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研究背景、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张卫东, 杜 彬, 曲慧芳, 李 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10.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1
    摘要388)      PDF(pc) (3948KB)(702)    收藏
    船舶压载水是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之一,被认为是当前海洋环境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为解决该问题而制定的压载水公约规定了压载水处理的标准,已于2019年9月6日正式生效。本文回顾了压载水处理技术研究的背景与社会需求,分析了不同压载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学术界关于压载水处理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产业界在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发方面的努力,讨论了压载水处理在标准、经济、技术、检测和法律等不同层面面临的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俄乌冲突中无人艇海上作战模式的新突破
    胡智焕, 谢威, 刘若楠, 张卫东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18-22.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03
    摘要256)      PDF(pc) (698KB)(523)    收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艇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焦点之一。在俄乌冲突中,无人艇海上作战模式展现出了新的突破,为未来海上作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俄乌战争中无人艇海上作战的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其在战争中的应用价值、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系泊连接装置发展现状及其在漂浮式风电中的应用
    董 鑫, 徐 群, 邵云亮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130-13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20
    摘要155)      PDF(pc) (4193KB)(359)    收藏
    连接装置是海洋浮体系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不同系泊组件之间以及系泊系统与浮体的连接。近几年,漂浮式风电发展迅猛,全球报道了多个示范项目,成规模的风场建设已见规划。要实现商业化,就必须进一步控制项目成本,而系泊系统作为漂浮式风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在海工行业,各种系泊连接装置已经过多年应用和验证,在系泊连接、安装、维护、更换等方面相对成熟。针对漂浮式风电应用场景,开展系泊系统优化设计,优化配置各种系泊连接装置,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连接组件,进而提升漂浮式风电的系泊设计、制造和安装能力,从而实现风电成本有效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船舶理想上层建筑设计研究
    廖世扬, 刘 俊, 曾文源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6-23.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3
    摘要145)      PDF(pc) (6248KB)(307)    收藏
    理想上层建筑是指船体发生弯曲时上层建筑不发生弯曲,上层建筑的正应力沿高度方向一致。与强上层建筑和轻型上层建筑不同,理想上层建筑的应力水平接近于主甲板,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强度作用。以一艘典型的油船为研究对象,基于组合梁方法,考虑剪切迟滞效应的影响,探讨理想上层建筑的设计方法,根据上层建筑的剖面特性探究理想上层建筑的长度。结合理想上层建筑理论公式,依据船中横剖面参数,求解得到理想上层建筑的设计长度,得出理想上层建筑的理论设计方案后,借助有限元法对理想上层建筑甲板应力分布规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上层建筑正应力水平接近主甲板,可为早期理想上层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最后,调整上层建筑甲板厚度,达到节省材料、降低重心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双碳背景下海上新型储能技术的适应性分析
    沈 琦, 李欧萍, 刘 超, 程光远, 喻西崇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106-115.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17
    摘要122)      PDF(pc) (1237KB)(274)    收藏
    本文聚焦新型储能在3种场景下的适应性分析,包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竞配时的强制配储,海上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时为提升海上波动性新能源电力穿透率提供稳定电力的主动配储,以及深远海离网制绿氢、绿氨及绿甲醇时的主动配储。分析了各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在海上应用的优缺点,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工程案例,发现目前国内尚无储能设施在海上布置的工程案例,认为海上配储目前能够兼顾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紧凑、轻量、经济的储能方式仍然是磷酸铁锂。未来,考虑到钛酸锂电池安全方面的优越性,在成本下降、具备经济竞争力后,可选用钛酸锂电池。但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较低,设备体积和质量较磷酸铁锂偏大,需进一步考虑海上平台的布置问题。此外,由于目前尚无一种单一储能系统能同时具备高功率、高能量密度、可靠安全以及较长生命周期等特点,无法完全满足海上应用的所有需求,考虑采用“飞轮+电化学”和“超级电容+电化学”的混合储能系统,最大限度弥补单一储能方式的不足,从而获得性能更佳的储能系统。为确保海上新型储能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议进一步开展海上浮式设施储能抗晃荡条件下储能的本质安全、安全监测和预警等技术的攻关和工程化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基于南海某气田的水下生产系统联合调试
    蒋兵兵, 陈 娟, 洪龙飞, 邓驰誉, 龙小品, 曹聚杭, 胡云海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1-15.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2
    摘要178)      PDF(pc) (870KB)(270)    收藏
    水下生产系统是深水油气田开发的关键装备,由水上控制部分和水下生产设施两部分组成。为了确保水下生产系统海上安装完成后,水上控制部分可实现对水下生产设施的供电、监测、控制以及应急关断,投产前须对其进行联合调试。本论文以南海某气田水下生产系统为例,介绍了水下生产系统的概况,详细探讨了水下生产系统联合调试的目的、内容和工作流程。该项技术研究有助于打破欧美在该专业板块的技术垄断,加速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自主化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高压水下阀门产品标准及测试方案研究
    闫嘉钰, 洪 毅, 刘伯英, 周学军, 陈 迪, 何骁勇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36-43.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6
    摘要99)      PDF(pc) (689KB)(222)    收藏
    高压水下阀门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制约着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由于目前国际上针对水下阀门的标准繁杂,各标准针对测试的规定不统一,引起产品研发标准选择、测试方案制定方面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对现行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标准适用性,结合国产化产品研发及工程经验,推荐选用标准及选用原则。通过对不同标准对测试要求的对比分析,形成国产化产品工厂接收测试及性能鉴定测试方案,并提出标准修订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LNG和船用甲醇燃料选用综述
    周呈, 周毅, 李萌, 孙冰, 谷禹轩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2): 12-14.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03
    摘要135)      PDF(pc) (973KB)(210)    收藏
    针对LNG价格昂贵、生产运输成本要求较高等问题,为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考虑船用甲醇燃料取代LNG燃料。通过对比两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本、管理和储存、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开发难度,阐述两种燃料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316L不锈钢管道腐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毕航铭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30-35.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5
    摘要239)      PDF(pc) (5312KB)(189)    收藏
    针对南海某采油平台投产前不锈钢管道腐蚀的问题,进行取样分析。试验所得结论为氯离子含量超标导致不锈钢管线腐蚀严重。本文探究了氯离子对316L不锈钢管线造成破坏的基本原理,同时,从海洋平台管线建造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有效预防不锈钢管线腐蚀问题提出建议,为后续海洋平台建造项目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海底管道外腐蚀复合材料水下缠绕补强修复技术应用
    刘 军, 张传旭, 曲 杰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24-29.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4
    摘要163)      PDF(pc) (2356KB)(184)    收藏
    海底管道在油气水输送中的安全服役至关重要,一直以来的腐蚀问题也影响着海底管道的服役寿命。复合材料补强修复技术在陆地管道上已经广泛应用,而海底管道的修复中并未展开应用。某海底管道采用复合材料水下缠绕补强修复技术开展了实践应用,通过实践应用证明复合材料水下缠绕补强修复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补强修复技术。本文将对复合材料水下缠绕补强修复技术的修复材料性能、修复系统的应用设计、修复系统的施工工艺展开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海上油田无人平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隋先富, 邱 浩, 张 甫, 周 超, 王隽妍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11-116.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16
    摘要237)      PDF(pc) (2530KB)(135)    收藏
    随着海上油田开发规模的不断增加,生产操作成本也迅速增加。无人平台技术由于结构简单、动设备少、生产作业费低,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无人平台模式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修井作业成本高、登临平台难度大、设备监测难等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当前无人平台开发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做法,对无人平台开发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概括。本文旨在为无人平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海洋平台外部安防技术现状及展望
    张庆国, 刘春跃, 罗 松, 王水利, 刘 庆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92-106.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14
    摘要152)      PDF(pc) (63262KB)(128)    收藏
    针对当前海洋平台外部安防系统分类不清、界定不明,以及通用性不高等问题,给出防止外部人为侵扰破坏的海洋平台安防定义,构建通用式海洋平台外部安防系统,提出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意见。详细梳理国外主要国家相关海洋平台安防装备和系统的技术方案、组成结构,以及性能指标等信息,重点关注港口、岛屿、海上油气平台应对外部人为破坏威胁的安防能力。对国内海洋平台安防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典型应用情况进行概述说明,并结合实际需求与当前新技术和新装备发展情况,展望海洋平台安防技术与装备,给出未来建设思路与建议,可为进一步开展海洋平台外部安防技术研究和系统构建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平台内TMD对新型Barge浮式风机振动抑制的研究
    姜 坤, 蔡青青, 李孙伟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22-129.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18
    摘要170)      PDF(pc) (1461KB)(127)    收藏
    Barge型浮式风机是发展海上风电的重要装备,其运动响应可以通过被动控制装置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有效抑制。基于ITI Energy Barge风机,本研究设计了新型Barge浮式风机基础,建立平台配置TMD的风机动力学模型,在浮动平台内配置不同位置、质量、阻尼参数TMD,研究风浪载荷作用下风机平台配置最优参数TMD前后浮式风机运动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新型风机平台内浮筒顶部配置质量比3%、阻尼比6%的TMD后,风机塔顶前后和左右位移分别减小15.56%、 44.93%,平台纵摇和横摇抑制率达到22.97%、 62.79%,风机塔基前后和左右弯矩分别减少15.62%、 39.8%。此时,TMD控制效果最佳,风机整体稳定性大幅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海洋石油平台智能化技术在生产稳定性与效率提升中的应用研究
    吴斌峰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2): 29-33.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07
    摘要114)      PDF(pc) (3661KB)(122)    收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在海洋石油平台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洋石油平台智能化技术的概念和背景;随后,详细探讨了智能化技术在提高生产稳定性和效率方面的应用,包括预测性维护、生产流程优化、智能监控以及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最后,总结了智能化技术对海洋石油平台生产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被动防火设计
    李艳华, 许晓丽, 覃柳莎, 贾庆丽, 霍有利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59-63.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9
    摘要101)      PDF(pc) (884KB)(109)    收藏
    海上油气生产设施工艺设备集中,火灾、爆炸是其主要的风险之一。被动防火措施是海上油气生产设施上人员逃生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对人员的防护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了海上油气生产设施上被动防火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探讨了防火分隔设计、保护对象选择、临界温度选择以及水喷淋替代等被动防火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结合项目实践给出了明确的推荐解决措施,给出了实际项目中的被动防火设计案例供参考。结合工程实践,本文认为,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还需要在设计规范标准的建立与设备设施失效标准的建立两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复合材料耐海水腐蚀寿命预测
    李 想, 刘 晓, 李 森, 刘程程, 刘晓彬, 高 爽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07-110.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15
    摘要213)      PDF(pc) (1277KB)(109)    收藏
    中国南海油气田开发采用玻璃钢防护罩,保护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钢)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本文通过建立玻璃钢耐海水腐蚀寿命模型,定义弯曲强度保持率,得到耐海水腐蚀寿命通用方程和深海低温条件下耐海水腐蚀寿命公式。结合常温和高温海水长期浸泡条件下的弯曲强度试验结果,预测得到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复合材料在0~4℃海水温度范围内的耐腐蚀寿命约为12.28~16.55年。从弯曲强度的角度来看,耐腐蚀寿命较短,建议应用在承受低弯曲载荷的部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深水导管架用超高强度钢抗层状撕裂性能评定
    曾靖波, 王火平, 伦玉国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17-12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17
    摘要105)      PDF(pc) (2717KB)(107)    收藏
    目前,国内已建成投产的导管架平台主结构均使用355MPa级的高强度钢。为减重以满足下水驳船的施工能力,某在建深水导管架使用超过2万吨420MPa级超高强度钢,且将实现国产化。为确保导管架的建造安全,本文通过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和厚度方向拉伸试验,同时采用焊接方法Z向窗型层状撕裂试验评定该深水导管架用国产超高强度钢Z向API 2Y-60厚板的层状撕裂性能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国产API 2Y-60钢厚度方向的性能良好,层状撕裂敏感性低,具备在导管架节点使用的基本条件。本研究结果保障了导管架平台安全,可为类似结构钢的首次应用论证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系泊长度及配重对浮式风机平台运动响应的影响研究
    孙 香, 田振亚, 朱嵘华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59-64.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10
    摘要72)      PDF(pc) (3492KB)(89)    收藏
    本文基于某漂浮式缩尺样机实际工程项目,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对该半潜式浮式风机平台瞬态响应进行数值仿真计算,深入研究了系泊长度以及配重块重量对锚泊系统导缆孔预张力和浮式平台运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浮式平台的纵摇、纵荡和垂荡的响应幅值随着系泊长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增加配重块的重量,会导致平台的纵荡和垂荡先增大后减小,纵摇先减小后增大;当同时改变系泊长度和系泊配重块重量时,配重块重量不影响系泊长度对浮式平台运动响应的变化规律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渤海多工区交叠区域潜山成像精细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席自彬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30-134.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19
    摘要76)      PDF(pc) (4624KB)(87)    收藏
    目前,渤海工区已实现三维采集全覆盖,但不同工区施工时间跨度较大,存在多种采集方式。不同工区在采集方向、偏移距范围、振幅大小、频率特征、信噪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多工区交叠区域潜山成像带来艰巨挑战。针对渤海多工区交叠区域老资料重处理问题,本文从精细关键处理技术、精细拼接技术、高精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3个方向着手和重点攻关,以提高潜山构造区成像质量。通过实际资料验证,本文处理方法对渤海多工区交叠区域老资料潜山成像效果提升显著,较好地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原油外输泵在海上无人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曾云飞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2): 72-75.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16
    摘要62)      PDF(pc) (1260KB)(87)    收藏
    面临石油价格变化不定的形势,海上油气生产需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海上石油设施的无人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本文重点介绍原油外输泵在海上无人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包括工艺流程设计、重要部件选型、设备运行保护功能和远程控制方法;阐述在无人平台上原油外输泵的应用管理办法,为今后海上无人平台同类设备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海上油气田天然气回收再利用方案分析
    金本领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2): 110-115.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24
    摘要96)      PDF(pc) (2640KB)(87)    收藏
    在海上油气生产设施中,产油平台占比较高。在海上油气田处理流程中,天然气混杂着井液,一起被携带至生产处理流程。处理后的天然气,一部分用于燃料气用户或者外输,也有相当一部分通过火炬直接燃烧排放。火炬排放造成了大量的空气污染和天然气能源浪费。如何实现天然气回收再利用,是本文考虑的重点。因此,通过对近年天然气回收技术方案的发展分析,分析了天然气增压的几种办法,结合项目总结的经验,制定了几种天然气回收再利用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天然气长输管道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张晓冬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2): 56-5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12
    摘要58)      PDF(pc) (856KB)(80)    收藏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天然气等新的能源陆续得到开发和利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力量。考虑到天然气自身的特殊性质,为确保该能源安全、稳定的输送,通常用到长输管道。通过管道的连接,完成供气系统的构建,以便对该能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不过,考虑到运输中的消耗,有必要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节能降耗技术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利用效率,从而促进该行业持续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自升式平台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史禾慕, 樊敦秋, 张 霖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2): 87-90.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19
    摘要82)      PDF(pc) (1035KB)(78)    收藏
    地基稳定性对于自升式平台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关于自升式平台在位分析规范(《ISO 19905-1》和《SNAME 5-5A》)中地基稳定性校核方法;随后,引入工程算例,并对平台地基稳定性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目标作业地点的地基竖向-水平承载力和抗滑能力均满足两种规范要求。由于两种规范中对于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存在差异,导致地基竖向-水平承载力包络线存在差别,且依据《ISO 19905-1》规范校核结果更加保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海洋石油123”FPSO余热回收装置设计优化
    陈琦铭, 何高林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2): 24-2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06
    摘要104)      PDF(pc) (3344KB)(78)    收藏
    为充分利用主机高温尾气,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海洋石油123”FPSO在基本设计阶段设计了余热回收装置。但余热与锅炉的热油循环系统完全独立,不可互为备用,且余热的4台热介质循环泵都没有接入应急母排,这将导致FPSO在黑启动时,容易造成余热回收装置炉管内的热油局部高温结焦炭化,影响系统运行。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创造性提出将余热系统循环泵加入应急母排的方案,有效避免了黑启动时余热系统热油结焦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油田终端原油处理系统异常分析及处理
    赵 威, 李少鹏, 曹志兴, 刘 锐, 邱 爽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2): 67-7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15
    摘要63)      PDF(pc) (1171KB)(75)    收藏
    渤海某油田终端FPSO原油处理系统出现油水分离异常,通过对流程状况分析,找出主要原因是流程温度降低、原油组分变化及上游闭排系统废油排放,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高温油井提液、两系列原油混掺、闭排泵排放方式优化等措施,最终提高了原油处理效果,保证了下舱原油油品合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海底沙波对光缆铺设放缆余量计算的影响
    周烨琦, 王 锐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35-139.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20
    摘要114)      PDF(pc) (4402KB)(75)    收藏
    海底光缆是现代国际通信的主要基础设施。海底沙波运动的存在,给海床上光缆铺设时放缆余量的计算带来困难。如果放缆余量偏少则会造成铺设完的光缆在沙波两个波峰间存在悬空段,悬空段光缆在洋流和内波的作用下产生的涡激振动及与底床的往复运动会产生磨蚀,因而缩短光缆安全寿命。因此,海底光缆工程设计时,合理计算放缆余量是十分主要的工作内容。本文探讨海底沙波的成因、沙波床面上光缆受害的机理,分析了光缆放缆余量的计算方法,为海底光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深远海风电制氢技术经济性分析
    刘 超, 李欧萍, 程光远, 沈 琦, 喻西崇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116-12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18
    摘要149)      PDF(pc) (823KB)(73)    收藏
    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资源储量丰富,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深远海风电面临电力消纳难、送出成本高等多方面影响,需要新的开发模式和技术创新来推动深远海风电的发展。海上风电制氢有助于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安全性,可实现能源大规模、长时段存储。本文以某200万千瓦远海风电场为算例,基于当前市场价格和文献资料,从平准化制氢成本和财务内部收益率等角度,对比分析了陆上离网制氢和海上平台制氢管道输氢两种模式的技术经济性。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海上平台制氢管道输氢模式制氢成本更低,且电解水制氢系统初始投资和运维成本对成本影响显著增大。从经济性上看,当电力能够全部上网消纳时,海上风电电力上网将比陆上制氢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基于RBI完整性管理在深水油气开发中的应用
    吕 劲, 朱礼云, 陈妙谋, 张 林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140-150.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21
    摘要167)      PDF(pc) (1449KB)(68)    收藏
    相对传统的基于时间和状态的检测方法,基于风险检测(RBI)是最近一些年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到大型海洋装备的一种新完整性管理检测技术。RBI技术融合数据库管理技术、材料损伤和失效机理分析技术、结构强度有限元技术、裂纹评估断裂力学技术、风险分析和等级评定技术、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系统等于一体,制定出一套最优化的检测方案和策略,从而实现对高风险结构或设备重点检测,低风险结构或设备放宽检测周期,从而在保障装备结构及设备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可有效节约检测成本。本文将比较系统论述如何利用RBI技术实现海上大型油气装备的完整性管理,系统论述如何采用RBI技术对大型深水采油平台的船体、锚系和立管等的结构系统(HullMooringRiser System)进行完整性管理,并着重对基于SN曲线海洋结构疲劳进行了定量风险算例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面向偏航最小的风帆助航船攻角优化策略研究
    林浩安, 陈俐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1-9.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01
    摘要103)      PDF(pc) (5657KB)(68)    收藏
    风帆攻角决策是风帆助航船充分利用风能的关键。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风帆产生助推力的同时也产生侧推力,引起船舶偏航和能效降低。针对该问题,本文引入侧推权重因子,建立由助推力系数与侧推力系数组成的双线性攻角决策函数,以最小航线偏离角为优化目标,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适用于该航线的最优权重因子,从而得到在不同相对风向角下的最优攻角,既实现风帆助推船舶航行,又不依赖操舵而避免船舶偏离航向。与传统基于最大助推力法的攻角策略相比较,在相同航行时间内,航向纵向位移略有提升,侧向位移和航线偏离角大幅减小,在相对风向角波动时攻角变化较平缓,有利于风帆操纵。本文研究可为提高风帆助航船的能效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一种包板加强T型管节点的简化算法
    黄怀州, 王海龙, 袁玉杰, 侯 涛, 史 睿, 叶茂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64-69.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10
    摘要93)      PDF(pc) (993KB)(64)    收藏
    包板在海洋工程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限于其复杂的受力特性,对其力学性能一直没有可量化的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包板加强的T型管节点,分别在轴向受压﹑轴向受拉和受弯曲工况下的承载能力进行研究,在宽幅值包板极限承载力公式的基础上,结合API RP2A中简单节点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可量化的适用于工程实践中的窄幅值包板加强T型节点校核计算公式,并给出包板与弦杆连接角焊缝选择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简化计算方法能够有效体现出垫板各参数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对包板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能够有效简化包板设计的计算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超深水完井修井船作业能力评估
    董 璐, 祖 巍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84-9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13
    摘要75)      PDF(pc) (16317KB)(59)    收藏
    本文以某超深水完井修井船为研究目标,对其进行水动力分析,建立船体-钻修井立管耦合分析模型,根据规范建议对世界各主要海上油气产区的环境条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目标展开作业能力评估与作业概率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完井修井船能够满足温和海域的作业要求,在南中国海南部海域、西非海域、巴西海域作业概率较高,其在恶劣海域开展作业应有充足的技术分析与气象资料支持,以保证有足够的气候窗以完成相关作业。本文的相关分析方法可用于同类型以及其他海上工程作业船舶的作业能力评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3700方LPG运输船方案研究
    杨学利, 夏华波, 韦晓强, 朱永凯, 齐晓亮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02
    录用日期: 2024-10-14

    33. 海洋平台潜海水电机绝缘失效解决方法探讨
    邓冠华, 张国冻, 杨启福, 杨 森, 岑剑锋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2): 15-19.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04
    摘要90)      PDF(pc) (2200KB)(56)    收藏
    针对目前国产电动海水提升泵电机绝缘失效率高、质量不够稳定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通过温度场仿真分析等方法,得出潜海水电机绝缘失效的主要原因包括绕组线选型缺陷、内部散热不足、密封性能差和缺少温度监控。针对上诉原因,逐条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法,提高电动潜海水泵的产品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振动监测在导管架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方面的几种应用
    王火平, 王德洋, 彭怡锦, 王巍巍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78-83.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12
    摘要88)      PDF(pc) (8291KB)(56)    收藏
    我国海域现有大量的平台进入设计年限的中后期,对这些老龄平台的管理特别是结构安全保障成为当前作业者关心的重点。通过振动监测手段进行导管架平台结构的安全保障是一种新型的手段,通过基频变化和位移变化进行预警。基频变化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小波谱分析方法实现,另外,提出了通过振动测量来进行评估模型修正进而进行后评估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水下管汇和基础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刘 浩, 刘华祥, 张 宁, 原庆东, 王火平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42-4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07
    摘要79)      PDF(pc) (21580KB)(53)    收藏
    水下管汇是水下油气田开发的核心装备,具有汇集、调节和保障水下油气生产等功能。根据不同油气田开发的需求,可以设计配置不同的结构和功能。本文以南海某深水油田水下管汇为例,对管汇基础的选型、关键技术和管汇模块的功能选型、新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为我国水下管汇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涌流抑制器在海洋平台电力系统的应用
    张国冻, 杨 森, 于成龙, 邓冠华, 钱 程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2): 63-66.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14
    摘要56)      PDF(pc) (3918KB)(50)    收藏
    海洋平台空间小,发电机装机容量有限,负荷量大,变压器的负载率高。变压器空载合闸时的励磁涌流对变压器和发电机都造成巨大冲击,也会造成合闸失败。多数产品采用分相操作来控制合闸角实现对变压器合闸涌流的抑制。而由于发电机、变压器的断路器为三相联动,使得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不理想。Vizimax MVX涌流抑制器通过对剩磁的测量和控制,大大降低了涌流幅值,并减少了谐波分量,确保了每次合闸的成功,改善了电能质量,延长了变压器、发电机等核心电气设备的寿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海底射流开沟机模型试验及效果分析
    李振旺, 赵淮宾, 于宗冰, 邹 丽, 王 凯, 曹 林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44-51.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7
    摘要96)      PDF(pc) (10732KB)(50)    收藏
    为了保证海底管道与缆线的安全和稳定,人们采用了许多措施。其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开沟机等相关设备将管道或缆线埋入海底。本文研究水下开沟,设计了一款具有轻型结构、可自主推进的水下射流开沟机,并对加工完成后的样机模型开展了水下开沟的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开沟机在淹没状态下不仅可以完成自主推进工作,还能在管道流量达到50m3/h时破坏抗剪强度为8kPa的沙土,最大沟深可达0.41m,为后续的模型优化以及管线埋设提供理论与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三原三现”理念在“破窗效应”下的应用
    尹晓辉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2.01
    录用日期: 2024-10-14

    39. 浮托法在官厅水库2.5WM风机整体拆除的应用
    于 雷, 高志钊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4): 52-5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4.08
    摘要103)      PDF(pc) (4469KB)(49)    收藏
    在内陆水库湖泊中,风机整体拆除技术目前在国内属于空白,用于海上风机拆装的常规技术、装备无法使用。为了解决官厅水库金风科技2.5WM风机拆除的难题,采用岸边挖泥建设临时码头,单体浮箱工厂预制,逐个运输码头拼装,组成浮体平台,在极浅水作业水深,采用浮托法整体拆除技术,提高了施工安全性,节省了材料和施工时间,拆除方便。本文介绍了浮托法整体拆除风机的设计思路和工程实践,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国内外海底接驳技术现状与关键
    陈云龙, 邓都都, 刘智键, 阮海龙, 梁 涛, 刘广治, 郭龙川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 11 (1): 90-98.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4.01.15
    摘要85)      PDF(pc) (45240KB)(44)    收藏
    海底接驳是将多个设备在水下连接,实现对电能和信息交互的集中管理,是研制深海勘探装备、构建海底观测网的核心技术之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海底接驳技术起步较早,逐步发展了负高压单级直流输电、大功率电能转换、水下湿插拔、大型光纤通信组网等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多级接驳盒互连的结构方式,已在多个海域建成了大型的海底观测网。近十年,随着国内开始布局近海海洋观测系统,接驳盒设计制造、负高压输电、远程通信与控制等技术发展迅速。以科学节点形式的水下接驳系统,已在多个海域成功应用。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大型的观测网,部分深水关键部件,例如水下湿插拔连接器、光电复合缆等,还主要依赖进口。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研发高性能的控制器、大功率的转换模块、水下连接器以及光电复电缆将是未来接驳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