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9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0-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我国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治现状及挑战
    肖志坚
    2020 (02):  101-10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01
    摘要 ( 773 )   HTML ( 6 )   PDF(363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分子诊断进展
    钱军
    2020 (02):  104-110.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02
    摘要 ( 566 )   HTML ( 3 )   PDF(574KB) ( 1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88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肖超, 陶英, 宋陆茜, 赵佑山, 吴凌云, 常春康
    2020 (02):  115-121.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04
    摘要 ( 551 )   HTML ( 1 )   PDF(623KB) ( 73 )  

    目的:分析88例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前期(prefibrotic primary myelofibrosis,pre-PMF)与明显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overt-primary myelofibrosis,overt-PMF)、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的临床表现区别。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连续诊断的88例MPN患者的临床相关参数(包括诊断分型、血常规检测结果、脾肿大状况、骨髓巨核细胞数和纤维化程度、相关基因突变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连续纳入88例MPN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20~88岁),有32例(36%)为≥65岁的老年人, 46例(52%)为男性,22例(25%)出现脾肿大;检出JAK2 V617F突变者为51例(58%),CALR突变者为5例(6%),MPL突变者为2例(2%),三阴性者为30例(34%)。88例患者分型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者共20例;ET为23例;PMF共45例,其中pre-PMF为23例(占PMF的51%),overt-PMF为22例(占49%)。在overt-PMF患者中,CALR基因突变阳性率高达18%(4/22)。pre-PMF患者的临床症状比overt-PMF患者轻,其出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低下的比例及平均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比overt-PMF患者低(P 值分别为0.048、0.034、0.037)。pre-PMF患者与ET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而pre-PMF患者中出现脾肿大的百分比及白细胞增多的百分比高于ET患者(26%比4%,61%比17%,P值为0.043和0.007),且随访发现,ET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pre-PMF患者长(前者未达,后者为94个月,P=0.038)。在pre-PMF中,三阴性患者又比JAK2突变患者的中位年龄小(59岁比62岁,P=0.030)、发生脾肿大例数多(4例比2例,P=0.017)。结论:MPN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pre-PMF与overt-PMF患者呈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区分两者很有必要。pre-PMF与ET的临床表现相似,但预后不同,ET预后较好,通过组织形态学诊断结合次要临床标准来区分两者极为重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类白血病反应为首发表现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彭真萍, 项喜喜, 张苏江, 李佳明
    2020 (02):  122-128.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05
    摘要 ( 400 )   HTML ( 2 )   PDF(1300KB) ( 109 )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 CNL)的鉴别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CNL患者的临床资料、骨髓形态学检查、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特征,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2例CNL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因白细胞计数升高就诊,外周血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NAP)积分增高;骨髓中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伴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例增高;BCR-ABL融合基因及JAK2 V617F基因突变均为阴性。例1患者经多次骨髓检查,且CSF3R T618I突变检测阳性后诊断为CNL,2年半年后其外周血象呈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样改变,经3个月后因骨痛行胸椎切除术,病理检查提示粒细胞肉瘤,又经1个月后复查骨髓提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予地西他滨联合急性白血病标准方案诱导化疗,骨髓提示未缓解,该患者最终死于脑出血。例2患者经血常规及骨髓检查,考虑为类白血病反应,2年后因脾大加重伴贫血、血清单克隆性IgA-λ增高,复查骨髓提示CNL合并多发性骨髓病(multiple myeloma,MM),予万珂为主方案化疗后,MM、CNL完全缓解。结论:CNL是一种极其罕见类型的慢性白血病,其可与其他血液肿瘤并存,同时存在向AML转化的高风险。以CSF3R基因突变为特征的分子诊断标准,有助于CNL的诊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GFR3基因R248C突变致不成比例矮小伴特殊面容和黑棘皮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张娟娟, 张婉玉, 韩晓伟, 肖园, 陆文丽, 吕圣
    2020 (02):  129-134.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06
    摘要 ( 625 )   HTML ( 2 )   PDF(1112KB) ( 112 )  

    目的:分析1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所致不成比例矮小伴特殊面容和黑棘皮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并分析其临床表型与基因型间的相关性。方法:患儿为男性,13岁,表现为类克鲁宗综合征(类Crouzon综合征)面容、严重身材矮小(不匀称性矮小)和全身严重黑棘皮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化、糖脂代谢、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同时行皮肤病理、骨X线片等检查。抽取患儿及父母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DNA Sanger测序验证,同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其存在不伴高血糖的轻度胰岛素抵抗,而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影像学检查未提示其存在软骨发育不良和(或)不全、短头畸形及面中部发育不良等表现,但有轻度脊柱侧凸;皮肤病理活检结果提示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符合黑棘皮病病理表现。对患者及父母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该患者存在FGFR3基因的新发突变(NM_00142: c.742C>T; Chr4: 1803564; p.R248C),经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2015)评估,该位点为致病突变。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由于经典型FGFR3 R248C突变而表现出类克鲁宗综合征面容、轻微骨骼发育不良和进行性加重的黑棘皮病的特殊表型病例,建议当医师发现患者表现为身材矮小或特殊面容,尤其是伴有早发黑棘皮病时,需考虑进行FGFR3基因突变检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预测产妇脊椎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价值
    姚世发, 牛建梅, 徐韬
    2020 (02):  135-138.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07
    摘要 ( 536 )   HTML ( 2 )   PDF(410KB) ( 83 )  

    目的:产前应用超声测量不同体位时产妇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e index,IVC-CI),探究其在预测脊椎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on syndrome,SH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剖宫产手术前,分别在产妇左侧卧位及平卧位时,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气末最大直径(inferior vena cava maximal diameter during quiet expiration,IVCe)、下腔静脉吸气末最小直径(inferior vena cava minimal diameter during quiet inspiration,IVCi),并计算不同体位时IVC-CI及平卧位与左侧卧位的IVC-CI差值(ΔIVC-CI)。依据脊椎麻醉后SHS的发生情况,将102例行剖宫产的单胎产妇分为SHS组和非SHS组,比较2组间各超声测量参数的差异。结果:在102例产妇中,54例在脊椎麻醉后发生SHS。SHS组和非SHS组产妇在平卧位时的IVCe、IVCi均比自身左侧卧位时明显降低(P<0.01),2组产妇在平卧位时的IVC-CI均比自身左侧卧位时明显增高(P<0.01)。SHS组与非SHS组比较,左侧卧位时的IVCe、IVCi、IVC-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SHS组平卧位时的IVCe、IVCi较非SHS组均明显降低(P<0.01),SHS组平卧位时的IVC-CI较非SHS组均明显增高(P<0.01);SHS组ΔIVC-CI较非SHS组明显增高(P<0.01)。平卧位时的IVC-CI、ΔIVC-CI预测产妇脊椎麻醉后SHS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0.927,当平卧位IVC-CI取41.43%、ΔIVC-CI取14.09%作为预测产妇脊椎麻醉后发生SHS的临界值时,其预测灵敏度分别为88.9%、87.0%,特异度分别为98.8%、87.5%。结论:产前采用超声测量产妇平卧位时的IVC-CI及ΔIVC-CI,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其脊椎麻醉后SHS的发生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发病间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邵丹丹, 付洋, 罗琪, 陈捷, 马建芳, 黄雷
    2020 (02):  139-144.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08
    摘要 ( 273 )   HTML ( 2 )   PDF(592KB) ( 42 )  

    目的:前瞻性评估血清尿酸(uric acid, UA)水平检测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发病的预测作用。方法:以上海某社区正常老年人群的随访队列(≥50岁)为基础,随访人群2011年的基线血清UA水平,统计2011年至2017年底新发PD的病例数,利用Cox回归分析血清UA水平与PD发病间的关系。结果:Cox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未发现高UA血症与PD发病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风险比(hazard ratio,HR)=2.07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为0.701~6.121,P=0.188]。在校正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依旧未发现血清UA水平对PD发病存在影响(HR=3.368,95%CI为0.904~12.546, P=0.070)。结论:本次针对正常老年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未发现高UA血症与PD发病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关于高血清UA水平对PD的保护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行更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平衡稳态自由进动磁共振成像序列在儿童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 (02):  145-150.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09
    摘要 ( 369 )   HTML ( 1 )   PDF(656KB) ( 87 )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三维平衡稳态自由进动(three-dimensional ba-lanced 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3D b-SSFP)序列诊断儿童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ACAP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ACAPA患儿[平均年龄为(33.67±43.32)个月]的MRI 3D b-SSFP全心成像图像,评估其成像质量。观察者间的图像质量评估通过Kappa系数进行检测,对心率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同时以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估3D b-SSFP诊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准确性。结果:21例患儿的平均心率为(105.85±18.20)次/分;左心室平均舒张末期容积为(79.63±37.46)mL/m2,平均射血分数为(34.28±21.39)%。19例患儿ACAPA为孤立性异常,不伴其他心脏畸形。对比手术及DSA检查结果,21例患儿中有18例3D b-SSFP诊断正确,准确率达85.71%;3例被误诊,其中2例图像边缘模糊无法诊断,1例被误诊为冠状动脉正常起源。10例患者行对比剂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late gadolinium-enhanced MRI,LGE-MRI),8例显示左心室心肌延迟增强异常强化。2名观察者对3D b-SSFP图像质量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2.84±0.82)分和(2.83±0.83)分,观察者间的一致率为81.8%(95%CI为57.0%%~86.6%)。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名观察者对血管清晰度的评分与患儿心率间均无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77和-0.263。结论:3D b-SSFP检查可以准确诊断ACAPA。心脏MRI一站式检查不仅可以显示心脏解剖结构(包括冠状动脉),同时可以评价心脏功能和心肌组织学特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心耳解剖形态、功能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王晨琛, 杨文波, 华玮, 陈晔芬, 苏秀秀, 龚俊世, 方跃华
    2020 (02):  151-156.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10
    摘要 ( 300 )   HTML ( 3 )   PDF(665KB) ( 104 )  

    目的:探究左心耳解剖形态、功能等因素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其既往有无心源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70例)和非脑卒中组(153例)。按规范采集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图像,并收集详细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占比、肾小球滤过率、左房内径及有无右心房增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提示左心耳的形态、左心耳各角度开口内径、左心耳深度、左心耳深度/开口内径比值、左心耳内自发显影及左心耳内血流速度等指标在组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耳形态为仙人掌型、菜花型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鸡翅型和风向标型的患者。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耳开口内径之和、心耳内血流速度增加是脑卒中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而左心耳深度之和增加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左心耳开口内径之和、心耳内血流速度及左心耳深度之和分别为≤71 mm、≤41 cm/s及≥103 mm时,对应预测脑卒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83%、79%及46%、74%、89%。结论:左心耳形态呈仙人掌型或菜花型及开口内径之和、深度之和以及心耳内血流速度等指标与心源性脑卒中发生相关。左心耳解剖形态及功能等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的价值,可以作为CHA2DS2VASc评分的重要补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活动期克罗恩病的价值及效能分析
    吴霜, 解骞, 管雪妮, 张素芳, 高信芳, 梁宗辉
    2020 (02):  157-161.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11
    摘要 ( 486 )   HTML ( 1 )   PDF(856KB) ( 68 )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不同参数诊断活动期克罗恩病的价值及效能。方法:收集30例经内镜确诊的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患病肠壁作为克罗恩病组,以同层面正常肠壁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MRI平扫和IVIM-DWI检查,测算肠壁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真性水分子扩散系数(D)、微循环灌注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克罗恩病组与对照组各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估IVIM各参数诊断活动期克罗恩病的效能。结果:克罗恩病组的IVIM参数ADC值、D*值及f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IM相关参数ADC值、D*值、f值诊断活动期克罗恩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726、0.79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0×10-3 mm2/s、26.50×10-3 mm2/s、40.4%。结论:IVIM相关参数ADC值、D*值、f值对活动期克罗恩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ADC值的诊断效能最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刺激方案中成熟卵母细胞纺锤体参数s与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结局间的关系
    黄亚, 吴鋆龙, 徐利, 葛凤菊, 陈亚宁, 祁秀娟
    2020 (02):  162-167.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12
    摘要 ( 265 )   HTML ( 1 )   PDF(603KB) ( 99 )  

    目的:探讨微刺激方案中行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 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时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存在与否以及阻滞值等参数与ICSI后结局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行ICSI助孕的3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助孕前是否见到卵母细胞纺锤体将其分成可见组(SP+组)和不可见组(SP-组),并测量纺锤体的阻滞值等参数,比较2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及临床妊娠率;同时在SP+组中,比较正常受精组、卵裂组、优胚组、囊胚形成组以及临床妊娠组与其对立组间的纺锤体阻滞值差异。结果:SP+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SP-组(分别为83.72%比72.22%、98.14%比85.16%、73.07%比62.50%、50.67%比36.76%、45.56%比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的异常受精率低于SP-组(4.26%比16.11%)(P<0.000 1);卵母细胞可见纺锤体时,正常受精组、卵裂组、优胚组、囊胚形成组以及临床妊娠组的纺锤体阻滞值分别高于异常受精组、未卵裂组、非优胚组、囊胚未形成组以及临床未妊娠组(2.01 nm比1.81 nm、2.03 nm比1.66 nm、2.03 nm比1.91 nm、2.20 nm比2.02 nm、2.19 nm比2.01 nm),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纺锤体体积、面积、纺锤体与第一极体的角度在上述各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高,<35岁组、35~40岁组、≥40岁组的人均获SP+卵数逐渐减少(分别为3.30个、2.91个、2.4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纺锤体可见的卵母细胞行ICSI后有更高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及临床妊娠率,而异常受精率更低;临床上应首选纺锤体阻滞值高的卵子来源的胚胎或者囊胚进行移植,以提高临床妊娠概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尿路感染报警信息阈值设置和临床应用评价
    陈辰, 张月, 胡晓波
    2020 (02):  168-171.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13
    摘要 ( 446 )   HTML ( 6 )   PDF(471KB) ( 113 )  

    目的:评价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报警信息辅助诊断临床UTI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2 871例尿液标本,以临床诊断UTI为金标准,分析在默认设定值时仪器报警信息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更改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和细菌计数(bacterial count, BACT)阈值,找到符合本院临床实际情况的最佳阈值,并验证其与临床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以临床诊断UTI为金标准,仪器UTI报警信息的符合率为70.61%。在超过默认设定值(WBC>10个/μL和BACT>10个/μL)时,WBC的诊断灵敏度为94.23%,特异度为58.02%;BACT的诊断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68.98%;仪器UTI报警信息的诊断灵敏度为94.23%,诊断特异度为70.61%。由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获得WBC和BACT 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9个/μL和1 157.3个/μL,WBC和BACT诊断UTI的灵敏度取95%,特异度最高(WBC 56.8%,BACT 57.01%)时对应的值分别为26.7个/μL和60.1个/μL。经验证,当阈值设置为WBC 26.7个/μL和BACT 1 157.3个/μL时,仪器UTI报警信息的灵敏度、特异度最佳(灵敏度为93.34%,特异度为71.17%)。结论:调整阈值后,仪器的UTI报警信息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符合我院UTI早期诊断要求,可用于临床UTI的快速诊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嗜铬细胞瘤术前CT影像学参数与围手术期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马文明, 李强, 卓然, 冒永鑫, 戴军, 罗艳, 孙福康
    2020 (02):  172-176.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14
    摘要 ( 340 )   HTML ( 1 )   PDF(521KB) ( 64 )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的CT影像学资料,评价其在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6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的CT检查参数,并收集其术前血儿茶酚胺激素[包括甲氧基肾上腺素(metanephrine, 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ormetanephrine,NMN)]水平、术中失血量、麻醉用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资料,分析肿瘤的CT影像学参数与MN、NMN水平间的关系,计算肿瘤部位的增强CT值与嗜铬细胞瘤体积的乘积(enhanced CT value × volume, EV)值及其与术中失血量、麻醉用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术前血NMN(P<0.001, r=0.535)、MN(P=0.001,r=0.257)水平与EV值间有一定相关性。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NMN(P=0.001)水平是EV值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②患者术中麻醉使用的酚妥拉明用量(P=0.001, r=0.279)、术中失血量(P<0.001, r=0.479)与EV值呈显著正相关。当患者的EV值大于4 719.65 HU·cm3(曲线下面积为0.890)时,其术中失血量>800 mL的风险明显升高(OR=1.349)。③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其EV值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 r=0.317),当EV大于15 610.62 HU·cm3(曲线下面积为0.799)时,患者术后发生大于Ⅱ级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OR=1.640)。结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CT影像学参数(EV值)与其术前血儿茶酚胺激素水平、术中失血量及麻醉使用的酚妥拉明总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相关,可为患者进行充分术前准备、术中麻醉风险估计、术后并发症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活检塑胶包埋在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叶成林, 姚永华, 陈真, 贾麟
    2020 (02):  177-181.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15
    摘要 ( 363 )   HTML ( 1 )   PDF(671KB) ( 109 )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采用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lycol-methacrylate, GMA)塑胶包埋技术结合巨核细胞免疫标记方法在诊断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活检GMA塑胶包埋及巨核细胞免疫标记技术,对47例表现为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8例患者被诊断为MDS,其中3例为MDS伴单系病态造血(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with single lineage dysplasia,MDS-SLD),1例为5q-综合征,4例为MDS伴多系病态造血(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ultilineage dysplasia,MDS-MLD)。8例MDS患者的巨核细胞标志物均为阳性,其中6例的骨髓可见清晰的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s,ALIP)现象,且有3例患者检测到染色体异常。结论:采用骨髓活检塑胶包埋技术,细胞形态可清晰显示,有助于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MDS的诊断,有助于MDS的明确诊断及辅助分型;巨核细胞免疫标记有助于医师辨认小、微巨核细胞等特征性的巨核系病态造血表现,由此可以鉴别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MDS,故2种方法结合在诊断MDS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方案联合KARL迭代重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胸部CT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常蕊, 杨琰昭, 孔德艳, 徐嘉旭, 曹琪琪, 杨文洁, 严福华, 董海鹏
    2020 (02):  182-187.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16
    摘要 ( 425 )   HTML ( 1 )   PDF(798KB) ( 51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用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方案联合KARL迭代重建行胸部CT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2月15日期间,前瞻性收集我院发热门诊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需要行胸部CT平扫的12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A、B、C、D 4组(n=30),按照不同扫描方案进行胸部CT检查。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有效管电流60 mAs,激活管电流自动调制;B组采用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30 mA;C组采用管电压100 kV,有效管电流60 mAs,激活管电流自动调制;D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固定管电流30 mA。扫描完成后,对各组CT数据均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和KARL迭代重建2种模式进行图像重建,测量、记录各组图像感兴趣区域的图像噪声值,并基于图像噪声、图像伪影及图像总体质量三方面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各组胸部CT扫描的辐射有效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间同种重建图像及不同组中同种图像重建方法时的图像噪声值及辐射有效剂量;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Wilcoxon检验比较各组图像及同组不同图像重建方法下的图像主观评分。结果:采用不同扫描方案的A、B、C、D组,受检者行胸部CT检查接受的辐射有效剂量分别为(2.5±0.4) mSv、(1.2±0.1) mSv、(1.6±0.2) mSv及(0.8±0.1) mSv,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均能明显降低CT扫描的辐射有效剂量(F=256.316,P<0.001)。相同扫描方案下,KARL迭代重建图像较传统FBP算法重建图像的噪声值更低,图像噪声、伪影及图像总体质量主观评分更优(P<0.05)。采用管电压100 kV,固定管电流30 mA扫描,联合KARL迭代重建胸部CT平扫的模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有效剂量,同时图像总体质量主观评分为4.0(四分位间距为0)。结论:与传统FBP重建算法相比,KARL迭代重建技术能够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当管电压为100 kV,固定管电流为30 mA时,KARL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能够满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筛查的影像学诊断要求,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有效剂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及临床病理观察
    杜月月, 杜军, 沈倩, 葛绾宇, 吴海波
    2020 (02):  188-190.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17
    摘要 ( 468 )   HTML ( 1 )   PDF(986KB) ( 1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反复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套细胞淋巴瘤一例
    丁燕飞, 陈平, 罗方秀, 吴云林
    2020 (02):  191-194.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18
    摘要 ( 253 )   HTML ( 1 )   PDF(1207KB) ( 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JAK2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徐娜娜, 吴涛, 寇明坤, 白海
    2020 (02):  195-198.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19
    摘要 ( 476 )   HTML ( 5 )   PDF(467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在心肌缺血及房颤诊治中的应用前景研究进展
    倪瀚文, 吴立群
    2020 (02):  199-202.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20
    摘要 ( 254 )   HTML ( 2 )   PDF(425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
    胜任力模型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丁凤鸣, 周妍, 田雪, 廖若敏, 张杏怡
    2020 (02):  203-205.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21
    摘要 ( 222 )   HTML ( 1 )   PDF(326KB) ( 85 )  

    目的:探讨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基层进修医师培训中应用胜任力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的基层医院医师共42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传统临床轮转培训模式,研究组采用胜任力模型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医师进行反应层、学习层、结果层的评估。结果:在反应层面,研究组医师对培训的满意度(90.5%)显著高于常规组(52.4%)(P<0.01)。在学习层面,研究组医师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为(92.3±3.6)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6.5±5.2)分](P<0.01),其操作考试成绩[(91.3±3.7)分]也显著高于常规组[(85.6±4.7)分](P<0.01)。在结果层面,随访显示,研究组医师在基层医院的疑难病例诊断数量为(13.5±2.8)例,显著高于常规组[(4.4±1.1)例](P<0.01),其抢救成功病例数量为(5.9±1.3)例,也显著高于常规组模型[(3.4±1.1)例](P<0.01)。结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基层医院进修医师培训中采用胜任力模型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头颈肿瘤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吴颖为, 杨功鑫, 杨星, 谢静远
    2020 (02):  206-208.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2.022
    摘要 ( 331 )   HTML ( 1 )   PDF(375KB) ( 79 )  

    目的:以头颈肿瘤影像学教学作为切入点,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募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影像基地2014年至2018年间参加规培的住院医师共55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MDT教学法)和对照组[传统的基于课堂学习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分别按照各组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通过临床理论和技能考核及师生问卷调查,比较2组间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临床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规培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临床影像读片诊断准确率(P<0.001)、影像读片的分析能力(P<0.001)及文献阅读能力(P<0.001)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MDT教学模式,实验组规培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课程的满意度也相应提高。结论:基于MDT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规培生的临床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值得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书介绍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2020 (02):  209.  DOI: 10.16150/j.1671-2870.a2417
    摘要 ( 423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2年创刊,2004年起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收入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国内各大型科技数据库收录。本刊是"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会诊断学分会"的专业刊物。本刊的办刊宗旨:提高读者的诊断理论水平、诊断技能和拓宽诊断循证思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本刊的主要栏目: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报道、病例报告、典型病例诊断剖析、疑难病例讨论、医学教育、经验交流、技术方法、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国内外学术动态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