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外语学习的意义和我学习外语的历程与体会
    伍铁平;
    2012 (01):  1-7+6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00
    摘要 ( 444 )  
    伍铁平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他开国内模糊语言学研究之先河,吕叔湘、季羡林、王宗炎等学者对此盛誉有加。伍先生在比较词源学、语言类型学、中西语言学说史比较等领域均卓有建树。他毕生学习、研究语言,对语言的源起、扩散、传播、演变精研细考,对语言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敏感善察,对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倾心关注。他不把语言当工具,而是当科学,乐此不疲地徜徉于语言的过去与现在、左邻与右舍。他在语言学领域的诸多发现皆源于他掌握多种语言这一事实。伍先生认为欲成为世界知名语言学家,必通古今,晓中外,互相参照,彼此依据。若要进行语言类型学研究,必须通晓多种语言。若要进行普通语言学研究,必须把多种语言进行比较。比较的力量是强大的,比较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一个坚定的求知者,他对错语绝不姑息。他坚持,研究外语,一定要亲自阅读原文,而不要满足于阅读译本,因为译本可能有误。他反对片面地研究语言。他说,语言既然是人类的,必有其共性;语言既然是民族的,必有其个性。作为一个语言学家,在观念上,绝不可厚此薄彼。他提倡,鉴于语言之间存在的普遍而有趣的联系,外语教学应该重视比较教学法。从事外语教学的人,一定要了解学习者的母语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地帮助学习者克服来自母语的干扰。作为学习者本人,一定要善于利用点滴时间,因为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和有所作为的。伍铁平先生还是我国著名学术批评家。他生性耿介,极具正义感,视学术如生命,对学术上的不良行为深恶痛绝。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降,伍先生几乎把全部的生命都投入到汉语言文字学的学术批评中,为汉语言文字学界的去伪存真、净化学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有人盛赞伍先生的学术批评成绩时,他总是很谦虚地说:"在学术批评方面,我是后来者,最先开展学术批评的是王均、苏培成、尹斌庸等学者。"如今伍先生已八十四岁高龄,思考没有停止,写作没有中断,是学术人永远年轻,还是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
    潘文国;
    2012 (01):  8-10+6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01
    摘要 ( 154 )  
    程雨民先生的语言学成就表明了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这就是立足本土资源,借鉴外来新知,经过刻苦努力,在世界语言学研究中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其中,对西方理论的批判吸收和对中国传统的学习继承尤为当务之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人为本从语言实践出发对语言进行综合研究
    任绍曾;
    2012 (01):  11-18+6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02
    摘要 ( 118 )  
    本文试图探讨语言研究的新路子。在Saussure及其追随者建立了包含各种语言单位和句子结构的语言系统之后,语言研究就可能而且必须进入对实际语言使用的研究: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语言作为语言形式(能指)和语言意义(所指)的结合体,再作为形式与思想结合,从而可以从语言意义中推导出不同语境中的信息;之所以必须,是因为语言体系自身并不能服务于交际,必须在语境中加以运用,而人的意识在持续的交际中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以人为本对语言进行研究。语言使用体现个人的心理过程和社会过程,所以必须对语言进行综合研究。为了说明以上论点,本文对语言使用的若干实例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詹姆斯·R·马丁的司法语言研究及其启示
    王振华;
    2012 (01):  19-24+6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297
    摘要 ( 175 )  
    司法语言研究在英美国家发展相对比较成熟。马丁作为一名悉尼学派的领军人物和国际著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近几年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实现化和实例化以及新兴的个体化理论应用于司法语言研究,揭示了青少年犯罪司法调解协商会的语言在身份建构、加害人与受害人和解、加害人重返社会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值得借鉴。马丁的司法语言研究对我们的启示主要表现在理论应用、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三个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汉语动补构式的标记性研究
    钟书能;
    2012 (01):  25-31+6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03
    摘要 ( 194 )  
    本文简要考察了现代汉语动补构式的历史进程,认为动结构式与非动结构式(含动趋构式)均源自于古汉语连动构式。连动构式中"而"的消亡直接导致了中古汉语"可分离动补组合结构"的产生,直至现代汉语动补构式的建立。从历时的角度,有理据认为动结构式是现代汉语动补构式的原型,即一种无标记结构。从现代汉语动补构式的原型与无标记的密切关系研究中,我们发现语言中的范畴原型与标记性存在相应的关联准则,而且标记性具有范畴边界模糊的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科简介
    2012 (01):  3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04
    摘要 ( 225 )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科以语料库翻译学、翻译与语言接触研究以及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语料库翻译学研究;2)翻译对汉语具体影响研究;3)翻译与跨文化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英语写作中常用词超用现象矫正训练程序的有效性论证
    龚嵘;
    2012 (01):  32-36+57+6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08
    摘要 ( 195 )  
    本研究旨在探索计算机辅助训练程序对大学英语写作中常用词超用现象的矫正功效。基于习得年龄效应,本研究假设认为,语义相似的一组二语词项中,较早习得词相对于较晚习得词更具义形提取优势,从而导致常用词过度使用。文章根据词汇技能自动化假说提出较早习得词加工优势的机辅干预手段:加强同义较晚习得词产出性练习,提高较晚习得词提取的自动化程度。文章所进行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较晚习得词产出性机辅训练程序优于接受性机辅训练程序与传统学习方式,其有效性是练习频率效应与语境效应叠加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系统有效性的实证报告
    肖岭;
    2012 (01):  37-40+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09
    摘要 ( 114 )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基于韶关学院5年来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研制的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系统的教学实践,通过调查学生在听说自主学习中对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估和对听说自主学习的态度,以及影响听说自主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从而对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系统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系统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感,激发他们英语听说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听说自主学习能力,全面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该研究还证实教师的监管以及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是影响听说自主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英双语心理词库的非选择性语音提取
    张群星;董燕萍;
    2012 (01):  41-44+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05
    摘要 ( 245 )  
    为探究汉英双语者在视觉词汇识别中语音提取是否具有语言选择性,本文采用掩蔽启动范式下的命名任务考察了汉英同音词跨语言启动效应。结果显示,在SOA(刺激启动异步)为50毫秒条件下,英-汉启动效应显著;在SOA为150毫秒条件下,汉-英启动效应显著。该实验结果同双语互动激活模型的非语言选择性假设一致,但这是汉-英双语在词汇层面的语音互动,不存在亚词汇层面的互动。研究结果也显示汉英双语语音表征提取的时间进程不同,反映了英语语音的激活可通过亚词汇和词汇通道,而汉字语音的激活则更多地依赖心理词库中介的词汇通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翻译学构想
    黄忠廉;
    2012 (01):  45-47+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06
    摘要 ( 148 )  
    近二十年来,西方翻译理论被大量引进中国,中国翻译研究空前繁荣。最近一个时期,中国译界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在引进西方译论、借他山之石抓基础研究、作逻辑推理的同时,紧扣时代和实践、贴近现实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翻译学的时代即将到来。应用翻译学研究包括三个层面:核心层研究应用翻译,中间层研究基本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外围层则研究其他学科理论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以及译论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应用翻译学的中国气派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突出汉外特性、植根中国本土、发扬中国传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实体到关系——翻译研究的“间性”探析
    冯全功;
    2012 (01):  48-52+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07
    摘要 ( 252 )  
    "关系本体论"涉及一种新的致思方式,引导我们从实体分析走向关系探索。"间性"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亦属本体范畴。本文主要探讨翻译研究中的文本间性、主体间性、文化间性以及三者之间的"间性"网络,认为"间性"是以主体间性为基础和枢纽的众多具体"间性"的抽象概括。"间性"既是翻译的本体又是翻译研究的本体,翻译研究转向"间性"有利于消解其中的实体中心论模式,有利于通过尊重差异、平等对话实现关系各方的和谐共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传叙事交流情景与自传身份隐喻——源自《富兰克林自传》受述者背后的声音
    刘江;
    2012 (01):  53-57+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298
    摘要 ( 256 )  
    叙事交流情景旨在揭示叙事交流活动的过程及其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也往往蕴含着作者特定的叙事意图。文章对小说和自传叙事交流情景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修正,并据此分析《富兰克林自传》中受述者的转换所潜藏的身份隐喻。研究发现叙事交流情景在《自传》第一部分和其后的三部分之间的变化表面上是写作意图从个人向公众的转换,而实质上是富兰克林"家族之父"的身份向"隐喻国父"的转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析西方哥特式小说研究的“相似性”弊病
    郑荣华;
    2012 (01):  58-62+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299
    摘要 ( 113 )  
    新世纪西方哥特式批评理论和实践的繁荣令人瞩目,这一方面扩大了对哥特式小说研究,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哥特式小说研究的纷繁复杂和定义的模糊不清,进而造成哥特式小说文本的盲目扩张。哥特式小说研究扩张的深层原因是西方学者在对哥特式文本的探索中,一味关注文本的"相似性",忽略了哥特式"共相"的探索。今后哥特式小说研究应该走出"相似性"这一怪圈,重点关注"哥特式小说的本质是什么"这一关键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