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治疗策略:新药和新疗法
    史浩, 王朝晖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5, 20 (03): 185-190.   DOI: 10.16138/j.1673-6087.2025.03.01
    摘要38)   HTML8)    PDF(pc) (892KB)(7)    收藏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肾损伤发生率高,肾损伤与MM患者总生存期降低和早期死亡风险增加相关。近年来,MM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新药和新疗法改善了患者预后,但与肾功能正常者相比,合并肾损伤患者的预后仍较差。本文对MM伴肾损伤患者的治疗进展及相关策略进行述评,当前研究支持在这些患者中联用单克隆抗体与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药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新型疗法仅在小规模回顾性研究中评估可用于肾损伤患者。体外清除游离轻链的疗法如血浆置换、高截留量透析等获益虽尚未得到验证,但配合化疗等可能为肾脏功能的恢复提供机会。在未来治疗MM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应积极对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前瞻性评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规则与规则骨组织工程支架中的组织分化比较研究
    Hai Jizhe, Xu Qingyu, Shan Chunlong, Li Haijie, Jing Lei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4): 625-636.   DOI: 10.1007/s12204-025-2819-3
    摘要78)      PDF(pc) (3038KB)(134)    收藏
    在骨组织工程微结构设计中,调整仿生骨支架的结构设计可为支架表面的细胞提供不同的分化刺激。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生物仿生微结构对推进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生物力学影响。构建了具有恒定 80% 孔隙率的,两种基于泰森多边形算法的不规则骨支架(均质/径向梯度)和八种包括柱状体心立方结构、Vintiles、菱形与立方体的规则晶格支架(均质/径向梯度)。利用机械刺激分化算法、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研究了不同孔隙结构对支架内八面体剪切应变和流体流动剪切应力的影响,阐明了五种结构骨/软骨细胞类型的分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规则结构和径向梯度设计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而规则结构和均质设计可促进软骨分化;在径向梯度不规则支架中观察到的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比例最高。这项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骨组织工程植入物的微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全方位人体行为识别方法
    Sun Chang, Wang Shaohong, Lin Yanping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4): 637-645.   DOI: 10.1007/s12204-024-2580-z
    摘要79)      PDF(pc) (1094KB)(89)    收藏
    调频连续波雷达可以在非接触且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人体行为特征识别,但人体姿态与雷达的空间位置关系直接影响识别精度。为了解决人体在非正面面对雷达时行为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局部离群因子与多普勒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多分类器识别结果的修正。首先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梯度方向直方图-支持向量机方法得到目标的距离、速度、微多普勒图等信息并进行初步识别,然后利用普拉特缩放将识别结果转化为置信度,最后使用多普勒-局部离群因子方法对置信度进行校正,以置信度最高的分类器结果作为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人体行为全方位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6.2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具有自动测量磁矩功能的磁跟踪系统
    Tian Siyu, Gao Jinyang, Huang Peng, Ma Xinyu, Ma Ziyu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4): 646-657.   DOI: 10.1007/s12204-024-2720-5
    摘要42)      PDF(pc) (4401KB)(78)    收藏
    磁跟踪技术在检测胶囊内窥镜的实时位置和姿态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它们大多需要提前精确测量嵌入胶囊中的永磁体的磁矩,这会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测量永磁体磁矩的磁跟踪系统。该系统以4×4的磁传感器阵列为基础,参照磁偶极子模型分析其传感数据来确定磁矩。利用确定的磁矩,提出了一种融合线性计算和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方法,以确定永磁体的三维位置和二维姿态。实验证明,对于距离磁传感器阵列垂直高度分别为 5 cm、10 cm和 15 cm的永磁体(Ø10 mm × 10 mm),所提出的系统可实现的定位误差分别为0.48 mm、0.42 mm和 0.83 mm,定向误差分别为0.66°、0.64°和 0.8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炎症性肠病患者缓解期药物降级策略
    顾于蓓, 洪聿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5, 20 (02): 101-10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5.02.01
    摘要119)   HTML12)    PDF(pc) (968KB)(26)    收藏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需长期药物维持缓解。制定缓解期药物降级策略对减少不良反应、减轻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但停药风险和获益尚存争议。部分缓解期UC患者可减量使用5-氨基水杨酸盐,但停药后复发风险升高。免疫调节剂如硫唑嘌呤长期使用存在安全性问题,但通过药物监测体系可实现安全停药。生物制剂在缓解期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特别是未达到深度缓解者。此外,联合治疗患者的药物降级策略需综合评估。停药后的复发监测尤为关键,内镜、血清C反应蛋白和粪便钙卫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可作为有效的预测工具。本文通过回顾缓解期IBD患者药物降级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医患共同决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晚期胆管癌系统治疗:全球指南的分歧与区域临床实践
    李淳, 马祖燚, 孙嘉, 李秉璐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5, 30 (02): 93-100.   DOI: 10.16139/j.1007-9610.2025.02.01
    摘要148)   HTML4)    PDF(pc) (1032KB)(14)    收藏

    胆管癌(CCA)是一类起源于胆道上皮的恶性肿瘤,晚期病人多以系统治疗为主。近年来,其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研究快速发展,推动胆管癌相关治疗指南的快速更新。本文主要针对晚期CCA的系统治疗方案进展以及国内外指南的相关推荐展开综述,旨在为CCA病人的临床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面向安全的锂离子电池智能管理方法研究综述
    叶思逸, 王雨杰, 庞腾威, 王科杰, 刘卿昊, 范国栋, 张希
    传动技术    2025, 39 (02): 3-14+22.  
    摘要43)      收藏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智能管理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聚焦于荷电状态估计、健康状态与剩余寿命预测、快速充电及故障诊断四个核心问题。通过整合模型驱动与数据驱动两类方法的代表性成果,对比分析其在精度、鲁棒性、计算效率及工程落地中的优势与局限性。模型驱动方法具备物理机理清晰、可解释性强的特点,但面临参数时变性与复杂工况适应性的挑战;数据驱动方法凭借非线性建模能力在复杂场景中表现优异,但受限于数据质量与可解释性不足。进一步探讨了两类方法融合的技术趋势,如物理信息嵌入的混合模型、多模态数据融合及深度强化学习框架的应用前景。此外,快速充电策略正向热-电耦合优化与自适应控制发展,故障诊断技术则通过多维传感与AI融合实现早期预警。为构建高可靠性、长循环寿命的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方向,同时指出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小样本学习、跨电池泛化能力及算法实时性优化等关键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基于增强现实和超细径摄像头的胸腔闭式引流穿刺可视化系统
    Qin Wei, Wang Shuyi, Chen Xueyu, Zhuang Yiwei, Shen Yichun, Shen Yuhán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3): 417-424.   DOI: 10.1007/s12204-025-2808-6
    摘要235)      PDF(pc) (1524KB)(79)    收藏
    胸腔闭式引流术在临床中可以利用带针胸管进行胸腔积液或积气的治疗,但目前手术中的穿刺过程是不可视的,存在手术失败的风险。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具有可视功能的胸腔闭式引流穿刺可视化系统。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辅助看到患者体内的解剖结构并确定体表插入点,我们还对目前使用的带针胸管进行了结构改进,通过嵌入超细径摄像头实现穿刺过程中的实时可视化。进行了模拟实验,测量了AR方法的总体配准误差范围在(3.59±0.53) mm,这表明其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超细径摄像头模组和改进的带针胸管可以及时反映针尖在人体内的位置。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与传统方法相比,视频引导可以提高穿刺过程的安全性。最后,通过问卷测试对系统的可用性进行了定性评估。本系统有助于实现胸腔闭式引流穿刺操作的可视化,为提高操作步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实施方案,此方法有利于缩短学习曲线,提高医生的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近红外胶囊机器人无线能量接收线圈优化设计
    Wang Wei, Zhou Cheng, Jiang Jinlei, Cui Xinyuan, Yan Guozheng, Cui Daxiang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3): 425-432.   DOI: 10.1007/s12204-024-2717-0
    摘要113)      PDF(pc) (1554KB)(87)    收藏
    针对近红外胶囊机器人的能量供给不足、波动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能量接收线圈设计优化方法。首先通过电磁与电路分析,建立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磁感应强度模型与等效电路模型。结合上述模型,以各维度绕组层数为优化变量,以接收端负载功率归一化标准差和空间尺寸为约束条件,以接收端负载功率平均值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接收线圈的优化模型。最后,绕制了三种不同参数的三维接收线圈,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驱动电流下的接收端负载功率,对优化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接收端负载功率实验值与理论值变化趋势一致,实验值均小于理论值;接收端负载功率归一化标准差理论值为4.6%,平均实验值为9.6%。该研究解决了近红外胶囊机器人的供电问题,对胃肠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基于Voronoi Tessellation开发的径向梯度骨支架的机械和渗透性能研究
    Xu Qingyu, Hai Jizhe, Shan Chunlong, Li Haijie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3): 433-445.   DOI: 10.1007/s12204-024-2770-8
    摘要145)      PDF(pc) (4136KB)(65)    收藏
    基于 Voronoi tessellation 设计的不规则骨支架与人体松质骨的形态和性质相似,这已成为近年来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关于不规则仿生支架径向梯度设计的研究还很有限。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类似于天然长骨的径向梯度结构,促进仿生骨支架的开发。研究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梯度方法:保持恒定的孔隙率,控制种子在不规则多孔结构中的特定部位分布,并改变支柱直径以产生径向梯度。不规则支架与四种传统支架,即Cube、Pillar BCC、Vintiles与Diamond,在渗透性、应力集中特性和机械性能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径向梯度不规则多孔结构的渗透性范围最广,应力分布优于传统支架,弹性模量范围4.20~22.96 GPa和屈服强度范围68.37~149.40 MPa均符合骨植入物的性能要求,具有巨大应用开发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文明互鉴学倡议
    孟祥春, 杨枫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 (3): 1-2.  
    摘要141)   HTML19)    PDF(pc) (1245KB)(7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人工智能时代的多模态话语研究:机遇与路径
    李战子, 韩泽婷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 (3): 119-12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3.011
    摘要250)   HTML6)    PDF(pc) (1310KB)(35)    收藏

    随着生成式AI的发展,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研究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多模态研究的新进展,探讨AI技术在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影响。研究表明,AI在弥补多模态话语研究方法论不足的同时,有助于促进多模态语类创新,并推动社会符号学理论向注重传播各要素的意义交换过程的转向。面对AI在共情力和多模态理解方面的局限,未来应该通过构建和谐的人机协作关系,打破学科壁垒,丰富多模态话语理论的阐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应用、创新与质控
    郭雅文, 郑传铭, 葛明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5, 30 (01): 1-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5.01.01
    摘要234)   HTML5)    PDF(pc) (852KB)(29)    收藏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GUA)是甲状腺腔镜手术的重要进展,具有显著的美容效果和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系统评述了GUA的临床应用现状、核心技术创新、质控体系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显示,GUA在甲状腺良性肿瘤和甲状腺癌的治疗中,手术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但美容效果和病人满意度大幅提升。通过优化手术入路设计、改进建腔设备和规范操作流程,GUA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护颈前功能区,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此外,多学科协作和术前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中质控措施和术后综合随访体系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引入和单孔设备的更新,GUA有望在甲状腺腔镜手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给病人提供更微创、更美观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第5版WHO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解读: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肿瘤的更新及进展
    鲁姗姗, 纪元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5, 30 (01): 27-33.   DOI: 10.16139/j.1007-9610.2025.01.06
    摘要323)   HTML6)    PDF(pc) (934KB)(28)    收藏

    2022年WHO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第5版)将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的肿瘤分为良性、低风险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新增了甲状腺滤泡结节性病变。旧称的“交界性肿瘤”修订为低风险滤泡细胞起源的肿瘤,包括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恶性潜能未定的甲状腺肿瘤以及透明变梁状肿瘤。新版WHO根据分子特征和侵袭性对恶性滤泡细胞起源的肿瘤进行分层。其中具有多种组织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代表BRAF样恶性肿瘤,而浸润性包裹性滤泡亚型PTC和甲状腺滤泡癌代表RAS样恶性肿瘤。嗜酸细胞癌作为独立类型,特指嗜酸细胞成分≥75%的嗜酸性滤泡细胞起源并缺乏PTC核特征和高级别特征(坏死和核分裂象≥3/2 mm2)的肿瘤。新增的“高级别滤泡细胞起源的甲状腺癌”包括传统甲状腺低分化癌和高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间变性甲状腺癌(ATC)仍是分化最差的类型,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目前归为ATC的亚型。不再推荐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作为独立亚型;筛状-桑葚型甲状腺癌不再归类为PTC亚型,而被列为组织来源未定的甲状腺肿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胃癌病人大网膜转移率的初步探索(Dragon 05临床预试验)
    华子辰, 梅郁, 李琛, 严超, 燕敏, 朱正纲, 姚学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5, 30 (01): 41-4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5.01.08
    摘要187)   HTML1)    PDF(pc) (2089KB)(13)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拟探究胃癌大网膜转移率。方法: 收集2020年5月于上海瑞金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信息,分析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大网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病人的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9例胃癌病人。2例(3.4%)存在大网膜转移。1例术后病理分期为pT4aN3bM0,另1例新辅助治疗后术后病理分期为ypT4bN1M0。纳入研究的病人3年总生存率为87.9%。结论: 胃癌大网膜转移率较低,且大网膜转移的病理分期偏晚。为进一步验证该临床问题,应开展联合大网膜切除与保留大网膜的胃癌根治术两组之间的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面向总段对接的调姿单元设计及协同控制方法
    齐峰, 翟清霖, 郭俊林, 张伟军
    传动技术    2025, 39 (1): 7-12.  
    摘要114)      收藏
    总段对接过程中,多个对接小车需通过多轴协调运动实现对接面特征点的多目标位姿优化,以满足高精度和低应力要求。精确调整姿态的同时,保持结构稳定性和减少应力集中是关键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液压驱动的运动控制系统和多机协同控制方法,实现了总段姿态的低应力自动调整。针对现有调姿机构在精度和应力控制方面的不足,设计了一款三自由度调整平台,能够精确调节总段的位置和姿态,防止因变形导致的精度损失。该平台利用液压驱动系统的高精度调节特性,实现精确且平稳的运动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多车协同控制方法,通过优化多个对接小车之间的协调运动,实现多轴方向上的同步调整,确保总段对接过程中各个特征点的精确对准。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重点型号的总段对接作业,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了对接面的精确对接和低应力状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基于AgNWs/PDMS的单向敏感柔性应变电阻传感器
    LIU Xinyue, SUN Weiming, HE Mengfan, FANG Yuan, DJOULDE Aristide, DING Wei, LIU Mei, MENG Lingjun, WANG Zhiming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2): 209-219.   DOI: 10.1007/s12204-024-2711-6
    摘要309)      PDF(pc) (1725KB)(154)    收藏
    柔性应变传感器因良好的柔韧性,延展性与对各种场景的适用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由于主应变和横向电阻强耦合,该类传感器存在方向识别方面的困难。本文基于抽滤法制备银纳米线(AgNWs)薄膜,并通过浇铸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柔性基底,结合两者制作了一种单向敏感、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线性度好的柔性应变传感器。AgNWs/PDMS应变传感器表现出显著的单向敏感性能,在栅宽为0.25 mm时仅对栅格平行方向的应变响应(α ≈ 8%),且响应时间较短,约为106.99 ms。最后,通过LED展示了传感器检测弯曲应变的能力,在汽车、医疗行业、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基于多层LCP技术宽带微带到微带无孔垂直过渡结构的设计
    LIU Weihong , GUAN Dongyang , HUANG Qian , CHEN Liuyang, ZHANG Menglin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2): 220-226.   DOI: 10.1007/s12204-023-2621-z
    摘要206)      PDF(pc) (1902KB)(63)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Ka波段宽带微带到微带槽线多模谐振器的无孔垂直过渡结构。在4层LCP电路中,所提出的过渡结构主要包括在公共地平面上的槽线谐振器,以及顶层和第3层彼此相对的两条微带线。为了改善所提出过渡结构的带宽,在顶层和第3层微带线上分别添加了U型枝节线。通过调节U型枝节线的位置,可以适当地激发槽线谐振器。因此,获得了一个三极点宽频垂直过渡结构,在29.27—39.9 5 GHz宽频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传输性能。基于多层LCP衬底设计了三极点宽带垂直过渡结构,并进行了制作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可以得到在26.84—36.26 GHz的宽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优于-10 dB,插入损耗小于-3 d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基于多层液晶聚合物带有缺陷地结构的紧凑型集总参数带通滤波器设计
    LIU Weihong, CHEN Yuan, HUANG Qian, LIU Qingran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2): 227-232.   DOI: 10.1007/s12204-023-2622-y
    摘要184)      PDF(pc) (1544KB)(50)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液晶聚合物技术的小型化集总参数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该带通滤波器的相对带宽为20%,中心频率为500 MHz。为了进一步减小滤波器尺寸、改善其性能,在滤波器设计中引入了缺陷地结构。由于缺陷地结构的引入,其电感体积减小了60%,Q值比传统的多层螺旋电感提高到257%。测试结果表明,滤波器具有优异的阻带特性,通带内插入损耗为2.3 dB,回波损耗为18.6 dB。滤波器总体积为0.032λg×0.05λg×0.00075λg(λg为中心频率的导波波长)。本文所提出的滤波器制造成本低、易于在射频/微波电路集成,尤其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生成式AI时代大学英语数智教材建设框架探索
    王海啸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 (2): 23-3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2.002
    摘要821)   HTML7)    PDF(pc) (1363KB)(309)    收藏

    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英语教材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文章首先回顾我国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分析生成式AI在动态内容生成、个性化学习支持、多模态资源整合以及教学交互优化等方面的潜力。基于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文献,本文提出了生成式AI时代大学英语新形态数智教材的建设框架,包括教材结构、教材形态、学习体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跨界整合、评估反馈与质量规范等八个围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科技传播中的国家修辞能力: 建构修辞理论视角
    鞠玉梅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 (2): 55-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2.005
    摘要192)   HTML4)    PDF(pc) (1364KB)(20)    收藏

    国家修辞本质上是一种建构修辞实践,与建构修辞理论中的核心视域紧密相关。科技传播领域的国家修辞能力建设是国家修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了中国科技的国际传播效能以及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在建构修辞理论视野的观照下,分析科技传播中国家修辞能力建设关涉的三个方面:国家修辞意识、国家修辞目标以及国家修辞策略,并重点从建设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修辞生态的价值认同、挑战“西方中心主义”话语模式的对立认同以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性新闻风范的风格认同三个方面讨论国家修辞策略实施的途径。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的态势下,科技传播领域国家修辞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外语教育数智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围综述
    徐锦芬, 李娟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 (2): 125-13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2.011
    摘要303)   HTML7)    PDF(pc) (1497KB)(47)    收藏
    本研究系统梳理2004~2024年间76篇与外语教育数智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文献,了解其研究现状。同时,结合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主题模型和主题分析,探索当前研究主题,并聚焦技术如何赋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分析技术的类型、赋能优势及潜在挑战。结果表明: (1)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存在阶段性波动;(2)研究主题多样,涵盖教师知识、技能、实践、培训等多个维度,但缺乏情感层面探讨;(3)研究设计趋于同质化,技术赋能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4)技术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赋能效果的动态变化有待进一步探索。最后,研究对外语教育数智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展望,以期推动外语教育数智化顺利进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髂静脉血栓性疾病治疗
    谢新胜, 黄玉龙, 王利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6): 463-47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6.01
    摘要255)   HTML7)    PDF(pc) (978KB)(14)    收藏

    目前,髂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策略已从早期的单纯抗凝治疗、手术取栓和改善静脉回流等方法,逐步演变为包括药物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机械血栓清除在内的多种治疗手段。这些治疗手段趋向于微创,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有所提升。随着治疗手段的多样化,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理念亦不断更新,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标准。本文探讨了髂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治疗进展,旨在梳理各种临床治疗方式在髂静脉血栓性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为临床医师提供循证治疗建议。期待对诊断与治疗方案进一步规范化,并加强对预防的重视,以保障广大民众的血管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程昉, 赵福涛, 沈雪敏, 李瑾, 陈向军, 王桂芳, 李慧凛, 薛鸾, 齐军元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6): 357-36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6.01
    摘要559)   HTML26)    PDF(pc) (923KB)(138)    收藏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 syndrome, P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和其他器官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PSS临床表现异质性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和系统受累,需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然而,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多名相关学科专家基于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共识,通过名义群体法形成本共识,旨在为PSS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中国儿童糖尿病诊治进展
    裴舟, 罗飞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 (05): 461-466.   DOI: 10.16150/j.1671-2870.2024.05.001
    摘要642)   HTML27)    PDF(pc) (925KB)(387)    收藏

    全球0~19岁儿童青少年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患病率约为1 211.9/1 000万,发病率为149.5/100万人年;中国0~19岁儿童青少年T1DM患病率约为56/100万,发病率为6.1/100万人年。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美国青少年T2DM的患病率从2001年的34/10万增至2009年的46/10万和2017年的67/10万。我国儿童T2DM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儿童T2DM患病率由1995年的4.1/10万上升至2010年的10.0/10万。中国儿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采用的是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标准。与儿童相关的糖尿病亚型包括T1DM、T2DM、混合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成人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儿童T1DM患儿三多一少症状较明显,T2DM可较为隐匿。传统T1DM治疗主要采用胰岛素治疗,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胰岛功能减退的问题,阻止/延缓β细胞损伤,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已成为T1DM治疗的新研究方向。除传统的胰岛素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外,免疫治疗、人工胰腺和干细胞移植等新的治疗甚至治愈糖尿病的技术已初步展现出令人振奋的临床效果,不仅为糖尿病的未来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也有可能使糖尿病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202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疗标准》解读——糖尿病诊断和分型
    李延兵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 (05): 467-47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4.05.002
    摘要957)   HTML23)    PDF(pc) (932KB)(1897)    收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卫生经济负担。糖尿病具有高度异质性,准确诊断和分型是实现糖尿病标准化精准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前提。近期,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发布了2024年《糖尿病诊疗标准》。糖尿病诊断和分型章节结合当前的最新进展,对非典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随访等流程均提出了推荐意见。本文对该指南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以期为我国内分泌领域医务人员进行糖尿病诊断、分型和个体化诊疗实践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全球主要疾病负担及健康状况趋势分析——1990年至2021年全球疾病和伤害负担报告解读
    范伯男, 李岩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 (05): 474-48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4.05.003
    摘要3002)   HTML85)    PDF(pc) (3009KB)(5228)    收藏

    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研究报告(以下简称GBD 2021)通过对100 983个数据源中371种疾病和伤害的负担进行了全面分析,估算了伤残损失年、寿命损失年、伤残调整生命年和健康期望寿命。1990年至2019年间,全球全因死亡率年变化率的范围为-0.9%~2.4%,而2020年和2021年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导致的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0.8%和7.5%。2021年,COVID-19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每10万人中有94.0例死亡,其他主要死因如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死亡率分别为每10万人中有108.7例和87.4例。全球期望寿命从1990年的65.5岁增加到2019年的73.3岁,但在2021年因COVID-19影响下,又降至71.7岁,COVID-19使全球期望寿命减少了2.2年,显著影响了全球健康改善的长期趋势。2021年GBD数据显示,1990年至2021年间,中国的期望寿命显著增加,女性从69.9岁增加到80.7岁,男性从65.7岁增加到74.9岁。2021年,中国死亡人数顺位前10位分别为,脑卒中2 591 647人;缺血性心脏病1 956 859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 285 433人;气管、支气管和肺癌为814 364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为491 774人;胃癌为445 013人;高血压性心脏病为328 119人;食管癌为296 443人;结肠和直肠癌为275 129人;道路伤害为242 320人。且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烟草、高血压和饮食风险是中国主要的健康风险因素。通过对GBD 2021数据的系统整理和分析,我国应加强慢性病管理,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关注健康不平等问题,并推动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以提升人民整体健康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基于视频的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检测:建模、检测与评估
    丁黎辉1, 2, 付立军1, 3, 杨光4, 5, 6, 万林4, 5, 常志军7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1): 1-9.   DOI: 10.1007/s12204-024-2789-x
    摘要672)      PDF(pc) (712KB)(93)    收藏
    基于临床观察的行为评分仍然是筛查、诊断和评估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IESS)的金标准。准确识别痉挛发作对于临床诊断和评估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特征识别的创新性痉挛检测方法。为了有效捕捉视频中痉挛行为的时间特征,引入了非对称卷积和CBR模块。具体来说,在3D-ResNet残差块中,将较大的卷积核拆分为两个非对称3D卷积核,这些卷积核串联连接,以增强卷积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提取局部关键特征的能力。此外,引入了3D-CBAM注意力模块,高效增强视频帧通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为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设计了一种复合损失函数,将交叉熵损失与三元组损失结合,以平衡分类需求和相似性要求。使用PLA IESS-VIDEO数据集对我们的方法进行了训练和评估,取得了90.59%的平均痉挛识别准确率、90.94%的精准率和87.64%的召回率。为了进一步验证其泛化能力,使用六个不同的患者监测视频进行外部验证,并与来自多个医疗中心的六位专家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最终测试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达到了0.6476的灵敏度,超过了人类专家的平均水平0.5595,同时获得了0.7219的高F1分数。这些发现对长期评估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手术导板辅助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技术在椎弓根螺钉放置中的比较
    孔会扬1, 王殊轶1, 张璨2, 陈赞2, 3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1): 10-17.   DOI: 10.1007/s12204-023-2689-5
    摘要459)      PDF(pc) (1106KB)(114)    收藏
    本研究目的是评估手术导板作为增强现实的补充工具在提高脊柱手术中椎弓根螺钉放置的安全性和精度方面的潜力。将4名训练者分为使用手术导板的增强现实导航组和徒手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新手和一名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组成。共植入了80颗椎弓根螺钉。首先,AR组重建三维模型,根据L2腰椎CT数据规划螺钉插入路线;接下来,利用Microsoft HoloLens™ 2识别脊椎模型,将计划的虚拟路径叠加在真实的锥体模型上。接下来,根据投影轨迹放置螺钉。最后,使用Micron Tracker测量螺钉与术前计划轨迹的偏差,并使用Gertzbein-Robbins量表评估椎弓根螺钉。实验结果显示,增强现实导航组有经验的医生和新手训练者的线性偏差分别为(1.59 ± 0.39) mm和(1.73 ± 0.52) mm,角度偏差分别为2.72° ± 0.61°和2.87°± 0.63°。在徒手组中,有经验的医生和新手训练者的线性偏差分别为(2.88 ± 0.58)mm和(5.25 ± 0.62)mm,角度偏差分别为4.41° ± 1.18°和7.15° ± 1.45°。两组间偏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强现实导航组的螺钉置入准确率为95%,徒手组的螺钉置入准确率为77.5%。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导板与增强现实的结合是一种创新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脊柱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度,并协助没有经验的医生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基于导电石墨烯/PDMS墨水的分形可穿戴柔性传感器的直接墨水书写方法
    陈俊伶1, 2, 3, 高飞扬1, 3, 张黎明1, 3, 郑雄飞1, 3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30 (1): 18-26.   DOI: 10.1007/s12204-023-2687-7
    摘要408)      PDF(pc) (1712KB)(71)    收藏
    柔性电子技术为复杂的人机交互系统奠定了基础,并在人体运动检测和软机器人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石墨烯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如何使用它来制造具有复杂结构的可穿戴柔性传感器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石墨烯/PDMS油墨的流变行为,并提出了最佳石墨烯比例,使油墨同时具有良好的印刷性和导电性。然后,基于Peano分形布局理论,我们提出了一种可以承受多向张力的二维结构,将传统的棱角结构替换为弧形结构。之后,我们通过直接墨水写入法调整墨水成分和打印结构,制造了圆弧分形结构传感器。最后,我们评估了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和重复性。该方法为制造可穿戴柔性传感器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显示出制造3D复杂柔性电子设备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腔镜在乳腺手术中应用的争议与未来
    曹旭晨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371-37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01
    摘要380)   HTML4)    PDF(pc) (878KB)(221)    收藏

    腔镜手术在许多外科领域已广泛应用,显示出其在微创方面的优势。乳腺这类无自然腔隙的手术,尚存在一定争议与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腔镜在乳腺手术治疗的背景、发展历程及所遇到的挑战与解决办法,论述了其应用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腔镜在乳腺外科领域将成为新的迭代工具,有望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更安全、微创的服务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
    赵鑫, 高鹏, 陈洁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376-38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02
    摘要504)   HTML9)    PDF(pc) (876KB)(276)    收藏

    近年来,以腔镜技术和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成为外科治疗发展的新趋势。机器人手术具有精准、微创、美观等优势,在乳腺外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文献,综述了近年来机器人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包括技术的发展、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等,为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遗传性乳腺癌风险基因检测与咨询:NCCN指南解读与瑞金医院临床实践
    韩梦圆, 陈小松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401-404.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06
    摘要492)   HTML8)    PDF(pc) (918KB)(115)    收藏

    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显著增加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对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定了《遗传/家族高风险评估指南》以指导这类基因突变携带者的遗传风险评估和咨询,为乳腺癌的预防、筛查和治疗提供必要信息。本文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临床实践经验对《遗传/家族高风险评估指南》进行解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双磷酸盐和其他骨调节剂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ASCO-OH(CCO)指南更新》解读
    陆裕杰, 朱思吉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405-408.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07
    摘要399)   HTML3)    PDF(pc) (946KB)(334)    收藏

    骨调节剂(BMA)目前主要包括双膦酸盐(BP)和地舒单抗,可减少乳腺癌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相关事件。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于2022年1月在线刊发了2022版《双磷酸盐和其他骨调节剂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ASCO-OH(CCO)指南更新》。新版指南提示应与所有有指征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绝经后早期乳腺癌病人,讨论BP辅助治疗。唑来膦酸、氯膦酸盐、伊班膦酸均为推荐药物,建议BP持续时长为2~3年。ABCSG-18与D-CARE研究的结果不一致,且缺乏直接比较地舒单抗与BP作为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研究数据,因此不建议使用地舒单抗用于辅助治疗。总之,BP在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地位被进一步肯定,而地舒单抗的价值仍未明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知识是物学, 翻译是人学
    杨枫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 (1): 1-2.  
    摘要238)   HTML18)    PDF(pc) (1199KB)(6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外语教育学人才培养:内涵、挑战与路径
    张虹, 尹航, 李会钦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 (1): 3-1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1.001
    摘要355)   HTML9)    PDF(pc) (1290KB)(537)    收藏

    外语教育学已被确立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其人才培养问题成为推动该学科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探讨外语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内涵,继而分析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最后,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例,尝试提出外语教育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与实施的原则,以期为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外语教育学:为何与何为
    李民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 (1): 25-3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1.003
    摘要310)   HTML5)    PDF(pc) (1330KB)(91)    收藏

    经过近十年发展,外语教育学终于列入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但学界对其必要性和独特性仍不够清晰。鉴于此,本文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外语教育学的必要性,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革新两个维度探讨外语教育学的独特性,以期助力外语教育学的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论知识翻译学理论建构的辩证法
    刘军平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 (1): 96-11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1.010
    摘要449)   HTML8)    PDF(pc) (1285KB)(1474)    收藏

    知识翻译学创立者杨枫(2021a:2)提出:“知识的科学性、社会性和人文性解决了长期以来翻译的学科迷思和分类焦虑,翻译学将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知识门类成为超科学或元科学。”由这一富有洞见的命题来展开观察,我们看到,知识翻译学试图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整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者的知识资源,从中提炼概念与知识框架,来建构翻译学的元知识。由此,知识翻译学作为具有一般翻译学的特性,必然涉及翻译学、哲学、社会学、认知学、解释学等领域的知识观念与知识结构的分析与整合,建构与洗汰,从而成为既符合逻辑事实又凸显价值伦理的元翻译学知识。知识翻译学欲成为这样一门学科,在知识观念上,必然涉及知识版图在知识概念、知识范畴、知识类型的聚合与分梳,再造与重塑。在知识结构上,必须从知识本体论、方法论及目的论三大主体框架入手,厘清认识方法的辩证性,贯通中西知识论和翻译内部与外部知识, 重视人文知识、美学知识和德性知识,从知识的二元分离转向知识的存在和生活世界经验,从而消解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之间的张力。在坚持知识翻译学“中和翻译观”和对话逻辑的基础上,完善“知识重构”的方法论,最终回答“译者是什么”的终极问题,以实现当代翻译研究的“知识转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从历年GOLD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探讨对其本质的认识
    何权瀛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289-294.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1
    摘要274)   HTML4)    PDF(pc) (887KB)(465)    收藏

    本文从复习历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对COPD的定义出发,从中可见对于COPD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化和全面。但是必须承认对于COPD的定义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包括气道炎症、发病病因、疾病异质性等方面,最后强调COPD的共病诊断和干预,需要多学科协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基于转向球头对比试验的转向传动比探究
    潘少猷, 黄煜, 时鸣, 冯浩
    传动技术    2024, 38 (3): 3-8.  
    摘要81)      收藏
    在2辆货车安装完好与异常磨损转向球头的情况下,进行转向传动比试验采集。通过将数据分为三段工况并逐段进行分析,研究转向传动比能否作为汽车静态转向性能评价指标。基于试验数据作出转向传动比线性回归曲线,从而探究转向传动比线性回归曲线是否可以作为判别转向性能异常的有效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