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3): 19-28.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3.003
出版日期:
2024-06-28
发布日期:
2024-07-01
作者简介:
肖华锋,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研究、国际文化传播。电子邮箱:hfxiao9@126.com;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6-28
Published:
2024-07-01
摘要:
现代化理论是西方主流社会科学的派生物,而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却是在寻求变革的发展中国家。有关现代化的思考与研究,是西方学术界一个重要的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界有组织地翻译了大量西方现代化理论,并在国内学术场域中产生巨大反响。通过翻译异域他者的知识,一方面促进了中西方学术体系的交流与互鉴,掀起中国学界对于现代化理论的讨论热潮;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理论体系的塑造与建构。
中图分类号:
肖华锋, 黄钰钦.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19-28.
XIAO Huafeng, HUANG Yuqin. The Dissemination and Reception of Modernization Theory in China: A Transknowletological Perspective[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3): 19-28.
[1] | Ekbladh, D. 2010. The Great American Mission: Modern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merican World Order[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2] | Wang, N. 2018. Translation and Revolution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A]. In F. Fernández & J. Evans (eds.).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and Politics [C]. New York: Routledge. 467-479. |
[3] | 戴木才. 2023. 世界现代化理论研究综述[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5. |
[4] | 范梦栩. 2020. 学术翻译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民族翻译(2):37-44. |
[5] | 顾海良. 2023.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及其思想史意义[J]. 经济思想史学刊(2):3-29. |
[6] | 林被甸、 董正华. 1998. 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J]. 历史研究(5):150-171. |
[7] | 罗荣渠. 1988. 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的初步探索[J]. 中国社会科学(1):39-64. |
[8] | 罗荣渠. 1993.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9] | 罗荣渠. 2009.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0] | 钱乘旦、 陈意新. 1987. 走向现代国家之路[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1] | 钱乘旦. 2009. 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2] | 威廉·哈维兰. 1987. 当代人类学(王铭铭等译)[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3] | 西里尔·布莱克. 1996. 比较现代化(杨豫、陈祖洲译)[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4] |
肖华锋. 2023.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国际知识传播[J]. 当代外语研究(3):14-2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3.002 |
[15] | 严程极、 杨枫. 2022. 知识翻译学的知识渊源[J]. 上海翻译(6):39-43. |
[16] | 严立贤. 1988. “现代化理论”述评[J]. 社会学研究(2):72-82. |
[17] | 杨枫. 2021. 知识翻译学宣言[J]. 当代外语研究(5):2,27. |
[18] | 杨枫. 2022. 知识翻译学:出发与抵达[J]. 当代外语研究(5):1-2. |
[19] | 俞思念、 陈平其. 2005.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兴起与演变[J]. 学习与探索(6):131-134. |
[20] | 章开沅. 1989. 《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丛书》总序[J]. 广东社会科学 (1):37-42. |
[21] | 章开沅. 1997.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现代化研究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A].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罗荣渠教授纪念文集[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7-14. |
[1] | 杨涛, 梁真惠.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中国传播学翻译史:反思与展望[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29-42. |
[2] | 李正栓, 苗爽. 藏族格言诗的中和翻译实践[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54-65. |
[3] | 杨锦瑜, 徐艳利. 余光中的中和翻译观——以《理想丈夫》翻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66-73. |
[4] | 陈婕. 中和翻译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74-82. |
[5] | 胡波. 瞿同祖自译《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的知识建构——知识翻译学的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35-44. |
[6] | 姜筠. 吴宓及《学衡》对西方汉学的翻译:知识翻译学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40-48. |
[7] | 田华, 刘迎春. 《图像中国建筑史》“斗栱”系列术语英译知识再生产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49-58. |
[8] | 马明蓉. “位育”观:知识翻译学考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59-68. |
[9] | 王晶. 翻译与学科发展理论模型——基于知识翻译学的中国学科翻译史研究框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20-29. |
[10] | 周福娟. 汪榕培典籍英译的知识翻译学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39-45. |
[11] | 徐玉凤.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齐民要术》的数字英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46-53. |
[12] | 李亚峰, 高圣兵. 应用翻译研究:基于翻译群体的知识再生产考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30-38. |
[13] | 王寅. 知识翻译学之体认解读(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6-22. |
[14] | 张保国. 知识翻译学的要素关系与跨国史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23-32. |
[15] | 卢冬丽, 李慧慧. 翻译学知识的话语复现与重构——以《翻译论》的学术日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33-4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