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子真, 李擎天, 刘湘帆, 李莉, 李惠, 王也飞, 吴洁敏, 陈宁, 梁璆荔, 陈松立, 戴健敏, 宋珍, 丁磊. 实验诊断学在线课程的建立和实践[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547-550. |
[2] |
侯筱飒, 杨振江. 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3): 284-289. |
[3] |
陶志远, 史春颖, 张琦, 宋富贵, 吕哲昊. 数字乳腺体层合成在女性青年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3): 294-297. |
[4] |
郑捷. 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的发展看实验诊断学对提高皮肤病诊疗能力的重要性[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2): 144-148. |
[5] |
陈福祥, 罗清琼, 徐北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实验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1): 7-10. |
[6] |
卢叶君, 陈卉, 张剑, 徐斌, 王冲, 贺烨. 超微血管成像、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在微小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关高危超声特征的筛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4): 391-396. |
[7] |
秦绪珍, 张时民, 于连辉, 齐志宏, 刘亚丽, 徐英春.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本科生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调研[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4): 438-440. |
[8] |
罗婷, 周建桥. 超声新技术在预测乳腺癌分子标志物中的应用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3): 325-328. |
[9] |
王志威, 张晓晓, 王杰, 魏敏, 邵玉国, 籍敏, 杨莉, 何奇. 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范围的影响因素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2): 189-192. |
[10] |
钟明, 赵峰, 吴衍, 裴文江, 高航, 郭善禹, 戴谦诚, 张伟. 血浆游离DNA中抑癌基因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甲基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2): 144-148. |
[11] |
徐子真, 王也飞, 李莉, 刘湘帆, 李擎天, 李惠, 丁磊. 实验诊断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3): 374-376. |
[12] |
裴文江, 赵峰, 吴衍, 钟明, 高航, 李幼生, 顾岩, 郭善禹, 戴谦诚, 张伟. 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重要下游基因HMMR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的体外实验[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1): 70-75. |
[13] |
许海敏, 张培培. 三款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6): 645-649. |
[14] |
吴衍, 丁佩芬, 顾岩, 郭善禹, 戴谦诚, 张伟. 乳腺癌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蛋白和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表达分析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1): 73-78. |
[15] |
李畅, 方旭前, 卢煌莹, 顾志冬,. QKI-5在三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2): 160-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