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Vol. 25 ›› Issue (1): 34-42.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1.004
出版日期:
2025-02-28
发布日期:
2025-01-20
作者简介:
杨连瑞,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电子邮箱:lryang@ouc.edu.cn;基金资助:
YANG Lianrui(), ZHANG Hui(
), LIU Xiaolan
Online:
2025-02-28
Published:
2025-01-20
摘要:
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指标,高质量人才培养无疑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外语是提高国际传播效能的必由之路,外语专业理应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本文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拟提出搭建外语专业创新育人平台的构想,以提升外语教育效能,更好地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该平台致力于汇集跨学校、跨课堂的社交资源,提供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技能,着重培育外语专业人才的理解力、阐释力、鉴别力和创新力,凸显辐射面广、针对性强、迅捷灵活、实践为核心的四大特征,是广大外语学子夯实基础和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创新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
杨连瑞, 张慧, 刘晓兰. 国际传播能力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34-42.
YANG Lianrui, ZHANG Hui, LIU Xiaolan. Exploring Pathways for Integrat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 Development[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5, 25(1): 34-42.
[1] | 段鹏. 2021. 当前我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 现代传播(8):1-8. |
[2] | 高晓瑜、 王和平. 2024. 外语院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与实现路径[J]. 外语教学(4):67-72. |
[3] |
郭英剑. 2021. 新文科与外语专业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3):29-34,11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3.003 |
[4] | 何宁、 王守仁. 2021. 新文科、新外语、新导向——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创新[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4):3-8,91. |
[5] | 胡开宝. 2020. 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理念与路径[J]. 中国外语(3):14-19. |
[6] | 沈悦. 2022. 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治理框架建构[J]. 云南社会科学(1):169-179,189. |
[7] | 王俊菊. 2021. 新文科建设对外语专业意味着什么?[J]. 中国外语(1):23-24. |
[8] | 王雪梅. 2019. 新时代一流外语学科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J]. 外语界(1):23-30,60. |
[9] |
文秋芳. 2022. 国际传播能力、国家话语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兼述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双轮驱动”策略[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7-2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3.003 |
[10] | 吴岩. 2019. 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3-7,90. |
[11] | 吴赟. 2022.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翻译学发展的未来向度[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22. |
[12] | 习近平. 2021.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 人民日报(06- 02):(1). |
[13] | 向明友. 2020. 新学科背景下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刍议[J]. 中国外语(1):19-24. |
[14] | 杨连瑞、张慧、闫英伦. 2022. 新文科视野下国际传播与外语学科建设的融合发展[J]. 对外传播(9):63-65. |
[15] | 张欣. 2020. 新文科、大外语与英语专业“全人教育”培养路径[J]. 外国语文(5):14-18. |
[1] | 陈杰, 白鹿. 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三大结构性问题与作为回应的“T型模式”[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170-181. |
[2] | 张虹, 尹航, 李会钦. 外语教育学人才培养:内涵、挑战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3-14. |
[3] | 余素青, 骆伟兰. 服务于涉外法治建设的新外语人才培养规划: 标准、方向与体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69-79. |
[4] | 仲伟合, 李汐.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产业: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30-39. |
[5] | 张新玲, 刘杨. 语言能力量表的价值取向和语言能力描写[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178-190. |
[6] | 叶慧君, 李娜. 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40年:理念与实践[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24-132. |
[7] | 湛军. 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建设:关键问题与发展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45-53. |
[8] | 姜锋. 浅谈区域国别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的两个能力与三个基础①[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2-16,21. |
[9] | 胡安江. 知识考古、话语重构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2-21. |
[10] | 王洪涛. 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英译与传播现状考察——基于英、美、澳三国问卷调查的分析与解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33-45. |
[11] | 宋炳辉. 比较文学专业期刊如何因应新文科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5-11. |
[12] | 殷企平. 外国文学的“新”与“旧”:新文科浪潮下的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13-22. |
[13] | 许钧.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高校外语教师职责与外语学科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5-8. |
[14] | 吕洪灵. 新文科背景下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的融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22-129. |
[15] | 张延飞, 刘洪东. 新文科背景下语言界面研究瓶颈的解决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03-11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