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神经嵴研究手段的进展

    姜乐恒, 尹宁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4): 469-.  
    摘要595)      PDF(pc) (993KB)(1737)    收藏
    神经嵴细胞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的一个广泛迁移的多能干细胞群体,谱系追踪是有关其研究的重 点。150多年来,神经嵴相关研究经历了从形态学观察到单细胞水平的转变。本文对同位素标记、嵌合体、活体染料、体 外克隆分析、基因条件重组、单细胞测序等研究手段在神经嵴研究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精准医学时代血管类疾患的诊断与治疗
    杨晓楠, 张晔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6): 599-.  
    摘要142)      PDF(pc) (1038KB)(1478)    收藏
    血管类疾患分为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是一组包含(但不限于)30余种血管瘤、60余种脉管畸形,以及20余种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相关综合征的疾病群,对其认知的深入和诊治的健全与完善一直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血管类疾患的诊治正在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医学时代——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依托于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先进的诊断技术、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及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其在临床上的拓展与推广为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诊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肌内脂肪浸润的研究进展

    卢白雪, 高伟成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4): 481-.  
    摘要474)      PDF(pc) (970KB)(1184)    收藏
    脂肪浸润在肌肉相关疾病的病理性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疾病复发、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近年 来对肌内脂肪浸润潜在机制的研究热度较高,主要集中于骨骼肌、心肌脂肪浸润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本文对有关 骨骼肌、心肌内脂肪浸润发病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肌内脂肪浸润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 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FBN2基因突变导致远端型多关节挛缩的研究进展
    周家腾 王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6): 702-.  
    摘要148)      PDF(pc) (1165KB)(884)    收藏
    远端型多关节挛缩是一组具有遗传异常的先天性畸形,FBN2基因突变导致远端型多关节挛缩9型。不同于肌肉组织受累的其他亚型,FBN2基因突变主要影响结缔组织的胚胎发育,引起独特的临床表型。迄今为止,该病的具体致病机制尚未阐明。本文总结了远端型多关节挛缩9型的近期研究进展,以提高对该病发生发展的理解。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有望发现更多突变位点及患者人群,以明确基因型-表型关联。此外,尚需推动构建合适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以进一步阐述其致病机制,为疾病的诊疗干预提供新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氧化铈纳米颗粒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祝予霖 刘静 邓国英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5): 574-.  
    摘要194)      PDF(pc) (948KB)(879)    收藏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分为止血、炎症、增殖和迁移、组织重塑这四个阶段,涉及肉芽形成、炎 性细胞浸润、坏死组织清理、瘢痕重塑等一系列反应。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创面的自然愈合过程可能会停滞,造成病情 反复发作甚至导致患者休克死亡。近年来,寻找高安全性、高效率的医药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氧化铈纳米颗粒 是一种独特的促创面愈合材料,可在伤口愈合的各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氧化铈纳米颗粒不仅具备抗氧化、抗菌、抗炎 症的功能,还可以在创面修复中作为药物载体以确保机体的良性吸收,同时可作为组织支架促进新生结构发育成熟。 因此,探索伤口愈合过程中氧化铈纳米颗粒的作用可能成为创面修复的新策略。本文对氧化铈纳米颗粒在创面修复中 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其在未来的进一步应用及开发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成年葡萄酒色斑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现况研究
    王婉怡, 胡佳骅, 于文心,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6): 693-.  
    摘要110)      PDF(pc) (1036KB)(877)    收藏
    目的 了解葡萄酒色斑成年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希望特质、自我同情)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现况,为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于2023年3月~6月在我院进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119例成年葡萄酒色斑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Herth希望特质量表、自我同情量表、抑郁症筛查量表、焦虑症筛查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9例PWS患者的希望特质得分为(30.8±7.7)分,16.0%患者的希望特质为低水平;自我同情得分(82.4±10.9)分;48.7%患者为抑郁阳性;65.5%患者为焦虑阳性;生活质量得分(68.3±12.5)分。PWS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希望特质、自我同情)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存在显著
    负相关(P<0.05),与生活质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 成年 PWS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呈现中等水平,多
    处于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下降。积极心理品质是改善PWS患者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未来可探索积极心理品质的个性化干预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利拉鲁肽通过抑制铁死亡实现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丁帅, 张广泉, 高坤,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4): 422-.  
    摘要394)      PDF(pc) (2406KB)(817)    收藏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LRG)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阻断铁死亡有 关。方法 9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SCI组(n=30)和LRG+SCI组(n=30)。采用改良艾伦法建立 大鼠 SCI模型。LRG+SCI组在 SCI后立即皮下注射 LRG(200 µg/kg),随后每天 1次,连续 10 d。假手术组和 SCI组均给 予等量的无菌PBS。分别在术后第1、2、3天,通过试剂盒检测受损组织中铁含量和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分 析转运体系统-Xc(xC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PX4)蛋白表达水平。在术后 1、3、7、14 和 28 d 采用 Basso、Bettie、Bresnahan(BBB)运动评定量表评定后肢功能。在术后 28 d,取各组损伤区脊髓组织进行 HE和 Nissl染色,评估术后损 伤区周围的结构损伤和存活神经元。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损 伤脊髓的铁含量在伤后 3 d内明显升高(P<0.05),并且 GSH水平显著降低(P<0.05)。LRG治疗有效降低了损伤脊髓 的铁含量(P<0.05),并提高了GSH水平(P<0.05)。此外,LRG治疗显著提高了SCI大鼠受损组织中的xCT和GPX4的 表达水平(P<0.01)。与 SCI组相比,LRG+SCI组在伤后 7、14和 28 d时 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HE和 Nissl染色 显示,LRG治疗后受损区域的空腔较SCI组明显减少(P<0.05),并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5)。免 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损伤脊髓中cleaved-Caspase-3阳性神经元比例显著增加(P<0.05),LRG干预后受损区域的cleaved-Caspase-3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结论 LRG治疗可能通过抑制病变部位微环境 中的铁死亡来促进SCI修复,保护受损神经元并恢复运动功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脂肪组织三维培养模型的研究进展
    朱丛笑 尹宁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5): 562-.  
    摘要196)      PDF(pc) (975KB)(718)    收藏
     脂肪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和主要的能量储存器官,在调控全身能量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代 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病理状态密切相关。体外培养模型是研究相关疾病机制的重要 工具,目前,脂肪组织体外三维培养一定程度上可模拟生理、病理状态下脂肪代谢的过程,已成为体外开展脂肪组织研 究的常用模型。本文对脂肪组织三维培养模型及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人工智能在鼻整形手术中的应用
    潘幸怡, 黎子骏, 甄永环,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6): 659-.  
    摘要271)      PDF(pc) (1055KB)(540)    收藏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患者对个性化美学需求的提升,鼻整形术已成为整形外科中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不仅要求医生具备精确的解剖知识,还需结合患者的独特面部特征和审美期望来制定手术方案。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蓬勃发展,其数据分析能力和自动化特性为鼻整形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探讨AI在鼻整形术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如何利用AI进行术前规划、手术导航和术后评估。通过分析AI在鼻整形领域的关键作用,总结AI提升手术精确性、个性化设计及预测术后效果的重要性,并讨论AI为优化手术方案、降低并发症风险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所带来的潜在价值。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目前AI在鼻整形应用中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临床决策中的适用性和美学设计个性化方面的不足,展望未来AI技术的改进方向及其在鼻整形中的进一步的应用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皮肤再生“星舰”:探索ADM在扩张技术中的应用突破与潜能
    罗旭松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5): 503-.  
    摘要203)      PDF(pc) (950KB)(523)    收藏
    大面积皮肤缺损后的外观和功能同步重建仍是临床中未攻克的难题。皮肤扩张技术已广泛用于修复重建领域,但受限于较低的扩张效率、高发的并发症,以及尚未明确的作用机制,如今的皮肤扩张技术发展到了瓶颈阶段。为解决该问题,我们提出了脱细胞真皮基质辅助扩张的创新想法,并在临床上取得初步成效。脱细胞真皮基质能提供“生物友好”界面,均衡机械外力,作为活性支架可承载各类细胞,而其在皮肤扩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更值得深入的探究。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扩张伴侣协同皮肤扩张,有望打破现有的扩张极限,进一步拓展皮肤扩张的潜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基于Donabedian  理论构建整复外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钱付雯, 杨悦来, 朱勇敢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4): 447-.  
    摘要394)      PDF(pc) (968KB)(501)    收藏
    目的 基于Donabedian理论构建整复外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选取国内三甲医院的整 复外科专家35人为函询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质性访谈等方法,初步构建整复外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雏 形,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立整复外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函询专家人员组成 一致,得到专家权威系数(Cr)为0.777 1。本研究中,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07~0.129,变异系数≤0.15,可以认 为函询条目可信,专家协调程度良好。经过两轮函询,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意见趋于集中,最终确立了整复外科专科手 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出较为科学、严谨、全面的 整复外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优化整复外科手术护理质量、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数字化技术在假体隆乳术中的应用与进展
    袁国昊 曾立 汪海滨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6): 653-.  
    摘要115)      PDF(pc) (1045KB)(411)    收藏
     隆乳术是全球第二大需求量的整形美容手术。随着精准与微创理念的兴起,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包括三维扫描成像技术、数字化内窥镜技术,以及各种数字化摄影检查在假体隆乳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有助于在术前对乳房形态进行精确评估、术中精准控制进程、术后准确便捷随访,从而使患者受益最大化。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假体隆乳术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手术及随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诱导人脂肪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三种不同诱导分化方案的比较
    杨京, 刘兴然, 尹茜雅,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5): 507-.  
    摘要196)      PDF(pc) (6161KB)(403)    收藏
     目的 将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是糖尿病治疗的新策略。目前已报道的诱导分化方案效率差异较大。本研究拟对三种诱导分化方案的分化效率进行比较。方法 将第三代脂肪干细胞自聚集成微球,使用三种诱导分化方案(一步诱导法、两步诱导法、三步诱导法)。采用PCR和免疫荧光检测三种方案中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检测终产物的功能。结果 对比三种方案,三步诱导法诱导出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其关键转录因子INS、NKX6.1、PDX1的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关键蛋白C肽和NKX6.1/PDX1在胰岛素分泌细胞中共表达。三步诱导法能显著提高产物的胰岛素分泌量。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三步诱导法的分化效率优于其他两种方案。本研究为建立高效、安全的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分化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Yes相关蛋白对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刘雨欣, 孙佳铭, 余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6): 672-.  
    摘要146)      PDF(pc) (8525KB)(325)    收藏
    目的 探究Yes相关蛋白(YAP)对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3T3-L1细胞,分别用YAP siRNA和带有慢病毒载体的YAP过表达质粒进行处理,分为阴性对照siRNA(NC)组、YAP-si1组、YAPsi2组、YAP-si3组,慢病毒载体(Vector)组、YAP过表达(YAP)组。通过EdU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然后诱导3T3-L1细胞成脂分化,在细胞分化的早期和晚期,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内脂滴的积聚并使用Image-pro plus6.0软件进行统计,利用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甘油三酯含量,利用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脂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体内实验中,构建裸鼠皮下脂肪移植模型,8只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 siRNA(NC)组、YAP敲低(si-YAP)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组、YAP过表达(AAV-YAP)组,每组2只。每只小鼠在4个不同部位各注射0.2 mL脂肪,总注射量为0.8 mL。然后在各组的脂肪局部分别注射0.2 mL等体积NC siRNA、YAP siRNA、腺相关病毒载体或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YAP过表达质粒。在移植后1、2、4周收集移植脂肪,称量脂肪质量和体积,评估移植后脂肪的存活率,并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脂肪结构、油囊数量、存活脂肪细胞数量。结果 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YAP敲低组的3T3-L1细胞的增殖活性与凋亡比例无明显变化,油红O染色面积增加(P<0.05),甘油三酯含量增加(P<0.05),成脂分化相关基因和
    蛋白表达增加(P<0.05)。反之,与慢病毒载体组相比,过表达YAP组的3T3-L1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凋亡比例无明显变化,油红O染色面积减少(P<0.05),甘油三酯含量降低(P<0.05),成脂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相比NC组,si-YAP组脂肪的质量和体积增加,脂肪结构更加完整,油囊数量减少,存活脂肪细胞增多。而相比AAV载体组,AAV-YAP组脂肪的质量和体积减少,脂肪结构完整性降低,油囊数量增加,存活脂肪细胞减少。结论:YAP对脂肪移植存活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YAP通过调控PPARγ通路影响3T3-L1成脂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踝关节假体磨损测试及仿真研究进展
    杨抒, 张延伟, 高进涛,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5): 584-.  
    摘要137)      PDF(pc) (3042KB)(266)    收藏
    假体磨损造成的无菌性松动是人工踝关节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人工踝关节磨损的模拟机测试和数值仿真是临 床前评估假体磨损性能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国内外踝关节假体磨损研究中采用的力学和运动学曲线进行了对比,并对 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早期研究没有ISO测试标准,造成各研究的加载条件主要在轴向载 荷和前后位移上存在差异,因此很难通过横向对比得到踝关节假体的磨损规律。②国外研究了踝关节假体的设计、材 料、测试条件及润滑介质等因素对磨损测试结果的影响,然而国内暂未检索到相关文献发表。③人工踝关节磨损的数 值仿真结果与体外测试结果相近,这表明经验证的磨损模型能够用于预测踝关节假体的磨损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下睑形态学特征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性分析:一项基于中国人群的三维图像数字化研究
    赤雅蓉, 孙怡馨, 金霖,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6): 623-.  
    摘要97)      PDF(pc) (8367KB)(248)    收藏
    目的 通过三维成像分析,针对不同的年龄性别组提供全面的中国人下睑区域人体测量学数据。方法 采集62名20~35岁和50~65岁的健康受试者的三维面部图像,通过27个特征点建立37个下睑测量指标,包括21条直线、5条曲线、4 个角度、2 个面积和 5 个比例。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组及性别组之间的测量结果总结下睑的年龄性别特征。结果 与女性相比,男性的眼裂更长,泪槽与睑颧沟更低,内眦角及外眦角更小,下眼睑区域的面积和占比更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裂高度和内眦角逐渐降低,同时伴有泪槽和睑颧沟的下垂,下睑面积增大及下睑膨出。结论 男性下睑区域占眉眼单位面积的比例高于女性。老年人的泪槽和睑颧沟有明显的下垂,伴有下睑的膨出。这些发现可作为美容手术和眼部重建手术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铜基纳米颗粒及含铜抗菌内植物的研究进展
    符光捷, 黄磊云, 白正林,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5, 21 (1): 93-.  
    摘要105)      PDF(pc) (1065KB)(230)    收藏
     由于过度和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和耐药性的提高逐渐成为临床要面对的严峻问题,亟需寻找具有优秀抗菌能力、生物相容性优异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剂以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有研究证明,铜基纳米颗粒本身尺寸小,比表面积大,抗菌性能优异,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在未来有望替代抗生素。本文综述了铜基纳米颗粒的主要抗菌机制、生物相容性、生物防治以及骨科含铜内植物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铜基纳米颗粒及含铜抗菌内植物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对这类抗菌材料的未来应用进行展望,以期推动铜基纳米颗粒及骨科含铜抗菌内植物的临床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胶原蛋白基生物材料在骨与软骨再生修复中的制备与应用
    段婧, 杨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6): 707-.  
    摘要279)      PDF(pc) (1040KB)(211)    收藏
     胶原蛋白基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与软骨再生修复的理想的生物材料,但其宏观力学性能较弱,不能达到天然软骨及骨组织的力学要求,常需通过交联和改性以提升其机械性能;此外,不同的材料形态还需不同的制备工艺来实现。本文就胶原蛋白基生物材料的交联方式与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近年来在骨与软骨再生修复中,胶原蛋白支架的构建和种植细胞的选择进行总结,旨在为胶原蛋白基生物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的转化提供线索和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后并发扩张囊部分外露的成功修复:病例报道2 例
    吴为民, 蓝添耀, 郑华蓉,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4): 460-.  
    摘要199)      PDF(pc) (9569KB)(190)    收藏
    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例烧伤后瘢痕患者,Ⅰ期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并发扩张球囊部分 外露,其中一例外露面积约为5 cm×5 cm,容积约为50 mL,占注水总量的20%;另一例外露面积约为3 cm×2 cm,容积约 为20 mL,占注水总量的5%。分析扩张器球囊外露原因,给予换药,同时扩张器内注水并加压包扎,挽救外露的扩张球 囊。最终成功注水 270 mL和 360 mL,约占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额定容量的 67%和 90%。术后 2例患者瘢痕修复效果良 好,扩张皮瓣未见坏死,无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患者满意。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扩张球囊部分外露的原因如 下:①瘢痕的扩张有限,周围条件不充分时,创口极易裂开;②电凝时间过长导致皮瓣局部全层坏死,易导致扩张器外 露。总结此类并发症的治疗经验:防治感染,外加包扎与固定,减轻局部外露球囊的张力。此外,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 创面愈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鼻基底凹陷的三维影像学研究
    许杨, 张丽媛, 丁伟,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6): 632-.  
    摘要146)      PDF(pc) (1755KB)(177)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比骨性Ⅲ类、正常 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比较两者之间骨性鼻基底的区别,为鼻基底凹陷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40例患者(骨性Ⅲ类患者20例、正常者20例),测量CBCT相关数据并导入Simplant pro 11.04软件进行三维定点,比较两者骨性鼻基底的区别。结果 骨性Ⅲ类患者与正常者的上牙槽座点绝对/相对突度、鼻前点绝对/相对突度、双侧鼻旁-眶下点中点绝对/相对突度、双侧鼻旁点绝对/相对突度、双侧尖牙窝点绝对/相对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对辅助诊断鼻基底凹陷有一定意义,经三维重建测量后,骨性Ⅲ类患者的A点、AN点、B3点、mid-ParaN-D-IF点、ParaN点较正常 者后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