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25, Vol. 20 ›› Issue (01): 59-62.doi: 10.16138/j.1673-6087.2025.01.12
收稿日期:
2024-11-11
出版日期:
2025-02-28
发布日期:
2025-04-30
通讯作者:
杨华
E-mail:yanghua@longhua.net
Received:
2024-11-11
Online:
2025-02-28
Published:
2025-04-30
Contact:
YANG Hua
E-mail:yanghua@longhua.net
摘要:
胰岛素抵抗为高血压等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病理机制。中医认为脾虚为胰岛素抵抗的核心病机。合并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型为主,从脾论治可通过“同病类治”策略干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实现综合达标。肠道菌群失调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从脾论治此类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李华, 杨华. 浅析从脾论治合并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5, 20(01): 59-62.
LI Hua, YANG Hua.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from the spleen[J].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Concepts & Practice, 2025, 20(01): 59-62.
[1]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3):209-220. |
[2] | 冯志博, 白洋. 李立志教授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4):438-441. |
[3] | 王健, 田博. 从脾论治高血压[J]. 河南中医, 2015, 35(12):2885-2886. |
[4] | 王玉双, 刘彤. 从脾虚论治高血压浅识[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 24(2):63-64. |
[5] | 张健. 从脾论治胰岛素抵抗[J]. 河北中医, 2007,(2):132-133. |
[6] | 郁宏文, 方祝元. 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治高血压[J]. 江苏中医药, 2020, 52(2):18-20. |
[7]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胰岛素抵抗相关临床问题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12):1368-1379. |
[8] | Solymoss BC, Marcil M, Chaour M, et al. Fasting hyperinsulinism,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men and women[J]. Am J Cardio, 1995, 76(16):1152-1156. |
[9] | 桂明泰, 胡盼盼, 符德玉, 等. 甘肃地区2000例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初探[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3):296-297. |
[10]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 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32(7):603-700. |
[11] | 陈英群, 董福轮, 王宇锋, 等. 从脾论治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的思路[J]. 中医杂志, 2008,(3):273-275. |
[12] | 温永天, 王凤云, 唐旭东, 等. 从肠道菌群探讨“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科学内涵[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8):4334-4337. |
[13] | 林璋. 脾虚证候患者肠道微生物和宿主代谢表型的关联性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
[14] | 任平, 夏天, 黄熙, 等. 大鼠脾虚模型的肠道菌群研究[J]. 陕西中医, 1991,(9):427-428. |
[15] | Takeuchi T, Kubota T, Nakanishi Y, et al. Gut microbial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contributes to insulin resistance[J]. Nature, 2023, 621(7978):389-395. |
[16] | 王雅媛, 梁凤霞, 黄琪, 等. 肠道菌群——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的新靶点[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6):751-754. |
[17] | 徐梦月, 王强, 白娟, 等. 肠道菌群代谢物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23, 52(13):2040-2045. |
[18] | 陈慧青, 罗建权, 龚金玉, 等. 肠道菌群在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22, 20(1):140-145. |
[19] | 杨晔, 刘悦, 张帆, 等. 基于线粒体研究论脾虚与脏腑疾病的相关性[J]. 中医杂志, 2018, 59(20):1742-1746. |
[20] | 孔怡琳, 杨钦河, 张玉佩. 基“脾-线粒体”关联理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证的证候基础[J]. 福建中医药, 2022, 53(8):35-37. |
[21] | 侯丽颖, 季幸姝, 曾常春. 从脾功能不同角度探讨脾虚病证线粒体改变意义[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4(2):92-94. |
[22] | Sangwung P, Petersen KF, Shulman GI, et al.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potential genetic implications[J]. Endocrinology, 2020, 161(4):bqaa017. |
[23] | 时丽丽, 张莉, 谭初兵, 等. 线粒体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2, 28(11):1481-1486. |
[24] | 王丽艳, 徐哲龙.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天津医药, 2020, 48(2):146-151. |
[25] | 刘友章, 王昌俊, 周俊亮, 等. 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线粒体的影响[C]. 重庆: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5:412-414. |
[26] | 曾益宏, 刘友章, 徐升. 益气健脾法对脾虚证大鼠模型骨骼肌线粒体ATPase活性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2):171-172. |
[27] | 邵慧.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PPARγ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D]. 贵州: 贵阳中医学院, 2017. |
[28] | 毛莉娜, 祝炜, 喻荣辉, 等.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 9(2):24-25. |
[29] | 王锁欣. 高血压病从脾论治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刊, 2005, 23(11):2100. |
[30] | 黄蕙莉.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80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16):62-63. |
[31] | 吴叶欢, 黄爱萍, 潘晓微. 四君子汤对孕期脾虚型体质干预防治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15):85-86. |
[32] | 向芳.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代谢综合征64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0, 16(11):48-49. |
[33] | 张桂成, 李辰慧, 陈丁生. 新型健脾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50例[J]. 江西中医药, 2015,(7):31-34 |
[34] | 施红. 代谢综合征从脾论治[J]. 吉林中医药, 2009, 29(10):839-840. |
[35] | 颜忆文. 代谢综合征中医综合疗法临床观察[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
[1] | 王贞贞, 童建菁, 刘子雄, 朱卉, 蒋婕. 柴芪汤在代谢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5, 20(01): 46-49. |
[2] | 徐婷嬿, 张瑾, 顾耘. 基于“益肾抗衰老”理论探讨益肾法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与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5, 20(01): 67-70. |
[3] | 吕玲玲, 徐玉敏, 许赪, 郑岚. 扶正消积颗粒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干预瘀毒内阻证结直肠癌[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5, 20(01): 7-13. |
[4] | 陈李, 汪少卫, 汪云旗. 心率变异性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中的作用[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04): 249-253. |
[5] | 张冬燕, 李燕.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高血压报告》(2023年)概要及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03): 297-304. |
[6] | 王晓明, 龚艳春. 高血压中知信行行为模式与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03): 212-215. |
[7] | 杨瑾, 韦瑶, 金钧. 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对脓毒症的影响[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03): 207-211. |
[8] | 袁欣燕, 龚艳春. 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社区居民摄盐饮食评估[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03): 197-200. |
[9] | 王贞贞, 童建菁, 张晨莉, 蒋婕. 全科规培医师高血压慢病管理知识现状评估及改进策略[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03): 180-184. |
[10] | 朱晓雯, 王鸿超, 吴文君. 肠道菌群介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代谢及心血管异常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02): 130-135. |
[11] | 沈赟, 徐一娇, 韦晓, 张瑞祥, 刘超. PCSK9抑制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02): 136-139. |
[12] | 吴菊蕾, 毛莉华, 余婷婷, 林丛, 缪语, 朱小霞, 曹灵.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膳食方式新理念[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02): 144-148. |
[13] | 柯钰雅, 龚艳春.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心血管损害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 18(04): 301-304. |
[14] | 施仲伟. 从学术角度看高血压诊断界值不应下调至130/80 mmHg[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04): 348-361. |
[15] | 赖莉琴, 龚艳春.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 18(03): 211-21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