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4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4-01-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大家治学
    我的学术道路
    王宁
    2014 (01):  1-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703
    摘要 ( 324 )   PDF(1137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学研究
    汉语语调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马秋武
    2014 (01):  6-1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01
    摘要 ( 324 )   PDF(1512KB) ( 175 )  
    本文从汉语语调研究出发,就汉语语调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作为声调语言的汉语有语调,但汉语的语调不同于纯语调语言的语调,它的语调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在语调音系表征中必须能够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AM是基于纯语调语言提出的,在汉语语调音系分析中是有局限性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愤怒”概念的ICM透视
    袁红梅, 汪少华
    2014 (01):  12-1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02
    摘要 ( 444 )   PDF(1130KB) ( 216 )  
    本文基于BNC和CCL语料库,采用隐喻范式分析法(MPA)对英汉“愤怒”情感的概念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英汉语共享“事件结构、竞争中的对手、火、自然力、生理反应”等规约度高和“负担、吞咽物”等规约度低的概念化方式;(2)英汉语中最普遍的愤怒概念隐喻分别为“容器中的热流体”和“气体”,且汉语比英语更多使用人体器官(尤其是内部器官)词语来描述愤怒。文章以ICM为理论框架,从“愤怒的事件结构隐喻、概念转喻、动力意向图式”和“愤怒情感潜在的中西文化认知模型”的角度考察了上述异同的认知动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语篇中词汇隐喻的人际意义:以评价理论为视角
    邵春, 李娟
    2014 (01):  20-2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03
    摘要 ( 419 )   PDF(1109KB) ( 160 )  
    词汇隐喻是最普遍的、具有人际意义的语言现象之一,也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所在。本文从评价理论的角度,重点对经济语篇中词汇隐喻的特点及其态度评价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对英语主流刊物中的经济语篇的分析发现,词汇隐喻也是此类语篇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在语篇人际功能构建方面具有普通词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语教学与研究
    两岸三地英语专业博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以语言学方向为例
    禤嘉璐, 王雪梅
    2014 (01):  25-3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04
    摘要 ( 454 )   PDF(992KB) ( 113 )  
    加强高校博士课程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博士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与博士培养的质量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博士培养方案和课程要求为例,从课程性质与课程内容两个维度,用图表和数据形式对我国内地、香港、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六所大学的英语专业博士课程设置进行对比,总结出三地高校在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异同,归纳了港台地区英语博士课程设置对内地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有益启示。研究表明,内地高校可以部分借鉴港台地区的做法,通过实现课程的前沿化、一体化设计,构建个体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化、本地化、全球化——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探索
    王正胜
    2014 (01):  31-3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05
    摘要 ( 385 )   PDF(889KB) ( 124 )  
    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为改革课程设置提供了新的视角。计算机领域的国际化、本地化和全球化的概念带给我们启示: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可根据国际化、本地化的原则,培养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课程包括人类历史、世界思想文明、文化、道德修养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人类普遍的、基本的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在不同文化环境生活工作的能力。本地化课程既包括英语语言技能类课程,也包括在具体领域、场合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课程,使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适应一个特定环境的需求,如外贸、外交场合等。国际化、本地化的课程设置对英语专业全球化人才的培养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英语专业转向英语类专业,促进英语专业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兴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构建探索
    余祥越
    2014 (01):  36-3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06
    摘要 ( 440 )   PDF(782KB) ( 116 )  
    文章全面梳理和评述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现状,着力阐述和探讨“本色”+“特色”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构建的理念和原则、内涵与策略,尝试以“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和融合‘经、管、法’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广域课程”组成“四个课程模块”,并阐明其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教学中以学生为认知和发展主体,注重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将“英语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和人文素养”科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特色。同时,密切关注课程与教学的时代顺应性,不断探索课程与教学的互动性、体验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旨在为我国新兴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从认知角度看专业技术领域汉英同传中的信息缺失
    仲伟合, 邓婕
    2014 (01):  40-4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07
    摘要 ( 460 )   PDF(890KB) ( 190 )  
    信息缺失在同声传译中常常被简单划分为翻译错误,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译员起桥梁作用的双语交流中,“完全转述”(saying it all)的策略是不实际的。尤其在涉及不同专业技术领域的同传中,这项本就复杂的信息处理活动便更具难度和挑战性,极易出现信息遗失。此外,在汉英同传中,汉语更为凝练,当源语信息密度大时,译员不得不舍弃一些信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再现最重要的源语内容。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通过对职业译员译语表现录音转写的分析,通过观察归纳出专业领域同传中最容易缺失的信息类型,以及译员通常采用何种应对策略加以补偿等相关问题,为深入了解专业领域同传的过程特点提供实证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英交替传译中主位选择的一致与背离
    张敬源, 石丽
    2014 (01):  44-4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08
    摘要 ( 398 )   PDF(963KB) ( 163 )  
    主位结构是小句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英交替传译中主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口译的质量和速度。本文以韩礼德的主述位理论为依据,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中主位结构的异同,分析了交替传译时保持和转换主位的手段及其原因,从而为交替传译的方法及其质量评估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理论与批评
    试谈美国早期文学及对其书写问题
    乔国强
    2014 (01):  49-5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09
    摘要 ( 341 )   PDF(934KB) ( 106 )  
    本文主要讨论书写美国早期文学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包括对美国文学肇始期的确认、美国文学的分期、对美国早期文学之性质、内涵和特点的界定及如何对其做出相关处理等。论文首先阐释对上述问题的看法,然后再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或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读《红字》和《磨砺》中的重复与差异
    黄青青
    2014 (01):  55-5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10
    摘要 ( 510 )   PDF(1095KB) ( 155 )  
    国内外对《红字》和《磨砺》这两部作品的评论不知凡几,但还未有对两部作品作并置研究。本文以《磨砺》文本为主,《红字》为辅,用解构主义文学理论家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理论解读《红字》和《磨砺》中呈现的重复与差异以期彰显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的生命轨迹,《红字》中的海斯特实质上依旧是男性权威的代言人,《磨砺》中的罗莎蒙德则带着内心的矛盾刻意地反抗男权至上的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规范。很明显,《红字》构建了一个男性权威为主导的社会,而《磨砾》则通过探索追求独立的现代女性面对的生存困惑力图重构一个摆脱男权控制的世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语用预设在石黑一雄作品《别让我走》的语篇功能
    苏坤, 黄莹
    2014 (01):  60-6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11
    摘要 ( 360 )   PDF(1342KB) ( 73 )  
    作为一种语用现象,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长篇小说《别让我走》中,以其匠心独运的写作技巧,赋予了小说永恒的魅力和超越时空的文学价值。在借助语用预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以该小说为例,分析和探讨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所产生的幽默荒诞的文体效果、实现经济性功能、增强话语的说服力以及蕴含的象征意义等语篇功能。本研究希冀藉此使该小说的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化,加深对该文本的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文学批评家系列专访之六
    人文主义传统的捍卫者——巴克斯特·米勒访谈录
    王祖友
    2014 (01):  66-7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1.012
    摘要 ( 295 )   PDF(470KB) ( 76 )  
    《美国黑人文学与人文主义》(1981)的出版为巴克斯特·米勒赢得国际赞誉,从此他便一直被誉为人文主义传统的领军人物。他(1989)证明了休斯通过体现艺术形式与革命性真实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扩大我们关于休斯对美国文学贡献的欣赏。他的《黑色批判理论》(1991)旨在重新建立南部非洲裔美国人的批判性思维,以纠正在美国遗留下来的奴隶制和吉姆·克罗歧视,关键要表达的是最先进的智性审美和历史性的反响。他(2008)通过尝试“艺术性的文学批判”,说明文学记忆远甚于文学暗示,而且是神圣的,标志着美国黑人奴隶制的绵延:始于19世纪中叶,经过20世纪中期前的吉姆·克罗种族隔离,再到21世纪早期的体制挑战。他(1998,2002)证明了嵌入在美国政治史上的价值层次。非裔美国文学传统中存在着永远处于动态的自我完美的调用和响应。对于米勒而言,现代主义表明奴隶制存在于近代早期的欧洲和美洲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后半世纪之久。现代主义也包括从1896年至1964年体现在美国文学中的种族隔离,而且更形象地在法律上植入后现代主义。在他那本最重要批判性书籍(2012)中,非裔美国现代主义重新建立了一个新审美形式和政治历史的纽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