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 2024, Vol. 24 ›› Issue (3): 43-53.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3.005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Online:
2024-06-28
Published:
2024-07-01
CLC Number:
WANG Jing. A Review of Studies on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Ethnological Works in China: Status Quo, Reflection, and Prospect[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3): 43-53.
[1] | Guldin, G. E. 1994. The Saga of Anthropology in China: From Malinowski to Mao[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
[2] | Manning, P. & A. Owen. 2018. Knowledge in Translation: Global Patterns of Scientific Exchange, 1000-1800CE[C].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
[3] | 北京图书馆. 1995. 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社会科学(总类部分)[M].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4] | 陈永龄、 王晓义. 1981.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民族学[A]. 中国民族学研究会. 民族学研究[C].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61-299. |
[5] | 段金生. 2021. 民国时期民族研究学科的发展、路径与趋向——基于民族学研究者的视角[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15-23. |
[6] | 范梦栩. 2020. 黄文山的社会科学译著和翻译理念[J]. 中国科技翻译(1):52-55. |
[7] | 方梦之、 庄智象. 2017. 中国翻译家研究(民国卷、当代卷)[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8] | 方梦之、 傅敬民. 2018. 振兴科学翻译史的研究——应用翻译研究有待拓展的领域[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3):67-75. |
[9] | 傅敬民、 袁丽梅. 2022. 新形势下我国应用翻译研究:机遇与挑战[J]. 中国翻译(2):97-102. |
[10] | 傅敬民、 孙晓蓉. 2024. 翻译与中国学科发展[J]. 中国外语(2):16-22. |
[11] | 郝瑞. 2001. 论一些人类学专门术语的历史和翻译(杨志明译)[J]. 世界民族(4):65-72. |
[12] | 贺爱军、 候莹莹. 2024. 中国近代地理翻译及其对地理学科的影响[J]. 上海翻译(2):75-80. |
[13] | 李如东. 2023. 知识的制度性转换:20世纪50至60年代中译苏联民族研究著述与中国民族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07-116. |
[14] | 林耀华. 1963. 关于“民族”一词的使用和译名的问题[J]. 历史研究(2):171-190. |
[15] |
刘玉芹. 2023. 晚清民国时期现代林学知识的译介、地方化和行动化[J]. 当代外语研究(1):32-4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04 |
[16] | 龙平平. 1988. 旧中国民族学的理论流派[A]. 和龚、张山. 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C].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1-207. |
[17] | 马士奎、 徐丽莎. 2017. 费孝通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J]. 上海翻译(2): 58-62. |
[18] | 马祖毅等. 2006. 中国翻译通史·现当代部分·第一卷[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
[19] | 潘蛟. 2003. “族群”及其相关概念在西方的流变[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5): 53-61. |
[20] | 潘蛟. 2009. 自序:说中国人类学的舶来[A]. 潘蛟. 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百年文选(上卷)[C].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1-9. |
[21] | 秋浦. 1984. 民族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J]. 民族研究(5):11-23. |
[22] | 屈文生. 2018. 翻译史研究的面向与方法[J]. 外语教学与研究(6): 830-836. |
[23] | 屈文生、 龚茁. 2024. 翻译与近代中国国际法学的知识发展[J]. 上海翻译(2): 67-74. |
[24] | 邵飞. 2020. 新时代典籍翻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兼论费孝通先生的翻译思想[J]. 上海翻译(3):85-89. |
[25] | 邵星宇、 周华北. 2023. 晚清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西方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研究[J]. 中国翻译(4):72-78. |
[26] | 施正一. 1992. 广义民族学[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
[27] | 宋蜀华、 满都尔图. 2004. 中国民族学五十年(1949—1999)[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8] | 谭汝谦. 1980. 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实藤惠秀监修)[M]. 香港: 中文大学出版社. |
[29] | 王建民. 1997. 中国民族学史上卷(1903—1949)[M]. 昆明: 云南教育出版社. |
[30] | 王建民、 张海洋、 胡鸿保. 1998. 中国民族学史下卷(1950—1997)[M]. 昆明: 云南教育出版社. |
[31] | 王晶. 2023a. 民族学著作汉译史研究(1903—1949)[D].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
[32] | 王晶. 2023b. 翻译与学科发展理论模型——基于知识翻译学的中国学科翻译史研究框架[J]. 当代外语研究(6):20-29. |
[33] | 王晶、 马士奎. 2023. 20世纪上半期民族学著作汉译脉络考辨[J]. 上海翻译(2):60-66. |
[34] | 王延中. 2021. 新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70年[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35] | 徐义强. 2018. 从人种志、民族志到田野志——围绕“Ethnography”翻译的人类学学术论争[J]. 民俗研究(3): 49-56. |
[36] | 徐益棠. 1941. 中国民族学发达史略[J]. 斯文半月刊(3):5-9. |
[37] | 徐益棠. 1942. 十年来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J]. 边政公论(5、6):51-63. |
[38] | 杨枫. 2023. 知识翻译学论纲[J]. 当代外语研究(4):1-2. |
[39] | 杨圣敏. 2009. 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J]. 西北民族研究(2):14-38. |
[40] | 杨圣敏、 胡鸿保. 2012. 中国民族学六十年:1949—2010[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41] | 翟锦程. 2022. 中国当代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与途径[J]. 中国社会科学(11):145-164. |
[42] | 张必胜. 2021. 明清的数学翻译与中国数学学科的创建[J]. 上海翻译(6):72-77. |
[43] | 张必胜. 2023. 科学史中的翻译与翻译史中的科学——以明清数学为对象的探蟸[J]. 中国外语(4):95-103. |
[44] | 张继焦、 吴玥. 2021. 中国民族研究的重大转变:从借用国外理论到建构中国学派[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6-47. |
[45] | 赵巩翠、 马士奎. 2022. 潘光旦的学术翻译思想[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1): 85-89. |
[46] | 周棉、 赵惠霞. 2014. 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学科的创建和学术体系的形成[J]. 文化研究(4):211-232.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