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匡芳涛, 郭璨, 邹秀佶. 汉语野生动物保护类标语及物性过程的生态话语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11-121. |
[2] |
李战子. 新媒体素养:内涵和演变——兼论对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的新挑战[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13-20. |
[3] |
胡壮麟. 后韩礼德时代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1): 44-53. |
[4] |
严世清. 汉语失语症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描述与阐述:一个案例报告[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3): 70-79. |
[5] |
韩艳方, 陈令君. 及物性系统与中国形象建构——基于语料库的中西方“中国梦”新闻语篇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1): 19-30. |
[6] |
任凯, 王振华.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情态对比研究——以政治新闻语篇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2): 20-26. |
[7] |
尤泽顺. 语言与社会互动:从语言相对论到批评话语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5): 24-31. |
[8] |
郇昌鹏, 吴灿中. 评价系统:历史、现状与未来[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4): 15-22. |
[9] |
赵晶. 汉语归附小句在翻译中的及物性转换[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2): 8-12. |
[10] |
王容花. 隐喻的“两只眼”——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之融合与互补[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9): 36-41. |
[11] |
王汀葭, 黄国文. M. A. K. Halliday的粤语方言研究回顾[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7): 12-16. |
[12] |
赖良涛;王品;. 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4): 62-. |
[13] |
张敬源, 石丽. 汉英交替传译中主位选择的一致与背离[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1): 44-48. |
[14] |
何中清. 语法隐喻中的映射和整合[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13(11): 9-14. |
[15] |
柴同文. 英语的there be构式及其隐喻系统——基于SFG及物性新模式的专题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13(11): 1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