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更多...

2025年, 第24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5-04-25 上一期   
封面和目录
2024年第24卷第2期封面和目录
2025 (02):  0-0. 
摘要 ( 2 )   PDF(3088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光子计数CT在胰腺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黄瑞坤, 杨琰昭, 柴维敏
2025 (02):  111-117.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01
摘要 ( 10 )   HTML ( 2 )   PDF(868KB) ( 0 )  

光子计数CT(photon-counting computed tomography, PCCT)是一种基于新型光子计数探测器的前沿CT成像技术。与传统的能量积分探测器CT(energy-integrating detector ct, EID-CT)相比,PCCT在辐射剂量利用效率、图像空间分辨率及能谱分辨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望革新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模式。本文聚焦PCCT在胰腺成像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其在胰腺细微解剖结构显示、胰腺及其周围血管网络与胰胆管系统可视化、良恶性病变评估及肿瘤异质性定量评估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PCCT的核心技术原理,包括光子计数探测器的高光子通量处理、K边成像以及多能量阈值数据采集模式等物理特性。基于此,本文归纳了针对胰腺成像的优化策略,涵盖扫描参数设置和多模态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PCCT能够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突破空间分辨率瓶颈,提升囊性病灶检出率。PCCT低能级单能量重建模式可增强实性肿瘤对比度,并优化分支血管与肿瘤滋养血管的显示。本文综合近年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研究及初步验证性试验结果,进一步分析PCCT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及应对策略,展望该技术在胰腺疾病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决策支持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构建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PCCT在胰腺成像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子计数CT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李卫侠, 严福华
2025 (02):  118-124.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02
摘要 ( 7 )   HTML ( 0 )   PDF(543KB) ( 0 )  

光子计数CT(photon-counting CT,PCCT)是近年来CT成像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采用新型半导体探测器直接检测和计数X射线光子,实现高精度的多能量信息采集。相比传统的能量积分探测器CT(energy-integrating detector CT,EID-CT),PCCT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包括超高空间分辨率(最小探测器像素尺寸0.15×0.18 mm)、更优的对比噪声比(对比噪声比提升15%~45%)以及更低的辐射剂量(较EID-CT辐射剂量降低20%~90%)。同时,PCCT可生成标准化CT值图像,提供稳定可靠的多次测量数据,有利于组织成分定量。PCCT还能直接获取多个能量仓数据,实现真实的多能量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PCCT在平扫状态下可定量分析肝脏的脂肪和铁含量,其70 keV标准化CT值与MRI-质子密度脂肪分数高度相关;在增强扫描中,PCCT显著提高了乏血供肿瘤的检出率和边界显示,并可通过碘图进行可靠的定量强化评估。此外,PCCT可在超低剂量下一站式获得既可用于肝脏病变微循环灌注血流动力学功能数据测量,又同时满足临床诊断及术前规划需求的多期单能量CT增强图像,而不需要额外增加对比剂及再次补充三期常规增强扫描,从而实现了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的双低优势,有助于其在临床评估肝脏病变方面的应用。本文将聚焦PCCT在肝脏弥漫性与肿瘤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PCCT在肝病精准诊疗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子计数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王梦真, 鲍守钰, 刘鹏, 严福华, 杨文洁
2025 (02):  125-134.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03
摘要 ( 10 )   HTML ( 1 )   PDF(983KB) ( 0 )  

光子计数CT(photon-counting computed tomography, PCCT)是近十年来CT成像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突破,相较于传统的能量积分探测器CT,PCCT是在探测器层面对单光子水平进行成像,具备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少的伪影及更精准的多能谱成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尤其是线束硬化伪影的降低和超高分辨率的实现,可进一步提高冠脉狭窄评估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对支架内管腔再狭窄的精准评估、斑块成分的识别及易损斑块的识别表征也得益于此。PCCT可在低辐射剂量下获得稳定的钙化积分,且虚拟非增强算法支持在增强图像中获得可靠的钙化积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PCCT在冠脉周围脂肪影像组学分析中能够提高特征可重复性,虚拟非增强算法可准确评估心外膜脂肪体积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PCCT在高时间分辨率下获取的能谱图像支持单期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ECV)测量,也可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置换术术前规划及术后复查提供多维度解剖信息和功能参数。尽管PCCT在冠心病诊断及心肌组织定量分析中潜力巨大,其定量结果仍受重建参数(如卷积核、虚拟单能量水平、迭代等级)影响,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多中心研究的验证,且高分辨率模式的辐射剂量增加等问题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未来应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优化成像参数、标准化后处理流程,并结合人工智能工具以提升PCCT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学术动态
2022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分析解读:中国与世界癌症疾病负担与流行趋势
吴琪, 范伯男, 李岩
2025 (02):  135-145.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04
摘要 ( 28 )   HTML ( 1 )   PDF(1175KB) ( 9 )  

2024年2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发布了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该报告统计了36种不同类型癌症在全球范围内185个国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地理、性别、不同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地区上的差异,并对2050年全球的癌症疾病负担进行了预测。该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全球总计新增癌症病例近2 000万例,死亡970万例。基于人口统计学的预测表明,预计到2050年,每年新增癌症病例数将达到3 500万,比2022年的水平增加77%。从地理分布看,全球癌症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2022年,全球近一半(49.2%)的新发病例和大多数(56.1%)死亡病例都发生在亚洲;从性别分布看,2022年全球的女性癌症综合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男性;从国家HDI水平看,随着HDI水平的提高,患癌症的风险有增加的趋势。2022年,全球范围内,新增癌症发病例数的前五位分别为,肺癌近250万,死亡病例超180万;女性乳腺癌230万,死亡病例近67万;结直肠癌超190万(包括肛门癌),死亡病例超90万;前列腺癌150万,死亡病例近40万;胃癌近97万,死亡66万。2022年,中国新诊断肺癌病例数占中国新发癌症总病例数的22%,位居第一。肺癌在中国癌症发病谱上仍然位居第一,占中国癌症新发总病例数的22.0%,这一比例较2018年的数据(17.9%)进一步上升,随后依次为结直肠癌(10.7%)、甲状腺癌(9.7%)、肝癌(7.6%)和胃癌(7.4%),这5种癌症占中国总新发病例数的一半以上(57.4%)。本文梳理该报告的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解读主要癌症的流行趋势,并针对中国流行的主要癌种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分析其疾病负担的情况与流行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基于光子计数CT的肝脏脂肪分数定量测定与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间的一致性研究
蔡欣欣, 邓嵘, 徐欣欣, 许芷涵, 常蕊, 董海鹏, 林慧敏, 严福华
2025 (02):  146-154.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05
摘要 ( 8 )   HTML ( 0 )   PDF(1348KB) ( 0 )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条件下,基于光子计数CT物质分离技术衍生的脂肪分数(CT-derived fat fraction, CT-FF)与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 MRI-PDFF)间的一致性,以期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肝脏CT脂肪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前瞻性招募了383位健康志愿者(PDFF < 5%者176例,PDFF≥5%者207例),根据管电压(120 kVp/140 kVp)和辐射剂量(标准剂量/低剂量)不同,将其随机分配至不同光子计数CT扫描方案的4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光子计数CT肝脏扫描和MRI检查,并测量肝脏PDFF值作为肝脏脂肪含量测定的金标准。在纳入人群(n = 383)的标准剂量组(n = 243)内,随机挑选管电压120 kVp组(n = 123)和140 kVp组(n = 120)中各50人,组成测试队列(n = 100),剩余受试者作为验证队列(n = 283)。在测试队列的PDFF<5%的志愿者(n =66)中,分别在120 kVp组(n =33)和140 kVp组(n =33)各随机选取20人,组成阈值调整队列(n =40),测量肝脏和腹壁皮下脂肪组织在高、低能量箱下的平均CT值,作为物质分离阈值。在测试队列中,分别对比运用调整前后的阈值所获得的CT-FF值与PDFF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在验证队列中评估调整过的阈值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性能,以及在不同扫描方案的亚组的一致性。 结果: 基于阈值调整队列数据,120 kVp和140 kVp下,肝脏组织在低、高能量箱的平均CT值分别为65 HU和70 HU;脂肪组织在120 kVp低、高能量箱的平均CT值分别为-127 HU和-96 HU,在140 kVp低、高能量箱的平均CT值分别为-125 HU和-92 HU,以上作为物质分离密度阈值。在测试队列中,阈值调整后CTFF与PDFF的相关性(r,0.98比0.77)、一致性(ICC,0.980比0.770;r2,0.96比0.60)较前明显提升,平均差值显著缩小(-0.7%比-18.1%)。在验证队列整组和不同的管电压及辐射剂量亚组中,CT-FF值与PDFF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都极好(r = 0.99, P < 0.001, r2 = 0.98, ICC = 0.99),平均差值均不大于-0.7%。 结论: 本研究基于中国人肝脏组织特性,优化光子计数CT物质分离算法的密度阈值,首次建立了适用于国人的脂肪定量校正标准,显著提升测量准确性,有望为无创、精准定量肝脏脂肪含量提供新手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子计数CT胰腺低剂量动态容积灌注扫描中单期图像对胰腺癌图像的评估价值
常蕊, 李纪强, 杨琰昭, 柴维敏, 严福华, 董海鹏
2025 (02):  155-162.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06
摘要 ( 8 )   HTML ( 1 )   PDF(2231KB) ( 0 )  

目的: 评估基于光子计数CT(photon-counting computed tomography, PCCT)的胰腺低剂量动态容积灌注CT(volume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VPCT)扫描中单期图像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进行形态学评估的可行性。 方法: 2024年4月至8月,前瞻性收集疑似PDAC的患者,术前行胰腺VPCT扫描,纳入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PDAC的55例患者,记录并计算检查辐射剂量。分析灌注时间衰减曲线,分别基于T3D、55 keV和70 keV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 VMI),提取最佳胰腺实质期和门静脉期单期图像,用于临床诊断和PDAC的形态学评估。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并测量图像中病灶、正常胰腺实质、胰周血管及腹壁脂肪CT值,以腹壁脂肪CT值标准差为图像噪声值,计算病灶、正常胰腺实质、胰周血管信噪比以及病灶、胰周血管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采用Cohen’s kappa系数评估观察者主观评价一致性,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Friedman H检验对各组图像定量评价指标及主观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VPCT扫描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8.0 ± 4.9) mSv。基于重建图像提取的胰腺实质期和门静脉期单期图像均符合临床诊断质量标准,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均≥3分。55 keV VMI重建图像提取的胰腺实质期单期图像中,PDAC病灶CNR为11.1±4.4,T3D为9.1±3.7,70 keV VMI为8.0±3.2;门静脉期55 keV VMI中,PDAC病灶CNR为6.3±3.0,T3D为5.7±3.0,而70 keV VMI为4.9±2.7。55 keV VMI重建提取单期图像表现出最高PDAC病灶CNR(P<0.001),表现出最高正常胰腺实质和胰周血管信噪比、胰周血管CNR,以及最佳PDAC病灶对比度主观评分。55 keV VMI和T3D重建单期图像的图像噪声[胰腺实质期(8.3±2.1)比(8.2±2.1),门静脉期(8.4±2.1)比(8.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0.683),两者的图像噪声均高于70 keV VMI(胰腺实质期7.1±1.9,门静脉期7.3±1.8)(P<0.001)。 结论: 基于PCCT低剂量胰腺动态VPCT成像方案所获得的灌注扫描单期图像,可用于PDAC成像及形态学评估,55 keV VMI重建能够进一步优化PDAC的图像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CT能谱定位像定量评估股骨颈骨密度的前瞻性研究
周山税, 秦乐, 常蕊, 杜联军, 严福华, 刘方韬
2025 (02):  163-169.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07
摘要 ( 9 )   HTML ( 0 )   PDF(2276KB) ( 0 )  

目的: 研究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CT(photon-counting detector CT, PCD-CT)采集的能谱定位像(spectral localizer radiograph, SLR)定量检测股骨颈的面积骨密度(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 aBMD)的效能。 方法: 于2024年7月至2025年4月前瞻性纳入需接受双能量X射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以及CT扫描这2种检查的受试者(≥18岁)。这些患者在PCD-CT上接受检查获取SLR,由2名观察者在SLR上独立、盲法测量患者左侧股骨颈的aBMD。以DXA的测量结果为标准,评估SLR对aBMD的定量准确性及针对异常骨量(T值<-1.0)的诊断效能。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3名受试者(其中女性36人),平均年龄(64.30±13.20)岁,DXA测得的中位aBMD值为0.889 [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为0.749~1.031] g/cm2,其中23人(36.51%)表现出异常骨量。2名观察者测量的aBMD值[中位数(IQR)表示]分别为0.879 (0.760~0.985) g/cm2和0.891 (0.784~0.977) g/cm2,基于SLR测量的aBMD值具有极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98)。以DXA结果为参考,SLR测量aBMD的中位百分比绝对误差为6.66% (IQR为3.64%~9.80%),基于SLR诊断异常骨量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24%(50/63)、95.65%(22/23)、95.00%(38/40)。 结论: 基于PCD-CT采集的能谱定位像可以准确定量股骨颈的骨密度,并表现出较高的异常骨量诊断效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磁共振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
王康宁, 朱兰, 冯威铭, 夏益涵, 石博文, 张欢
2025 (02):  170-177.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08
摘要 ( 10 )   HTML ( 1 )   PDF(834KB) ( 0 )  

目的: 探索合成MRI序列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LARC)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treatment, nCRT)疗效的效能。 方法: 收集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经活检证实为直肠腺癌的51例患者,所有患者基线MRI评估为LARC,且接受nCRT治疗联合根治手术治疗。受试者在接受nCRT治疗前2周内完成合成MRI扫描以及高分辨率T2WI序列扫描。由放射科医师基于高分辨率T2WI图像,评估受试者基线状态下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 mrEMVI);在合成MRI序列扫描完成后,通过Synthetic MR后处理软件生成T1 Mapping、T2 Mapping以及PD Mapping的合成图像,并采用python软件提取受试者基线状态下直方图特征量化参数,包括肿瘤原发灶及瘤周脂肪量化参数[T1弛豫时间(T1 relaxation time, T1RT)、T2弛豫时间(T2 relaxation time, T2RT)、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 PD)]。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受试者分别[按原发灶病理缓解状态,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组和非pCR(non-pCR)组2组;按原发灶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分为TRG 0-1级组和TRG 2-3级组2组;按系膜淋巴结转移状态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2组。采用Student's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Chi-Square检验,比较以上分组间患者基线状态下mrEMVI状态的差异性以及肿瘤原发灶、瘤周脂肪的量化参数差异,通过二元逻辑回归筛选预测TRG分级、pCR状态以及系膜淋巴结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筛选的危险因素,建立逻辑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价量化参数、mrEMVI状态和回归模型预测TRG分级、pCR状态以及系膜淋巴结状态的能力。 结果: 基线mrEMVI(P=0.03阳性、瘤周脂肪组织定量参数[T2RT_Fat的最大值(139.53 ms比129.60 ms, P=0.03)、90%分位数(P90)(189.18 ms比174.00 ms, P=0.03)和均方根(120.09 ms比115.48 ms, P=0.04),更低的T2RT_Fat均匀性(0.54比0.61, P=0.04)]向提示nCRT治疗后的淋巴结转移阳性状态。所有观察指标与原发灶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EMVI与升高的T2RT_Fat_P90是预测系膜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mrEMVI(AUC=0.667)联合T2RT_Fat_P90(AUC=0.692)构建的逻辑回归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AUC=0.747)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基于MAGiC提取的基线瘤周脂肪量化参数T2RT_Fat_P90是预测nCRT后系膜淋巴结转移的无创性影像学标志物,T2RT_Fat_P90结合基线mrEMVI可以作为预测LARC患者nCRT后系膜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辅助手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RAFV600E 突变在甲状腺结节细胞学样本中的分布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王蕾, 金晶晶, 余纳, 肖立
2025 (02):  187-19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10
摘要 ( 10 )   HTML ( 0 )   PDF(999KB) ( 0 )  

目的: 探讨BRAFV600E 突变在甲状腺结节细胞学诊断(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中的分布特征,分析FNAC联合BRAFV600E 突变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261个连续甲状腺结节,所有结节均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RMS-PCR)法检测BRAF、TERT、RET、HRAS、KRAS、NRAS、PPARG和NTRK基因突变。分析BRAFV600E 突变在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 TBSRTC)不同类别结节中的分布。69/261个甲状腺结节经术后病理检查,其中65个甲状腺结节诊断为PTC,余3个为滤泡性肿瘤和1个为滤泡性结节。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FNAC结合BRAFV600E 突变检测在术前诊断PTC的价值。 结果: 261个FNAC样本中,98个甲状腺结节BRAFV600E 阳性,78.6%的阳性样本分布于TBSRTC Ⅴ、Ⅵ类。FNAC、BRAF突变检测以及FNAC联合BRAF突变检测鉴别PTC的准确率分别为76.8%、81.2%、89.9%,灵敏度分别为76.9%、80.0%、90.8%,特异度分别为75.0%、100.0%、75.0%,各方法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759 6、0.900 0、0.828 8。Z检验结果显示,FNAC结合BRAFV600E 突变检测的AUC值较FNAC有所提高(P=0.008 2)。 结论: 78.6%的BRAFV600E 突变阳性病例位于细胞学TBSRTC Ⅴ、Ⅵ类,其可作为PTC高风险结节诊断的重要补充依据。相比于FNAC单独诊断,FNAC联合BRAFV600E 突变检测可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黏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研究
覃雨, 李程, 华晴, 张慧婷, 贾宛儒, 董屹婕, 周建桥, 夏蜀珺
2025 (02):  194-20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11
摘要 ( 17 )   HTML ( 1 )   PDF(1242KB) ( 4 )  

目的: 探讨超声黏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2023年2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717例患者,其中471例为恶性,246例为良性。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包括灰阶超声、超声应变弹性成像、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黏性成像。超声黏弹性成像技术包括测量肿瘤及其周围组织的黏性系数、频散系数和剪切波弹性模量、应变比等4组参数,以4组参数中的较佳预测指标,分别构建多种预测模型,包括黏性系数单变量模型、频散系数单变量模型、黏性组合模型(Shell/T-Vmean+Shell/T-Dmean)、剪切波单变量模型、应变单变量模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BI-RADS联合黏性组合模型,评估每种模型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效能。 结果: 超声黏弹性成像的黏性系数、频散系数、弹性模量及应变比等参数均可有效地区分乳腺良恶性肿瘤,其中肿瘤边缘2 mm区域与瘤体的参数比值Shell/T-Vmean、Shell/T-Dmean、Shell/T-Emean、Strain Ratio A为较佳预测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745、0.726、0.705,而BI-RADS模型预测乳腺肿瘤良恶性的0.822。将Shell/T-Vmean、Shell/T-Dmean分别与BI-RADS分类联合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高达0.895(95%CI为0.868~0.917),高于BI-RADS。 结论: 超声黏弹性成像的黏弹性参数中,肿瘤边缘2 mm区域与瘤体的黏性系数、频散系数及弹性模量均值比为关键诊断指标;Shell/T-Vmean、Shell/T-Dmean联合BI-RADS后,可为术前无创精准诊断提供了新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2355-3p、miR-337-3p和miR-99a-5p检测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
刘敬浩, 郭海艳, 甘桂芳, 陈福祥
2025 (02):  204-211.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12
摘要 ( 10 )   HTML ( 1 )   PDF(591KB) ( 3 )  

目的: 探讨miR-2355-3p、miR-337-3p和miR-99a-5p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早期筛查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首次就诊的60例HNSCC患者(HNSCC组)及60例健康体检人群(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样本及临床病理资料,以平行检测方式检测miR-2355-3p、miR-337-3p和miR-99a-5p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3种miRNA对HNSCC的筛查、诊断效能。 结果: 相较于正常对照组,HNSCC组患者血清中miR-2355-3p和miR-337-3p的表达显著上调(P<0.001),而miR-99a-5p的表达显著下调(P=0.002)。肿瘤>2 cm与≤2 cm、肿瘤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有及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HNSCC患者间,血清中miR-2355-3p及miR-337-3p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性别的HNSCC患者血清中3种miRNA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355-3p、miR-337-3p及miR-99a-5p单项检测诊断HNSC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0867、0.1031和0.125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92、0.877和0.686。3项miRNA联合检测的AUC(0.954)在高于各单项检测的AUC(P<0.05)的同时,还高于miR-2355-3p、miR-337-3p 2项联合检测的AUC(0.898)(P<0.05)。3项miRNA联合检测早期筛查Ⅰ-Ⅱ期HNSCC的AUC为0.923。 结论: miR-2355-3p和miR-337-3p与HNSCC肿瘤的分期、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相关,miR-2355-3p、miR-337-3p及miR-99a-5p联合检测可能用于HNSCC早期筛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光子计数CT在神经系统成像中的临床价值
吕海英, 陆勇, 贺娜英
2025 (02):  212-219.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13
摘要 ( 8 )   HTML ( 2 )   PDF(1921KB) ( 0 )  

光子计数计算机断层扫描(photon-counting computed tomography, PCCT)作为新一代CT成像技术,通过光子探测器单光子逐一探测与能量分辨能力,实现了成像质量的显著提升,及辐射剂量、图像噪声的有效降低。目前,PCCT在神经系统成像领域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尤其在颅内精细结构显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监测、颅内动脉狭窄及脊髓血管病变诊疗中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头颈动脉PCCT超高分辨率(ultra-high-resolution, UHR)模式(层厚0.2 mm),在BV64~BV72卷积核重建中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对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金标准,UHR-PCCT血管成像(UHR-PCCTA)在诊断颅内动脉小动脉瘤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评估者间一致性分别约为98.0%、96.7%、97.3%和0.95(Kappa值)。此外,UHR-PCCT对动脉瘤不规则性、动脉瘤壁及其瘤内特征的识别均显著优于传统能量积分型探测器CT(energy-integrating detector CT, EID-CT)。采用UHR-PCCT有望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精准评估,甚至能达到接近DSA的效果,借助其多能级虚拟单能量重建,还有望实现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量分析和对斑块破裂风险的预测。在锐利重建核(BV72~BV80)下,PCCT对颅内动脉植入支架状态及残余动脉瘤显示清晰,为颅内动脉治疗术后替代DSA的无创监测提供新方法。PCCT在神经系统成像中的多元化应用,将为其更好地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发挥作用奠定基础。然而,目前PCCT在神经系统领域的广泛应用仍受限于设备普及度、特定场景(如微小穿支动脉、重度钙化/金属植入物)下的成像优化需求以及缺乏大规模临床验证数据的支持。未来需通过硬件迭代升级、算法优化改进及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推动,逐步克服这些限制,充分释放PCCT的临床潜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贾迎起, 张敏, 李彪
2025 (02):  220-225.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14
摘要 ( 8 )   HTML ( 0 )   PDF(505KB) ( 0 )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FAP)作为一种特异性表达于活化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 CFs)表面的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在心肌损伤、炎症及纤维化过程中,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和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等关键通路,驱动心肌间质重塑及胶原沉积,成为心肌纤维化发展的核心效应靶点。FAP仅在活化的CFs中显著上调,在但正常心肌组织中很少表达,这为心肌疾病的无创精准诊断提供了分子基础。近年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FAP抑制剂(FAP inhibitor, FAP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技术凭借其无创性、高靶向性和定量评估能力,可在分子层面早期捕获微纤维化信号,突破了传统影像(如心脏磁共振)对结构性改变的依赖,在活动性心肌纤维化的动态评估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为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病理机制探索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新路径。当前研究证实,FAPI-PET在多种心脏疾病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如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中动态监测梗死周边区FAP活性,可预测心室扩张及不良重构的趋势;针对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心脏毒性导致的亚临床纤维化实现早期预警;对于心脏淀粉样变性,可帮助早期量化评估心肌纤维化负荷,并协助评估不同亚型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在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重构中,可全面评估弥漫性纤维化,并显示疾病严重程度;针对不同亚型心肌病(如肥厚型/扩张型等),通过分析纤维化空间分布辅助临床表型的判断;还可评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心房损伤修复反应,以预测心律失常复发风险。本文综述FAPI-PET检查在心脏疾病诊断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其应用潜力与未来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血友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肖剑文, 易维佳
2025 (02):  226-232.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15
摘要 ( 11 )   HTML ( 3 )   PDF(612KB) ( 0 )  

近年来,针对血友病治疗中未满足的需求,已有较多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药物治疗进展,包括数种创新机制疗法的开发,在伴或不伴抑制物的血友病患者中通过调节凝血酶生成来重新平衡止血。其中,涉及止血再平衡机制的非因子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临床研发聚焦点之一在抗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疗法。TFPI是凝血途径中的关键抗凝蛋白,能够抑制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介导的凝血启动,阻断TFPI活性,可以增强凝血酶生成,为血友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且该机制同时适用于血友病A或血友病B患者,理论上对伴或不伴抑制物的患者均有效。至2025年6月,进入临床研发阶段或在国外上市的抗TFPI药物包括康赛珠单抗(concizumab)、马塔西单抗(marstacimab)、贝伐昔单抗(befovacimab)、KN057和MG1113。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抗体类型,以不同的结合力或靶向TFPI的不同结构域来抑制其活性。不同临床试验阶段的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在降低年出血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外,抗TFPI药品为皮下注射及给药间隔可长达1周,均为患者带来了便利。抗TFPI疗法代表了血友病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转变。然而,抗TFPI疗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可能导致潜在的血栓风险,目前尚无适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来监测治疗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合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一例报告
林佳媛, 程齐俭, 陈聆
2025 (02):  233-237.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16
摘要 ( 6 )   HTML ( 1 )   PDF(762KB) ( 0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是一种罕见病,患者表现为严重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抗体缺乏和反复感染。本文报道1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合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病例,患者为45岁男性,病程40余年,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肺炎、鼻窦炎、中耳炎等感染。本次患者因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IgA、IgG分别为0.24 g/L、0.90 g/L、4.33 g/L,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计数0.1%。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者Bruton's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基因存在c.1095C>A(p.Asn365Lys)突变。本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对于反复感染病史及影像提示支气管扩张的男性患者,应进一步了解家族史,完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检测,及时进行基因检测,有利于XLA的早诊断、早治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临床输血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姜晓星, 戴健敏, 陈宁, 蔡晓红
2025 (02):  238-240.  DOI: 10.16150/j.1671-2870.2025.02.017
摘要 ( 8 )   HTML ( 1 )   PDF(1140KB) ( 0 )  

《临床输血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重要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不仅涵盖输血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还涉及输血制度与法律法规,承载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法治意识及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为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本教学团队构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多平台支持;课内课外多维度融入;注重效果反馈和团队素质培养,全面配合课程思政的实施,旨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表明,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模式能够有效达成教学和课程思政目标,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对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5 (02):  117. 
摘要 ( 2 )   PDF(761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5 (02):  154. 
摘要 ( 3 )   PDF(725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25 (02):  186. 
摘要 ( 2 )   PDF(725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投稿声明
2025 (02):  232. 
摘要 ( 2 )   PDF(725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