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医疗美容类面部注射填充材料评价
    赵琛玉, 李崇崇, 孙雪,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5): 517-.  
    摘要526)      PDF(pc) (874KB)(4879)    收藏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医疗美容的需求大幅增加,医用生物材料大量应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是理化性质及生物学评价,然而临床上的有效性是一个多方面的评价,无统一标准,大多主要采用客观指标量化分析,主观感受属于次要标准。本文对目前主要的面部填充物及其理化性能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紫外线辐射致皮肤老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珩, 王珏, 周栩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3): 382-.  
    摘要334)      PDF(pc) (992KB)(2988)    收藏
    长期日光暴露下的皮肤会出现功能受损甚至遗传物质改变,表现为水分丢失、弹性缺失、皱纹生长、黑色素沉
    着及干燥等老化特征。引起皮肤光老化的方式繁多且机制复杂,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老化的影响尤其明显,能作用
    于皮肤的紫外线分为UVA和UVB两种,主要通过氧化应激、损伤遗传物质、改变表皮微生物群落、破坏细胞器功能与结
    构、重塑细胞外基质(ECM)等5种机制作用于皮肤而导致光老化。本文对这5种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紫外线辐射所致
    皮肤老化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体外三维功能性皮肤组织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李洋, 惠涛涛, 张波,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40-.  
    摘要210)      PDF(pc) (1034KB)(2603)    收藏
     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或器官修复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再生医学的重要手段。组织工程皮肤
    的出现为临床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但是,面对皮肤组织的复杂性,构建功能性三维皮肤组织工程
    模型,来模拟或替代原生皮肤仍具有多重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构建皮肤组织模型的细胞类型及来源、三维皮肤组
    织工程模型构建技术、皮肤组织工程模型的类型、应用及展望等方面,综述目前体外三维功能性皮肤组织模型构建研究
    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构建理想的皮肤组织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岳光韧, 王喜梅, 李昱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4): 408-413.  
    摘要446)      PDF(pc) (875KB)(2241)    收藏
    软骨缺乏血管和神经滋养,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十分有限。将支架、细胞及活性因子相结合的组织工程技术, 被认为是修复软骨损伤的重要的新方向。支架不仅为细胞提供黏附的支撑位点,还可改善局部微环境,影响细胞的 增殖和分化,在软骨再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架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本文对目前在软 骨组织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材料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敏感性皮肤概述及医学美容治疗进展
    鲁楠 吴敏 宋姣 向茯芝 张文娟 董继英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323-.  
    摘要405)      PDF(pc) (708KB)(2097)    收藏
    本文对敏感肌肤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定义、分类分型、形成机制、诊断、预防等,重点介绍敏感肌肤的成
    因和治疗措施,回顾目前敏感性皮肤的医学美容治疗现状,为后期研究开发敏感性皮肤综合治疗方案,尤其是光电
    治疗及科学护肤新方法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基因突变类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赵一菲 邹运 陈辉 林晓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258-.  
    摘要424)      PDF(pc) (843KB)(1917)    收藏
    目的 探索巨大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确诊
    巨大先天性黑素细胞痣患者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生信分析。结果 25 例患者的 50 个样本(25 对组织与血液配对)
    中,21 例患者存在体细胞突变,突变基因包括 NRAS 基因(19 例)、BRAF 基因(1 例),2 例患者病灶以及血液中
    均检测到新的突变,突变基因为 MET 基因(1 例)、IDH1 基因(1 例);另外 4 例患者未检测出致病突变。结论
    NRAS 是巨大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的最主要的基因突变类型,BRAF 基因也被检出 ;同时还发现了潜在的新突变 IDH1
    和 MET 基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罗润娇, 艾雪峰, 李凯祥,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213-.  
    摘要191)      PDF(pc) (3951KB)(1762)    收藏

    目的 探索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利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多能性,利用 GiWi 法在体外将其分化为心脏前体细胞,再继续分化为心肌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对所获得的心脏前体细胞和心肌细胞进行分化效率及形态学鉴定。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利用 TTC 染色、超声心动图评估造模情况。将心脏前体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边缘区,术后 1 周、4 周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 ;利用 HE、Masson 染色评估梗死区域大小以及纤维化程度 ;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心脏前体细胞的体内存活及分化情况。结果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高表达干性标志物 OCT4、SOX2、Nanog 以及 Tra-1-60。心脏前体细胞的体外分化效率高达 77.8%,表达心脏前体细胞特异性标志物Isl1 ;并可进一步分化为心肌细胞,其效率高达 83.3%,同时高表达 cTnT、α-actinin 等心肌特异性标志物。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成功,TTC 染色见梗死区发白,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体内移植后 4 周,与模型组相比,细胞组心功能改善明显,心室扩张减弱,纤维化减轻 ;移植细胞体内存活并分化为心肌细胞。结论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脏前体细胞体外分化效率高,体内移植后可存活并分化为心肌细胞,可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组织工程化韧带及其材料的研究进展
    钟睿 高竞宇 严承远 陆帅 刘芷麟 方超 余刚 王英明 赵其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308-.  
    摘要311)      PDF(pc) (927KB)(1560)    收藏
    现有人工韧带产品的重建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已相对成熟,为防止韧带重建术后的腱 - 骨愈合困难、骨隧道
    扩大、滑膜炎性反应、感染、外固定松动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肌腱组织成为今后可能的发
    展方向。本文综述组织工程化肌腱的构建及其支架材料的进展,探讨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莹莹, 李华, 管佳琴,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242-.  
    摘要576)      PDF(pc) (1127KB)(1367)    收藏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淋巴水肿分期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9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期间 128 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
    29~81 岁(平均 49.0±6.8 岁)。术后 6 个月、12 个月、24 个月及 36 个月时随访,采用诺曼问卷和臂围测量,从主
    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及淋巴水肿治疗情况。采用 Logistic 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乳
    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术后 6 个月、12 个月、24 个月和 36 个月的上肢淋巴水肿比例分
    别为 9.4%(12/128)、25.0%(32/128)、23.4%(30/128)、23.4%(30/128),诺曼问卷得出的结果为 12.5%、26.6%、
    25.0%、25.0%。128 例患者中,最终 30 例诊断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其中,Ⅰ、Ⅱ、Ⅲ期淋巴水肿的发生比
    例分别为 15.6%、6.3% 和 1.6%。体重指数(BMI)、放疗、淋巴结阳性数目及手术方式在淋巴水肿及对照组中存在差异。
    乳腺癌术后的 CDT 治疗及淋巴外科手术均对淋巴水肿有积极的治疗效果。结论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患者
    在腋窝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于术后 1 年内发生,术后 1 ~ 3 年内淋巴水肿的发病率无明显变化。BMI、放疗、
    淋巴结阳性数目及手术方式均可能影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3D 生物打印技术在真皮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徐鹏钦 韩春茂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302-.  
    摘要358)      PDF(pc) (973KB)(1324)    收藏
     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十分常见。真皮组织的损伤修复很大程度决定了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及瘢痕
    形成情况。3D 生物打印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实现生物材料和活性细胞等成分的精确分布,从而构建复杂、立体
    的结构,为真皮组织的再生修复提供支持。由于打印技术、生物墨水及种子细胞等方面的限制,目前 3D 生物打印
    技术应用于皮肤再生仍处于实验室阶段。随着 3D 生物打印工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物墨水的开发及打印技术的
    优化,高分辨 3D 打印将能定制出更为精细的功能化皮肤模型,甚至包含皮肤附属器官,为真皮的再生修复提供新
    的治疗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面部皮肤分型方法的研究进

    陈子暄, 张铮,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3): 378-.  
    摘要151)      PDF(pc) (954KB)(1290)    收藏
    皮肤分型是用于描述皮肤特征的常用手段。传统的皮肤分型(如Fitzpatrick皮肤光型、Baumann皮肤分型等)各有其优缺点,但都通过主观判断来评价皮肤类型,缺乏皮肤客观参数的定量分析。近年来,皮脂分泌量、经皮水丢失等客观参数的测量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使得客观参数描述皮肤类型成为可能。此外,基于面部照片的图像识别技术能提取面部皮肤特征,为皮肤分型提供依据。本文就主观皮肤分型方法、皮肤客观参数检测,以及基于图像识别的皮肤分析技术等进行综述,探讨皮肤分型从定性-定量-可视化的发展过程,以期为今后对皮肤进行客观、精细的分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李新宇 郭智霖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315-.  
    摘要331)      PDF(pc) (791KB)(1285)    收藏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常发生在颅脑损伤后,发病人群以青年为主。视神经损伤可致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关于 TON 的治疗意见不一,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共存,但治疗效果均不尽如人意。本文对近年来视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
    李东东, 王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54-.  
    摘要243)      PDF(pc) (1226KB)(1240)    收藏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CMN)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发育异常,可发生于人体任何有黑素细胞存在的部位。其发生与体细胞突变密切相关,受多种信号通路调控,临床表现多样。手术切除、扩张器应用仍是治疗CMN的主要方式,光电治疗是消除色素、清除卫星灶的有力手段。靶向、免疫治疗正成为治疗先天性黑色素巨痣的新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光电损伤后的皮肤特点及其护理
    董继英, 韩淑琪, 鲁楠,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65-.  
    摘要183)      PDF(pc) (986KB)(1167)    收藏
    光电治疗通过启动皮肤的创伤修复过程,起到治疗疾病和皮肤美容的作用。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光电治疗后皮肤急性损伤期的变化,梳理术后皮肤损伤修复的过程和特点,以及术后皮肤护理方案的原则,拟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促进术后皮肤修复,减少停工期,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3D 生物打印在骨组织血管网络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翟传兴 王志梦 王国栋 张元民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298-.  
    摘要191)      PDF(pc) (913KB)(1138)    收藏
    骨移植物的血管化是骨组织工程(Bone tissue engineering,BTE)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血管化 BTE 构建的
    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富含功能性血管网络的骨环境,实现高效的骨整合,加速植入后的功能恢复。本文对 3D 生物
    打印在骨组织血管网络形成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详细阐述了血管网络形成机制及 3D 生物打印技术的特点,重
    点总结目前 BTE 中的血管化策略,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生物材料的灭

    吴柯, 张郭, 周牧冉,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3): 354-.  
    摘要93)      PDF(pc) (1846KB)(942)    收藏
    从第一代的惰性材料到第三代的活性材料,生物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生物医学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其有效的灭菌变得越来越困难;而生物材料有效的灭菌和消毒是其临床转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本综述总结了针对生物材料的经典和新型的多种灭菌消毒方法,以及这些灭菌技术对生物材料理化性质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杀菌效果、毒性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生物材料研究中的灭菌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神经嵴研究手段的进展

    姜乐恒, 尹宁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4): 469-.  
    摘要526)      PDF(pc) (993KB)(936)    收藏
    神经嵴细胞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的一个广泛迁移的多能干细胞群体,谱系追踪是有关其研究的重 点。150多年来,神经嵴相关研究经历了从形态学观察到单细胞水平的转变。本文对同位素标记、嵌合体、活体染料、体 外克隆分析、基因条件重组、单细胞测序等研究手段在神经嵴研究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额部软组织解剖与注射填充相对安全区域
    顾天一 滕利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3): 319-.  
    摘要153)      PDF(pc) (1185KB)(922)    收藏
    注射填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以注射填充改善额部外观已成为众多患者的选择。
    注射填充时,熟悉额部软组织解剖有助于避免血管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也有助于提高术后满意率。本文系统性地总结额部软组织解剖和注射填充相对安全区域,为临床额部注射填充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NOTCH 信号通路与内皮间质转化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研究进展
    孙晓婷, 马晓荣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4): 414-.  
    摘要189)      PDF(pc) (854KB)(922)    收藏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良性血管肿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
    阐明,病程呈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残留影响外观或功能的后遗症。NOTCH 信号通路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
    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组织自我更新、肿瘤、炎症的发生及血管功能的调控等多个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皮间质转化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失去原有特征向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转分化,其广泛参与胚胎发育、肿瘤侵袭和纤维化疾病等过程。研究发现,抑制 NOTCH 信号通路可
    加速婴幼儿血管瘤的消退,以及 NOTCH 信号通路可诱导内皮间质转化过程干扰疾病进展。本文就婴幼儿血管瘤的
    NOTCH 信号通路以及内皮间质转化过程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肌内脂肪浸润的研究进展

    卢白雪, 高伟成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4): 481-.  
    摘要387)      PDF(pc) (970KB)(868)    收藏
    脂肪浸润在肌肉相关疾病的病理性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疾病复发、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近年 来对肌内脂肪浸润潜在机制的研究热度较高,主要集中于骨骼肌、心肌脂肪浸润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本文对有关 骨骼肌、心肌内脂肪浸润发病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肌内脂肪浸润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 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