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4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14-07-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大家治学
    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育科研
    刘润清
    2014 (07):  1-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01
    摘要 ( 383 )   PDF(1737KB) ( 228 )  
    本文系《外语教育中的科研方法》(修订版)一书的第十二章第四节。成稿之后,得知《当代外语研究》的杨枫主编正在研究大数据问题,就发给他向他请教。没想到被“看中”了:他们乐意提前发表本节。本章第一节讲大数据的特点;第二节谈机器学习;第三节说大规模网络教育前夕;第四节论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育科研。其中的逻辑是:先介绍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后关注大数据时代如何出现:由于计算机朝着智能方向突飞猛进——从机械地执行命令到能推理学习,再加上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空前提高,智能计算机给网络教育带来了巨大变化——各国著名大学陆续推出网络公开课;最后才回到大数据给外语科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整章的讨论尽量回避复杂的技术问题,只为外语教师提供能看懂的背景知识。希望这样的讨论能让我们走在未来的前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学研究
    语料库证据在美国法庭应用的再审视
    李文中
    2014 (07):  7-1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02
    摘要 ( 357 )   PDF(1258KB) ( 125 )  
    本文通过语料库驱动视角重新审视美国最高法院在“FCC诉AT&T”判案中对语料库证据的使用,分别从词源、词典、词性还原,以及语料库搭配分析等程序和步骤进行讨论,并通过语料库检索对案例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试图说明:语料库研究“说有易,说无难”;尽管语料库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方法和工具,在语言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但并不是仅仅因为使用了语料库,就能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关键的问题是,语料库是怎么被使用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 A. K. Halliday的粤语方言研究回顾
    王汀葭, 黄国文
    2014 (07):  12-1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03
    摘要 ( 535 )   PDF(829KB) ( 106 )  
    文章旨在梳理Halliday有关粤语方言的研究与思考,尝试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内探讨Halliday所关注的方言研究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方言特征的描写与解释视角、方言研究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方向等问题。文章分析认为,普通语言学意识、适用语言学意识、语言的层次性、系统性和社会性等观点贯穿于Halliday方言研究的各个阶段。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其早期的相关思想得到新的补充与解释,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方言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当前的粤语方言研究、汉语方言研究,乃至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汉语分析体系的构建都颇有启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法决定语法——认知语言学的用法基础论
    尚国文
    2014 (07):  17-2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04
    摘要 ( 420 )   PDF(879KB) ( 93 )  
    认知语言学坚持以用法为基础的研究范式,主张语言的结构和组织模式是从语言使用中浮现而生的。本文首先介绍以用法为基础的研究范式的基本假设,接着探讨语法的浮现观以及以用法为基础的语言习得、联结主义模型、语言演变等。在认知学者看来,以用法为基础的理论可以为语言系统及其表征提供较充分的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果否定句成立要因分析
    邱林燕
    2014 (07):  22-2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05
    摘要 ( 322 )   PDF(892KB) ( 105 )  
    文章着眼于动词的界限分析,考察日语中结果否定句的成立要因。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日语中结果否定句的成立与前文动词的界限及所表示事件的界限相关。前文动词为具有无界动词特点的有对他动词,且所表示事件为无界事件时,后文可对其结果进行否定,构成结果否定句。否则结果否定句不成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俄、汉动物词隐喻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
    刘春杰
    2014 (07):  28-3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06
    摘要 ( 434 )   PDF(757KB) ( 231 )  
    人类语言中存在的大量动物词除指称各种具体动物之外还广泛用于喻指人或抽象概念,但语言事实表明,不同语言对于同一动物词的隐喻用法并非完全一致。传统语言学将动物词的比喻用法看作语言的异体形式,从而将其排除在研究的范围之外。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人基于客观外部世界经验的认知的产物,包括动物词比喻用法在内的语言现象均可从认知的角度获得解释。文章主要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俄、汉动物词比喻用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俄、汉动物词比喻用法异同的认知理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语教学与研究
    遮蔽与突显——高校英语教师学术身份的隐喻建构
    章柏成
    2014 (07):  32-3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07
    摘要 ( 342 )   PDF(1507KB) ( 170 )  
    本研究依据“批评隐喻分析”框架,考察了15名高校英语教师叙事话语中的隐喻使用。基于受访者使用的2833个隐喻实例,概括出20类概念隐喻,并报告其中最典型的6类。分析发现,受访高校英语教师通过遮蔽和突显学术职业的相关特征,表达态度意义,实现特定的评价功能,进而建构其学术职业身份。研究表明,在个人自然话语中,隐喻使用与个人的身份建构紧密关联,说话者在使用隐喻时,通过遮蔽和突显喻体的部分特征,表达态度,实现评价并建构身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瓶颈及对策——《美国文明史》课程探索与实践
    魏啸飞, 王士齐, 陆晓萍
    2014 (07):  40-4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08
    摘要 ( 330 )   PDF(875KB) ( 97 )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将英语这一学习工具当作学习目标,而将其他学科知识信息当作达成目标之手段,这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难题。为了突破这一改革瓶颈,本研究根据加拿大“浸没式”语言教学理论,通过对大学英语教材的调研,开设了《美国文明史》英语课程,依托美国历史学科内容,展开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创立了“连动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以学习兴趣引领研修方法,以研修方法决定评估结果,以评估结果成就培养目标,最终形诸于一个可广泛应用的课程改革方案,为中国大学英语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进行实质性、大面积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复制的典型样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述式语言输入对英语听说能力有效性实证研究
    李传益
    2014 (07):  44-4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09
    摘要 ( 391 )   PDF(956KB) ( 126 )  
    基于Krashen语言输入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听力测验、口语测验、听说测验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复述式语言输入对二本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听说测验t检验结果表明,通过一学期的复述式语言输入,学生的听说能力与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口试评分标准中只有准确性维度对口语成绩的解释力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流利性、复杂性和准确性三个维度可以显著地解释口语成绩中62.4%的差异。因而,对英语听说水平相对较差的二本院校学生来说,复述不失为一种最简单和最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港台翻译研究专栏(特约主持人:蒋骁华)
    法律文本及其翻译中的逻辑连接
    张美芳, 潘韩婷
    2014 (07):  50-5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10
    摘要 ( 405 )   PDF(1523KB) ( 186 )  
    法律文本中连接词的恰当运用对译文的内在逻辑建构至关重要。本研究从逻辑建构的角度,以自建的两个小型语料库作为研究工具,以香港的立法文本和招股章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法律文本中连接词的使用及其翻译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法律文本在连接词的选词、使用频率以及翻译方法等方面均有差异。招股章程翻译倾向于隐化原文的连接关系,而立法文本翻译则倾向将原文隐含的逻辑连接关系显化。本文还探讨了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柏杨译“大力水手”的个案分析
    白立平
    2014 (07):  56-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11
    摘要 ( 620 )   PDF(4636KB) ( 155 )  
    在一九六八年的台湾,发生了一件由翻译引发的案件——作家柏杨因漫画“大力水手”中的几句翻译而锒铛入狱。本文结合Lefevere的有关翻译理论对柏杨的翻译以及他获罪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有关翻译与意识形态关系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大力水手”这一个案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翻译虽然在特定情况下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有紧密的关系,但讨论翻译与意识形态的问题,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某些翻译理论,而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这样才可以对翻译作品及译者有公正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理论与批评
    “土生子”:空间意识形态的牺牲品
    刘彬
    2014 (07):  62-6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12
    摘要 ( 394 )   PDF(903KB) ( 93 )  
    空间转化为场所的条件之一是居住其间的人们可以自己设立和维护边界。然而,美国社会“排他性地理”空间意识形态剥夺了黑人将空间转换为场所的条件,“生产”了黑人的洞穴体验,引发了黑人强烈的心理焦虑。作为这种社会制度的“土生子”,黑人青年别格深陷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的“洞穴”中,导致罹患了幽闭恐惧症,诉诸暴力是他释放恐惧的途径。因此,别格是美国社会空间意识形态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爱”抑或“恨”?——《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史敏
    2014 (07):  66-7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13
    摘要 ( 575 )   PDF(1050KB) ( 233 )  
    托妮·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十年后的作品《爱》通过一贯的多角度叙事,讲述了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成功的商人科西由于兽性因子失控,破坏伦理禁忌,强娶孙女克里斯廷少时的好友,年仅11岁的希德为第二任妻子,以致祖孙三代家庭成员均陷入伦理困境。伦理关系混乱,引发了妻子、儿媳和孙女严重的身份危机和多重的家庭矛盾。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围绕“伦理身份”、“伦理禁忌”、“伦理结”等关键词,分析在这个以科西为家长的父权制家庭里,由于他错误的伦理选择,导致家中女性之间的仇恨愈演愈烈,不可开交。最终,黑人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解构了纠缠多年的伦理结,克里斯廷和希德找回了彼此间互助互爱的姐妹身份,赢回失落已久的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文学批评家系列专访之八
    黑人作家的政治论战——弗洛伊德·海斯教授访谈录
    王祖友
    2014 (07):  71-7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7.014
    摘要 ( 262 )   PDF(310KB) ( 56 )  
    通过对弗洛伊德·海斯教授的专访,可以逐渐认识到,虽然他的研究涵盖了黑人政治和政治哲学、城市政治和公共政策、教育决策和教育政策、领导研究和爵士政策,但是对于政治哲学,他抱有最浓烈的兴趣。他的论文“政治知识:黑人专业政策的管理时代”使得争论转向于知识日益重要的作用上,尤其是专家知识的争论。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和公共政策在当前时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至于黑人奴役的大屠杀,海斯教授把它作为参考进行追溯,认为这是300年前非洲人及其美国后裔经历奴隶制所导致的后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