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Vol. 25 ›› Issue (5): 97-105.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5.010
出版日期:2025-10-28
发布日期:2025-11-07
通讯作者:
*辛静,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教学、技术融合语言学习。电子邮箱:annexj@163.com。
作者简介:郭聪,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与文化。电子邮箱:gc@hznu.edu.cn。
Online:2025-10-28
Published:2025-11-07
摘要:
在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领域的背景下,研究聚焦高校英语教学,探索数智技术带来的变革及共生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相关文献梳理研究背景,指出数智技术促使教育全方位转型,在英语教学多领域引发关注与变革。通过理论探索与前期实践循证,构建“技术赋能的高校数智化英语教学模型”,涵盖资源AI化、教学数智化、语境虚拟化、学习具身化、交互多模态化、管理智慧化等模块,深入剖析各模块在教学中的运作机制。研究发现,数智技术为高校英语教学带来空间创融、模态再建等变化,实现教学各环节深度交互与科学管理。同时,二者形成“需求驱动-技术响应-实践优化”的共生共荣机制,以人机协同为核心达成良性循环。研究意义在于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助力其借助数智技术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实现数智技术与英语教育的协同发展,推动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
郭聪, 辛静. 高校数智化英语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5): 97-105.
GUO Cong, XIN Jing.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a Digital-Intelligent English Teaching Model in Higher Education[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5, 25(5): 97-105.
| [1] | Bucea-Manea-Ţoniş, R., V. Kuleto, S. Gudei, et al. 202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otential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Romania and Serbia[J]. Sustainability 14(10):5842. |
| [2] | Crompton, H. & D. Burke. 202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state of the fiel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20(1):1-22. |
| [3] | Polyportis, A. 2024.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option: understanding the drivers of ChatGPT usage behavior change in higher education[J]. Frontier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6:1324398. |
| [4] | Wang, T., B. D. Lund, A. Marengo, et al. 2023.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Generative AI, Chatbots, Analy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Success[J]. Applied Sciences 13(11):6716. |
| [5] | 兰国帅、 杜水莲、 肖琪, 等. 2024.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4.0:挑战、潜能与案例——《塑造未来学习:人工智能在教育4.0中的作用》的要点与思考[J]. 开放教育研究 30(4):37-45. |
| [6] | 李惠敏、 杨港. 2022. 平台化思维:高校大学英语在线教学的实践探索及启示[J]. 中国电化教育(11):123-128. |
| [7] | 李颖. 2018. 虚拟现实技术在英语演讲中的实训原理分析[J]. 中国外语 15(6):73-78. |
| [8] | 李颖. 2020. 虚拟现实(VR)与外语教学模态再建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1):24-30,4. |
| [9] | 李颖、 陈绮. 2022. 以微语境传播为目的的中国文化英语慕课学习效果研究[J]. 中国外语 19(4):70-77. |
| [10] | 李颖、 管凌云. 2023. 生成抑或创新——聊天机器人应用与研发的本土化反思[J]. 中国外语 20(3):16-23. |
| [11] | 李颖、 刘倩. 2021. VR模态再建中的具身认知探析[J]. 外语电化教学 (3):50-56,8. |
| [12] | 李颖、 刘倩. 2023. 桌面式虚拟仿真(LiVR)外语文化学习效果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5):88-96. |
| [13] | 李战子、 韩泽婷. 2025. 人工智能时代的多模态话语研究:机遇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3):119-128. |
| [14] | 王海啸. 2025. 生成式AI时代大学英语数智教材建设框架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23-33,205. |
| [15] | 王争录、 马小霞、 张博. 2024. 从模糊走向精准:数智化赋能循证高等教育评价[J]. 黑龙江高教研究 42(11):47-51. |
| [16] | 祝智庭、 戴玲、胡姣. 2023. AIGC技术赋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路[J]. 中国高教研究(6):12-19,34. |
| [17] | 祝智庭、 赵晓伟、 沈书生. 2024. 融创教育: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J]. 中国远程教育 44(5):3-14. |
| [1] | 蓝红军. AI时代翻译的“人学”之思[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5): 39-47. |
| [2] | 许钧. 人学视域下翻译的本质重构:存在、文化与AI时代的伦理担当[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5): 12-14. |
| [3] | 杜世洪, 帕提曼·木哈塔尔.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翻译的人学问题[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5): 48-59. |
| [4] | 刘军平. 如何理解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是人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5): 15-26. |
| [5] | 郜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DeepSeek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势与潜在风险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3): 140-151. |
| [6] | 杨明明, 王溪淙.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高校俄语教材数智化教学探索——以《走遍俄罗斯1》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3): 129-139. |
| [7] | 李战子, 韩泽婷. 人工智能时代的多模态话语研究:机遇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3): 119-128. |
| [8] | 徐锦芬, 李娟. 外语教育数智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围综述[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2): 125-137. |
| [9] | 李晶洁, 陈秋燕. 人机协同智能写作发展演进分析与启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73-83. |
| [10] | 许悦婷, 古玥. 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挑战、身份认同危机与出路[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60-72. |
| [11] | 胡壮麟. 与时俱进,永无止境——有关多模态和人工智能研究的若干认识[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53-59. |
| [12] | 卓玲.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对外语教学生态位的影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103-115. |
| [13] | 梅冰. 师范生对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接受度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89-99. |
| [14] | 史芸. 人工智能翻译的知识伦理与知识建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156-165. |
| [15] | 张剑. 外国文学研究的跨学科和数字人文范式[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5-13.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