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aker M. 2018. Editorial: Transl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s)[J]. Alif: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etics 38: 8-10.
|
[2] |
Manning P. & A. Owen (eds.). 2018. Knowledge in Translation: Global Patterns of Scientific Exchange, 1000-1800 CE[C].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
[3]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2005.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4]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2018. 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徐德林译)[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5] |
陈大亮. 2022. 关于知识翻译学的元反思[J]. 当代外语研究(2):45-47.
|
[6] |
黄国文. 2004.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J]. 中国翻译(5):15-19.
|
[7] |
傅敬民、 张开植. 2022. 翻译的社会性与社会的翻译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120-127.
|
[8] |
福柯. 2020. 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 (莫伟民译)[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
[9] |
蓝红军. 2022. 作为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翻译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34-43.
|
[10] |
李瑞林. 2015. 关于翻译终极解释的知识论探索[J]. 东方翻译(3):9-11.
|
[11] |
李瑞林. 2022. 知识翻译学的知识论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1):47-59.
|
[12] |
刘鸿武. 2022. 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非共享知识体系的建构[J]. 西亚非洲(5):42-60.
|
[13] |
罗林. 2022. 区域国别研究的使命担当——从“大国之学”到“大学之学”[N]. 中国社会科学报(06-16): 5.
|
[14] |
庞秀成. 2022. 知识翻译学的译者个体知识与求知模态[J]. 当代外语研究(1):72-82.
|
[15] |
钱乘旦. 2021. 以学科建设为纲推进我国区域国别研究[J]. 大学与学科(4):83-87.
|
[16] |
谭萌、 杨体荣、 魏运高丽. 2022. “燕南66优创”团邀君共赴“区域国别学”盛宴[J]. 博望天下(1): 3-15.
|
[17] |
王宁. 2009.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8] |
文旭、 司卫国. 2020. 具身认知、象似性与翻译的范畴转换[J]. 上海翻译(3):1-6.
|
[19] |
许钧. 2003. 翻译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
[20] |
许明武、 赵春龙. 2018. 国别区域史译介的历时考察——以“皮书”为中心[J]. 中国翻译(6):35-40.
|
[21] |
杨兵、 王娇妮. 2022. “区域国别学丛书”开山之作《国际区域学概论》新书发布[EB/OL]. [2022-03-1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263SJ0L0514R9KD.html.
|
[22] |
杨枫. 2021a. 知识翻译学宣言[J]. 当代外语研究(5):2,27.
|
[23] |
杨枫. 2021b翻译是文化还是知识?[J]. 当代外语研究(6):2,36.
|
[24] |
杨枫. 2022a. 知识翻译学的翻译定义与分类[J]. 当代外语研究(1):1-2.
|
[25] |
杨枫. 2022b. 知识的地方性与翻译的世界性[J]. 当代外语研究(3):1-2.
|
[26] |
赵可金. 2021. 区域国别研究的内涵、争论与趋势[J]. 俄罗斯研究(3):121-145.
|
[27] |
谢韬、 陈岳、 戴长征等. 2022. 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定位、基本内涵与发展路径[J]. 国际论坛(3):2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