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5): 69-79.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5.007
出版日期:
2024-10-28
发布日期:
2024-11-27
作者简介:
余素青,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语言学、法律叙事与修辞。电子邮箱:1513@ecupl.edu.cn;基金资助:
YU Suqing1,2(), LUO Weilan1,2(
)
Online:
2024-10-28
Published:
2024-11-27
摘要:
新外语人才是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人员组成,是国内法治与国际治理的衔接与桥梁,是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当前新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包括新外语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规划方向尚待厘清、规划体系尚未突破学科壁垒等。运用外语教育规划相关理论能够更全面地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关涉新外语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新外语人才的培养标准包括坚持守正创新、通晓涉外法律工作、掌握法律英语以及其他法律外语、具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以“融思政、融法学、融智能”为规划方向,服务于涉外法治建设的新外语人才培养亟须在战略地位、调查研究、报告总结、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规划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体系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
余素青, 骆伟兰. 服务于涉外法治建设的新外语人才培养规划: 标准、方向与体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69-79.
YU Suqing, LUO Weilan. On the Cultivation Planning of New Foreign Language Professionals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ign-Related Rule of Law: Standards, Directions and System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5): 69-79.
[1] | Baldauf R. B., M. Li & S. Zhao. 2008. Language acquisition managemen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 In B. Spolsky & F. M. Hult (eds.). The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C]. New York: Springer. 233-250. |
[2] | Cooper R. L. 1989. Language 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3] | Kaplan R. B. & R. B. Baldauf. 1997. Language Planning: From Practice to Theory[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
[4] | 程京艳. 2020. 外语教育政策评估体系构建研究[J]. 外语学刊(3):99-105. |
[5] | 邓世平、 王雪梅. 2020. 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新路径——新文科背景下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述评[J]. 山东外语教学 41(2):133-135. |
[6] | 何宁、 王守仁. 2021. 新文科、新外语、新导向——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创新[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4(4):3-8,91. |
[7] | 何宁、 王守仁. 2022.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13-18. |
[8] | 何勤华. 2013. 推进协同创新,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 法学教育研究 8(1):20-27,457. |
[9] | 黄惠康. 2020. 从战略高度推进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J]. 国际法研究(3):10-18. |
[10] | 黄惠康. 2022. 准确把握“涉外法治”概念内涵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J]. 武大国际法评论 6(1):1-20. |
[11] | 黄进. 2022. 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J]. 中国社会科学(12):84-95,200-201. |
[12] | 莫纪宏、 徐梓文. 2022. 为涉外法治提供坚实立法保障[N]. 光明日报(4-1):11. |
[13] | 任萍. 2022. 新文科语境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1):87-92. |
[14] | 芮国星. 2022. 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4():110-117,129. |
[15] | 沈骑. 2017. 中国外语教育规划:方向与议程[J]. 中国外语 14(5):11-20. |
[16] | 王祥修, 赵永鹏. 2021.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J]. 法学教育研究 34(3):18-36. |
[17] | 文旭、 文卫平、 胡强、 等. 2020. 外语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路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52(1):17-24. |
[18] | 徐显明. 2022. 新文科与新法学[J].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1):20-23,123. |
[19] | 余素青、 骆伟兰. 2023. 当代中国法治话语规划研究[J]. 外国语文 39(2):27-36. |
[20] | 张法连. 2021. 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N]. 人民日报(3-25):19. |
[1] | 肖华锋, 黄钰钦.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19-28. |
[2] | 湛军. 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建设:关键问题与发展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45-53. |
[3] | 宋炳辉. 比较文学专业期刊如何因应新文科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5-11. |
[4] | 殷企平. 外国文学的“新”与“旧”:新文科浪潮下的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13-22. |
[5] | 吕洪灵. 新文科背景下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的融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22-129. |
[6] | 张延飞, 刘洪东. 新文科背景下语言界面研究瓶颈的解决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03-110. |
[7] | 纪秀明, 曾春葙. 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改革的几个平衡点与适度性问题[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97-102. |
[8] | 苗兴伟. 新文科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72-81. |
[9] | 常辉. 新文科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92-96. |
[10] | 屈文生. 新文科理念下的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意象——以“大外语”等命题为中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82-91. |
[11] | 郭英剑. 新文科与外语专业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29-34. |
[12] | 刘建军. “新文科”还是“新学科”?——兼论新文科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21-28. |
[13] | 潘海英, 刘淑玲.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外语课程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45-52. |
[14] | 郭鸿杰, 张达球, 丁冬. 一体三通,融创合一: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35-44. |
[15] | 曲卫国, 陈流芳. “新文科”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教学改革?①[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1): 14-2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