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17, Vol. 12 ›› Issue (01): 1-3.doi: 10.16138/j.1673-6087.a0538
• 论文 • 下一篇
何奔,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冠状动脉(冠脉)微血管功能异常的提出源自于对"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与心肌缺血证据而冠脉造影正常患者"描述的需要。1973年Kemp等首次将其命名为X综合征(syndrome X);1985年Cannon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开始了对冠脉微循环的重视。2007年,Camici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脉疾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1])。由于微循环功能异常不像当初所想象的那
何奔,.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的评判与存在问题[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1): 1-3.
[1] | 刘锐锋, 盛倩倩, 张悦, 赵慧强. 冠状动脉扩张患者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亚型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5): 373-378. |
[2] | 许晴, 邵慧英, 陈帅, 全进伟, 周清芬, 王敏慧. 延续健康教育和指导对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影响[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4): 330-333. |
[3] | 范婧, 杨文洁, 王梦真, 陆伟, 石骁萌, 朱宏.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3): 374-379. |
[4] | 胡健, 杨震坤, 闫小响, 杜润, 丁风华, 刘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80岁以上左前支慢性闭塞患者的疗效比较[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70-72. |
[5] | 黄琼, 吴梦雄, 董海鹏, 严福华, 张雪坤. 基于骨重建算法结合ASIR-V在冠状动脉支架成像中的应用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1): 68-73. |
[6] | 缪雅, 杨玉琳, 朱怡洁, 盛长生, 田景琰.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性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6): 427-430. |
[7] | 徐浩, 张治, 解学乾, 杨文艺, 刘少稳. 冠脉生理功能评估软件(DEEPVESSEL FFR)与有创FFR在评估冠脉缺血中的对比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4): 384-390. |
[8] | 杨文洁, 严福华. 2020年版《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中国专家建议》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3): 239-244. |
[9] | 芮文斌, 徐达, 祝宇, 吴瑜璇, 王浩飞, 汪成合, 袁菲.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乳头状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3): 265-370. |
[10] | 翟光耀, 冯逊逊, 郭倩云, 周玉杰.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41-144. |
[11] | 陆浩, 葛雷.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45-150. |
[12] | 王墨扬, 陈阳, 叶蕴青, 张洪亮, 吴永健. 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联合介入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51-154. |
[13] | 钱杰. 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55-160. |
[14] | 刘晓丽, 马晓腾. CYP2C19基因型与冠心病精准抗血小板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61-166. |
[15] | 陈航炜, 戴秋艳. 冠心病的精准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212-21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