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及突围路径
    高畅, 李红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89-94.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14
    摘要1533)      PDF(pc) (2904KB)(2898)    收藏
    海洋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但能量难以储存。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备绿氢,可为绿色能源的储存提供全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对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海上水电解制氢技术、海上氢能储运技术、海上制储氢装备设计以及海上制储氢方案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国内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进行了对比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海上风电制氢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海上风机单桩基础沉桩施工作业要点概述
    樊长辉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7.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01
    摘要1359)      PDF(pc) (6154KB)(2692)    收藏
    海上风机单桩基础沉桩作业需要多种船舶机械设备与工装吊梁索具等, 只有选择符合要求的船机设备与工机具, 才可保证施工目标的顺利完成。 为了遴选符合的船机设备及工机具, 对比国内外单桩施工的不同, 以某项目单桩沉桩为背景, 具体分析主浮吊船的选择考虑要点与液压桩锤的可打性; 并通过对稳桩平台的校核分析及单桩沉桩其他施工作业要点的说明, 给出了国内海上风机单桩沉桩施工船机设备及工机具选择的考虑要点, 及相关校核分析方法。 本文可为海上风电场单桩基础沉桩施工船机选择、 稳桩平台设计校核、 施工组织及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系泊连接装置发展现状及其在漂浮式风电中的应用
    董 鑫, 徐 群, 邵云亮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130-13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20
    摘要1265)      PDF(pc) (4193KB)(1299)    收藏
    连接装置是海洋浮体系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不同系泊组件之间以及系泊系统与浮体的连接。近几年,漂浮式风电发展迅猛,全球报道了多个示范项目,成规模的风场建设已见规划。要实现商业化,就必须进一步控制项目成本,而系泊系统作为漂浮式风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在海工行业,各种系泊连接装置已经过多年应用和验证,在系泊连接、安装、维护、更换等方面相对成熟。针对漂浮式风电应用场景,开展系泊系统优化设计,优化配置各种系泊连接装置,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连接组件,进而提升漂浮式风电的系泊设计、制造和安装能力,从而实现风电成本有效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离散型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探究
    贺辰, 罗超, 刘世聪, 亢冬春, 王亮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06-11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17
    摘要1220)      PDF(pc) (4845KB)(590)    收藏
    本文首先阐述了在信息技术领域应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智能制造相关的前沿技术,并对最新的行业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结合当前海洋石油工程行业中的装备建造独有的特点进行深度刨析,阐明了离散型装备制造这一特点给海洋石油工程带来的痛点。最终,针对离散型制造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积累的现场实际,通过三维模型设计、智能机器人等多维度关键技术对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进行探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海上浮式风电装备关键技术工程探索与实践
    李红涛, 杨林林, 曲晓奇, 孙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79-8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13
    摘要1176)      PDF(pc) (12983KB)(236)    收藏
    海上浮式风电装备已经逐步成为深远海新能源开发的热点。但浮式风电商业化开发仍面临一系列技术难点和挑战。本文系统梳理了海上浮式风电装备设计分析关键技术,从总体性能分析、结构整体强度、系泊系统设计、疲劳强度分析、稳性校核、动态电缆设计6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分析方法,结合国内浮式风电平台的实际工程案例,给出有益结论和建议,对我国浮式风电装备开发进行了很好的工程探索和实践,以期为我国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发展壮大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深远海风电制氢技术经济性分析
    刘 超, 李欧萍, 程光远, 沈 琦, 喻西崇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116-12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18
    摘要1143)      PDF(pc) (823KB)(160)    收藏
    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资源储量丰富,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深远海风电面临电力消纳难、送出成本高等多方面影响,需要新的开发模式和技术创新来推动深远海风电的发展。海上风电制氢有助于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安全性,可实现能源大规模、长时段存储。本文以某200万千瓦远海风电场为算例,基于当前市场价格和文献资料,从平准化制氢成本和财务内部收益率等角度,对比分析了陆上离网制氢和海上平台制氢管道输氢两种模式的技术经济性。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海上平台制氢管道输氢模式制氢成本更低,且电解水制氢系统初始投资和运维成本对成本影响显著增大。从经济性上看,当电力能够全部上网消纳时,海上风电电力上网将比陆上制氢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双碳背景下海上新型储能技术的适应性分析
    沈 琦, 李欧萍, 刘 超, 程光远, 喻西崇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106-115.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17
    摘要1097)      PDF(pc) (1237KB)(959)    收藏
    本文聚焦新型储能在3种场景下的适应性分析,包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竞配时的强制配储,海上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时为提升海上波动性新能源电力穿透率提供稳定电力的主动配储,以及深远海离网制绿氢、绿氨及绿甲醇时的主动配储。分析了各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在海上应用的优缺点,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工程案例,发现目前国内尚无储能设施在海上布置的工程案例,认为海上配储目前能够兼顾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紧凑、轻量、经济的储能方式仍然是磷酸铁锂。未来,考虑到钛酸锂电池安全方面的优越性,在成本下降、具备经济竞争力后,可选用钛酸锂电池。但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较低,设备体积和质量较磷酸铁锂偏大,需进一步考虑海上平台的布置问题。此外,由于目前尚无一种单一储能系统能同时具备高功率、高能量密度、可靠安全以及较长生命周期等特点,无法完全满足海上应用的所有需求,考虑采用“飞轮+电化学”和“超级电容+电化学”的混合储能系统,最大限度弥补单一储能方式的不足,从而获得性能更佳的储能系统。为确保海上新型储能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议进一步开展海上浮式设施储能抗晃荡条件下储能的本质安全、安全监测和预警等技术的攻关和工程化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俄乌冲突中无人艇海上作战模式的新突破
    胡智焕, 谢威, 刘若楠, 张卫东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18-22.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03
    摘要1065)      PDF(pc) (698KB)(2107)    收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艇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焦点之一。在俄乌冲突中,无人艇海上作战模式展现出了新的突破,为未来海上作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俄乌战争中无人艇海上作战的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其在战争中的应用价值、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大型海上换流站运输及浮托安装数值分析和风险研究

    熊根, 梁富胜, 李欣, 孙震洲, 许鑫, 田新亮,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3): 1-12.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3.01
    摘要1053)      PDF(pc) (8344KB)(2202)    收藏
    随着海上风电场呈大型化和远洋化的发展趋势,大型海上换流站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其安装问题逐步受到关注。[L1] 本文以三峡如东海上换流站为例,通过OrcaFlex软件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对换流站的运输和浮托安装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部分阶段驳船和换流站的运动、加速度及系泊缆受力等情况,结果表明,在运输阶段,有义波高相同时随着谱峰周期Tp6~9s)的增加,驳船-换流站系统运动幅值和加速度相应增加,但基本在限定值以内,在浮托安装阶段,相同波高下谱峰周期Tp = 8sTp = 6s10s会造成更大的纵荡、横荡和艏摇运动幅值,应更加注意此类工况,另外,迎浪条件更有利于浮托作业的进行。 此外,对换流站运输阶段进行了风险研究,并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为实际大型海上换流站的安装作业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海上风电导管架立式建造关键吊装技术
    陈世伟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3): 83-89.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3.12
    摘要1052)      PDF(pc) (11405KB)(140)    收藏
    海上风电导管架体型相对较小,且需要批量化建造,因而多采用立式建造工艺。然而由于该类导管架结构的特殊性,其在立式建造过程中会面临大量的高难度总装作业,当前缺少相关的吊装经验及工程案例参考。对此基于某 2000T 级大型海上风电导管架项目,介绍了该导管架立式建造的总装过程,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总装技术难点,重点提出了一种针对过渡段 TP 与上部导管架的一体式总装以及下部导管架先翻身后总装的整体吊装思路。实践证明,该思路可有效解决风电导管架总装吊点布置困难、组对难度大以及吊机性能需求高等一系列吊装技术难题,推动风电导管架的批量化建造,为后续同类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海上浮式风力机动力响应分析与数值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曲晓奇, 李红涛, 唐广银, 杜海越, 杨林林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72-7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12
    摘要990)      PDF(pc) (8230KB)(2170)    收藏
    随着海上浮式风电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功率漂浮式海上风力机组开始走向工程示范应用。由于风机厂商对上部风机结构参数的保密,针对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漂浮式风力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具有诸多挑战和难度。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研究漂浮式海上风力机在数值仿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建立等效推力模型等手段,实现工程样机的数值建模并进行典型工况的动力响应分析。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有效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浮式风力机数值模型建立的难点,对促进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发展,加速我国海上风电商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海上升压站导管架电缆护管一体化吊装工艺研究

    冯英磊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3): 57-64.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3.08
    摘要919)      PDF(pc) (11685KB)(160)    收藏
    随着海上风电逐渐向深远海域推进,海上升压站导管架的尺寸和重量也越来越大,大型海上升压站导管架的电缆护管数量众多,安装难度大。如采用传统油气导管架电缆护管的安装方式,对项目工期和吊机资源需求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探讨了一种电缆护管与结构片一体化的吊装工艺,将结构和电缆护管同时吊装就位,并通过计算校核了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强度及吊点局部强度。为风电技术向深远海域突破提供建造与施工技术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基于动态刚度模型的聚酯缆力学性能研究
    康庄, 隋海波, 黄俊, 艾尚茂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40-144.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22
    摘要850)      PDF(pc) (6034KB)(1427)    收藏
    采用聚酯缆作为系泊材料的张紧式系泊形式克服了锚链的自重大的缺点,为浮体提供了更好的系泊性能,在深水系泊领域备受关注。聚酯缆的非线性力学性能明显,其非线性本构关系使得该材料的张力响应预测难度增大,因此精确模拟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在轴向大拉伸的情况下,结合8股编织结构的聚酯缆的动态刚度模型,开展聚酯缆张力响应精确计算与分析,并与近似算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精确算法得到的聚酯缆轴向张力高于近似算法,聚酯缆的非线性本构关系使其呈现“越拉越刚”的现象,近似计算可能会使得张力预测失真。因此,在计算使用聚酯缆材料的系泊系统的张力响应时,采用精确的动态刚度计算模型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海上风电运维技术和运维策略特点分析
    喻西崇1, 刘 超1, 刘小燕1, 李志川2, 吴雨霏1, 李欧萍1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3): 18-2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3.03
    摘要799)      PDF(pc) (1382KB)(322)    收藏
    本文结合我国海上风电运维特点,分析了我国海上风电运维技术和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我国南海某近海风电场为研究场景,提出了海上风机系统振动监测方案、海上风机登乘方案、海上风机检修运维方案和海上风场巡检方案,对我国近海海上风电场运维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研究背景、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张卫东, 杜 彬, 曲慧芳, 李 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10.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1
    摘要793)      PDF(pc) (3948KB)(1736)    收藏
    船舶压载水是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之一,被认为是当前海洋环境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为解决该问题而制定的压载水公约规定了压载水处理的标准,已于2019年9月6日正式生效。本文回顾了压载水处理技术研究的背景与社会需求,分析了不同压载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学术界关于压载水处理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产业界在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发方面的努力,讨论了压载水处理在标准、经济、技术、检测和法律等不同层面面临的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国内浮式风电动态电缆发展概况及设计综述
    林泽寅, 汪伊冰, 李东升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4): 41-46.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4.07
    摘要789)      PDF(pc) (2023KB)(1193)    收藏
    近年来,全球海上风电发展迅速,随着近海资源逐渐稀缺,海上风电逐渐走向深远海。为了适应漂浮式风电机组的动态特性,浮式平台必须配套使用动态电缆。这是一种位置与受力状态时刻变化的,传输电力与通信控制信号的综合电缆,能够承受风、浪、流等多种自然环境的联合作用,保证电力及监测信号的有效传输。相较于国外产业,国内的动态电缆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工作环境恶劣,缺乏相关技术。这些都是制约动态电缆行业前进的绊脚石。本文详细介绍浮式风机动态电缆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及面临的困境,总结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为国内动态电缆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海上风电自升式安装船半浮态施工作业方法
    张健翔1, 李世飞1, 唐勇2, 张晓东2, 张铭明2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5, 12 (1): 53-60.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5.01.07
    摘要736)      PDF(pc) (5061KB)(21)    收藏
    随着全球风电产业的发展,海上风电逐渐向深海区扩展,传统自升式平台在深水和软淤泥质海床等复杂环境下面临淘汰的风险,难以适应未来的施工需求。半浮态施工方法通过结合自升式平台与浮式平台的优点,显著拓展了自升式平台的作业水深,不仅能够让自升式平台在深水区域继续高效、安全地施工,还解决了软淤泥质海床环境下传统平台无法作业的难题。这一技术的意义在于延长现有自升式平台的使用寿命,使其避免被快速淘汰,实现“晚半代退休”。详细探讨了半浮态施工技术的原理、关键技术步骤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其与传统施工方法的技术对比,并通过浙江沿海风电场等应用案例,展示了该技术在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保证安全方面的显著优势。最后,展望了半浮态施工技术在海上风电及其他海洋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新型海上风电超重单桩基础气囊助浮施工工艺
    张健翔, 宋云峰, 逯 鹏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4): 117-124.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4.18
    摘要708)      PDF(pc) (9251KB)(57)    收藏
    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大兆瓦趋势不断增强,海上风电基础重量和尺寸也随之增加。成本最低、应用最为广泛的单桩基础,从2015年的500~700t(4MW),发展到如今的3000t(16MW),甚至未来会出现5000t的超重单桩基础。在传统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施工工艺中,海上风电浮吊装备已经无法满足施工吊重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研发出气囊助浮技术。因其成本低、操作简便、可减少吊机负荷的优势,成为未来超重单桩(3000~5000t级)的潜在解决方案。本文详细探讨气囊助浮技术的理论基础、工艺设计及其优势,介绍了其在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施工中的应用及前景。研究表明,气囊助浮技术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达到“小船干大活”的效果,未来在海上风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316L不锈钢管道腐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毕航铭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30-35.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5
    摘要695)      PDF(pc) (5312KB)(487)    收藏
    针对南海某采油平台投产前不锈钢管道腐蚀的问题,进行取样分析。试验所得结论为氯离子含量超标导致不锈钢管线腐蚀严重。本文探究了氯离子对316L不锈钢管线造成破坏的基本原理,同时,从海洋平台管线建造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有效预防不锈钢管线腐蚀问题提出建议,为后续海洋平台建造项目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投弃式温盐深测量仪发展概述
    杜立彬, 崔永超, 刘 杰, 张晓波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3): 33-40.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3.04
    摘要677)      PDF(pc) (1757KB)(2806)    收藏

    投弃式温盐深测量仪(Expendable 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and Depth, XCTD)是一种先进的海洋动力环境要素测量仪器,能够在各种民用、军用船只,飞机或者潜航器上使用,用以快速获取水下环境信息数据。其使用灵活、快捷经济、操作简便,是海洋调查的常备仪器,也是对海洋环境监测浮标、潜标、船载CTD等传统测量仪器的重要补充。目前,投弃式温盐深测量仪因其测量投放简便、测量效率高、硬件成本低等特点, 在海洋剖面观测领域中被大量使用。为了了解国内外发展的差距,明确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从投弃式海洋仪器设备的分类谈起,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阐述了投弃式温盐深测量仪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了国内外投弃式温盐深测量仪的主要差距,重点介绍了潜射式温盐深仪(SSXCTD)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总结了在潜射式温盐深仪的研究领域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