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深水大型吸力锚建造技术研究
    陈 欣, 赵晓磊, 王立坤, 肖德明, 张腾月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2, 9 (1): 32-36.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2.01.06
    摘要704)      PDF(pc) (2517KB)(1151)    收藏
    目前,吸力锚在浅海和深海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但仍属于较新的基础类型。随着深海油气开发和海上风电 等海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吸力锚基础的建造技术研究显得愈发重要。本文结合吸力锚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件 特点,对直径4.5~10m、高度10~24m的吸力锚建造工艺和建造技术进行研究。文中分析了不同功能吸力锚的 总装工艺及建造技术关键点。研究结果表明,建造过程中应在材料、尺寸、焊接等关键点进行风险识别和执行严格 的过程控制有利于保证吸力锚的建造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及突围路径
    高畅, 李红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89-94.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14
    摘要679)      PDF(pc) (2904KB)(2136)    收藏
    海洋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但能量难以储存。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备绿氢,可为绿色能源的储存提供全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对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海上水电解制氢技术、海上氢能储运技术、海上制储氢装备设计以及海上制储氢方案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国内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进行了对比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海上风电制氢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俄乌冲突中无人艇海上作战模式的新突破
    胡智焕, 谢威, 刘若楠, 张卫东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18-22.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03
    摘要611)      PDF(pc) (698KB)(1074)    收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艇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焦点之一。在俄乌冲突中,无人艇海上作战模式展现出了新的突破,为未来海上作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俄乌战争中无人艇海上作战的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其在战争中的应用价值、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基于动态刚度模型的聚酯缆力学性能研究
    康庄, 隋海波, 黄俊, 艾尚茂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40-144.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22
    摘要564)      PDF(pc) (6034KB)(982)    收藏
    采用聚酯缆作为系泊材料的张紧式系泊形式克服了锚链的自重大的缺点,为浮体提供了更好的系泊性能,在深水系泊领域备受关注。聚酯缆的非线性力学性能明显,其非线性本构关系使得该材料的张力响应预测难度增大,因此精确模拟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在轴向大拉伸的情况下,结合8股编织结构的聚酯缆的动态刚度模型,开展聚酯缆张力响应精确计算与分析,并与近似算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精确算法得到的聚酯缆轴向张力高于近似算法,聚酯缆的非线性本构关系使其呈现“越拉越刚”的现象,近似计算可能会使得张力预测失真。因此,在计算使用聚酯缆材料的系泊系统的张力响应时,采用精确的动态刚度计算模型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海上浮式风电装备关键技术工程探索与实践
    李红涛, 杨林林, 曲晓奇, 孙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79-8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13
    摘要549)      PDF(pc) (12983KB)(176)    收藏
    海上浮式风电装备已经逐步成为深远海新能源开发的热点。但浮式风电商业化开发仍面临一系列技术难点和挑战。本文系统梳理了海上浮式风电装备设计分析关键技术,从总体性能分析、结构整体强度、系泊系统设计、疲劳强度分析、稳性校核、动态电缆设计6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分析方法,结合国内浮式风电平台的实际工程案例,给出有益结论和建议,对我国浮式风电装备开发进行了很好的工程探索和实践,以期为我国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发展壮大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研究背景、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张卫东, 杜 彬, 曲慧芳, 李 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10.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1
    摘要543)      PDF(pc) (3948KB)(1144)    收藏
    船舶压载水是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之一,被认为是当前海洋环境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为解决该问题而制定的压载水公约规定了压载水处理的标准,已于2019年9月6日正式生效。本文回顾了压载水处理技术研究的背景与社会需求,分析了不同压载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学术界关于压载水处理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产业界在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发方面的努力,讨论了压载水处理在标准、经济、技术、检测和法律等不同层面面临的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海上风机单桩基础沉桩施工作业要点概述
    樊长辉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7.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01
    摘要521)      PDF(pc) (6154KB)(2179)    收藏
    海上风机单桩基础沉桩作业需要多种船舶机械设备与工装吊梁索具等, 只有选择符合要求的船机设备与工机具, 才可保证施工目标的顺利完成。 为了遴选符合的船机设备及工机具, 对比国内外单桩施工的不同, 以某项目单桩沉桩为背景, 具体分析主浮吊船的选择考虑要点与液压桩锤的可打性; 并通过对稳桩平台的校核分析及单桩沉桩其他施工作业要点的说明, 给出了国内海上风机单桩沉桩施工船机设备及工机具选择的考虑要点, 及相关校核分析方法。 本文可为海上风电场单桩基础沉桩施工船机选择、 稳桩平台设计校核、 施工组织及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深水钢悬链线立管波致疲劳预报时频方法对比
    黄俊, 康, 张岩松, 艾尚茂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12-11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18
    摘要475)      PDF(pc) (5975KB)(380)    收藏
    波致疲劳损伤是深水钢悬链线立管(SCR)疲劳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采用时域和频域的方法对中国南海海域风暴海况引起的SCR波致疲劳损伤进行了预报,分析了时域方法和频域方法得到的平台运动响应和立管动力响应的差异,对疲劳损伤风险位置及损伤极值等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时域方法与频域方法计算耗时差距巨大,采用频域方法得到的损伤风险位置滞后,且与时域方法相比,对立管的波致疲劳损伤进行了放大,在数量级上保持一致。通过上述结果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在深水钢悬链线立管波致疲劳预报中的适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316L不锈钢管道腐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毕航铭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30-35.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5
    摘要463)      PDF(pc) (5312KB)(299)    收藏
    针对南海某采油平台投产前不锈钢管道腐蚀的问题,进行取样分析。试验所得结论为氯离子含量超标导致不锈钢管线腐蚀严重。本文探究了氯离子对316L不锈钢管线造成破坏的基本原理,同时,从海洋平台管线建造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有效预防不锈钢管线腐蚀问题提出建议,为后续海洋平台建造项目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投弃式温盐深测量仪发展概述
    杜立彬, 崔永超, 刘 杰, 张晓波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3): 33-40.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3.04
    摘要452)      PDF(pc) (1757KB)(1784)    收藏

    投弃式温盐深测量仪(Expendable 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and Depth, XCTD)是一种先进的海洋动力环境要素测量仪器,能够在各种民用、军用船只,飞机或者潜航器上使用,用以快速获取水下环境信息数据。其使用灵活、快捷经济、操作简便,是海洋调查的常备仪器,也是对海洋环境监测浮标、潜标、船载CTD等传统测量仪器的重要补充。目前,投弃式温盐深测量仪因其测量投放简便、测量效率高、硬件成本低等特点, 在海洋剖面观测领域中被大量使用。为了了解国内外发展的差距,明确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从投弃式海洋仪器设备的分类谈起,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阐述了投弃式温盐深测量仪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了国内外投弃式温盐深测量仪的主要差距,重点介绍了潜射式温盐深仪(SSXCTD)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总结了在潜射式温盐深仪的研究领域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海上油田无人平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隋先富, 邱 浩, 张 甫, 周 超, 王隽妍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11-116.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16
    摘要440)      PDF(pc) (2530KB)(197)    收藏
    随着海上油田开发规模的不断增加,生产操作成本也迅速增加。无人平台技术由于结构简单、动设备少、生产作业费低,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无人平台模式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修井作业成本高、登临平台难度大、设备监测难等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当前无人平台开发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做法,对无人平台开发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概括。本文旨在为无人平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大管径海底管道J型铺设分析
    黄俊, 李少杰, 康庄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45-15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23
    摘要430)      PDF(pc) (10242KB)(72)    收藏
    J型铺设由于其良好的管线下放形态,是目前大管径深水海底管道最适用的铺设方式。针对大直径海底管道J型铺设下放过程,本文采用悬链线理论进行管道铺设静态分析,探究铺设角度和水深对管线受力的影响,以确定大直径海底管道在不同作业水深的最佳铺设角度。基于商业软件OrcaFlex开展管道铺设过程中时域动态分析,研究铺管船运动、海洋环境及管道破损状态下管道上张力和应力变化情况,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某大型集装箱船舵杆与舵柄连接方式研究
    金彩, 吴金星, 刘金花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30-36.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05
    摘要427)      PDF(pc) (5690KB)(830)    收藏
    船舶建造正趋于向大型化发展, 大型船舶的配套的舵柄体量也随之增大, 采购成本及其施工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目前, 船舶舵柄与舵杆多采用无键油压和有键干压两种连接方式。 本文分析研究舵柄与舵杆的连接方式,获得满足要求、便于施工、零件轻量化的最优连接方式, 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结合船级社规范要求, 以某大型集装箱船为例, 在舵柄与舵杆的无键油压、有键干压两种传统的安装方式基础上, 提出有键油压的第三种连接方式; 将三种连接方式对比, 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强度校核, 得出压入力、压入量、材料屈服强度等方面的结论, 从而获得满足实船要求、便于船厂施工、舵柄轻量化的最优连接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10MW 海洋温差能电站电力系统方案研究
    吴勇虎, 吕欢欢, 于 汀, 兰志刚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2, 9 (1): 46-5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2.01.08
    摘要427)      PDF(pc) (3330KB)(392)    收藏
        本文以10MW 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发电系统的工艺模型,选取了合理的工艺设计参 数,采用自主研发的仿真平台对不同工况下的海洋温差能循环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实现海洋温差能最佳 工况的系统优化提供了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增大取水深度可以提高净输出功,同时温海水进水温度越高可减少 氨工质所需量。本文基于该电力系统的结构及特性,指出了该电力系统和平台电力系统的设计要点,最后为海洋 温差能电站系统在未来商业化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为其工程化应用提供有用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波浪补偿技术在深海采矿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余德泉, 季建刚, 夏魁, 夏海红, 黄田忠, 陶俊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31-139.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21
    摘要414)      PDF(pc) (16741KB)(130)    收藏
    阐述了波浪补偿技术研究在深海采矿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开展了波浪补偿装置总体方案、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研究,保证输矿立管在作业过程中可以获得支持力和补偿力,相对海底保持静止位置稳定工作,并通过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波浪补偿系统的动态综合性能,归纳采矿船船舶振动周期、负载大小、液压管路流阻、摩擦力等因素对补偿效果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限速安全技术,研究限速安全阀的功能原理、结构组成、试验方案,通过装船应用验证了安全保障效果,最终形成了深海采矿波浪补偿技术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水下井口轻型修井作业技术及设备发展概述
    汪迪, 黄聪聪, 常双利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26-130.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20
    摘要409)      PDF(pc) (2963KB)(1417)    收藏
    随着海上油气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海洋油气田或将大规模采用水下井口生产模式,而国内还未有与之配套的水下修井装备和技术。本文对比了国际上现行主流的两种修井作业技术,着重介绍了两种轻型修井作业系统及其优缺点,对国外现有的水下修井装备发展和作业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了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差距和应对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离散型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探究
    贺辰, 罗超, 刘世聪, 亢冬春, 王亮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06-11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17
    摘要401)      PDF(pc) (4845KB)(456)    收藏
    本文首先阐述了在信息技术领域应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智能制造相关的前沿技术,并对最新的行业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结合当前海洋石油工程行业中的装备建造独有的特点进行深度刨析,阐明了离散型装备制造这一特点给海洋石油工程带来的痛点。最终,针对离散型制造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积累的现场实际,通过三维模型设计、智能机器人等多维度关键技术对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进行探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海上浮式风力机动力响应分析与数值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曲晓奇, 李红涛, 唐广银, 杜海越, 杨林林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72-7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12
    摘要393)      PDF(pc) (8230KB)(1703)    收藏
    随着海上浮式风电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功率漂浮式海上风力机组开始走向工程示范应用。由于风机厂商对上部风机结构参数的保密,针对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漂浮式风力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具有诸多挑战和难度。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研究漂浮式海上风力机在数值仿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建立等效推力模型等手段,实现工程样机的数值建模并进行典型工况的动力响应分析。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有效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浮式风力机数值模型建立的难点,对促进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发展,加速我国海上风电商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深远海风电制氢技术经济性分析
    刘 超, 李欧萍, 程光远, 沈 琦, 喻西崇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116-12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18
    摘要391)      PDF(pc) (823KB)(102)    收藏
    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资源储量丰富,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深远海风电面临电力消纳难、送出成本高等多方面影响,需要新的开发模式和技术创新来推动深远海风电的发展。海上风电制氢有助于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安全性,可实现能源大规模、长时段存储。本文以某200万千瓦远海风电场为算例,基于当前市场价格和文献资料,从平准化制氢成本和财务内部收益率等角度,对比分析了陆上离网制氢和海上平台制氢管道输氢两种模式的技术经济性。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海上平台制氢管道输氢模式制氢成本更低,且电解水制氢系统初始投资和运维成本对成本影响显著增大。从经济性上看,当电力能够全部上网消纳时,海上风电电力上网将比陆上制氢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基于SimulationX的水下液压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刘永飞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2, 9 (1): 1-7.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2.01.01
    摘要391)      PDF(pc) (5399KB)(401)    收藏
      水下控制系统是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液复合式控制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水下控制系统,其参 数的设置对水下生产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SimulationX对低压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水深、 回接距离、液压管线直径、水下蓄能器参数以及液压动力单元液压泵参数对充泄压时间以及采油树闸阀开关时间的 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本文模拟工况条件下,脐带缆液压管线直径和回接距离是2个对系统充泄压时间影响较大 的参数;采油树闸阀开关时间受本文考察因素影响较小。本文可为今后水下控制系统液压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