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8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3-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若干进展与展望
    朱正纲
    2023 (01):  1-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01
    摘要 ( 653 )   HTML ( 19 )   PDF(877KB) ( 390 )  

    胃癌是国内、外常见恶性肿瘤,手术仍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一系列临床研究改变了传统胃癌手术理念,避免盲目扩大手术切除范围。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和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并不劣于开腹手术。胃癌微创手术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合理的手术指征,建立手术技术培训系统,以及优化成本与效益。理性认识胃癌扩大术脏器切除与保留脏器功能的关系。注重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术期治疗的全程管理。并提倡晚期胃癌的术前转化治疗。对广泛转移晚期胃癌的姑息性切除术应慎之又慎,建议综合治疗,旨在延长病人生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胃癌基础与转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李建芳, 余俊贤, 严超, 朱正纲, 刘炳亚
    2023 (01):  7-1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02
    摘要 ( 431 )   HTML ( 13 )   PDF(1009KB) ( 327 )  

    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而胃癌的总体疗效不满意。临床上面临的早期诊断率低、肿瘤异质性、缺乏精确分型和精准治疗方案、治疗抵抗、复发与转移等问题是胃癌总体疗效不高的关键所在。为根本解决上述临床问题,需加强胃癌的基础研究,包括肿瘤基因组学、基因编辑、肿瘤微环境、炎症和衰老与肿瘤的关系、细胞分化障碍、细胞自噬与死亡、代谢紊乱、免疫治疗和药物开发等核心命题。本文将概述临床上胃癌治疗所面临的问题,并阐述针对这些临床问题的基础研究重点领域,为胃癌基础及转化研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景
    卢一鸣, 熊建平, 田艳涛
    2023 (01):  17-23.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03
    摘要 ( 446 )   HTML ( 12 )   PDF(896KB) ( 327 )  

    晚期胃癌的治疗一直是胃癌治疗中的难点。Ⅳ期胃癌由于存在转移灶,往往难以达到根治性切除。转化治疗是指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非外科手段,使肿瘤退缩甚至部分局部病灶消失,从而使得初始难以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人获得R0切除机会。目前晚期胃癌的治疗仍以姑息手术和对症治疗为主,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尚未形成共识。评价胃癌转化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是转化治疗后R0切除率、疾病控制率以及客观缓解率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 RECIST)。不同治疗手段和方案的疗效各异。转化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争取R0手术机会,故转化治疗后手术的合理实施也是关键问题。Yoshida提出的四分类法是目前最为普遍接受的手术决策依据。目前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仍困难重重,缺乏高质量研究。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或许是今后研究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治疗手术中心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赵法之, 赵平
    2023 (01):  24-30.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04
    摘要 ( 179 )   HTML ( 3 )   PDF(917KB) ( 257 )  

    胃癌治疗以手术切除为基石。以临床研究的积累及对肿瘤认识的深入为背景,外科技术的进步与多种治疗途径的协同发展,包括腹腔镜手术技术和新辅助治疗,正逐步弥补单纯外科手术的局限性。本文总结外科理论与技术进展,结合当前围术期治疗研究现状,系统阐述胃癌手术治疗中心论体系的形成及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静脉结合术前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李国立, 郭飞龙
    2023 (01):  31-3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05
    摘要 ( 211 )   HTML ( 3 )   PDF(858KB) ( 104 )  

    围术期化疗是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常规的全身化疗,动静脉结合术前化疗在联合用药的基础上,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对给药方式进一步优化,在本中心已有20余年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历史。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发展过程、治疗优势和临床研究进行介绍。通过回顾临床与基础研究,阐述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胃癌围术期综合治疗概述与展望
    刘文韬, 刘福坤
    2023 (01):  36-4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06
    摘要 ( 401 )   HTML ( 9 )   PDF(860KB) ( 473 )  

    我国胃癌病人在就诊时多数已处于中晚期,整体预后较差。胃癌病人在手术前后及术中采取围术期放疗、化疗、免疫等综合治疗方法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我国围术期综合治疗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近年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制定共识与指南,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随着综合治疗新技术新方案的涌现和发展,胃癌围术期综合治疗和转化治疗必将很大程度地提高我国胃癌病人生存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像组学在胃癌诊断中的新进展
    张欢, 陈勇
    2023 (01):  42-48.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07
    摘要 ( 662 )   HTML ( 7 )   PDF(826KB) ( 397 )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影像组学这一定量化图像分析工具蓬勃发展。目前影像组学已应用于胃癌诊疗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聚焦于影像组学在胃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从鉴别诊断、分期和组织病理学标志物检测的角度进行详述,以揭示影像组学在胃癌的精准医疗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瑞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营养治疗建议(2023版)
    施咏梅, 蒋咏梅, 罗茜, 金倩雯, 陈尔真
    2023 (01):  49-52.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08
    摘要 ( 208 )   HTML ( 4 )   PDF(919KB) ( 196 )  

    营养支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尤其是危重症病人救治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营养治疗遵循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干预→监测的规范流程,遵循“五阶梯”营养治疗原则。通过合理膳食、规范的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结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
    EB病毒阳性的胃癌与伴有淋巴样间质的胃癌——诊断及分子检测进展
    邓仕杰, 袁菲
    2023 (01):  53-57.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09
    摘要 ( 690 )   HTML ( 8 )   PDF(2082KB) ( 302 )  

    EB病毒阳性的胃癌与伴有淋巴样间质的胃癌均属于胃癌特殊病理亚型。其组织学形态、免疫学与遗传学特征存在部分重叠,却不完全相同。因此,这一组肿瘤不仅引起病理医师诊断上的困惑,同时也不利于临床治疗及后续研究。本文对这两种肿瘤以及与之相近诊断术语作详细介绍及对比,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遗传学改变、分子检测及治疗进展,并归纳总结现存争议及未来研究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结果及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秘家学, 朱恒豪, 王端, 刘浩飞, 戴向晨
    2023 (01):  58-6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10
    摘要 ( 394 )   HTML ( 5 )   PDF(13855KB) ( 122 )  

    目的:评估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BAD)的近期结果,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分析两种支架对主动脉夹层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采用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治疗TBAD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近期治疗结果。基于两组的CT血管造影,各选取1例典型病例构建个性化的三维模型,进行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流场速度分布、壁面压力和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参数。结果: 共纳入55例TBAD病人,其中外分支支架组49例,内分支支架组6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外分支支架组41例(83.7%)和内分支支架组6例(100%)单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cal artery, LSA)。外分支支架组5例重建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LCCA)联合颈锁动脉搭桥,2例重建LCCA联合LSA栓塞,1例重建LCCA联合LSA开窗。外分支支架组失访4例。两组围术期及随访期主动脉相关死亡率(P=1.000)、分支支架通畅率(P=1.000)及免于靶血管二次干预率(P=0.2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均显著改善夹层病变内流场紊乱,恢复正常主动脉血流形态,降低局部异常增高的WSS。内分支支架对主动脉弓部及分支血流状态的干扰较外分支明显。结论: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TEVAR重建LSA,治疗TBAD均有较好近期效果。外分支支架相比内分支支架解剖契合度较高,可较大程度恢复主动脉弓部正常血流状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腔镜腹白线折叠缝合术治疗产伤性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评估
    何凯, 唐颖, 周秀玲, 朱俞岚, 傅晓键, 朱炎逢, 丁红, 姚琪远, 陈浩
    2023 (01):  67-7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11
    摘要 ( 360 )   HTML ( 5 )   PDF(1307KB) ( 157 )  

    目的:回顾性研究腔镜腹白线折叠缝合术(endoscopic linea alba plication, ELAP)治疗产伤性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ELAP治疗产伤性腹直肌分离病人的临床资料。共48例病人实施ELAP手术,1例失访,47例纳入研究。病人年龄(34.9±4.2)岁,体质量指数(20.1±2.0) kg/m2。观察指标包括病人一般资料、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门诊随访和B超复查评估疗效。随访截至2022年3月。结果: 脐周区超声检查示腹直肌分离宽度(41.6±8.2) mm。10例合并脐疝,2例合并白线疝。均采用全身麻醉ELAP。疝环予以缝合关闭,手术时间(130.9±36.0) min。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2±0.6)分;术后住院(1.5±0.9) d。2例术后浆液肿,B超引导下穿刺处理。其余无切口出血、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47例中位随访15(12,26)个月。1例手术区疼痛不适感,非手术治疗后好转。另1例术前B超检查脐周区分离57.0 mm,术后1个月无分离,3个月显示21.0 mm,为轻度复发。结论:ELAP治疗产伤性腹直肌分离安全、有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全身麻醉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舒更葡糖钠逆转神经肌肉阻滞的回顾性研究
    张辉, 龚玲, 郭茜, 罗艳
    2023 (01):  72-7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12
    摘要 ( 262 )   HTML ( 8 )   PDF(883KB) ( 194 )  

    目的:探讨CT引导肝癌全身麻醉(全麻)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舒更葡糖钠逆转神经肌肉阻滞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2月我院220例全麻肝癌射频消融术病人资料。根据不同逆转神经肌肉阻滞类型,即肌松拮抗剂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108例和新斯的明组(N组)112例。两组病人均采取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和维持方式相同。S组术毕静脉给予舒更葡糖钠(2 mg/kg)拮抗肌松,N组静脉给予新斯的明(2 mg)+阿托品(0.5~1 mg)拮抗肌松。比较两组病人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拔管后10 min CT检查肺不张发生率,术后24 h肝功能,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N组比较,S组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与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拔管后10 min肺不张发生率[35例(32.4%)比59例(52.7%)]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4例(3.7%)比11例 (9.8%)]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24 h肝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有利于快速逆转肝消融病人术后神经肌肉阻滞,降低拔管早期肺不张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易支撑架联合一针缝合法在直肠癌末端回肠造口中的应用
    胡磊, 许亚龙, 刘少军, 何义仁, 刘流, 朱志强
    2023 (01):  77-82.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13
    摘要 ( 325 )   HTML ( 6 )   PDF(2139KB) ( 91 )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病人保肛根治手术中,应用简易支撑架联合一针缝合行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普外科有术后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直肠癌病人。病人行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和末端回肠双腔造口术。分为简易支撑架联合一针缝合造口组35例,传统缝合造口组35例。术前、术后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及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人末端回肠造口均成功还纳。简易支撑架联合一针缝合造口组病人一期造口时间[(13.77±2.02) min比(22.66±3.64)min(P<0.001)];二期造口还纳时间[(88.14±28.03) min比(103.29±30.96) min(P=0.04)]和术后总住院时间[(14.54±2.32) d比(17.34±4.57) d(P=0.002)];以及一期手术住院费用[(42 057.98±4 938.69)元比(44 728.46±5 223.62)元,(P=0.03)]和二期造口还纳手术出血量[(17.94±9.83) mL比(25.86±8.24) mL(P=0.001)]均少于传统缝合造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传统缝合造口,简易支撑架联合一针缝合造口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并未增加,但造口手术时间和二期还纳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可用于低位直肠癌的预防性造口手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充气腋径路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廖文强, 李勤裕, 袁建明, 吴卫泽, 王明亮
    2023 (01):  83-87.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14
    摘要 ( 272 )   HTML ( 6 )   PDF(2095KB) ( 113 )  

    目的:比较免充气腋径路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普外科行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病人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96例免充气腋径路腔镜单侧甲状腺手术(腔镜组)和232例传统开放单侧甲状腺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组[(168±23) min比(95±18) min,P=0.022],术中喉返神经识别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比99.1%,P=0.138),上、下甲状旁腺识别率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98.0%比97.0%;95.8%比99.1%,P=0.003、0.028)。术后首日引流量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42±22) mL比(25±10) mL,P=0.006],术后住院天数长于开放组[(2.8±0.6) d比(1.8±1.2) d,P=0.016],住院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 186±1 015)元比(12 632±1 456)元,P=0.36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比9.1%,P=0.126)。 结论:免充气腋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切口美观,但其手术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