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Vol. 25 ›› Issue (5): 15-26.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5.003
出版日期:2025-10-28
发布日期:2025-11-07
作者简介:刘军平,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电子邮箱: junpingharvard@sina.com。
Online:2025-10-28
Published:2025-11-07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是人学”的命题,不仅展现了新时代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冲突与对话,而且突出了人工智能时代涵养和张扬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本文从译者主体论、语言本体论和译学存在论三个维度,尝试探讨“人心”翻译与“机心”翻译之间的差异性。译者主体论认为,译者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解在翻译创造性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人作为翻译创造过程的主体,具有“反观象”的特征。人工智能的符码化的虚拟过程,并不能完全兼容语言表意的情境性、阐释性和真实性。语言本体论强调语言的隐喻思维、“诗兴智慧”的情感表达,同时突出译者个人风格。不同于机器模式化的语言风格,译者的语言兼具审美特点和生命体验。机器翻译扁平化语言导致了语言的堕落,从而引发“道之不存”。译学存在论重点强调“译以成人”的命题和译者作为人的终极追求。“翻译是人学”的命题,有利于重建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伦理和人文关怀,为数字文明注入深厚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对“人是目的”这一终极命题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
刘军平. 如何理解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是人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5): 15-26.
LIU Junping. How to Understand “Translation Means Humanitie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5, 25(5): 15-26.
| [1] | Hegel, G. W. F. 1931. 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 (Trans. by J. B. Baillie)[M]. London & New York: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
| [2] | 耿占春. 1995. 隐喻[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
| [3] | 郭齐勇. 2011. 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4] | 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 1999. 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 [5] | 韩林德. 1995. 境生象外[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6] | 刘军平. 1997. 《尤利西斯》二种译本的比较研究[J]. 中国翻译(3):35-27. |
| [7] | 刘军平. 2008. 从跨学科的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四个维度及其特点[J]. 外语与外语教学(8):52-55. |
| [8] | 杨枫、 李思伊. 2024. 作为方法论的中和翻译[J]. 中国翻译(1):9-15. |
| [9] | 杨枫. 2025. 知识是物学,翻译是人学[J]. 当代外语研究(1):1-2. |
| [10] | 尹星凡, 等. 2003. 现代西方人文哲学[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
| [11] | 维科. 1986. 新科学(朱光潜译)[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12] | 伊曼努尔·康德. 1986.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13] | 赵敦华. 2001.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14] | 朱光潜. 2008. 诗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
| [1] | 郭聪, 辛静. 高校数智化英语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5): 97-105. |
| [2] | 蓝红军. AI时代翻译的“人学”之思[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5): 39-47. |
| [3] | 许钧. 人学视域下翻译的本质重构:存在、文化与AI时代的伦理担当[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5): 12-14. |
| [4] | 杜世洪, 帕提曼·木哈塔尔.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翻译的人学问题[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5): 48-59. |
| [5] | 李战子, 韩泽婷. 人工智能时代的多模态话语研究:机遇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3): 119-128. |
| [6] | 郜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DeepSeek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势与潜在风险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3): 140-151. |
| [7] | 李晶洁, 陈秋燕. 人机协同智能写作发展演进分析与启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73-83. |
| [8] | 许悦婷, 古玥. 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挑战、身份认同危机与出路[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60-72. |
| [9] | 胡壮麟. 与时俱进,永无止境——有关多模态和人工智能研究的若干认识[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53-59. |
| [10] | 卓玲.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对外语教学生态位的影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103-115. |
| [11] | 梅冰. 师范生对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接受度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89-99. |
| [12] | 史芸. 人工智能翻译的知识伦理与知识建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156-165. |
| [13] | 张剑. 外国文学研究的跨学科和数字人文范式[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5-13.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