-15. | 
| [3] | Woodhouse, S. 1999.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Bringing romance to the English classroom[A]. In P. Kennedy & P. Falvey (eds.). Learning Language Through Literature in Secondary Schools[C].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91-116. | 
| [4] | 曹文轩. 2019. 文学教育的意义[J/OL]. 中国作家网. [2019-01-02]. 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18-05/26/c_129880152.htm | 
| [5] | 奎纳尔·希尔贝克. 2007. 时代之思 (童世骏、郁振华译)[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 [6] | 郭元祥. 2009. 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 29(11):17-23. | 
| [7] | 何玉海. 2019. 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130-134. | 
| [8] | 蒋承勇、 云慧霞. 2013. 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 中国大学教学(2):53-55. | 
| [9] | 李润洲. 2018.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知识结构的视域[J]. 教育发展研究 38(Z2): 43-49. | 
| [10] | 李维屏. 2019. 关于新时代我国一流外语学科建设的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1):32-34. | 
| [11] | 闵辉. 2017. 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 思想理论教育(7):21-25. | 
| [12] | 聂迎娉、 傅安洲. 2018. 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 大学教育科学(5):38-43. | 
| [13] | 潘洪建. 2003. 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8):9-15. | 
| [14] | 王宝军. 2019. 大学理科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和教学设计[J]. 中国大学教学 (10): 37-40. | 
| [15] | 王茜. 2019. “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 研究生教育研究 (4): 64-68+75. | 
| [16] | 王学俭、 石岩. 2020.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2): 33-41. | 
| [17] | 王卓. 2018. 从简单复合到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谈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J]. 山东外语教学 39(3):61-69. | 
| [18] | 王卓. 2019a. 回归与创新:《国标》视野下高校英语专业外国文学课程体系构建[J]. 外语电化教学(5):7-12. | 
| [19] | 王卓. 2019b.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立体化外语教育建设[J]. 山东外语教学(5):54-59. | 
| [20] | 王卓、 胡艳玲、 王金娥. 2019. 师范类英语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山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为例[J]. 外国语文 39(4):123-128. | 
| [21] | 文旭、 司卫国. 2018. 从复合型人才培养到“全人”教育--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再思考[J]. 山东外语教学 39(3):50-60. | 
| [22] | 吴月齐. 2018. 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67-69. | 
| [23] | 伍醒、 顾建民. 2019. “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 大学教育科学(3):54-60. | 
| [24] | 习近平. 2016.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25] | 习近平. 20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 
| [26] | 于世华. 2015. 知识的三维深度教学[J]. 当代教育科学 17:17-21. | 
| [27] | 张良. 2019. 深度教学“深”在哪里?--从知识结构走向知识运用[J]. 课程·教材·教法 39(7):34-39+13. | 
| [1] | 吕洪灵. 新文科背景下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的融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22-129. | 
| [2] | 姜霞, 王雪梅. 高校商务英语教师情境化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与要素[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30-140. | 
| [3] | 贾蕃. 中国外语教材评估研究30年(19902020):现状与展望[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83-92. | 
| [4] | 刘爽. 国家意识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体系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29-34. | 
| [5] | 徐斌.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中的国家意识培育[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35-41. | 
| [6] | 刘建军. “新文科”还是“新学科”?——兼论新文科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21-28. | 
| [7] | 黄立鹤. 多模态范式与后疫情时代的外语教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1): 75-85. | 
| [8] | 金莉. 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1): 8-15. | 
| [9] | 姚剑鹏. 学习者会话自我修补与外语有效教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6): 79-88. | 
| [10] | 彭青龙. 艰辛的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之路——访谈黄源深教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5): 1-8. | 
| [11] | 曲卫国. 中国特色学术能走向世界吗?[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4): 13-26. | 
| [12] | 张蔚磊, 宋秋逸, 魏冬亮. 《世界各种语言教学实用指南》与我国各学段英语教学实用指南开发[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6): 11-25. | 
| [13] | 王守仁. 走中国特色美国文学研究道路[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5): 4-11. | 
| [14] | 蔡基刚. 外语教学、二语教学、国际通用语教学?关于英语教学“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4): 70-77. | 
| [15] | 俞理明. “大学英语”不是“公共英语”的另一种说法——对全球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2): 5-7.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