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3, Vol. 23 ›› Issue (6): 136-146.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6.014
出版日期:
2023-12-28
发布日期:
2023-12-29
通讯作者:
任志芬,安阳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教学。电子邮箱:作者简介:
邓新侦,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杜静,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
基金资助:
DENG Xinzhen1, DU Jing1, REN Zhifen2()
Online:
2023-12-28
Published:
2023-12-29
摘要:
高校英语教师教育者教学学术能力具有独特的构成要素、层次结构和特征。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德尔菲法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法对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高校英语教师教育者的教学学术能力要素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教学学术观念确立能力、教学学术知识运用能力、英语教学学术发展能力和英语教学学术影响能力。这些能力要素的特征主要包括学科性、示范性、融合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等。不同层级的能力要素彼此差异但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整体呈现出由基阶向高阶发展的金字塔结构,该结构具有层次性、区分性等特征。
中图分类号:
邓新侦, 杜静, 任志芬. 高校英语教师教育者教学学术能力要素结构及其特征[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136-146.
DENG Xinzhen, DU Jing, REN Zhifen. The Element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mpetence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 Educator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3, 23(6): 136-146.
[1] | Boyer E.L. 1990.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
[2] |
Malcolm T. 2018. Tracking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J]. Policy Reviews in Higher Education 2(1):61-78.
doi: 10.1080/23322969.2017.1390690 URL |
[3] | Shulman L. 2000. From Minsk To Pinsk: Why A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J]. Journal of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1(1):48-53. |
[4] | Trigwell K.,E. Martin & T. Benjamin, et al. 2002.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 Model[J].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 155-168. |
[5] | 刘鹂. 2016. 论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要素、结构与特征[J]. 课程·教材·教法 36(9): 95-101. |
[6] | 刘喆. 2022. 什么是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内涵与发展路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0(10):54-64. |
[7] | 颜建勇、 郭剑鸣、 李丹. 2022. 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内涵特征[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3(1):7-13. |
[8] | 杨枫. 2019. 外语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J]. 当代外语研究(4):1-4. |
[9] | 杨枫. 2022. 学术创新从改变学术话语开始[J]. 当代外语研究(6):2. |
[10] | 杨枫. 2023. 语言之殇与学术之衰[J]. 当代外语研究(1):1-2. |
[11] | 张艳. 2016. 高校英语教师后续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2): 63-68. |
[12] | 郑安云、 郭雨. 2018. 学术道德教育实践模式创新研究[J]. 理论导刊(8):107-112. |
[13] | 周光礼、 马海泉. 2013. 教学学术能力: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的新框架[J]. 教育研究 34 (8):37-47. |
[14] | 朱为鸿、 周守军. 2022. 基于教学公共性的新时代大学教师教学道德建设[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3(3):207-214. |
[15] | 朱炎军. 2021. 高校卓越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结构模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J]. 高教探索(7): 57-64. |
[1] | 娄宝翠, 赵东阳. 基于语料库的《孟子》英译本文体特征多维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57-166. |
[2] | 卢冬丽, 李慧慧. 翻译学知识的话语复现与重构——以《翻译论》的学术日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33-42. |
[3] | 彭宣维, 高继华. 论量子化的事件运动轨迹[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43-65. |
[4] | 李家宝, 王利军. 生活的还原与超越——论契诃夫戏剧的审美特征[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1): 144-152. |
[5] | 吴笛. 欧美诗歌的结构模式及其翻译策略[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1): 5-15. |
[6] | 任绍曾. 英语双重谓语句的语篇功能——基本主题和语义结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1): 60-84. |
[7] | 曹阳, 童家伟. 零动词存在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认知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131-139. |
[8] | 王寅. 认知语言学和体认语言学可望再度领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83-92. |
[9] | 姜霞, 王雪梅. 高校商务英语教师情境化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与要素[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30-140. |
[10] | 潘之欣, 樊雪. 影响听力理解任务难度感知的语篇特征[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6): 119-131. |
[11] | 孙毅, 周俊子. 名名复合词语义的认知隐喻理据新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6): 77-88. |
[12] | 马炳军, 常辉. 汉语二语句法加工研究:理论与实验[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61-70. |
[13] | 傅敬民, 阮雨俊. 汉语欧化的语言学特征及其规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6): 121-128. |
[14] | 向课书, 吴芙芸. 区域类型特色壮语双宾论元交替句式的产出分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6): 59-67. |
[15] | 李晶洁, 李晨阳. 句干式学术话语行为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2): 84-9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