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6): 177-183.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6.016
出版日期:
2024-12-28
发布日期:
2024-12-04
作者简介:
常少华,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翻译学与出版传播。电子邮箱:changshh@hep.com.cn;Online:
2024-12-28
Published:
2024-12-04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对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通过评述《全球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外语规划》,深入探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对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培养路径和培养目标的启示。文章围绕全球治理背景下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构建跨学科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深化“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三重考量,强调要通过科学的外语规划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层次外语人才,推动外语教育范式创新,以有效回应全球治理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中图分类号:
常少华, 丁青筠. 全球治理视域下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三重考量——兼评《全球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外语规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6): 177-183.
CHANG Shaohua, DING Qingyun. Triple Considerations for Developing High-Level Interdisciplinary Foreign Languag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Governance: A Review of Foreign Languages Planning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Governance[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6): 177-183.
[1] | Hogan-Brun, G. 2012. Language planning in urban spaces[J].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 13(3):145-147. |
[2] | Ricento, T. 2000.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in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J].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 4(2):196-213. |
[3] | 崔军. 2017. 讲好中国经济故事:难在哪?怎么讲?[J]. 对外传播(3):10-12. |
[4] | 戴炜栋、 张雪梅. 2007. 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 外语界(4):2-11. |
[5] | 胡文仲、 孙有中. 2006. 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 外语教学与研究(5):243-247. |
[6] | 李琪. 2020. 污名化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舆情成因与化解路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9(5):5-24. |
[7] | 李宇明. 2010. 中国外语规划的若干思考[J]. 外国语(1):2-8. |
[8] | 李宇明. 2018. 语言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J]. 外语界(5):2-10. |
[9] | 刘海涛. 2007. 语言规划的动机分析[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63-68. |
[10] | 刘天伦. 1996. 培养目标与可利用资源——有关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思考[J]. 外语界(1):1-5. |
[11] | 沈骑. 2023.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外语规划[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12] | 束定芳. 2014. 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 46(3):446-455. |
[13] | 谭卫国. 2000. 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J]. 中国高教研究(9):83-84. |
[14] | 文秋芳. 2016. “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J]. 语言战略研究 1(2):26-32. |
[15] | 文秋芳. 2019. 对“国家语言能力”的再解读——兼述中国国家语言能力70年的建设与发展[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7-67. |
[16] | 肖华锋、 卢婷. 2019. 从“外语通”到“外国通”——关于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战略转型的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5):26-31. |
[1] | 叶慧君, 李娜. 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40年:理念与实践[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24-132. |
[2] | 许钧.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高校外语教师职责与外语学科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5-8. |
[3] | 郭英剑. 新文科与外语专业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29-34. |
[4] | 施旭. 当代中国话语的文化研究范式[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2): 32-43. |
[5] | 黄立鹤. 多模态范式与后疫情时代的外语教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1): 75-85. |
[6] | 魏育青. 关于“小语种”T字型人才培养的再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1): 61-63. |
[7] | 胡键. “一带一路”实践与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3): 3-14. |
[8] | 沈骑. 语言在全球治理中的安全价值[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2): 7-13. |
[9] | 蔡基刚. 再论新时代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纪念《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发表22周年[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1): 44-57. |
[10] | 王银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新时代外语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81-91. |
[11] | 杨永林, 张文茹, 朱波, 柴湛涵, 黄立鹤, 魏耀章, 焦丹, 余苏青, 张玉双, 王霞, 刘江, 张慧玉, 许环光, 杨一铎, 林克难, 顾静. 多视角看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方向[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61-80. |
[12] | 张绍杰;. 朝着一流本科教育的方向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4): 8-9. |
[13] | 叶兴国;. 回眸40年:外语教育的规模、教材、目标、技术和质量[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4): 4-7. |
[14] | 王银泉. 服务国家战略的融合型外语人才创新能力与全球化素养培养探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2): 43-54. |
[15] | 胡开宝;. 主持人语[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1): 1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