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Vol. 25 ›› Issue (2): 112-124.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2.010
出版日期:
2025-04-28
发布日期:
2025-03-20
作者简介:
朱健平,博士,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研究、典籍译介研究、翻译史研究。电子邮箱: zhujianpinghzh@126.com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4-28
Published:
2025-03-20
摘要: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探讨了翻译实践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翻译实践的三个环节——原作选择、译作生产和译作接受,都是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双向运动。翻译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三个环节的复合主体通过中介系统与复合客体相互作用。每一后续环节的主体均以前一环节的实践结果为客体,并生成新的结果,作为后一环节的实践客体。每次翻译实践都是一个从原作选择到译作生产再到译作接受的首尾相衔的动态发展系统。原作选择者、译作生产者和译作接受者作为翻译实践的主体,共同完成观念的再生产,推动源文化中的异质观念实现跨文化迁移。
中图分类号:
朱健平. 翻译实践: 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双向运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2): 112-124.
ZHU Jianping. Translation Practice: A Bidirectional Movement of Subjectification and Objectification[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5, 25(2): 112-124.
[1] | Toury, G. A. 1985. A Rationale for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A]. In T. Hermans (e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C]. Beckenham: Croom Helm. 16-41. |
[2] | 曹建、 杨晓方. 2018. “三审三校”提升学术出版质量策略研究[J]. 中国出版(1): 3-6. |
[3] | 陈廷祐. 1982. 谈谈翻译书稿的编辑工作[J]. 出版工作(11): 52-58. |
[4] | 葛涛. 2016. “凡是翻译, 必须兼顾着两面”——鲁迅在《死魂灵》第一卷译稿上的修改情况研究[J]. 鲁迅研究月刊(1): 43-53. |
[5] | 金炳华. 20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C].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6] | 李明非. 2020. 坚持“三审三校”是维护出版权的保障[J]. 编辑学刊(3): 91-96. |
[7] | 李秀林、 王于、 李淮春. 202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六版)[C].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8] | 马克思. 199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C]. 北京: 人民出版社. 43-181. |
[9] | 宋丽娟. 2017. 中国古典小说西译本插图的生成与演变(1761-1911)[J]. 文学遗产(5): 146-159. |
[10] | 陶源. 2019. 溯源翻译研究: 翻译过程研究的新范式[J]. 外语学刊(2): 86-91. |
[11] | 闫亮亮、 朱健平. 2010. 严复的“中先西后”观及其对翻译《天演论》的影响[J]. 中国比较文学(5): 38-50. |
[12] | 闫亮亮、 朱健平. 2017. 从“求达”到“信达雅”——严复“信达雅”成因钩沉[J]. 外语与外语教学(5): 122-131, 151. |
[13] | 张汨、 文军. 2016. 朱生豪翻译手稿描写性研究——以《仲夏夜之梦》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3): 120-128, 148. |
[14] | 朱健平、 龚骞. 2025.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翻译实践中介系统研究[J]. 外语导刊(3): 1-9. |
[15] | 朱健平、 洪远. 2024. 何为翻译实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A]. 董洪川. 英语研究[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22. |
[1] | 许明武, 聂炜. 国家翻译实践视域下我国古代科技翻译实践探赜——以官方翻译机构为中心的考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16-31. |
[2] | 林玉珍. 数据库平台驱动下的翻译实践课程思政与国家意识强化[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58-69. |
[3] | 孙毅, 周恬恬. 国家翻译实践论视域下的隐喻英译管窥[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125-135. |
[4] | 潘艳艳. “国家翻译”与“国家翻译实践”辨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48-156. |
[5] | 龚茁. 新中国宪法国家翻译实践——从外文出版社宪法单行本出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59-65. |
[6] | 潘艳艳. 国家翻译实践视角下的国家意识及其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67-72. |
[7] | 李文婕. 挪威文学海外推广基金会主导的国家翻译赞助机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59-66. |
[8] | 高玉霞, 任东升. 基于国家治理的翻译史书写:理据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30-39. |
[9] | 赵田园, 徐秀玲. 新时代翻译能力研究的国家视角与跨界融合——兼评首届“国家翻译能力: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121-128. |
[10] | 周忠良, 任东升. 建设中的国家翻译学——第二届国家翻译实践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高层论坛综述[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114-120. |
[11] | 任东升, 郎希萌. 国家翻译实践视阈下的戴乃迭独译行为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5): 81-85. |
[12] | 任东升, 马婷. 汉语经典翻译“中国英语”的文化主体地位[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2): 40-4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