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3, Vol. 23 ›› Issue (1): 16-23.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02
出版日期:
2023-02-28
发布日期:
2023-02-24
作者简介:
李萍,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泰国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电子邮箱:基金资助:
Online:
2023-02-28
Published:
2023-02-24
摘要:
区域国别研究具有跨国别、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知识生产特征。翻译在区域国别研究中长期被视为仅仅是语言转换之工具。知识翻译学关注翻译的知识本质,视翻译为跨语言与跨文化的知识重构和话语重塑行动。本文在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中的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视角下,探讨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关系,发现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以知识为联结,双向互动,互构发展。翻译是区域国别研究的语境化知识的重构与知识传播;区域国别研究驱动翻译的新领域、新知识与新人才发展。随着区域国别研究的快速发展,知识翻译在其知识生产、知识流动、知识迁移、知识对话与知识创新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李萍. 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的知识翻译学观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1): 16-23.
LI Ping. Translation and Area Studies from a Transknowletological Perspective[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3, 23(1): 16-23.
[1] | Baker M. 2018. Editorial: Transl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s)[J]. Alif: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etics 38: 8-10. |
[2] | Manning P. & A. Owen (eds.). 2018. Knowledge in Translation: Global Patterns of Scientific Exchange, 1000-1800 CE[C].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
[3]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2005.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4]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2018. 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徐德林译)[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5] | 陈大亮. 2022. 关于知识翻译学的元反思[J]. 当代外语研究(2):45-47. |
[6] | 黄国文. 2004.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J]. 中国翻译(5):15-19. |
[7] | 傅敬民、 张开植. 2022. 翻译的社会性与社会的翻译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120-127. |
[8] | 福柯. 2020. 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 (莫伟民译)[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
[9] | 蓝红军. 2022. 作为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翻译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34-43. |
[10] | 李瑞林. 2015. 关于翻译终极解释的知识论探索[J]. 东方翻译(3):9-11. |
[11] | 李瑞林. 2022. 知识翻译学的知识论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1):47-59. |
[12] | 刘鸿武. 2022. 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非共享知识体系的建构[J]. 西亚非洲(5):42-60. |
[13] | 罗林. 2022. 区域国别研究的使命担当——从“大国之学”到“大学之学”[N]. 中国社会科学报(06-16): 5. |
[14] | 庞秀成. 2022. 知识翻译学的译者个体知识与求知模态[J]. 当代外语研究(1):72-82. |
[15] | 钱乘旦. 2021. 以学科建设为纲推进我国区域国别研究[J]. 大学与学科(4):83-87. |
[16] | 谭萌、 杨体荣、 魏运高丽. 2022. “燕南66优创”团邀君共赴“区域国别学”盛宴[J]. 博望天下(1): 3-15. |
[17] | 王宁. 2009.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8] | 文旭、 司卫国. 2020. 具身认知、象似性与翻译的范畴转换[J]. 上海翻译(3):1-6. |
[19] | 许钧. 2003. 翻译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
[20] | 许明武、 赵春龙. 2018. 国别区域史译介的历时考察——以“皮书”为中心[J]. 中国翻译(6):35-40. |
[21] | 杨兵、 王娇妮. 2022. “区域国别学丛书”开山之作《国际区域学概论》新书发布[EB/OL]. [2022-03-1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263SJ0L0514R9KD.html. |
[22] | 杨枫. 2021a. 知识翻译学宣言[J]. 当代外语研究(5):2,27. |
[23] | 杨枫. 2021b翻译是文化还是知识?[J]. 当代外语研究(6):2,36. |
[24] | 杨枫. 2022a. 知识翻译学的翻译定义与分类[J]. 当代外语研究(1):1-2. |
[25] | 杨枫. 2022b. 知识的地方性与翻译的世界性[J]. 当代外语研究(3):1-2. |
[26] | 赵可金. 2021. 区域国别研究的内涵、争论与趋势[J]. 俄罗斯研究(3):121-145. |
[27] | 谢韬、 陈岳、 戴长征等. 2022. 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定位、基本内涵与发展路径[J]. 国际论坛(3):21-26. |
[1] | 刘玉芹. 晚清民国时期现代林学知识的译介、地方化和行动化[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1): 32-40. |
[2] | 穆雷, 刘馨媛. 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看翻译博士专业学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22-29. |
[3] | 詹成.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的口述影像研究:范式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30-36,45. |
[4] | 李娟娟, 任文. 知识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化回译与知识反哺——以高居翰中国绘画史著述中amateur painters的回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46-54. |
[5] | 喻旭东, 傅敬民. 翻译知识的三重形态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22-30. |
[6] | 潘艳艳. 知识翻译学与认知翻译学的关系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31-39. |
[7] | 袁丽梅. 知识翻译学的理论立场与批评视角——由知识翻译学中的“知识”说起[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13-21. |
[8] | 缪蓬. 晚清民国“病毒”知识的翻译与引介:知识翻译学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22-32. |
[9] | 杨丽娟. 希腊文学拉丁翻译的语言转换与知识重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70-76. |
[10] | 孟祥春. “知识翻译学”命名与概念构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55-64. |
[11] | 岳峰, 陈泽予. 从知识翻译学的真、善、美标准谈知识翻译学的英语译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65-73. |
[12] | 耿强. 从观念的旅行到知识翻译学:一个谱系学的考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74-83. |
[13] | 蓝红军. 作为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翻译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34-45. |
[14] | 陈大亮. 关于知识翻译学的元反思[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45-57. |
[15] | 张生祥. 基于知识翻译学的翻译研究与知识转化[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58-6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