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2019 版)
    Chines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ascular anomalies (CSSVA)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 15 (5): 277-31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9.05.001
    摘要1956)      收藏
    第一部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分类1982年,John B.Mulliken首次提出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分类法,将传统的"血管瘤"(Vascular anomalies)重新分为血管瘤(Hemangioma)和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这一分类观点被广泛认同,ISSVA于2018年对该分类系统再次修订。本文就此次修订的主要变动进行介绍,并附上最新的分类系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M-Tang法肌腱缝合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其在Ⅱ区屈肌腱修复中的应用
    宋楠,冒海蕾,杨茜,徐启明,蒋永康,周晟博,倪锋,王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 10 (4): 211-21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4.011
    摘要1513)      收藏
    目的报道一种新的肌腱缝合方法 M-Tang法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本研究采用36根猪后足屈肌腱作为实验材料,在相当于Ⅱ区水平造成切割伤后,18根用Tang法、18根用M-Tang法进行修复。将修复后的肌腱分别进行直线和90°成角状态下的拉伸,用Instron力学测定仪测定2 mm间隙形成负荷及断裂负荷。M-Tang法用于临床修复Ⅱ区屈肌腱65例共96指,术后均采用保护性主、被动活动相结合的锻炼计划。采用Strickland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在直线拉伸模式下,M-Tang法的2 mm间隙形成负荷为(46.2±5.2)N,断裂负荷为(61.9±6.0)N,与Tang法相近;在90°成角拉伸模式下,M-Tang法的2 mm间隙形成负荷为(35.9±3.6)N,与Tang法相近,断裂负荷为(57.0±4.5)N,高于Tang法。6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临床运用M-Tang法修复的Ⅱ区屈肌腱无1例发生断裂,根据Strickland TAM标准,其中优78指,良10指,可8指,优良率91.6%。结论 M-Tang法具备Tang法的生物力学强度,操作简便,使用缝线和外露线结少,能满足肌腱早期保护性主动活动的需要,是Ⅱ区屈肌腱修复的优选方法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部分(SVF)的细胞成分及应用
    原博,陆树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 3 (1): 55-5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173
    摘要1391)      收藏
    目前.脂肪组织因其在能量调控、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已被认为是一个内分泌器官。此外,它还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功能细胞的来源之一,而这种多功能细胞就存在于脂肪组织的血管基质部分中。脂肪组织中的血管基质部分(SVF)是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过滤、离心除去成熟脂肪细胞后得到的。正因为SVF易于从脂肪组织中提取并含有丰富的、可塑性极强的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这使得揭示SVF的细胞成分(以下简称为SVFc)及阐明其相应的生物学功能显得意义深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自体浓缩生长因子治疗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应用20例
    Tan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 15 (3): 159-18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9.03.008
    摘要1199)      收藏
    目的 探索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的效果。方法 20例AGA患者采用自体CGF进行脱发区头皮皮下注射治疗,治疗后随访至少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进行疗效评估。通过治疗前后照片、总体美观改善(GAIS)量表、皮肤镜图像、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综合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另外,观察注射区域是否有感染、红肿、破溃等不良反应,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大体照片可见注射CGF后头发覆盖率显著增加,脱发外观改善;GAIS量表评分提示CGF治疗AGA有效。皮肤镜检查显示整体毛发密度及终毛/毳毛比例(T/V率)增加。患者满意度达85%。20例患者均未在随访期间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CGF治疗AGA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技术易掌握,可作为AGA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微型摄像机GoPro 在整复外科手术录像中的应用
    陈筑昕,刘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 13 (2): 98-10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2.012
    摘要966)      收藏
    目的 探讨将微型摄像机GoPro运用于整复外科手术的视频录制方法,并总结较为适合的设置参数。方法术者通过专用头带将GoPro Hero4 Silver版摄像机固定于额部,以保证拍摄画面重现术者视野,并由助手通过GoPro APP连线,按术者要求远程调控摄像机。以上述方法录制4台手术,分别为血管瘤介入手术、鼻再造术、睑袋切除术和耳软骨移植+假体隆鼻术,其中案例3由术者佩戴手术专用头灯,案例4加装外置放大镜。结果 案例1:GoPro设置参数,视频分辨率1 080 p、60 fps、自动低光模式、窄角视野、屏幕分辨率16∶9,介入导管所连接的显示屏在拍摄画面中出现曝光过度。后面的案例中设置窄角视野、点测光以及白平衡校正,以匹配光照亮度较高的手术区域的录制。案例2:得到了高质量的录像画面,适合用于教学及技术交流等展示。案例3:术者佩戴手术专用头灯,摄制画面亮度较高。案例4:加装放大镜之后为微距拍摄,视频画面更为集中。结论 使用GoPro Hero4录像是简单轻便且成本适中的,可高度还原术者视角的手术视频获取方法。建议设置参数为窄角视野、点测光以及白平衡校正,如此即可匹配光照亮度较高的手术区域的录制,从而获得细节清晰的高质量手术视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病例报道:克鲁宗综合征1例
    王静,颜青,何俊平,邱德智,王刚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1): 62-6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1.016
    摘要956)      PDF(pc) (3230KB)(577)    收藏
    报道1例父系遗传的克鲁宗综合征。患儿,女性,4岁,临床表现为颅缝早闭、中面部发育不良、颅内压增高、反颌及突眼畸形,依据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诊断为克鲁宗综合征颅面型。于全麻下行颅面重建术,术后患儿头颅外观较前明显改善,突眼好转,眼睑可闭合,视力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疣状静脉畸形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钱莉丽, 仇雅璟, 林晓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3): 210-21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3.009
    摘要949)   HTML251)    PDF(pc) (766KB)(434)    收藏
    疣状静脉畸形,又称疣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病变,通常在出生时或儿童早期被发现,随生长发育病症逐渐加重,不会自发消退。初期表现为边界较为清楚的红斑,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厚、角化和出现疣状增生。目前普遍认为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切除不彻底将导致病变复发。冷冻、电灼、激光、硬化疗法等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方法,以防止复发或延缓病情发展。本文对疣状静脉畸形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综述,以期为临床疣状静脉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755 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夏栩琼,郑蕊,沈征宇,陈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 13 (4): 201-20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4.007
    摘要917)      收藏
    目的观察755 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法对51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每三周1次,总疗程为5次的755 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采用Focus蜂巢模式,能量密度0.4 J/cm2,光斑直径8 mm,频率5 Hz,脉宽550×10-12 sec。治疗后随访8周。所有患者每次激光治疗前以及末次治疗结束后3、8周面部拍照,进行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评分,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治疗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5次激光治疗后平均MASI评分由(12.04±6.54)下降至(6.82±5.63),下降率为47.22%;治疗8周后,评分略上升至(7.67±5.63)。所有51例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经统计分析,病程、Wood灯分型、Fiztpatrick分型、治疗前严重程度以及家族史,对黄褐斑激光治疗的疗效及愈后有一定影响。结论 755 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瘢痕疙瘩最新研究进展
    王文波,武晓莉,高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 14 (6): 357-36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6.016
    摘要906)      收藏
    瘢痕疙瘩是一种结缔组织过度增生的皮肤疾病,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局部张力以及免疫内分泌有关,但瘢痕疙瘩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没有对应的高效治疗方案,目前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综合性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本文对近几年来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和发病机制等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颞肌瓣前移术——一种微创的晚期面瘫治疗方法
    王炜,杨川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 6 (1): 24-2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0.01.007
    摘要898)      收藏
    目的 明确鼻唇沟人路的颞肌瓣前移术治疗晚期面瘫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11例随访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随访时间6~15个月.其中完全性面瘫5例,不完全性面瘫6例.依据Terzis微笑功能评价表,对患者手术前后面部表情的录像资料进行评价.通过对病史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11例患者术前平均评分为1.18±0.12,术后为4.45±0.25,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完全性6例面瘫患者中,术后没有发生原残存面神经的继发损伤;术后早期,11例患者张口度有暂时性受限(1指),经过训练,术后2个月时张口度可以完全恢复(3指);1例(9%)患者发生移植筋膜的部分坏死;5例(45%)患者发生腮腺瘘,经过加压治疗后痊愈;1例(9%)患者发生肌腱固定松弛,需二期修整;没有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下颌骨骨折、下颌骨深部大血管破裂和严重血肿等.结论 经鼻唇沟入路的颞肌瓣前移术作为晚期面瘫动力性修复的一种方法,具有继发创伤小、疗效可靠的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获取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孙思捷,王克明,马继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 14 (6): 353-35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6.015
    摘要852)      收藏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是抽脂脂肪去除成熟脂肪细胞后剩余的多种细胞及基质成分的组合,主要包含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其中,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在组织再生及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SVF的获取方法主要包括酶消化法与机械乳化法,但获取标准尚未达成共识。SVF已广泛应用于辅助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瘢痕及脱发治疗等整形外科领域,也可应用于放射性损伤、骨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关于SVF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仍存争议,需要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探索SVF的最佳获取方法及作用机制,提高SVF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疗效,并进一步扩大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不同浓度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黎胜苗, 罗春芬, 许嘉川, 於林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3): 179-18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3.001
    摘要787)   HTML563)    PDF(pc) (1010KB)(334)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87例年龄<6个月的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0.25%、0.5%两种不同浓度的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外敷于病灶表面,每日3次,每次20 min,随访6个月。采用Ⅳ级评分标准评估疗效,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0.25%浓度组41例,0.5%浓度组46例。治疗6个月后,0.25%浓度组有效率为63.4%、治愈率为14.6%;0.5%浓度组有效率为82.6%、治愈率为19.6%。后者有效率优于前者(P<0.05),两组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

    结论 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简单、安全、有效,药物浓度可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瘢痕整形手术中的减张缝合技巧
    陈立彬,武晓莉,陈宗安,高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 15 (2): 63-6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9.02.001
    摘要784)      收藏
    皮肤张力是导致瘢痕形成的众多因素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瘢痕整形手术中的减张缝合直接关系到瘢痕治疗的预后。新型的“鱼骨线减张缝合技术”,能提供高效、便捷、强大的减张效果,从而降低术后瘢痕增生、变宽的风险,提高瘢痕手术后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手术优先的BSSRO-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的稳定性研究
    杨莉亚,李澍源,滕利,孙晓梅,徐家杰,卢建建,张超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 12 (1): 20-2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6.01.005
    摘要770)      收藏
    目的 通过头影测量探讨手术优先的双侧下颌升支矢装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Mandibular prognathism,MP)的稳定性。方法 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18位MP伴/不伴面部不对称患者进行手术优先的BSSRO-术后正畸治疗。术前(T0)、术后5天(T1)及术后1年及以上(T2)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骨骼标志点的移动距离及相关角度的变化。结果 在水平向,B点在T1较T0平均后退7.5 mm,在T2较T1平均前移2.1 mm(28.0%);Pog点在T1较T0平均后退6.6 mm,在T2较T1平均前移2.9 mm(43.9%)。在垂直向上,B点(1.3 mm)和Pog点(1.0 mm)在T1平均向下移;B点和Pog点在T2都出现了上移,分别为0.1 mm(7.7%)和0.3 mm(30.0%)。Ramus angle在T1较T0平均增加4.3°,在T2较T1平均减小1.1°(25.6%)。在水平向和垂直向,B点和Pog点的后退距离(T1-T0)与术后长期改变的距离(T2-T1)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水平向,Ramus angle、Go和Condylion的改变(T1-T0)与Pog点的改变(T2-T1)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手术优先的BSSRO-术后快速正畸治疗MP在水平向、垂直向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无论在水平向还是垂直向,B点和Pog点的复发程度与其后退幅度无显著线性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1540nm铒玻璃非剥脱点阵激光改善痤疮后遗皮损的疗效观察
    石钰,章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 13 (3): 149-15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3.009
    摘要763)      收藏
    目的 观察1540 nm铒玻璃非剥脱点阵激光,用于治疗痤疮后遗皮损(凹陷性瘢痕、毛孔粗大、痤疮红斑、色素沉着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面部痤疮后遗皮损患者28名,采用1540 nm铒玻璃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3~9次,每次间隔4周,于末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使用四级法、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评估疗效,用CK皮肤检测仪评估皮肤屏障功能.结果 1540 nm铒玻璃非剥脱点阵激光对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毛孔粗大、痤疮红斑和色素沉着的有效率分别为14.29%、25%、34.76%和18.18%.VISIA显示,治疗前后毛孔、红区、紫质的绝对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治疗次数成正相关.治疗前后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is water loss,TEWL)和皮肤油脂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540 nm铒玻璃非剥脱点阵激光可以安全有效、较全面地治疗痤疮后遗皮损,尤其推荐用于毛孔粗大和痤疮红斑的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术后浅层X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
    顾蔚翔,陈立彬,常正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 14 (5): 258-26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5.005
    摘要759)      收藏
    目的探讨术后浅层X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选择已接受手术切除的172例瘢痕疙瘩患者(263个手术部位),术后24 h内接受首次浅层X线放射治疗。剂量分割方式:每天1次,每次5 Gy照射,连续治疗4 d。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并评价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等。结果浅层X线放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244/263);按病变区域分析,头颈区总有效率94.6%(106/112),躯干区总有效率91.5%(86/94),四肢区总有效率91.3%(52/57)。本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浅层X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的疗效
    杨文,成琦,韩崑,张勇,陈俊,周启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 14 (6): 335-33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6.009
    摘要757)      收藏
    目的 探讨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患儿9例,均给予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剂量0.05~0.10 mg/Kg·d,分1~2次口服,连续服用3~6个月。服药期间每个月复诊1次,观察瘤体大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7例早期治疗的患儿疗效较好,瘤体均有明显萎缩,2例超过10岁开始治疗的患儿疗效欠佳,瘤体无明显缩小。患儿服药期间血常规、血糖、血压、心功能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仅1例患儿出现免疫力下降情况,但可耐受。结论 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安全、有效,且早期治疗十分必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先天性短指畸形的发病机制、分类及治疗进展
    杨茜,王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 11 (6): 389-39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5.06.012
    摘要748)      收藏
    先天性短指畸形(Brachydactyly,BD)是指由指(趾)骨或掌骨(跖骨)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系列指(趾)缩短畸形。根据Bell的描述,短指畸形可分为A、B、C、D、E等五型。随着对短指畸形治疗的探索和研究的逐渐深入,BD又陆续被区分出若干亚型,其中,A3及D型最常见。研究发现,BD存在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并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BD的国际分类、分子遗传学及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为BD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婴幼儿血管瘤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吕东泽,马刚,林晓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 10 (6): 360-36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4.06.017
    摘要744)      收藏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虽为自限性疾病,但其外观及并发症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成为家长的心理负担。脉冲染料激光(Pulse dye laser,PDL)是用于血管性病灶的规范化激光,用于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已有20余年,但仍存在争议。本文综合阐述PDL治疗IH的研究进展,为IH的治疗提供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1例复杂静脉畸形的靶向治疗
    刘泓源, 杨希, 顾豪, 胡丽, 孙怡, 陈辉, 林晓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 16 (3): 198-20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20.03.006
    摘要723)   HTML75)    PDF(pc) (1535KB)(348)    收藏

    目前对于复杂静脉畸形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近年来,应用西罗莫司成功治疗复杂的脉管畸形的个案报道较多。本文报道1例右上肢及躯干部复杂静脉畸形患者,口服西罗莫司治疗2年后病灶显著消退,停药后随访1年未见明显复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