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延飞, 刘洪东. 新文科背景下语言界面研究瓶颈的解决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03-110. |
[2] |
李瑞林. 知识翻译学的知识论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47-59. |
[3] |
刘建军. “新文科”还是“新学科”?——兼论新文科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21-28. |
[4] |
向课书, 吴芙芸. 区域类型特色壮语双宾论元交替句式的产出分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6): 59-67. |
[5] |
杨敏, 侍怡君. 基于文化与功能视角的英语教材评价框架构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3): 57-67. |
[6] |
武建国, 张赢月, 郝美丽. 功能语境重构与商业读物的翻译——以The Four: The Hidden DNA of Amazon, Apple, Facebook, and Google的汉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3): 120-128. |
[7] |
薛小姣, 王小楠, 周卫京. 中国英语学习者/l/-/r/产出的可理解度[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2): 44-56. |
[8] |
杨雅平. 日常语言哲学的浴火重生[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1): 97-105. |
[9] |
任文. 新时代语境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再探究:问题与出路[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92-98. |
[10] |
梁晓波. 国防部新闻发布话语的情感因素[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4): 34-39. |
[11] |
王庆, 潘雪瑶. 英语同译词心理表征发展中的语义迁移机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3): 87-92. |
[12] |
周统权, 周思若. 从语言加工的预期性到定中结构加工的预期性[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2): 18-24. |
[13] |
陈士法, 祝丽辉, 王亚, 杨欣, 顾晓岚, 杨连瑞. 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单词素名词和动词加工机制的ERP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6): 51-56. |
[14] |
姚剑鹏. 基于语料库的我国英语学习者话语自我重复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5): 60-65. |
[15] |
崔艳秋, 黄小蓉. 语境因素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3): 8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