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4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05-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实验诊断的发展
    浦权,
    2005 (05):  345-348.  DOI: 10.16150/j.1671-2870.a1819
    摘要 ( 118 )  
    目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外周血细胞计数、规范染色的血液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再结合骨髓活检切片组织病理学改变等。MDS 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早在1976、1982年法、美、英(FAB)协作组提出的诊断与分型标准主要以血液和骨髓涂片检查为依据。新近WHO 提出有关造血和淋巴肿瘤分类的基本原理,不仅需依赖血和骨髓细胞的形态学,亦包括细胞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欧阳仁荣,
    2005 (05):  349-350.  DOI: 10.16150/j.1671-2870.a1820
    摘要 ( 446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包含不同病期,既可有病期间的转化,亦有部分病例不转化。病变的性质,虽总的归入克隆性疾病的范畴,但又存在部分病例长期少见恶性转化的,如伴环状铁粒幼细胞的难治性贫血(RARS)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者仅5%;难治性贫血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者亦仅20%。此外,MDS 中还包含着性质不明的临床现象。因此,MDS 的范围很广,在诊断标准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一致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总结和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细胞和组织形态学诊断
    杨梅如, 浦权,
    2005 (05):  351-353.  DOI: 10.16150/j.1671-2870.a1821
    摘要 ( 189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病为紊乱的干细胞与其造血微环境间交互作用所致的一种无效分化。此种异常发育必然导致3种主要骨髓结构和形态的变异:①细胞发育与增生的异常;②骨髓组织正常结构破坏所致局部解剖异常;③骨髓基质的变异。10余年来,无法列入法、美、英(FAB)协作组原5亚型的另一些 MDS 边缘型相继提出并渐获公认,后者单靠骨髓涂片细胞形态无法确诊,从而显示这一分类的不足。WHO 于1997年对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染色体分析
    薛永权,
    2005 (05):  354-356.  DOI: 10.16150/j.1671-2870.a1822
    摘要 ( 216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临床上以表现为细胞减少(单系、双系或3系)的无效造血、病态造血改变和转为急性白血病的高风险为其特征。虽然血和骨髓涂片的形态学检查至今仍是 MDS 诊断的主要手段,但随着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染色体分析在 MDS 的诊治中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分别概述MDS 染色体畸变的频率和类型,讨论染色体分析对于 MDS 诊断、分型、预后和治疗的价值,评价 MD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子诊断
    林凤茹, 郭晓楠,
    2005 (05):  357-358.  DOI: 10.16150/j.1671-2870.a1823
    摘要 ( 261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血液学检查。异常表现为:①难治性≥1系血细胞减少;②骨髓增生异常活跃;③≥1系血细胞病态造血现象;④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5%但<20%;⑤排除引起病态造血现象的其他疾病。有时血液学形态变化不明显,需借助其他手段帮助诊断,如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查。细胞遗传学变化多有相应基因突变或融合已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标准探讨
    王耀平,
    2005 (05):  359-361.  DOI: 10.16150/j.1671-2870.a1824
    摘要 ( 120 )  
    虽然大多数学者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v syndrome,MDS)看作“白血病前期”的同义词,但实际上 MDS 是一种不均一性的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且大多数患者死于骨髓衰竭的并发症,而非死于急性白血病。1982年法国、美国及英国协作组(FAB)提出 MDS 诊断及分类的形态学指导原则,从而为本病的临床、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提供可普遍比较的框架。已有近2 000余篇关于 MDS 特征的文章发表,但可靠识别 MDS 的生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认识
    陈芳源,
    2005 (05):  362-364.  DOI: 10.16150/j.1671-2870.a1825
    摘要 ( 395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过强的细胞凋亡导致无效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DS 总体的发病率约5/10万,但70岁以上者发病率升至22~45/10万,并随年龄的上升而呈逐步增高的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型标准的比较
    胡钧培, 窦红菊, 朱琦, 邹丽芳,
    2005 (05):  365-367.  DOI: 10.16150/j.1671-2870.a1826
    摘要 ( 262 )  
    目的: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法、美、英(FAB)分型标准与 WHO 分型标准进行比较,结合细胞遗传学分析和生存期随访结果,探讨 WHO 分型标准的临床实施意义。方法:对94例 MDS 进行 WHO 和 FAB 分型标准的分析比较,进行生存期随访,并对其中63例患者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 FAB 标准分型,难治性贫血(RA)的异常核型检出率低于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和转变中的 RAEB(RAEB-T),RA 者的生存期明显长于 RAEB 者和 RAEB-T 者:按 WHO 标准分型,RA 者的异常核型检出率低于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者(RCMD),其生存期明显长于 RCMD。结论:两种标准分类结果差别较大。RCMD 是有别于 RA 的一个独立的临床亚型。核型、FAB 亚型或 WHO 亚型均是重要的预后因素。WHO 标准能较准确地反映疾病临床特征.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更大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DC1亚群的变化
    何广胜, 苗瞄, 吴德沛, 孙爱宁, 金正明, 仇惠英, 唐晓文, 付铮铮, 韩悦, 马骁, 陈苏宁, 王秀丽, 王荧, 薛胜利, 吴晓津,
    2005 (05):  368-370.  DOI: 10.16150/j.1671-2870.a1827
    摘要 ( 162 )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1型(DC1)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人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轿.(SAA)为埘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MDS、SAA 骨髓中 Th1细胞数、DC1亚群-CD11_+CD1~a~+细胞、CD11_~+CD83~+细胞数量及比例改变;评价 CD11_+CD83~+细胞与 Th1细胞、网织红细胞(Re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比较,MDS 患者 Th1细胞及 DC1亚群均未见增高(P0.05).但与 Ret 呈正相关(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秦尤文, 蔡宇, 王椿, 颜式可, 高彦荣, 蔡琦,
    2005 (05):  371-374.  DOI: 10.16150/j.1671-2870.a1828
    摘要 ( 230 )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和RHG 显带分析38例原发性 MDS 核型按 WHO 分型:难治性贫血(RA)4例;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1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17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14例;MDS 不可分类型(MDS-U)2例结果:38例 MDS 患者中共检出14例异常核型(占36.8%).单纯异常9例(数日异常6例,结构异常3例),复杂异常5例,1例出现核型演变。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 MDS 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CD45/SSC设门的流式细胞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分型
    卢瑞南, 李建勇, 吴雨洁, 朱明清, 宋君红, 耿美菊,
    2005 (05):  375-378.  DOI: 10.16150/j.1671-2870.a1829
    摘要 ( 296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片。方法:对54例 MDS 患者的骨髓细胞悬液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和一组单克隆抗体对 CD45/SSC 设门提取的原始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54例 MDS中,原始细胞阳性表达 CD34、CD13、CD33、CD2、CD7、CD10和 CD19的患者分别为27例(50.0%)、43例(79.6%)、39例(72.2%)、8例(14.8%)、18例(33.3%)、4例(7.4%)和3例(5.5%);9/9例(100%)患者呈 HLA-DR 阳性,3/9例(33.3%)患者CD117阳性,5/47例(10.6%)患者 CD14阳性,2/8例(25.0%)患者 CD15阳性,1/14例(7.1%)患者 CD3阳性.2/37例(5.4%)患者 CD20阳性,15/15例(100%)患者 CD22均阴性。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的难治性贫血(RA/RAR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和转变中的 RAEB(RAEB-T)3组间各免疫表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免疫分型是 MDS 诊断中对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常春康, 李晓, 杨梅如, 苏基滢, 宋陆茜, 浦权,
    2005 (05):  379-381.  DOI: 10.16150/j.1671-2870.a1830
    摘要 ( 231 )  
    目的:研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HPS 的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同时结合骨髓涂片和骨髓塑包活检切片。结果: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HL)4例(11.4%),均有家族史。感染相关性 HPS(IAHS)14例(40%),其中6例(17.1%)为病毒感染,另外8例(22.9%)为细菌感染。肿瘤相关性 HPS(MAHS)17例(48.6%),有3例(8.6%)出现神经症状,5例(14.3%)骨髓中检出肿瘤细胞,7例(20%)骨髓活检伴有骨髓纤维增生。结论:结合临床和骨髓病理学特征诊断 HPS.特别是 IAHS,有助于鉴别恶性组织细胞病.从而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弥漫大 B 细胞性淋巴瘤中 bc1-6基因异常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周晓燕, 闵大六, 杨文涛, 陆洪芬, 郑爱华, 施达仁,
    2005 (05):  382-386.  DOI: 10.16150/j.1671-2870.a1831
    摘要 ( 505 )  
    目的:观察中国人弥漫大 B 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 bcl-6基因突变、基因重排及蛋白表达的特征,探讨其存 DLBCL 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51例淋巴结内外 DLBCL 和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切片组织中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高频区段E1.7、E1.8、E1.10、E1.11、E1.12的突变和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2例淋巴结内 DLBCL 和5例 RLH 中 bcl-6基因的重排。结果:①12/51(23.5%)DLBCL 存在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主要集中于 E1.11、E1.12和 E1.10,2/10(20.0%)RLH 的生发中心细胞亦可见有 bcl-6突变;②9/32(28.1%)DLBCL 有 bcl-6基因重排,而 RLH 中均未检测到 bcl-6基因重排;③38/51 (74.5%)DLBCL 中可见 bcl-6蛋白细胞核表达,表达形式有滤泡样型、中间型、散在型,RLH 中可见生发中心细胞均呈 bcl-6阳性表达;④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重排和蛋白表达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①bcl-6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均可同时发生于 DLBCL 和 RLH 的生发中心,表明两者是生发中心和生发中心细胞起源 DLBCL 的标志,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②bcl-6蛋白在不同病例中的不同表达形式不仅反映了 DLBCL 的异质性,还可能与 DLBCL 的分子亚型和预后有关:③bcl-6基因重排仅发生于 DLBCL而不发生于 RLH,表明其可能参与了部分 DLBCL 的发生,并可作为 DLBCL 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
    詹维伟, 严超,
    2005 (05):  387-390.  DOI: 10.16150/j.1671-2870.a1832
    摘要 ( 321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胃癌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对28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胃癌的彩色多谱勒血管指数(color Doppler vascularity index,CDVI).并采用抗 CD34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的胃癌 CDVI 与血管浸润显著相关(P=0.0418),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Lauren 分类、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 TNM 分期均无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同时显示 CDVI 与 MVD 呈线性相关(r=0.5628,P=0.0018)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胃癌 CDVI值能较好地反映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情况,并且可能有助于术前化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病例选择以及对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疗效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Tl静息再注射心肌灌注显像计数比值法检测存活心肌
    蔡金来, 周亚芹, 李佳宁, 傅宏亮, 徐美华, 吴靖川,
    2005 (05):  391-394.  DOI: 10.16150/j.1671-2870.a1833
    摘要 ( 387 )  
    目的:研究~(201)Tl 心肌静息显像结合静息再注射显像诊断冠心病、判断存活心肌的定量分析指标。方法:将受试者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20名、心肌缺血组20例及心肌梗死组21例。将~(201)Tl 心肌静息显像结合静息再注射显像的原始图像,经计算机三维重建得到水平长轴、垂直长轴及短轴断层图像。将左室心肌分为7个节段,勾画相应心肌节段的感兴趣区(ROI),分别计算各 ROI 的放射性计数,以计数最高的 ROI 为标准,计算 ROI 节段心肌放射性计数比值:延迟图像与静息图像比较,观察静息图像的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区的填充情况,了解其心肌活力。结果:20名对照组的2次显像计数比值平均分别为93.3±5.3和96.3±5.1;20例心肌缺血组有60个 ROI 灌注减低,其2次显像计数比值平均分别为73.0±7.1和88.0±6.6;21例心肌梗死组共有52个 ROI 灌注缺损,其2次显像计数比值平均分别为48.3±12.4和44.7±6.9。对照组与心肌缺血组比较.u=20.3;对照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u=25.6;心肌缺血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 u=12.5。3组计数比值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酶活化受体1在B16F10瘤细胞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
    陈珊, 闵平, 陈娟娟, 陈勤, 奚晓东, 陆核,
    2005 (05):  395-399.  DOI: 10.16150/j.1671-2870.a1834
    摘要 ( 238 )  
    目的:研究蛋白酶活化受体 1(PAR1)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凝血系统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 Western-blot 方法检测了 siRNA 对 B16F10 黑色素瘤细胞中 PAR1的内源表达的影响,然后在 PAR1 受 siRNA 干扰的情况下检测 B16F10细胞在体内外迁移能力,其结果与未受siRNA 干扰的试验结果相对照,来确定 PAR1 在 B16F10 瘤细胞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结果:75nmol/L 的 siRNA 干扰48h 后可明显抑制 B16F10中 PAR1 的表达,其转录水平抑制率是60%,蛋白水平的抑制率为85%;体外迁移实验表明,PAR1 表达量减少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标志物测定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徐晶, 金志军,
    2005 (05):  400-402.  DOI: 10.16150/j.1671-2870.a1835
    摘要 ( 188 )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印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105例,根据病理分类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其血清 AFP、CEA、血清铁蛋白(SF)、CA125、CA19-9、CA15-3水平,利用 SAS 统计分析系统分别评价其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卵巢癌患者血清中 CA125、CA15-3、SF 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②单项指标以 CA125的诊断性能最好,其次为 CA15-3、CA19-9、SF;③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中 CA125、CA15-3、SF 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卵巢癌患者(P0.05);④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 CA125的阳性率高于非上皮性印巢癌患者,差异具显著性(P0,05);⑤指标联合检测时,在全部不同指标组合中,以 CA125、CA15-3、CA19-9、SF 4项中任意2项阳性作为卵巢恶性肿瘤的判断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在3项指标联合检测中,以 CA125、CA19-9、SF 指标组合诊断性能最好。结论:CA125、CA15-3、CA19-9和 SF 可以作为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老年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龚筱倩, 苏长青,
    2005 (05):  403-405.  DOI: 10.16150/j.1671-2870.a1836
    摘要 ( 347 )  
    目的:检测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活动性感染情况,探讨 hCMV 感染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 hCMV-IgM 抗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 hCMV-mRNA 的表达。结果: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血清 hCMV-IgM 抗体阳性率和 hCMV 25 ku 蛋白基因 mRNA 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 ELISA 和 RT-PCR 法检测体内 hCMV-IgM 抗体,能够反映患者体内 hCMV 的近期感染情况。hCMV 近期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老年性脑梗死有关,这项研究可能对进一步研究老年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控方案设计工具在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邓德耀, 李增安, 周林华, 支国华,
    2005 (05):  406-409.  DOI: 10.16150/j.1671-2870.a1837
    摘要 ( 153 )  
    目的:应用几种质控方案设计工具,根据我室现有检测方法实际性能设计理性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依据美国 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确定临床总允许误差(TEa),以长期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估计各方法的不精密度(CV%),以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能力对比检验(PT)成绩估计不准确度(bias%),以此计算临界误差的大小,按照方法的过程能力大小使用质控选择表格进行规则的初期选择,并用功效函数图确认质控方法的性能,确定到达特定水平质量保让时,不同规则及每批测定质控个数需检出的临界误差大小,并建立操作过程规范图。结果:我室总胆红素(TB)、肌酐(CREA)、胆固醇(CHO)的测定在低值水平处方法性能较差,不能很好地检测出误差,需要查找原因进行质量改进,其他项目可根据方法性能选择不同的规则进行控制。结论:通过质控方案设计工具的使用,建立适合本室的方法控制规则,既保证测定结果能够满足临床的质量要求,又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积极查找并解决不满意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我室的过程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型卡在血型鉴定中的局限性
    邹纬, 丁秋兰, 王学锋,
    2005 (05):  410-411.  DOI: 10.16150/j.1671-2870.a1838
    摘要 ( 347 )  
    ABO 血型系统的抗原除经热的 A、B、O外,还有许多抗原性较弱的亚型和变异型,如 A_2、A_3、A_X、Aend、A_M 等,相对应的 B 亚型有 B_3、B_X、B_m、B(A)、Bel 等。西方人的 B 亚型少于 A亚型,而我国则为 B 亚型频率高于 A 亚型,A_M、A_X 更是极少见。ABO 血型鉴定的方法主要有血型卡法、试管法、玻片法、微量板法等,血型卡以其简便、易判读、便于大量标本分析而被广泛应用。但血型卡在 ABO 亚型的鉴别时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结果可造成漏检。而正确鉴定红细胞血型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先决条件,在临床输血及采供血机构工作中,对 ABO 血型系统中的亚型鉴定主要还是依据血清学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WHO2000分型的临床应用
    黄知平, 张利铭, 虞咏知, 张万胜, 董莉, 薛维, 杨国元,
    2005 (05):  411-412.  DOI: 10.16150/j.1671-2870.a1839
    摘要 ( 222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损伤而引起的一组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有时有感染和出血,外周血象呈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骨髓有显著的病态造血。随着细胞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的应用,WHO 于2000年发表了 MDS 分型方法,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雷兴旺, 李淑娟, 房玉河,
    2005 (05):  413.  DOI: 10.16150/j.1671-2870.a1840
    摘要 ( 213 )  
    急性阑尾炎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近年随着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超声检查逐渐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月行超声检查的871例疑诊急性阑尾炎病例资料,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871例患者,其中男526例,女345例,年龄8~70岁。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附红细胞体病3例报道
    袁建新, 侯琦, 乔俊艳,
    2005 (05):  414-415.  DOI: 10.16150/j.1671-2870.a1841
    摘要 ( 190 )  
    病例1:女,25岁,从东南亚回上海后数天开始发热,无寒战,有胃痛不适,腹泻2d 伴腹痛和呕吐。曾就诊于某医院,予抗感染治疗,无明显疗效。半个月后来本院急诊,经追问病史,患者曾在东南亚旅行数周,临床疑似疟原虫感染。血常规检查:WBC 8.0×10~9/L,RBC 4.1×10~(12)/L,Hgb 126 g/L,PLT 143×10~9/L 中性分叶核细胞(NE)0.83,杆状核细胞0.04,淋巴细胞(LY)0.09,单核细胞(MO)0.04,嗜酸性粒细胞(EO)0,嗜碱性粒细胞(BA)0。肝功能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5U/L (参考范围:17~59 U/L),丙氨酸转氨酶(ALT)31 U/L(参考范围:21~72 U/L)。此病例肝功能无明显损伤,无贫血,附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张利铭, 薛维, 黄知平, 虞咏知, 董莉,
    2005 (05):  416.  DOI: 10.16150/j.1671-2870.a1842
    摘要 ( 239 )  
    患者:男,19岁,因反复头昏、乏力、黄疸2年余,再发1个月而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头昏、乏力、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脾脏左肋下3cm,血常规:Hb 84g/L,RBC 2.67×10~(12)/L,WBC 7.17×10~9/L,N:0.78,L:0.16,M:0.03,PLT 154×10~9/L,网织红细胞0.39。尿常规:隐血阳性(++),余正常。肝功能:总胆红素40.04μmmol/L,直接胆红素13.50 μmmol/L,ALT、AST 等正常。肝、胆、脾的B 超检查提示脾脏肿大。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IgG 阳性(+),C3阳性(+),Hams 试验阴性。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占58%,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易见核分裂、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性血友病的实验诊断
    谢飞, 王鸿利,
    2005 (05):  417-419.  DOI: 10.16150/j.1671-2870.a1843
    摘要 ( 176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血浆和血小板(占全血15%)中。vWF 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GP Ⅰb/Ⅸ/Ⅴ结合,激活 GPⅡb/Ⅲa 并桥接血小板与vWF,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vWF 还可介导血小板黏附到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出的胶原表面,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在一期止血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血浆中的 vWF 还与 FⅧ形成复合物以稳定 FⅧ,在二期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vWF 缺乏将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二聚体不同检测方法在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诊断中的选择及其意义
    方怡, 王鸿利,
    2005 (05):  420-422.  DOI: 10.16150/j.1671-2870.a1844
    摘要 ( 230 )  
    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 D-二聚体(D-dimer,D-D)检测以排除静脉栓塞性疾病,迄今已发表过成百上千篇将 D-D 作为诊断依据的原创性研究、综述、评论和技术报道,但 D-D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或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中所起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就不同的 D-D 检测方法在 DVT 和 PE 诊断中的比较、选择和应用作一综述。DVT 和 PE 的辅助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早期心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田小侠, 刘乃政, 朱桂峰, 司磊,
    2005 (05):  423-425.  DOI: 10.16150/j.1671-2870.a1845
    摘要 ( 200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急性冠状动脉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病理变化包括动脉粥样斑块脱落、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等;临床可表现为症状不明显的隐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心律失常导致死亡。由于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心律失常、猝死,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因此,必须从非损伤性胸痛急症患者中识别出 ACS 患者。自首个心脏标志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金洁,
    2005 (05):  426-429.  DOI: 10.16150/j.1671-2870.a1846
    摘要 ( 171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和(或)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可原发起病,亦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化疗或放射治疗后,后者又称为继发性或治疗相关性 MDS。MDS 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增生伴形态异常,通常发展相对较缓慢,病程至少数月,进展的速度与疾病分期有关。低危 MDS 中位生存期为6年,高危 MDS 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溶酶功能研究进展
    陈晓翔, 杨程德, 顾越英,
    2005 (05):  430-432.  DOI: 10.16150/j.1671-2870.a1847
    摘要 ( 245 )  
    纤溶酶(plasmin,PL)是丝氨酸蛋向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机体内。PL 参与负性调节凝血、负性调节内皮细胞增殖和蛋白水解、肽水解等生理过程等功能,但 PL 还是重要的炎症调节分子,能通过细胞表面的一些受体转导细胞内信号,调节免疫和炎症。研究显示 PL 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thritis,RA)的炎症。本文就 PL 分子的病理生理功能和致炎作用作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继续教育
    2005年《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函授继续医学教育——心理学与临床试题答案
    2005 (05):  433-434.  DOI: 10.16150/j.1671-2870.a1848
    摘要 ( 156 )  
    一、单选题(每题2分,15题=30分)1.重视个体的情绪与早期经验的作用,是(C)的主要观点之一。A、自然成熟论 B、环境-学习论C、精神分析论 D、认知发展学派2.在观察学习中,榜样所受到的强化对学习者也能起到强化作用,这种强化称为(C)A、直接强化 B、模仿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3.许多研究发现,男女性成熟的早晚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通常体现为(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