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8-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卷首语
    学术的理想与思想——韦伯与我们的时代
    杨枫
    2022 (4):  1-4. 
    摘要 ( 115 )   HTML ( 10 )   PDF(383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星空堂
    “一次漫长的注视”——评施塔赫的《卡夫卡传》
    曾艳兵
    2022 (4):  5-1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01
    摘要 ( 459 )   HTML ( 6 )   PDF(1615KB) ( 140 )  

    德国卡夫卡研究专家、传记作家施塔赫耗时18年完成的三卷本巨著《卡夫卡传》是卡夫卡去世后的四分之三个世纪里在德国出版的第一部卡夫卡传。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影响深远,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卡夫卡全传。施塔赫采用一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写作方式,力图描绘出一个多面的卡夫卡、一个真实的卡夫卡。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是施塔赫选择了卡夫卡,也是卡夫卡选择了施塔赫。该书不作空洞的描述,所有细节包括直观的事件,都有文献可考。施塔赫还补充了许多有关卡夫卡的新材料。一位伟大的作家、一位杰出的传记作者加上几位优秀的译者共同奏响了一出精美的“力之舞”,保证了这部传记的品味和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翻译学
    知识翻译学的理论立场与批评视角——由知识翻译学中的“知识”说起
    袁丽梅
    2022 (4):  13-2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02
    摘要 ( 494 )   HTML ( 5 )   PDF(1442KB) ( 411 )  

    本文通过对知识翻译学中“知识”概念的思考,认为该理论话语对待“知识”的独特视角反映出其在当前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对人类翻译行为正面价值的肯定与强调,由此展现出鲜明的理论立场。同时,为确保知识翻译行为正向功能的实现,知识翻译学提出“以真求知”“以善立义”“以美行文”的三大翻译批评标准,强调地方性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异质性因素的保留、译入和译出双方平等对话的交流关系以及知识翻译行为对目标社会的建设性影响等。这一视角不仅将传统翻译批评要素熔于一炉,更以广阔的批评视野突破单一主体视域,放眼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翻译批评,乃至翻译研究朝向更加宏观、动态与整体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清民国“病毒”知识的翻译与引介:知识翻译学视角
    缪蓬
    2022 (4):  22-3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03
    摘要 ( 415 )   HTML ( 18 )   PDF(3314KB) ( 279 )  

    知识翻译学构想的提出为学科知识翻译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晚清民国时期西医知识在我国的翻译与引介很好地反映了知识翻译中语言转换、话语塑造和知识建构三者的关系。本文以该时期“病毒”知识翻译为例,基于词典、报章及书籍等多种文本资料,审视知识翻译中的语言转换现象,考察“病毒”话语塑造的不同阶段,描写“病毒”知识建构的过程。经分析发现,现代“病毒”知识在我国的翻译与引介是西医知识在我国生产与再生产的缩影,也是西医知识翻译推动我国医学现代化的缩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英译与传播现状考察——基于英、美、澳三国问卷调查的分析与解读
    王洪涛
    2022 (4):  33-4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04
    摘要 ( 343 )   HTML ( 10 )   PDF(1707KB) ( 308 )  

    为了考察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英语国家的翻译、传播与接受现状,本研究在英、美、澳三国11所高校的目标读者中间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共采集到有效问卷251份。本文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解读,详细考察了西方英语国家目标读者对中国古典文论的认知度、认可度及其对中国古典文论英译策略的看法,同时考察了其对中国古典文论《诗大序》《文赋》《文心雕龙》两种平行译本的偏好与评论意见,从而揭示了当前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英语国家英译、传播与接受的基本状况,以期为未来的中国古典文论外译接受研究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受众反应的电游视听翻译探讨
    汪宝荣, 刘涛
    2022 (4):  46-5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05
    摘要 ( 446 )   HTML ( 42 )   PDF(2578KB) ( 430 )  

    电子游戏拥有庞大的国外受众,如何在翻译时恰当呈现游戏中的视听文本,尽可能再现其风貌,是游戏本地化和视听翻译研究的重点,但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以《黑神话:悟空》宣传片为例,基于海外受众评论和译者反思对该片译文进行评析,进而探讨电游视听翻译原则和策略,提出电游视听翻译不应只满足于语言转换,还应在准确传达原文语义的基础上注重多模态视听呈现效果,并符合字幕翻译的时空规范,以提升目标受众的沉浸式视听体验,同时适当处理游戏中的粗俗语,再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在处理文化专有词时以异化策略为主,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译能力研究多元构拟
    陈朗, 孙忠广
    2022 (4):  58-6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06
    摘要 ( 290 )   HTML ( 2 )   PDF(1407KB) ( 180 )  

    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一类语言技能,口译及口译语教育研究维度纷繁多样。其中,从应用语言学视角出发,认识口译能力是学习、教授口译的核心问题之一。口译能力组成复杂,受学员语言、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等背景因素的制约以及不同层次语言服务需求的影响,口译能力的标准化测试和口译学员的培养过程均面临挑战。不同学者对口译能力的诸多方面如能力结构、能力测量等进行过研究,本文在秉持口译能力具有多元性特征的能力构念基础上,通过对口译能力研究的文献细读,对其所涉诸项子能力及其内涵进行梳辨和归纳,构拟多元架构图示,旨在使口译学员和口译教师充分认识口译能力在文化、语言、认知和个体差异要素上的要求和口译能力的交叉学科属性,为更清晰地认识口译的学科样貌提供学理参照,并对口译学员的自我认知和口译教育的深化发展予以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希腊文学拉丁翻译的语言转换与知识重构
    杨丽娟
    2022 (4):  70-7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07
    摘要 ( 385 )   HTML ( 2 )   PDF(1115KB) ( 185 )  

    罗马的拉丁译者对希腊文学的翻译在西方翻译史上独树一帜。面对悠久且繁盛的希腊文学,拉丁译者不可避免地承袭和采纳了它的故事架构和叙事内容,为罗马文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许多拉丁译者随心所欲地背离原著,通过对细节的改变和文风的调整等语言转换手段,重构了希腊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格,产出了比肩原著的精品文本,从而熔铸了自身的文学趣味和精神气质,对罗马知识和文化系统的丰富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希腊文学的拉丁翻译活动堪称具有史诗意味的壮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歌翻译境界评价模型与应用
    吕晖, 陈大亮
    2022 (4):  77-8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08
    摘要 ( 294 )   HTML ( 7 )   PDF(1518KB) ( 272 )  

    中国古诗注重诗味与诗境,而翻译境界论则为诗歌翻译以及质量评价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与超越机制。文章从翻译境界理论出发,以境界作为古诗英译的评价标准,提出诗歌翻译质量评价模型,明确该模型包含的各级评价指标和具体的评价步骤,并以王维《鸟鸣涧》英译本为例,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境界作为古诗英译的评价标准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揭示译作的文学性程度,该模型中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其超越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二元评价模式和印象式点评的弊端,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进交替传译中有效心理加工的实证研究
    钟丽佳, 郭聪
    2022 (4):  87-9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09
    摘要 ( 250 )   HTML ( 3 )   PDF(1603KB) ( 223 )  

    该研究参照“从扶到放”的阶梯式任务链关照心理图式演进的特征,以口译教学研究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在实验班通过限定交替传译模拟任务类别的复杂程度,开展逐渐减少支持力度的学习任务链,并在对照班开展传统的基于主题式模拟任务操练。问卷调查和口译测试结果表明,从扶到放的阶梯式任务链创造了更多的相关认知负荷,能够激发学习者投入更多有意义的学习时间,并显著提升学习参与度。该研究证实了基于简化条件辅以锯齿状指导的阶梯式任务链可以促进交替传译中的有效心理加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与学术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神经网络模型
    冯志伟, 丁晓梅
    2022 (4):  98-11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10
    摘要 ( 690 )   HTML ( 9 )   PDF(2480KB) ( 306 )  

    自然语言处理是用计算机来研究和处理自然语言的一门交叉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文章讨论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四种神经网络模型,即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和预训练模型,其中包括模型的原理、结构、算法、机制,并突出强调它们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文章指出,尽管神经网络模型已经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主流,但这些模型还缺乏可解释性,未来需要得到基于规则的语言模型和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的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话语“合法化”的批评隐喻分析——以美国政府发布的中美贸易谈判话语为例
    武建国, 谢思思, 李晶
    2022 (4):  111-12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11
    摘要 ( 543 )   HTML ( 4 )   PDF(1723KB) ( 249 )  

    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简称CMA)综合概念隐喻理论、批评性话语分析以及语用学,通过概念隐喻将话语和社会无缝链接,是分析政治话语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美国政府网站上的31篇中美贸易谈判语篇为语料,从批评隐喻的视角对美方对华贸易政策的“合法化”进行剖析。统计表明,美方通过虚构政治神话,将中国构建为“欺凌者”,美国则被构建成“受害者”,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被构建为“斗士”。这一隐喻系统代替复杂的政治事实,成为美国民众识解中美贸易战的方式。本文希望通过完善批评隐喻分析方法丰富合法化的研究路径,并对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有益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口语教学研究20年综述 (2002~2021)
    周卫京, 王苏婉
    2022 (4):  123-13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12
    摘要 ( 675 )   HTML ( 37 )   PDF(1871KB) ( 414 )  

    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2002~2021年间收录的108篇核心期刊论文,探析了我国基于英语口语语料库的英语口语教学研究20年进展和不足。结果表明:(1)总体态势上,该类研究始于2003年,随后快速增长,并在2007~2011年间达到高峰,随后下滑递减。(2)研究对象上,大学生群体呈压倒性多数,中学生虽有零星涉足,但小学生、专科生群体整体缺失。(3)研究方法上,实证定量研究占主导地位,缺乏英语通用语语料库和认知加工技术的融入。(4)研究内容上,非实证研究涉及语料库的引介、建设、应用、综述与反思,实证研究则高度集中于口语转写文本中的词汇、语块、语法,但对口语典型表征的语音语调研究和口语加工机制研究严重匮乏。以上发现对口语语料库设计和相关教学研究具有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分员视角下外语写作测试分项评分标准的界定
    邹绍艳, 范劲松
    2022 (4):  133-14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13
    摘要 ( 295 )   HTML ( 2 )   PDF(1323KB) ( 240 )  

    近年来,大规模外语写作测试中采用的评分标准引起了普遍关注,很多研究者一致认为评分标准代表了写作测试实际测量的构念。鉴于此,本研究以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测试(简称CET-4写作测试)为例,探索适用于CET-4写作测试的评分标准。在理论回顾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初步归纳出可能适用于CET-4写作测试的评分标准,然后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借助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评分员对这些评分标准的意见。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任务的完成度”这项评分标准之外,其余九项评分标准在CET-4写作测试的评分中都比较有效,而且这些评分标准也基本包含在CET-4写作测试目前的构念框架中,说明这些评分标准符合CET-4写作测试的理论构念要求。本研究从理论上和方法上对于界定大规模外语写作测试的构念,以及检验评分量表的效度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模态话语分析:教师话语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杨伊, 陈昌来
    2022 (4):  144-15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14
    摘要 ( 895 )   HTML ( 17 )   PDF(1492KB) ( 334 )  

    多模态话语分析应成为教师话语研究的一种新范式,指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分析教师混合使用不同符号资源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以及不同类别符号资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属语言学、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多层次交叉融合的跨学科研究。研究路线以确定标注方案、形成分析框架为核心环节。其中,贴真建模以“确立研究视角”为起点形成Elan标注方案,对生语料进行加工,形成教师多模态语料库;之后依据模态间的“强化—非强化”“互补—非互补”两组关系建构结构参照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话语模态交互分析框架”,以此作为多模态教师话语分析工具。借助这一全新范式,可建构外语名师的多模态语料库,显化名师特质,推动多维教学评价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全面、精准打造外语“金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多重视域
    梁丹丹
    2022 (4):  154-16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15
    摘要 ( 279 )   HTML ( 2 )   PDF(1139KB) ( 243 )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是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以往在关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理论思考中或偏重于方法的探讨,或侧重于某一种视域的进路,而忽视了从多重视域的思路更为全面地观照这一领域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从“元阐释视域”“文化汇通视域”“世界整体视域”三个不同的维度,也即从“微观”向“宏观”扩展的多重视域共同交汇于研究对象,以期对中外文学关系领域展开更为全面、系统的整体观照,促进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多视域、多范式融合与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