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9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9-07-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卷首语
    外语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
    杨枫
    2019 (04):  1-4. 
    摘要 ( 161 )   PDF(399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稿
    我的学术之路
    俞理明
    2019 (04):  5-2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4.001
    摘要 ( 346 )   PDF(2600KB) ( 152 )  
    作者在文章里回顾和总结了自己在教育语言学、双语教学和语言迁移这三个学术领域近三十年的教育和研究经历。通过与读者的分享,作者简明扼要地把这三个领域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呈现给读者。这对把握好这三个领域前沿研究课题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语习得研究
    中国的二语习得理论建设:引进与创新
    戴运财
    2019 (04):  26-3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4.002
    摘要 ( 408 )   PDF(1353KB) ( 137 )  
    国际二语习得研究的部分理论,如输入、互动和输出假说,社会文化理论,动态系统理论等,被引入中国并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通过在知网上对十个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进行检索以及对动态系统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国外理论在国内的传播仍以介绍和重试为主,理论的创新不够,本研究分析了其中的制约因素,指出符合中国的语境、国情和传统文化的理论更容易在中国被接受和传播。因此,在二语习得理论建设中应该更加注重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环境方面的特点;依此可能建构更加符合本土实际的二语习得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任务聚焦度与二语水平对产出驱动下词汇习得的影响
    黄燕
    2019 (04):  37-4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4.003
    摘要 ( 401 )   PDF(1429KB) ( 105 )  
    本研究采用任务启动的方式,考察任务聚焦度及二语水平对产出驱动下词汇习得的影响。结果发现:(1)聚焦的产出任务,相对于非聚焦的产出任务,更能有效促进学习者对后继阅读中词汇的注意及习得;然而,聚焦的产出任务之间,尽管聚焦度不同,对词汇的促学效果却无明显影响;(2) 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对产出任务效应无明显的调节作用;(3) 时间对任务效应有制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出驱动下的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受到任务聚焦度、二语水平及时间的共同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编码方式对英语学习者的动词隐喻理解效应
    卢植, 庞莉
    2019 (04):  48-5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4.004
    摘要 ( 382 )   PDF(1177KB) ( 305 )  
    本文研究了双重编码呈现方式和普通编码呈现方式对中国英语学生理解动词隐喻的影响。十个运动方式类动词(类型1动词)和十个非运动方式类动词(类型2动词)作为目标词编入E-prime实验程序,80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随机编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参加隐喻记忆与理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双重编码呈现方式比普通编码呈现方式能更好地促进被试对类型1动词和类型2动词隐喻的理解,在双重编码呈现方式下,被试对类型1动词隐喻的理解优于对类型2动词隐喻的理解。我们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分析了上述结果,即视觉想象力和隐喻想象力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相对于单纯的言语记忆和理解,视觉想象力对促进语义记忆更为有效,记忆和理解句子时激发的运动意象促进了对动词隐喻的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者英语学术写作介入标记语使用特征
    娄宝翠, 王亚丽
    2019 (04):  58-6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4.005
    摘要 ( 436 )   PDF(1372KB) ( 121 )  
    本研究基于学习者语料库和国际期刊论文语料库,考察学习者英语学术写作中介入标记语的使用特征。研究发现:与国际学者相比,学习者显著少用读者人称和指令语。从次类别看,学习者较少使用第一人称代词、非限定性人称代词和祈使动词,过多使用义务情态动词和直接指明读者身份的词项;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呈现结果和表达观点时,对命题内容表现出不确定性的特点;使用直接指明读者身份的词项时,命题内容相对缺乏客观性;使用祈使动词和义务情态动词提醒读者注意命题内容时,表达方式与国际学者不同。研究结果对学术英语写作与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二语教学、国际通用语教学?关于英语教学“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
    蔡基刚
    2019 (04):  70-7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4.006
    摘要 ( 410 )   PDF(1367KB) ( 218 )  
    中国英语界一个重大的、充满争议的问题是中国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还是二语教学。参加杭州“2019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的绝大多数代表在发言和讨论中,似乎选择了外语教学。比如作为大会成果,《杭州宣言》坚持继续推进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本文对此提出不同观点,认为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背景下,中国的二语教学特征越来越突出,如高校的全英英语专业课程不断增加,社会企业的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因此,大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应该有所区别,开展不同定位的差别化的教学。即中小学英语可以实施外语教学,高校的公共英语应该转向二语教学模式,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所谓厚基础宽口径,把基础打扎实了就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英语描写文写作体验式教学行动研究
    邬易平
    2019 (04):  78-8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4.007
    摘要 ( 330 )   PDF(1801KB) ( 220 )  
    为了解决大学英语描写文写作中存在的学生体验感知不丰富和体验表达不充分两个难点,本次行动研究基于支架理论,搭建体验式教学支架,以情境支架激活学生的体验感知,以语言支架丰富学生的体验表达。通过教学计划、实施、观察以及反思等研究环节,采用教学日志、学生反思、教师观察、教师反思以及学生作品解析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107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了本次行动研究,教师采取从读到写的范文式讲解方法,帮助学生读写结合,加深范文体验,在详细描写情景的基础上准确地描写内心活动和感悟。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搭建情境支架,促进体验感知;(2)搭建语言支架,丰富体验表达;(3)撤离体验式教学支架,进行自主写作。研究发现教学中情感支架的搭建,帮助学生打开了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有意识地增加相应的体验描写。语言支架帮助学生在细节描述上从“清楚描述”提升到“详细描述”,同时有意识地增加了“内心活动和感悟”的表达。研究表明大学英语描写文写作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支架具有体验性、针对性和临时性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以《融合大学英语》为例
    李冰
    2019 (04):  89-9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4.008
    摘要 ( 481 )   PDF(1752KB) ( 170 )  
    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热点。本文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目标落实为理解、分析、逻辑推理、综合评价、创新应用等五大思辨技能,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好奇、开放、公正、自信、坚毅等情感特质。《融合大学英语》遵循“输出驱动输入,交互促进内省”的语言学习理念,以趣味性、深度性的文本材料为载体,通过整体性、连续性和多样性的任务设置,从思辨技能和情感特质两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将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一个典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用大学英语教材适切性调查
    刘兴华, 童剑平
    2019 (04):  97-10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4.009
    摘要 ( 307 )   PDF(1464KB) ( 96 )  
    本文对我国中部省会城市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230名学生和该校21名英语教师进行一次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受访学生整体英语基础薄弱,不能达到通用英语教材对目标学生群体的语言要求;学生和教师对该通用教材整体满意度偏低,认为教材缺乏趣味性、新颖性、实用性和专业相关性。研究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选用通用大学英语教材存在适切性差的问题,建议选用或者编写适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重点突出英语学习实用性、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英语教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中国农学典籍译介梳理与简析
    孔令翠, 刘芹利
    2019 (04):  106-11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4.010
    摘要 ( 507 )   PDF(1507KB) ( 214 )  
    本文首次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主要农学典籍自18世纪以来在亚洲和欧美国家的译介情况以及重要影响,发现部分农学典籍以及包含有农学的科技典籍通过全译、节译和编译等不同形式翻译成英、日、俄、法、德、韩等多种语言,我国译者主动翻译的意识显著增强,译著的种类和重译的次数有所增长,这些都促进了外部世界对中国农业文明的了解和中西农业文化的交流。本文也指出和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体上农学典籍被译介数量严重不足,连公认的“四大农书”都还没有被全部翻译;全文翻译的少而部分译介的多;译成他语种的少而译成英语的多;新的译著国外出版的少国内出版的多。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还探讨了解决的办法,提出了对未来农学典籍译介的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外笔译质量要求的对比研究与启示
    邓凌云, 余环
    2019 (04):  115-12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4.011
    摘要 ( 467 )   PDF(1485KB) ( 250 )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中,中译外的翻译需求量持续增长,笔译质量要求也逐渐发生转变。然而,当前研究尚缺乏对国内外笔译标准和规范中的笔译质量要求的对比分析却不多。本文以国内外九部笔译标准规范和两部质量评估模型为依托,对比分析笔译质量要求的具体细则。研究发现我国一直积极采用国际上认可度高的笔译标准和规范,包括其中的笔译质量要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由于相关标准和规范不同,笔译质量要求存在不止一种版本,较早版本沿用至今,未及时复审,过度且片面地强调忠实原文的重要性,忽略了译文的接受效果、笔译质量要求中较少体现机器翻译技术的相关规定,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此,本文提出增加译后编辑标准,完善笔译标准体系,以译文接受效果为导向,结合翻译技术,引入人机评估模式三点建议,旨在为中国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