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卷首语
    学术的目光:敬意与敌意
    杨枫
    2021 (2):  2-4. 
    摘要 ( 198 )   HTML ( 6 )   PDF(272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星空堂
    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路径与意义
    刘海涛, 郑国锋
    2021 (2):  5-1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01
    摘要 ( 531 )   HTML ( 20 )   PDF(1948KB) ( 291 )  

    郑国锋、惠特曼(2020)指出,由于计算语言学的崛起,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面临着发展危机,作为旨在发现与总结语言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的语言学理论研究,在大数据时代需要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做出调整。刘海涛认为,考虑到来自计算语言学等领域的挑战,语言学理论研究有必要在研究范式上转向数据驱动,在研究对象上面向真实语料,这不仅为理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中国语言学在世界范围内取得领先地位提供了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与学术
    中国传统女性文学在西方的经典化——从《兰舟》到《玉镜》
    王昱, 范武邱
    2021 (2):  7-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07
    摘要 ( 551 )   HTML ( 7 )   PDF(1556KB) ( 154 )  

    中国传统女性文学源远流长,成就斐然,却长期处于中国文学系统的边缘地位,被中外学者所忽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陆续推出了三部中国传统女性文学英译选集——《兰舟:中国女诗人》《中国传统女作家:诗歌与评论选集》和《玉镜:中国女诗人》,向读者系统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女性文学的整体面貌,从而开启了其在西方世界的经典化之旅。从选集产生的社会语境、选集的主要特色、译者的编译思想和翻译策略等方面对三部选集展开研究,能够厘清选集在西方的经典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特色和不足,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英译选集编撰的努力方向以及如何真正实现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个案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星空堂
    系统语言学范畴体系和语言观中的量子力学思想
    彭宣维
    2021 (2):  19-3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02
    摘要 ( 612 )   HTML ( 8 )   PDF(2211KB) ( 1200 )  

    韩礼德采用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阐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SFL)的范畴体系和语言观。对此,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讨论:(1)功能和系统概念在范畴化中的态叠加或纠缠认识;(2)语法和词汇互补:有波粒二象性特点的范畴化方式;(3)口语和书面语互补:有波粒二象性和纠缠特点的范畴化方式;(4)系统和语篇潜势互补:有多种量子力学特点的范畴化方式;(5)SFL整体语言观中相关范畴对/组的互补性思想。这些范畴对/组涉及互补性、概率因素和所指不明确性,是语言本身的特点,从而成为SFL的一种内禀属性。在当前新文科的历史大背景下,充分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一步认识韩礼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应用,以及对于理论上的推陈出新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话语专栏
    当代中国话语的文化研究范式
    施旭
    2021 (2):  32-4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03
    摘要 ( 393 )   HTML ( 5 )   PDF(1980KB) ( 119 )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话语往往是按照西方学术范式来描述和阐释的。在全球化、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新媒体时代,仍旧照搬西方,刻舟求剑,无助于学术进步,更远离国家战略目标。本文从多元文化主义和中国立场出发,提出当代中国话语的研究模式,包括哲学框架、理论框架、方法框架和问题框架。不同于以普世主义为名、西方中心为实的交际学主流(诸如“传播学”和各类“话语分析”),这种文化范式主张从整体交际实践看话语(哲学),从全球语境和文化传统看当代中国话语(理论),从实证与直觉结合看话语特点和意义(方法),从现实需求看话语难点疑点(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温克族当代文学的文化话语变迁
    陈珏
    2021 (2):  44-5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04
    摘要 ( 337 )   HTML ( 2 )   PDF(1593KB) ( 197 )  

    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以西方文学批评范式为主流话语。这种“拿来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学的实际,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值得思考。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开始重新认识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对“边缘”与“中心”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的问题和策略。本文尝试跳出西方文学批评的藩篱,运用文化话语研究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具体的批评实践,借鉴文化话语研究提出的“话语”构成要素,以鄂温克族当代文学为研究对象,对鄂温克族当代文学话语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容变迁、话语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重新审视作为“文化话语”的少数民族文学在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网络关系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南海安全政策话语的演变与发展
    白天依
    2021 (2):  53-6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05
    摘要 ( 520 )   HTML ( 11 )   PDF(4722KB) ( 278 )  

    南海问题不仅是涉及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实利之争,同时也是有关国际道义、国际形象的话语权之争。当前的南海局势是历史上多种行为和言论互动影响的结果。本研究以当代中国话语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中国南海政策文件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和评析中国南海安全战略的演进过程,探究该过程中呈现的文化话语特征。通过追溯中国南海安全政策话语的历时演变,把握南海政策演进的来龙去脉,认识南海局势发展的全貌。研究发现,中国南海政策在多个方面存在政策延续性,并随着地缘政治博弈、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进行调整。当前阶段,中国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地区秩序与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提供了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中国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与学术
    从衔接与连贯谈 《共产党宣言》 最后一句的翻译
    吴建广, 聂馨蕾
    2021 (2):  64-7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06
    摘要 ( 1508 )   HTML ( 22 )   PDF(1853KB) ( 258 )  

    德文版《共产党宣言》最后一句“Proletarier aller L?nder, vereinigt euch!”的理解与翻译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一点睛之笔对我们准确理解《共产党宣言》具有重要意义。要理解这句话,就要从修辞学、诗韵学、篇章语言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多方面入手。本文着重探讨“统一”这个概念在文本中的互文性、语文衔接和思想连贯以及最后一句中“所有”与“一”的反差修辞形式(Kontrast)。我们认为,译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有商榷余地。建议翻译为:“所有国家无产者,统一起来”或“所有国家普罗大众,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概念整合理论的批评认知语言学阐释——以“the *ly challenged”委婉构式为例
    田秘, 赵永峰
    2021 (2):  84-9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08
    摘要 ( 518 )   HTML ( 2 )   PDF(1779KB) ( 456 )  

    委婉语是人与社会互动的产物,它的产生和使用受制于说话者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本文在批评认知语言学视域下,以“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66条“the *ly challenged”委婉构式为语料,系统阐述基于社会价值观的概念整合分析框架。研究发现,该委婉语构式的“社会心理”概念源自新创概念,该概念是在政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作用下由相关心理空间选择性投射而形成的,具体分布于身体、教育文化、能力、精神和生活五大语域。本文提出新的理论框架,用以阐释委婉语意义建构的社会认知机制,可以为话语分析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推动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相关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时代高校外语教材研究的自传式叙事范式
    杨港, 彭楠
    2021 (2):  96-10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09
    摘要 ( 396 )   HTML ( 6 )   PDF(1523KB) ( 397 )  

    本文分析了数字时代高校外语教材编写、使用和研究的过程,分别从编写者、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视角,对外语教材编、教、研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本文采用自传式叙事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于作者的事件回忆录,总结了对编写、使用和研究教材的思考,基于自传式叙述讨论教材编写与教材使用的对接、教材新形态与教学新常态的对接以及信息技术常态化对外语教材编写、教学和研究的影响等,为教材在数字时代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观念和文学典籍交相辉映——《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评述
    李建波, 张格堃
    2021 (2):  106-11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10
    摘要 ( 367 )   HTML ( 2 )   PDF(822KB) ( 164 )  

    殷企平教授等所著《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共六卷)将文化观念流变与文学典籍进行互相参照研究,着重从“转型焦虑”的文化观念流变节点维度和“共同体意识”的目标维度,对自古至今的英国文学典籍进行深入解读,在对英国文学典籍的分析中发现英国文化观念流变的轨迹,在英国文化观念流变轨迹的发现中丰富甚至纠正既有文化观念的内涵外延和文化观念流变的因果判断。该系列著作不仅在学术上于文学研究介入文化研究的视角和实操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也通过开辟文化研究新路径助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