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10, Vol. 10 ›› Issue (05): 51-55+61.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031
朱东华;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转喻在人类语言创造的过程和人类交际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转喻的最佳关联原则,本研究从认知语用角度分析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语义表征及语用功能。归纳了新闻语篇中转喻语义表征的两种类型:旧词新意和新词创造,从而佐证了转喻思维在人类认知结构中比隐喻更具本源性的观点。同时分析了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四种语用功能:政治功能、经济省力功能、人际功能和修辞功能,为转喻识解提供了一种推理途径。
朱东华;. 转喻在新闻语篇的语义表征及语用功能[J]. 当代外语研究, 2010, 10(05): 51-55+61.
[1] | 夏笑笑. 处于语义语用交界的中法祝愿行为比较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3): 36-41. |
[2] | 任凯, 王振华.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情态对比研究——以政治新闻语篇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2): 20-26. |
[3] | 潘艳艳, 孙凤兰. 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和转喻能力的培养:方法与案例呈现[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2): 46-51. |
[4] | 卢军羽. 图形-背景关系的可逆性与转喻的认知机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11): 24-29. |
[5] | 田华静. 身份建构的态度资源——以《悉尼先锋晨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6): 5-11. |
[6] | 吴淑琼, 张绍全. 语法转喻的跨语言研究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9): 24-29. |
[7] | 黄曙光. 转喻认知运作机制中的概念突显[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9): 30-35. |
[8] | 霍永寿. 从《左传》赋诗活动看“微言相感”的语用功能[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6): 84-90. |
[9] | 宋宏;.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语义解释模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11): 23-26+77. |
[10] | 滕延江;. 口语语篇中的尾缀语研究及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启示[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10): 30-34+76. |
[11] | 庄美英;. 缓和性冲突回应——针对冒犯性话语的语用策略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7): 33-37. |
[12] | 杨文滢;. “名可名,非常名”——中国文化词音译的认知理据[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11): 39-42+61. |
[13] | 滕延江;卢卫中;. 语篇连贯的转喻认知机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9): 21-25+60. |
[14] | 张淑玲;何安平;. 从must看中国大学生说英语的决断口气[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3): 27-31+61. |
[15] | 李鸿蕊;.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中语气词“吧”的应用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1): 24-27+6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