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
    李东东, 王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54-.  
    摘要93)      PDF(pc) (1226KB)(256)    收藏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CMN)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发育异常,可发生于人体任何有黑素细胞存在的部位。其发生与体细胞突变密切相关,受多种信号通路调控,临床表现多样。手术切除、扩张器应用仍是治疗CMN的主要方式,光电治疗是消除色素、清除卫星灶的有力手段。靶向、免疫治疗正成为治疗先天性黑色素巨痣的新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体外三维功能性皮肤组织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李洋, 惠涛涛, 张波,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40-.  
    摘要88)      PDF(pc) (1034KB)(65)    收藏
     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或器官修复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再生医学的重要手段。组织工程皮肤
    的出现为临床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但是,面对皮肤组织的复杂性,构建功能性三维皮肤组织工程
    模型,来模拟或替代原生皮肤仍具有多重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构建皮肤组织模型的细胞类型及来源、三维皮肤组
    织工程模型构建技术、皮肤组织工程模型的类型、应用及展望等方面,综述目前体外三维功能性皮肤组织模型构建研究
    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构建理想的皮肤组织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低能量激光治疗雄激素性秃发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毛发医学分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皮肤专业委员会毛发医学与 头皮健康管理专业组, 上海毛发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157-.  
    摘要87)      PDF(pc) (959KB)(68)    收藏
     低能量激光治疗雄激素性秃发已在临床使用10余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国内已有多种低能量激光设备获
    批上市,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暂无统一使用规范。本共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及临床研究,为在临床实践中正
    确选择和使用低能量激光治疗雄激素性秃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新型超分子水杨酸技术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研究
    黄岩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16-.  
    摘要84)      PDF(pc) (1822KB)(210)    收藏
    目的 探索 30% 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019~2021年就诊的 165例诊断
    为玫瑰痤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85例,行传统方案结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
    并外用皮肤修复保湿剂;对照组 80例,采用传统方案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面部斑点、红色区和毛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好转,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为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P<0.05)。结论 超分子水杨酸联合传统药物治疗玫瑰痤疮效果显著、不良反
    应发生率低,可作为玫瑰痤疮的辅助治疗措施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光电损伤后的皮肤特点及其护理
    董继英, 韩淑琪, 鲁楠,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65-.  
    摘要73)      PDF(pc) (986KB)(395)    收藏
    光电治疗通过启动皮肤的创伤修复过程,起到治疗疾病和皮肤美容的作用。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光电治疗后皮肤急性损伤期的变化,梳理术后皮肤损伤修复的过程和特点,以及术后皮肤护理方案的原则,拟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促进术后皮肤修复,减少停工期,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脊柱机器人辅助系统在MIS-TLIF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洋, 刘道阔, 李长宽,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3): 300-.  
    摘要64)      PDF(pc) (3575KB)(47)    收藏
    目的 研究脊柱机器人辅助系统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11 月收治的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而接受手术治疗的 78 例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传统 MISTLIF组(A组,41例)与机器人 MIS-TLIF组(B组,37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透视次数),术后CT检查结果(螺钉置钉准确度、螺钉外展角),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正外科学会(JOA)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A组,切口长度短于A 组(P<0.05)。A 组植入 164 枚螺钉,B 组植入 148 枚,B 组可接受螺钉显著多于 A 组(P<0.05)。A 组螺钉外展角为18.12 °±7.50 °,B 组为 23.56 °±6.64 °,B 组外展角度大于 A 组(P<0.05)。术后 1 个月时,两组 VAS 评分均较术前下降,JOA评分上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情况;A组3例定位错误、2例硬膜囊撕裂,经对应治疗均恢复;B组无早期并发症。B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脊柱机器人辅助系统能缩短MIS-TLIF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康复专家共识
    俞沁圆, 王斌, 沈卫民,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160-.  
    摘要58)      PDF(pc) (20694KB)(21)    收藏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是累及身体多个部位挛缩和畸形的疾病,
    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全国肢体畸形专家组反复研讨,结合近年来国
    内外研究成果,基于渐进式精准康复理念,为 AMC 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策略,规范康复流程,制定全周期康复管理标
    准,有效提高患者康复疗效。本共识主要包括康复目标、康复团队组成与职责、康复治疗方法、康复工程技术以及定期
    随访,可供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工程师、护师等在工作中参考及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肉芽肿性乳腺炎大鼠模型建立
    马丽娜, 吴晶晶, 陈红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184-.  
    摘要55)      PDF(pc) (4529KB)(39)    收藏
    目的 通过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诱导血清泌乳素升高联合大鼠乳汁注射,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大鼠模型,并分析和评价各造模因素和指标对模型的价值,探究更符合疾病特点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16只Wistar成年雌鼠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0只。对照组不予任何特殊处理;模型组连续2周予胃复安皮下注射,第1、7、14天分别予混悬液(乳汁加佐剂)乳房局部注射。每周测量一次大鼠体质量、乳腺肿块大小;在造模前、第 2周及第 4周,用 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中的泌乳素水平;麻醉处死大鼠后,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高通量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法测定大鼠造模前后血清中IL-1β、IL-6水平。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的皮肤、乳房肿块呈现与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相似的临床表现。模型组第2周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第4周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肉眼可见部分肿块内粉刺样物质,镜下病变区可见多灶散在分布上皮样细胞构成肉芽肿性结节,有多种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另见泡沫样组织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巨噬细胞等。模型组大鼠IL-1β、IL-6水平均高于造模前(P<0.01)。结论 采用胃复安诱导血清泌乳素升高联合大鼠乳汁注射的方法,在造模4周后能成功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紫外线辐射致皮肤老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珩, 王珏, 周栩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3): 382-.  
    摘要48)      PDF(pc) (992KB)(872)    收藏
    长期日光暴露下的皮肤会出现功能受损甚至遗传物质改变,表现为水分丢失、弹性缺失、皱纹生长、黑色素沉
    着及干燥等老化特征。引起皮肤光老化的方式繁多且机制复杂,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老化的影响尤其明显,能作用
    于皮肤的紫外线分为UVA和UVB两种,主要通过氧化应激、损伤遗传物质、改变表皮微生物群落、破坏细胞器功能与结
    构、重塑细胞外基质(ECM)等5种机制作用于皮肤而导致光老化。本文对这5种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紫外线辐射所致
    皮肤老化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组织工程骨移植物的血管化策略研究
    张一帆, 张郭, 汪振星,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34-.  
    摘要46)      PDF(pc) (1008KB)(191)    收藏
    利用骨组织工程修复大段骨缺损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方法。骨骼是动态的高度血管化组织,在适当时间内形成血管组织是保证骨移植物存活、修复、重塑的关键,也是骨组织工程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将从血管化的意义,以及基于种子细胞、促血管生成因子、支架结构、免疫调控、体外预血管化等策略来综述组织工程骨移植物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贾宇新, 许恒,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48-.  
    摘要44)      PDF(pc) (1007KB)(13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头颈部葡萄酒色斑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江燕, 冉雪会, 林晓曦,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3): 335-.  
    摘要44)      PDF(pc) (1050KB)(28)    收藏
     目的 探讨头面部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s,PWS)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抽取113例头颈部PWS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SSCI)、社会影响量表(SIS)、自尊量表(SE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WS患者SSCI得分为50.61±22.2、SIS得分为 48.71±15.17,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影响病耻感的因素有文化程度、月收入、治疗次数、PWS部位、PWS面积(P<0.05);PWS患者自尊水平条目得分为24.75±4.9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影响自尊水平的因素有月收入、是否工作(P<0.05)。SSCI得分、SIS得分均与SES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PWS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患者自尊水平较低。慢性疾病病耻感、社会影响病耻感均与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应适当疏导患者,引导其积极面对疾病,并呼吁公众对慢性皮肤病患者多一些理解与关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基于细胞黏附的不同微结构3D打印多孔生物支架流体力学有限元分析
    吴其右, 崔博宇, 夏炜,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3): 293-.  
    摘要42)      PDF(pc) (4864KB)(62)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孔形态结构的 3D打印支架应用于骨再生时对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利用 MSLattice软件设计四种具有不同孔形态的支架结构,分别是立方形(Cubic)、六边形(Hexagon)、钻石形(Diamond)和螺旋形(Gyroid)。利用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和计算机流体建模(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原理,使用Simenns Star CCM+软件对四种支架内部流体域进行组织液流动模拟,模拟细胞黏附过程,测量支架内组织液流速和压力、组织液的渗透率和黏附层厚度。结果 当液体流经四种支架后,压力会被逐渐削弱,但由于支架相对规则,压力均呈现出梯度分布,组织液流经四种支架前的压力值模拟按顺序依次为:Gyroid>Cubic>Diamond>Hexagon。流速:Cubic>Gyroid>Diamond>Hexagon。四种支架的渗透率:Diamond> Hexagon> Cubic>Gyroid。黏附层厚度:Gyroid>Hexagon>Cubic>Diamond。

    结论流体力学分析结果显示,Gyroid支架具有更低的渗透率和最高的黏附层厚度,更有利于细胞黏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假体隆乳术后发生包膜挛缩的多因素分析
    王晓朋, 汪芸, 荆冲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199-.  
    摘要42)      PDF(pc) (993KB)(61)    收藏
    目的 研究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 2019年 4月到
    2020年1月收治的227例硅凝胶假体隆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发生包膜挛缩分为包膜挛缩组和对
    照组。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史、哺乳史、手术入路、假体品牌及表面性状、假体是否选择过大、
    是否使用内窥镜、引流量及有无血肿,并对有显著相关性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的年龄、BMI、哺乳史、手术
    入路、假体品牌、假体表面性状、是否使用内窥镜及引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假体选择过大及
    血肿等因素与包膜挛缩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纠正了手术入路、假体表面性状及
    是否使用内窥镜后,吸烟史(OR=2.968,95%CI:
    1.385~6.365)、假体选择过大(OR=6.028,95%CI:
    2.448~14.845)及血肿
    (OR=14.560,95%CI:
    1.783~118.922)等因素仍与包膜挛缩呈正相关。结论 吸烟史、假体选择过大及血肿增加了包膜
    挛缩的发生率,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壳聚糖-胶原支架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
    王布雨, 唐冬旭, 骆艳飞,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176-.  
    摘要41)      PDF(pc) (5813KB)(25)    收藏
    目的 将壳聚糖(Chitosan,CS)与胶原(Collagen,Col)混合制备骨软骨组织工程材料,并检测其物理性能和生
    物安全性,以期为骨软骨损伤修复提供一种生物支架材料。方法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将CS和Col按不同比例制成三
    组混合支架,检测支架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热水溶失率及力学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结构,采用CCK-8法、F
    actin染色法、Live/Dead细胞染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结果 支架为白色而规则的圆柱体,三组支架均具
    有良好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热水溶失率及力学性能,扫描电镜显示三组支架均具有良好的多孔网格结构,其中当
    CS∶Col为1∶3时,物理性能最佳。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支架浸提时间内,与对照组相比,三组均未出现明
    显的生长抑制表现(P>0.05)。F-actin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形态大小均一,细胞骨架形态规则,细胞核无异染
    及破碎现象,并且DAPI染色后发现细胞在支架内生长分布良好。Live/Dead细胞检测发现,三组支架均无细胞毒性,并
    且三组支架的细胞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S-Col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物理性能,是一种有
    潜力的骨软骨组织工程材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邓雨琦, 梁筱, 孙笛,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60-.  
    摘要40)      PDF(pc) (995KB)(47)    收藏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最常见的皮肤肉瘤之一,缺乏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复杂,以缓慢不规则浸润周围组织为生长特点,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目前,DFSP在临床上存在易误诊、漏诊率高和复发率高的难点,亟待开发出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DFSP的最新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整复外科的人才培养

    张寒瑞, 黄昕, 李青峰,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3): 388-.  
    摘要40)      PDF(pc) (927KB)(52)    收藏
    整复外科作为外科的分支学科,主要有修复重建外科和美容整形外科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青年医
    师在专业选择上出现“重美容、轻修复”倾向,影响着整复外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新兴技术的出现也为新一代整复外
    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整复外科青年医生的培养教育模式应当与时俱进,因此我们提出通过加强医史教育、
    引导专业认知、革新教学模式等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以期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高责任感的修复重
    建外科人才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中医外科技术结合长皮膏在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王永灵, 李松, 孙旺,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08-.  
    摘要38)      PDF(pc) (1397KB)(41)    收藏
     目的 观察中医外科技术结合长皮膏方案在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临床术后创面
    病例65例,采用中医外科技术结合长皮膏的综合治疗方案,自身前后对照,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创面65例,其中
    肿瘤术后 33例(口腔颌面肿瘤术后 18例,乳腺肿瘤术后 10例,阴部肿瘤术后 3例,肺癌术后病例 2例),跟腱断裂术后
    6例,心脏搭桥术后6例,下肢内固定取出术后3例,皮脂腺囊肿切排术后4例,肛旁脓肿术后3例,血管瘤切除术后2例,
    植皮术后5例,剖腹产术后3例。结果治愈62例,无效3例,无效病例中1例骨髓炎,
    2例肿瘤复发转移。治愈患者愈合
    时间最短 6 d,最长时间 184 d。结论 中医外科技术结合长皮膏在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明显,能促进术后创面
    修复,避免再次手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红外热像仪联合Braden 评估表在预防严重烧伤患者1 期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沈晓娴, 周增丁, 刘健明,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3): 332-.  
    摘要38)      PDF(pc) (959KB)(15)    收藏
     目的 采用红外热像仪联合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评估烧伤患者翻身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1期压力性损伤风险,明确红外热像仪在预防严重烧伤患者 1 期压力性损伤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12月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34例,均采用翻身床定期翻身治疗,并将患者分为Braden评估组(单纯应用Braden评估表,n=17)和联合评估组(红外热像仪联合Braden评估表,n=17)。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在患者入院接受翻身床治疗1个月后的1周内,每天根据臀部压力性损伤评估,调整翻身次数和臀部护理按摩时间,记录两组患者1周内翻身总次数和臀部按摩总时间,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评估组在减少翻身次数、缩短臀部护理按摩时间上均明显优于Braden评估组(P<0.05)。两组均发生臀部褥疮1例(1/17),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红外热像仪联合Braden评估表对翻身床烧伤患者臀部受压部位进行监测,相较单纯采用 Braden 评估表,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发现潜在 1期压力性损伤,还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翻身治疗次数及臀部按摩时间,减轻护理负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郝子佳, 邢倩, 胡丹丹,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190-.  
    摘要37)      PDF(pc) (1406KB)(26)    收藏
    目的 探究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
    10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增生性瘢痕组,102例伤口痊愈后未转化为增生性瘢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
    资料,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变量,并通过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因素;相关性 E值法对研究
    结果的灵敏度进行分析;将多因素分析结果中的 β值代入回归方程 y=1-1/(1+e-z),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
    结果 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9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瘢痕史、家族瘢痕史、创面愈合不
    良史、辛辣饮食习惯、伤口类型为烧伤、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水平升高等,是导致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危险因素
    (P<0.05),采取瘢痕预防措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P<0.05);E=1.984,95%CI下限为1.216,
    研究结果的灵敏度较高;当模型预测增生性瘢痕形成概率为 0.85 时,约登指数最高(74.38),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准确
    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9.03%、85.73%、88.65%。预测模型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47(95%CI:0.782~0.913,P<
    0.001),区分度较好;十字交叉试验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模型参数的拟合度较高(Nagelkerke R2 =0.602),模型较稳
    定。结论 年龄、瘢痕史、饮食习惯、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等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关,临床上应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以
    降低增生性瘢痕形成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