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丽, 张越.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130-138. |
[2] |
胡全生. 意大利后现代主义文学述评[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1): 54-59. |
[3] |
任东升, 吕明. 原汁新味:沙博理小说题名英译艺术探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5): 72-76. |
[4] |
徐德荣, 王翠转. 儿童冒险小说中对话的文体风格再现——以《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4): 99-105. |
[5] |
许芳芳, 崔艳秋. 互为镜像的悲剧人生:契诃夫《不必要的胜利故事》与拉康理论之互文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4): 106-108. |
[6] |
林玉珍, 彭建辉. 加拿大性在短篇小说发展过程中的演变[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1): 83-88. |
[7] |
李思伊, 卢红梅. 打造小说开头的可信的译文——基于两篇《老人与海》开头译文的评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6): 88-94. |
[8] |
安芳. 论莫言小说英译研究中的误读与误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4): 78-87. |
[9] |
陈向红. 文本之外的操控——《新小说》杂志中翻译小说副文本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2): 75-79. |
[10] |
袁丽梅. 消闲读物,启蒙利器——近代西方科学小说译介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11): 66-69. |
[11] |
陈爱华. 当代美国后启示录小说创作与研究评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10): 61-66. |
[12] |
邵珊, 何江胜. 戴·赫·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意象观[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10): 67-71. |
[13] |
雷茜, 张德禄. 格林海姆·洛雷拼贴小说《女性世界》两版封面的多模态文体对比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9): 20-25. |
[14] |
林雪微. 从语义韵看小说翻译中联想意义的损失——以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片段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10): 59-64. |
[15] |
罗杰鹦. 论《苔丝》中的叙事写实主义与机器隐喻[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5): 55-59. |