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卷首语
    语言之殇与学术之衰
    杨枫
    2023 (1):  1-2. 
    摘要 ( 206 )   HTML ( 53 )   PDF(446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星空堂
    欧美诗歌的结构模式及其翻译策略
    吴笛
    2023 (1):  5-1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01
    摘要 ( 419 )   HTML ( 11 )   PDF(1663KB) ( 236 )  

    本文拟从诗歌结构要素与译者的角色、诗的韵律及其在翻译中的呈现、诗的音乐特质及其翻译策略等三方面入手,探讨欧美诗歌的汉译问题。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不仅不能忽略诗歌微观的内部词语结构,更要重视诗歌宏观逻辑结构的和谐贯通。无论是韵式、韵律还是节奏,都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音乐性是诗歌的灵魂,能否将欧美诗歌的音乐特质传达出来,是衡量诗歌翻译得失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翻译学
    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的知识翻译学观察
    李萍
    2023 (1):  16-2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02
    摘要 ( 746 )   HTML ( 35 )   PDF(1139KB) ( 332 )  

    区域国别研究具有跨国别、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知识生产特征。翻译在区域国别研究中长期被视为仅仅是语言转换之工具。知识翻译学关注翻译的知识本质,视翻译为跨语言与跨文化的知识重构和话语重塑行动。本文在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中的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视角下,探讨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关系,发现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以知识为联结,双向互动,互构发展。翻译是区域国别研究的语境化知识的重构与知识传播;区域国别研究驱动翻译的新领域、新知识与新人才发展。随着区域国别研究的快速发展,知识翻译在其知识生产、知识流动、知识迁移、知识对话与知识创新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她”字译创看晚清民初知识翻译话语中的现代性竞合
    付添爵
    2023 (1):  24-3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03
    摘要 ( 386 )   HTML ( 12 )   PDF(1353KB) ( 180 )  

    应对外来之“译”与凸显自身而“创”所构成的“译创”是晚清民初知识翻译的重要表现形式,其间蕴含着新旧交织的话语更迭与思想融通。本文以“she—她”知识互译为引,明确“她”字译创是知识翻译话语主导下的知识建构。然其本身并不止于语言层面的知识联结,其间渗透着不同话语形态的角逐与竞合,这正是知识翻译学在语言转换、话语塑造和知识建构三个维度的关系体现。故本文继而对“她”字译创史进行补诠并从知识论域对围绕该词的诸多论战予以剖析,揭示地方性知识在获得异语知识系统的认同与融通时带来了不同知识之间的主体性竞争;进而由微至著,探讨“译创”这一生成性话语实践折射出的多元现代性竞合,以此彰显知识翻译在中国现代性形成中发挥的重要话语功用并参与塑造了后者的“复杂综合体”式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清民国时期现代林学知识的译介、地方化和行动化
    刘玉芹
    2023 (1):  32-4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04
    摘要 ( 310 )   HTML ( 10 )   PDF(1271KB) ( 126 )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学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知识体系遭遇合法性危机,现代学科知识体系开始建立。现代学科的知识生产大都源自翻译,通过翻译将西方地方性知识世界化,然后对其进行再地方化,以适应我国语境。本文以知识翻译学为指导,梳理晚清时期传教士期刊和《农学报》等期刊所刊载的重要林学译介文献以及民国时期林学书籍,研究发现晚清主要引入日本林学体系,而民国时期很多书籍则编译自多本外籍,中间加入本地的实验调查结果,并改用本国度量单位以适应本国国情,从而完成了世界林学知识的再语境化和再地方化。研究结果还表明,晚清民国时期造林知识在本地化和再生产的过程中经历了概念化、名词化、知识化和行动化(现实化)的发展轨迹。并且,科学知识的世界性传播存在双向互动,并不仅仅是单向传输。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翻译与知识再生产、再传播的关系,深刻把握翻译的本质、价值与历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篇功能研究(任绍曾专栏)
    英语双重谓语句的语篇功能——语篇造义和实例系统
    任绍曾
    2023 (1):  41-5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05
    摘要 ( 335 )   HTML ( 8 )   PDF(2097KB) ( 125 )  

    本文拟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内研究双重谓语句的语篇功能,特别着重于语篇生成和实例系统。要了解语篇功能,首先要了解语篇,了解语篇与系统的关系,了解语篇如何生成。这就要求我们理解在语篇展开中始终起作用的语篇造义和实例系统。我们分析并对比了语篇1和语篇2,借以说明语篇造义是如何经过语境确认,语义生成和词汇语法生成而创造语篇的,并指出了两则语篇在型式呼应之间的差异。我们还分析和对比了语篇3a和语篇3b,借以说明实例系统在创造语篇和修改语篇中如何起作用,并指出语篇3b如何在实例系统中作恰当的选择以弥补语篇3a的不足。语篇1和语篇3b的实例说明双重谓语句的语篇功能在于表示非意愿性结果。双重谓语的复合语义共同为语篇作出贡献,因而可以表示诸如临时性的偶发结果或临时性的异常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双重谓语句的语篇功能——基本主题和语义结构
    任绍曾
    2023 (1):  60-8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06
    摘要 ( 290 )   HTML ( 6 )   PDF(2450KB) ( 82 )  

    本文拟从认知功能的视角出发研究双重谓语的语篇功能,特别着重研究DP句在怎样的语篇环境中发挥功能。这就引导我们研究基本主题及其语义结构。研究结果发现DP句的直接环境由处于DP句之前的先行过程和处于DP句之后的结尾过程构成。我们研究了先行过程对DP句的要求,先行过程的各种语言体现以及先行过程与DP句连接的方式。由于语境的呼唤可以引出DP句,我们接着研究了不同语境提供先行过程的多种情况。随后我们研究了DP句对结尾过程的要求,结尾过程的语言体现,以及结尾过程的语义功能。这样我们就获得了DP句直接环境的全景,从而了解了DP句是在怎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发挥它的语篇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双重谓语句的语篇功能——语篇组构
    任绍曾
    2023 (1):  85-10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07
    摘要 ( 358 )   HTML ( 5 )   PDF(2132KB) ( 109 )  

    本文拟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双重谓语句在语篇组构中发挥怎样的功能。语篇有语篇特质。语篇特质区别语篇与非语篇。语篇特质部分地依靠衔接,部分地依靠结构。语篇必须连贯,而连贯必须衔接,但连贯要求更高,要语义恰当,言之成理。DP句以其语义特征在三方面为语篇组构作出贡献,即以其体现的结果期待说明,推动语篇进展,以DP或DP2与相应的词语构成衔接链连接两个次语篇,或者以显性的比较连接DP1前后的次语篇。研究显示,从语言的整体观出发,结合整个语篇和语境,由DP句衔接的两个次语篇会呈现深层的语义对比关系,从而使得两个次语篇不仅衔接而且连贯。语篇是一个丰富而多面的现象,需要多种语义资源加以组构,DP句只是以其独特的语义特征作为一种语义资源为语篇组构作出贡献。语篇是系统的实例,反过来说,系统是实例的潜势。语篇中的一切语义呼应以及随之产生的语义关系,包括DP句引发的语义关系,都是在实例系统中发生的。当我们动态地考察语篇时,不能忘却实例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双重谓语句的语篇功能——超主位与宏观主位
    任绍曾
    2023 (1):  103-12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08
    摘要 ( 312 )   HTML ( 7 )   PDF(2799KB) ( 141 )  

    语料显示DP句常用于段落之首作为超主位,也不时用于语篇之首作为宏观主位。本文拟从认知功能的视角出发对此进行研究,旨在讨论DP句这方面的语篇功能。对于段落,各家皆有论述,已作简介。我们根据Dooley的看法,把段落看成最小完整的语篇单位,但同时博采众长,以揭示段落的结构与组篇。本文对六则段落语篇进行了分析,以说明概念组织中的知识管控和关注管控如何共同决定语篇的组织,而关注管控如何使语篇不同的内容突出,从而说明DP句可以行使超主位的功能。段首的双重谓语还能起组篇的作用。当DP1是由隐喻性be动词体现,可以开启新的语篇空间;当DP1由隐喻性become动词体现,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两则语篇篇首DP句进行宏观主位的分析时,为了能纵观语篇全貌,避免见树不见林的弊端,重点分析了语篇空间的概念功能成分以说明宏观主位预示和管控语篇内容的功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国文学“中国化”研究
    外国文学“中国化”的特定性质与独特发展进程(笔谈)
    蒋承勇, 王立新, 查明建, 张冰, 尚必武
    2023 (1):  126-13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09
    摘要 ( 201 )   HTML ( 11 )   PDF(2103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国文学“中国化”:理论、问题与方法——以刘建军《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为例
    李立新
    2023 (1):  139-14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10
    摘要 ( 266 )   HTML ( 8 )   PDF(808KB) ( 92 )  

    如何使外国文学更好地结合中国现实并服务我国的文化建设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但对外国文学“中国化”的核心概念、实践路径以及学科影响等一直缺乏深入的探索。刘建军教授的新作《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为外国文学“中国化”的理论构建与文本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提出外国文学“中国化”进程与中国“三步走”的现代化进程动态相关,揭示其本质是中国文学界对欧美文学的接受改造过程,并勾勒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中国的欧美文学话语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国文学研究
    生活的还原与超越——论契诃夫戏剧的审美特征
    李家宝, 王利军
    2023 (1):  144-15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11
    摘要 ( 616 )   HTML ( 24 )   PDF(1556KB) ( 161 )  

    契诃夫发现了日常生活的本来结构并予以艺术还原是他对世界戏剧艺术的重大贡献。使用大量停顿、抒情氛围营造、人物行动内化,使戏剧情节“非冲突化”,还原日常生活平庸和荒谬的本来结构;环形戏剧结构、消却语言逻辑性使其戏剧呈现“非因果化”的反戏剧特征,揭露人类被时间异化的荒诞本质;不走悲剧、喜剧、正剧套路令其戏剧“非类型化”,以非同凡响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清醒与透视功力剖析生活,冷峻却不埋怨,悲悯却不悲戚,准确概括并艺术地表现人类意义在时间中消却的悲壮和痛楚,并赋予喜剧性的观照,升华了契诃夫戏剧的美学意义。他一反传统的戏剧创作规则,挑战人们固有的审美习惯,实现戏剧革新,从创作艺术到内涵都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扭曲”背后的理智与柔情:当代俄罗斯先锋诗歌中的“观念主义”与“极简主义”
    李安华, 王亚民
    2023 (1):  153-16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1.012
    摘要 ( 350 )   HTML ( 12 )   PDF(1413KB) ( 160 )  

    20世纪末苏联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也深刻反映在当代俄罗斯诗歌创作中,一批具有鲜明创作风格与个性表达的诗歌喷涌而出,众多不同形式、不同思想表达的先锋诗歌与流派尽显峥嵘,当代俄罗斯诗坛呈现出一片喧哗与狂欢的盛景。本文重点研究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观念主义”与“极简主义”诗歌,分析其创作特点,阐释其先锋性试验、新颖的美学观点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探究诗人对表达方式的反思和对传统俄罗斯诗歌形式的创新,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独具特色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