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Vol. 25 ›› Issue (2): 163-170.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2.014
出版日期:
2025-04-28
发布日期:
2025-03-20
作者简介:
方芳,博士,合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哲学文化、科技翻译。电子邮箱: fangfawn@mail.ustc.edu.cn;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4-28
Published:
2025-03-20
摘要:
“让世界了解中国”标志着新一轮外语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对外语人才的文化传承和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通过文化塑人才能解决“中国文化失语”“文化身份模糊”等外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柏拉图的“洞穴喻”隐喻有助于揭示当前外语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的转变,即从重视教学形式转向注重“德性”的培养。外语教师应深入思考推动这一变革的思政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外语人才所需的文化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中国哲学文化,尤其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将对于“德性”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些思想。
中图分类号:
方芳, 汤琳. 论外语教育的文化知识结构: “至善”之育的“洞穴喻”启思[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2): 163-170.
FANG Fang, TANG Lin. Structure of Cultural Knowledge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upreme Goodness” Inspired by “Allegory of the Cave”[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5, 25(2): 163-170.
[1] | Tochon, V.F. 2014. Help Them Learn a Language Deeply: Deep Approach to World Languages and Cultures[M]. Blue Mounds WI: Deep University Press. |
[2] | 白建灵. 2009. 论至善的本质及意义[J]. 世界宗教研究(2): 1-12. |
[3] | 柏拉图. 1986. 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4] | 储德峰. 2012. 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20): 34-36. |
[5] | 方芳. 2016. “道”之隐喻与隐喻之“道”——《道德经》隐喻机制解读[J]. 学术界(7): 137-141. |
[6] | 黄国文、 肖琼. 2021.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J]. 中国外语(2): 1-8. |
[7] | 教育部. 2020.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
[8] | 龙翔、 鞠方安. 2020. 外语深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兼评《世界语言与文化深度学习指南》[J]. 外语电化教学(2): 93-96. |
[9] | 刘恋. 2021. 习近平用典的特色和时代价值[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104-107. |
[10] | 孟凡丽、 程良宏. 2010.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哲学及其重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11): 28-31. |
[11] | 孙有中. 2020.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 外语电化教学(6): 46-51. |
[12] | 田海平. 2000. 柏拉图的“洞穴喻”[J]. 东南大学学报(2): 16-21. |
[13] | 徐锦芬. 2021. 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 外语界(2): 18-24. |
[1] | 徐锦芬, 李娟. 外语教育数智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围综述[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2): 125-137. |
[2] | 束定芳. 外语教材编写与外语教育生态重构——以上海市义务教育英语教材“三位一体”的编写实践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2): 7-22. |
[3] | 李民. 外语教育学:为何与何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25-33. |
[4] | 张虹, 尹航, 李会钦. 外语教育学人才培养:内涵、挑战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3-14. |
[5] | 张姝玥.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模型探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116-124. |
[6] | 卓玲.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对外语教学生态位的影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103-115. |
[7] | 王晓军.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回顾与展望[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40-51. |
[8] | 杜可君. 外语教育学视阈下的外语教学实践:超越语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118-126. |
[9] | 战双鹃, 许文丽. 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外语课程学习焦虑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118-126. |
[10] | 徐锦芬, 杨嘉琪. 国内外外语教育实证研究对比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113-123. |
[11] | 王克非. 外语教师之困局与新局[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5-11. |
[12] | 宋丽珏. 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瞻望[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76-82. |
[13] | 王俊菊, 魏鲁鸿. 外语教育视野下的国家意识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68-75. |
[14] | 曲卫国. 国家意识与学科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8-26. |
[15] | 张蔚磊, 宋秋逸, 魏冬亮. 《世界各种语言教学实用指南》与我国各学段英语教学实用指南开发[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6): 11-2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