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2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在现代汉语研究的道路上
    陆俭明;
    2012 (06):  1-9+7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99
    摘要 ( 237 )  
    陆俭明教授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从事汉语语言学学习、教学与研究已逾五十七载。漫漫人生,孜孜以求,累累硕果。他幼年贫寒度日,节衣缩食求学。新中国诞生令他的人生迎来曙光。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成为他高考志愿的唯一选择。勤奋加聪慧,他如愿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从此走上了学习、研究汉语的道路。名师循循善诱,图书浩如沧海,民主科学之风,沐浴莘莘学子。从学生到教员,恩师朱德熙严格督导,慈祥帮助,引领他成为汉语言学者。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信夫!以大学本科生之身份和阅历参加影响深远的《汉语成语小词典》等著作的编写工作,其决心、抱负和功力都令今日中国大学生高山仰止。陆先生的学术人生与研究经历馈赠给国人与同行经久受用的财富。科学研究之路,始于发现问题,止于解决问题。科学是对具体事实的描写与分析,语言学的发展是对新的具体语言事实的不断挖掘与发现,是对其内在规律的总结和升华。只重描写,或只重分析,或描写分析后不能升华为理论,都是不健康和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语言学理论繁荣成势,更迭迅速。中国语言研究者应该具有包容意识和独立意识,尤其应该具有独立的科学假设意识。中国的汉语言研究应该为人类的语言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的国力在增长,社会的整体语文水平不能滞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扩大,汉语教学在世界的推广时不我待。中国的汉语学习者和研究者,应该以陆先生为楷模,坚定地走在现代汉语研究的道路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奥秘”与“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与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之二
    范连义;
    2012 (06):  10-13+7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00
    摘要 ( 295 )  
    乔姆斯基把语言研究问题划分为两类:可以解决的语言难题和无法解决的语言奥秘。前者是有关语言知识的组成,后者则是语言知识的创造性使用。通过努力人类可以发现其内在的语言知识,但语言知识创造性的使用永远是一个谜。而维特根斯坦认为,人类有如此的语言能力,是因为人类有如此的生活形式,并不存在什么神秘的东西。内在语言知识即便有,我们也不能明确地表达它,而它只能是一种默会知识。正是基于这种默会的语言知识之上,人类才进行诸多的语言活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式语法视角下的离合词
    马玉蕾;陶明忠;
    2012 (06):  14-18+7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01
    摘要 ( 242 )  
    汉语离合词是在词的层面上形成的构式,它们具有整体性和完形性。与德语的可分动词相类似,其合并式和分离式都是词位在句子中的语法变体。为了摆脱黏着语素与词纠缠不清的局面,本文提出,离合词中的黏着语素在分离后仍然是黏着的,无须上升为词即可直接充当句子的核心成分,并为此提出了"邻接黏着"与"非邻接黏着"的概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普遍认知能力的网络模型及其解释力——兼比较图式网络和概念网络模型
    吕晶晶;唐树华;
    2012 (06):  18-22+7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02
    摘要 ( 218 )  
    图式网络从基于使用的假设出发,将语言能力作为人类普遍认知能力的原则,为语言意义联系的系统性、理据性以及词汇语法的连续体关系提供了解释。概念网络是词项语法理论语言观的最新进展,该理论把所有语言现象都归于概念网络基于默认承接和扩散激活的范畴化关系。目前国外认知语言学界鉴于网络节点隐射的语言现象离散性对网络模型产生了质疑。但网络模型对不规则动词变化、多义、隐喻和转喻区分等的解释力,无不反驳了这种质疑,证实了网络模型的价值和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持人语——语用翻译学何以可能
    侯国金;
    2012 (06):  2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03
    摘要 ( 255 )  
    语用学是研究动态语境下的动态意义的生成和理解的学科。该学科的传统兴趣是研究对语境相当敏感的语言因素和现象,如指别语、含义、言语行为、礼貌策略等。语用学作为20世纪的显学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能否继续"显学"下去,根据最近的国际和国内语用学研讨会的精神,取决于语用学者是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词汇的语义韵及其翻译——基于truly exceptional汉译的个案研究
    陈新仁;
    2012 (06):  24-27+7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08
    摘要 ( 203 )  
    针对罗格评价北京奥运会的truly exceptional之中国官方译法所引起的争议,本文讨论了词汇翻译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三个问题:词汇的语义韵问题、语义韵的情感强度问题和特殊词汇翻译的理据问题。文章从词汇语用学的角度指出,中性词汇在长期评价性使用中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语义韵;语义韵的情感强度应该参考相关词义系统和语言语境来确定,需要考虑词汇频繁使用带来的词义贬值问题;特殊词汇的翻译需要参照语境因素,而不只是局限于词典释义本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中的布白
    蒋庆胜;
    2012 (06):  28-33+7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04
    摘要 ( 265 )  
    文章认为语言的不完备性成就了文本/话语虚实相生的意趣。译者过分或过浅翻译都会破坏原文的虚实之妙。译者尽量对原文之"虚"进行填充,即对原文进行关联的语用充实,翻译时再抽取原文之"实"合理布白,是达致译文取舍有度、收放自如、保留原文虚实相生境界的必要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认知语用视域的英汉情感类量词隐喻翻译模态不对等性探析
    张庆瑞;
    2012 (06):  34-37+7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09
    摘要 ( 188 )  
    文章试图从认知语用角度解读英汉情感类量词隐喻翻译不对等性表征模态及其深层动因。从纵聚合维度考量,英汉量词隐喻模态大体相同:即"数词+量词+(of)+中心词"。然而,从横向维度考究,英汉量词隐喻模态存在不完全对等性:英语量词模式较为固定,即遵循"数词+量词+of+中心词"的模态;而汉语量词则呈现多模态化,有的在中心词前面粘着修饰语;有的则没有,呈现光杆性;有的不仅粘附修饰语,而且伴有显性汉语标记语"的"。换言之,多模态化体现为汉语标记语"的"是否使用以及嵌入量词短语的松紧程度。研究表明:英汉语量词隐喻翻译模态不对等性是译者主体认知对语言的映射、主体认知距离象似性、主体认知语用熟悉度和英汉文化基因这四个方面互动的结果。其中,翻译者主体认知对语言的映射是驱动两种翻译模态不对等的总推理引擎;译者主体认知距离象似性和认知语用熟悉度是其内在驱动力;文化基因是其外在触发机制。此外,文章还提出了量词的认知构式翻译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外语教学模式构建
    张卫东;
    2012 (06):  38-41+7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10
    摘要 ( 192 )  
    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陷入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误区,使当前外语教学研究难以脱离二元思维的樊囿。本文认为,外语教学过程是动态的、社会化的,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不仅在于使教学中介更加精准化、科学化,也在于使教学中主客体更加融合化、人文化。从教学的实际过程看,若去除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之别,主客体首先是人,不能忽略它们作为"人"的本质特征。通过对相关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广泛探讨,文章旨在建构动态外语教学模式,阐述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提出外语研究的多元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料库、语块与大学英语视听说主题教学
    王颖;
    2012 (06):  41-44+7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11
    摘要 ( 185 )  
    根据图式构建和语块理论,本研究尝试将新视野教材语料库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主题教学,探讨语料库和语块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影响。教学实验结果和访谈表明,语料库检索和语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语块教学放到重要位置,重视学习和记忆语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校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宋娜娜;
    2012 (06):  45-48+7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12
    摘要 ( 211 )  
    商务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理论和实践问题日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高度关注。通过研究商务英语教育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表现出的发展态势,分析和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先进的商务课程体系,有利于制定出既符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又能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大纲。从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可为高校系统地制定适应国际化社会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带来一些启示:商务英语课程模式应包括功能、应用和文化三个方面,其教学重点应放在语言在商务场合的实际应用能力之上,实现在"用"中学,即在专业内容的学习中使用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的ESP教学之路——从自我对质法角度
    唐进;
    2012 (06):  49-54+7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13
    摘要 ( 184 )  
    自我对质法是一种特殊规律取向的自我调查法,也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研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叙事"来建立个体"评价"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从而展示个体的自我世界。本文采用自我对质法研究一位大学英语教师从普通英语教学到专业英语教学转变过程中理念与情感的变化,探讨他如何成功适应这种转变并实现自我发展。文章同时指出,攻读第二专业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一个有能力承担双语教学的专业英语教师,更易获得学生的认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佐良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邓科;孟凡君;
    2012 (06):  55-58+7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05
    摘要 ( 323 )  
    王佐良是我国20世纪重要的学者和翻译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王佐良先生丰富的翻译思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王佐良的翻译思想虽然未具体系架构,却有自己独特的实质和发展脉络,其翻译研究视角经历了从文体学转向到文化学转向,再到人类学转向和生态学转向的依次演变。在当时正处于急速转型过渡期的中国翻译生态环境中,其翻译思想的演变以"适合"之道一以贯之,并终至中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与翻译
    罗斯玛丽·阿罗约;梁真惠;
    2012 (06):  58-6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06
    摘要 ( 525 )  
    文章把西方翻译理论大致划分为尼采之前的本质主义翻译观和尼采之后的反本质主义翻译观两部分,认为统治西方世界长达两千多年的柏拉图本质主义哲学为西方传统翻译理论核心概念——"意义存在于语言之外或之上"的"等值"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石。直到尼采对语言进行批判性反思,并进而对柏拉图以降的西方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各种反本质主义哲学思潮才相继涌现,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它不但解构了西方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而且解构了翻译可能性的基石——语言意义的"确定性",给翻译理论带来一场颠覆性革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接受美学视角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与对外翻译
    仝品生;
    2012 (06):  61-65+7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407
    摘要 ( 204 )  
    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崛起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旨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将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通道,也是我们参与世界价值观建构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中国对外翻译和传播从一个被动、失语的过程转变成一个操纵性较强的话语建构过程,超越以往那种"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翻译和传播模式,以一种更为主动、自觉、可接受的方式参与到全球传播中,最终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模式的成果以及中国文化的魅力。所以,中国对外翻译也将在"求信"的争论中逐渐走向"达旨"的具体实践,真正地把中国文化传播给世界各族人民,从而丰富世界共有的价值观,做到"美美以共,多元互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另一种“现代”——莱纳德·伍尔夫个案研究
    李博婷;
    2012 (06):  66-71+7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97
    摘要 ( 307 )  
    "现代主义文学"曾是西方学界用来描述二十世纪上半叶文学实验的概括语,但近年来逐渐被"现代文学"替代,指称当时存在的几乎一切文学活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丈夫,兼具小说家、政论家、编辑、记者、出版家和传记作家等多重身份的莱纳德·伍尔夫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学活动(包括出版、期刊编辑和书评)可以为"现代文学"的重新界定提供一个例证。他对当时文坛两大争论(即"高眉"与"中眉"、"低眉"之争,传统与实验之争)的参与及评价反映了他对"现代文学"的复杂立场,揭示出看似对立的"现代"与"传统"、"激进"与"保守"等各种力量在真实具体的文学存在中其实是相依相生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虎妈战歌》多元文化性之概念隐喻解读
    周宁;张宜波;
    2012 (06):  72-75+7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98
    摘要 ( 255 )  
    根据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蔡美儿的《虎妈战歌》进行隐喻解读,主要从概念隐喻分类中的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这两类切入,对作品中母女形象之"动物隐喻"、母女关系之"战争隐喻"、叙事结构之"螺旋交织隐喻"和华裔文学之"冰山一角隐喻"进行详析,揭示其中蕴含的多元文化性,探讨国内外研究所未涉及的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